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魯迅雜文集名稱的含義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八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Rank: 5Rank: 5

積分
2246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laodai 發表於 2009-8-11 11:1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熱風》(1918年——1924年)

        解釋:「無情的冷嘲和有情的諷刺相去本不及一張紙,對於周圍的感受和反應,又大概是『如魚飲水冷暖自知』的;我卻覺得周圍的空氣太寒冽了,我自說我的話,所以反而稱之為《熱風》。」

       背景:編集時,魯迅對當時令人窒息的社會現狀感到「寒冽」,以「熱風」命名集子,正反映了魯迅主張深刻批判社會,促醒人們去改革社會的強烈願望。

         《華蓋集》《華蓋集續編》(1925年——1926年)

       解釋:「人是有時要『交華蓋運』的。」「在和尚是好運,頂有華蓋,自然是成佛作祖之兆;但俗人可不行,華蓋在上,就要給罩住了,只好碰釘子。」

       背景:在那險惡的鬥爭環境中,魯迅可謂命運多舛,釘子常碰,真是「運交華蓋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頭」(《自嘲》),但他「偏不遵命」「偏不磕頭」,詼諧地將自己的雜文集取名《華蓋集》《華蓋集續編》,藉此表達對敵人的蔑視和嘲弄。

         《二心集》(1930年——1931年)

        解釋:「御用文學家給我這徽號,也可見他們的『文壇』是有皇帝的。」1930年5月7日,《民國日報》刊載了署名「男兒」的《文壇上的貳臣傳》一文,文中描繪了魯迅既受反動文人的攻擊,又受「左聯」內部宗派主義者指責的處境,惡毒諷刺和攻擊魯迅為「貳臣」,「為了盧布」,「被共產黨屈服」。

        背景:魯迅不但一針見血地點出了「男兒」之類御用文人的幕後主子,還公開宣告「唯新興的無產者才有將來」。魯迅乾脆用「二心」作為集名,反其意而用之,表明了自己對反動統治者懷有「二心」,與他們勢不兩立而堅定地站在無產階級立場上的決心和勇氣。

         《南腔北調集》(1932年——1933年)

       解釋:「我不會說綿軟的京白,不會打響亮京調,不入調不入流,實在是南腔北調。」

       背景:1932年的上海,有一署名「美子」的文人在《作家素描》一文中攻擊魯迅:「魯迅很喜歡演說,只是有些口吃,而且是『南腔北調』。」先生表明了自己不願隨波逐流,鄙薄無聊文人的立場,信手拈來的這個集名,詼諧幽默之中,表示了對敵人的鄙視和不妥協的態度。

         《且介亭雜文》《且介亭雜文二集》(1934年——1936年)

       解釋:在雜文集的命名中,魯迅運用了「損形」的修辭的手法,「且介」分別是「租界」二字的一半,是「半租界」之意。他以此集名告訴讀者,這些雜文是「在官民的明明暗暗、軟軟硬硬圍剿『雜文」的刀下的結集「。

       背景:魯迅當時住在上海北四川路,這是帝國主義越出租界範圍以外修築馬路的區域,當時被稱為「半租界」。「且」者,「租」之右半;「介」者,「界」之下半。「且介亭」即「半租界的亭子間」。

           《而已集》

  是魯迅1927年所作雜文集,1928年出版。面對反動軍閥大肆屠殺革命黨人和進步人士,魯迅先生既憤恨,又無能為力,「這半年我又看見了許多血和許多淚,然而我只有雜感而已。淚揩了,血消了,屠伯們逍遙復逍遙,用鋼刀的,用軟刀的。而我只有『雜感』而已。連『雜感』也被『放進了應該去的地方』時,我於是只有『而已』而已。」

  題辭:
  這半年我又看見了許多血和許多淚,
  然而我只有雜感而已。
  淚揩了,血消了;
  屠伯們逍遙復逍遙,
  用鋼刀的,用軟刀的。
  然而我只有「雜感」而已。
  連「雜感」也被「放進了應該去的地方」時,
  我於是只有「而已」而已!
  以上的八句話,是在一九二六年十月十四夜裡,編完那年那時為止的雜感集后,寫在末尾的,現在便取來作為一九二七年的雜感集的題辭。



來源:北大中文論壇
明有物有則,索源清流潔。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4 20:1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