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48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荒唐的「四渡赤水出奇兵」

[複製鏈接]

154

主題

1292

帖子

369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6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Norman 發表於 2009-7-22 11:0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Norman 於 2009-7-22 20:16 編輯

荒唐的「四渡赤水出奇兵」

  聶榮臻作為紅一軍團政委,又是遵義會議的參加者,算是中央紅軍高層決策人之一吧,奇怪的是,他當時不知道四渡赤水是出奇兵,過後也不知道,卻在解放后聽沒有參加長征的陳毅說四渡赤水出奇兵是毛主席軍事指揮歷史上最精彩的一筆。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有一首歌唱紅了大江南北,這就是《長征組歌》,其中馬國光演唱的《入雲南》中「戰士雙腳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毛主席用兵真如神......」幾句,更是唱得鏗鏘有力,迴腸盪氣,令人過耳不忘,於是,四渡赤水出奇兵的神話就這樣伴隨著毛主席的光輝,被編成電影電視劇,在全世界廣泛傳頌。

  大家知道,遵義會議在毛澤東,張聞天,王稼祥等人的密謀下,改組了中共中央最高領導層,取消了原紅軍指揮機構「三人團」。頑固為自己辯護的博古,李德坐了冷板凳。張聞天因其與蘇聯的關係出任中共新的「總負責」,「而(原三人團成員之一的)周恩來同志是黨內委託的在軍事上下最後決心的人」(選自《中共黨史資料第8冊》)。毛澤東只是重新在政治局獲得了一個席位。文革中,林彪出逃蘇聯在蒙古墜機身亡,周恩來心情愉快,口風稍松,在某次會議上透露了一個在長征中發生的小故事:二渡赤水后,多數紅軍指揮員都同意去攻打「打鼓新場」(今金沙縣城)那個堡壘。只有毛澤東不同意,張聞天這個「明君」開會讓大家表決,結果毛是少數,氣得毛撂挑子說「我不幹了」,而大家的回答是:「不幹就不幹。」言下之意,不能因為你毛一個人不同意,就否決大家的意見。然而毛是固執的。周恩來後來說:「半夜裡,主席提著馬燈到了我那裡,勸我還是想一想,不要去攻打那個堡壘,我同意了主席的意見,第二天一大早我說服了大家,放棄了那個計劃。」這就是著名的「鴨溪會議」。以後,紅軍三渡赤水,到了一個叫「雞鳴三省」的村子(今雲南扎西縣境內),由周恩來提議,重新組建新的「三人軍事領導小組」,以便機斷處理軍事行動(用舉手錶決的形式處理軍事,的確是個大笑話),毛才在新「三人軍事領導小組」中忝陪末座(另二人是周恩來和王稼祥)。這個故事大家耳熟能詳,當時的毛澤東並不是後來的英明領袖毛主席,連一個小小的意見都要徵求別人的同意才可行,又怎麼可能象三國時大權在手的諸葛亮一樣,隨心所欲的指揮紅軍「四渡赤水出奇兵」呢。據說,周恩來很喜歡聽《長征組歌》每當有人唱到「戰士雙腳走天下......」時,都要小聲跟著哼唱。如果我們非要說「四渡赤水出奇兵」的話,那也應當是「周總理用兵真如神。」因為整個「四渡赤水」的軍事行動,都是周恩來的指揮。

  長征一開始,中央紅軍有一個預定的目標,就是到湘西去與賀龍任弼時的紅二軍團會合,然而這一企圖很容易就被國民黨的智囊猜中,湘江一戰,紅軍鑽進了國民黨軍預設的圈套中,八萬六千多紅軍只剩下兩萬多人。湘西去不成了,於是開了通道會議,決定向國民黨統治薄弱的貴州進發。到了貴州的黎平,又在匆忙中開會決定向黔北進軍,要「建立以遵義為中心的蘇維埃新區」(選自《中共黨史資料第8冊》。到了遵義一看,地瘠民貧,人口稀少,況且國民黨四十萬中央軍地方軍已從四面合圍攏來,根本不允許紅軍有立足的餘地。緊張的「遵義會議」又再次決定紅軍轉移,到四川的西北部去與張國濤的紅四方面軍會合,壯大力量,以抗拒來自國民黨方面的強大軍事壓力。

  那麼,從那條路去四川西北部呢,走弓玄直線距離最近,從遵義到赤水縣城,然後渡過赤水河(一渡)通過四川腹地直達川西北。遵義會議就是這麼確定進軍路線的,然而事實上卻行不通。部隊才開到距離赤水縣城不足十公里的土坪鎮,就遭到國民黨川軍的頑強阻擊。土坪一戰,戰況慘烈,紅一軍團主力團一團團長 陽新戰死。這一仗,根據中共後來的說法,是因為川軍郭勛琪旅增援上來了,我軍主動脫離戰鬥的。勝敗我們姑且不論,反正不可能從赤水縣城過河了。於是退回來改從靠南的二郎灘渡過赤水河。紅軍渡河以後,國民黨川軍蜂擁而至。四川軍閥劉湘,鄧錫侯等人,一是怕紅軍來了赤化全川,更怕尾隨紅軍追擊的蔣介石的中央軍乘機進入四川,搶佔他們的地盤,重演貴州軍閥王家烈被架空解除兵權的慘劇,所以拚命也要把中央紅軍擋在四川境外。渡過赤水河的紅軍左沖右撞,奈何敵人兵力太強,沖不過去,只好退回來再渡赤水河(二渡),重打天險婁山關,二攻遵義城。二次攻打遵義城時,紅三軍團參謀長鄧萍中彈身亡,這是長征中犧牲的最高級別的紅軍指揮員。

  一渡二渡赤水河是軍事上的盲動主義,那麼三渡赤水河又是不是巧妙的聲東擊西呢?仍然不是。既然「遵義會議」已經決定要到川西北去與紅四方面軍會合,當然要執行,但應從那裡渡河呢。從赤水縣城渡,鋒芒太露,阻力太大,代價太高,於是迂迴一下,改從再靠南一些的仁懷城渡河。這是中共「鴨溪會議」的決議。為了保證渡河時的側翼安全,於是就有了攻不攻打「打鼓新場」之爭。毛澤東不同意攻打打鼓新場,根本上說,就是不同意從仁懷三渡赤水。然而此時的毛,還沒有軍事上的決策權,只能去說服周恩來。打鼓新場一仗在毛的干預下,沒有打成,但國民黨中央軍和滇軍已從黔西地區逼近仁懷,紅軍為了保證側翼的安全,另在仁懷的魯班場與國民黨中央軍周渾元縱隊打了一場惡仗。這一仗,慘烈不下於土城戰役,三十年後,仁懷縣地方政府在此地找到的紅軍烈士遺體,通過辨別能夠確認的就有四百多個(參見《遵義地區文物志》)。三渡赤水,紅軍也付出了高昂的代價。

  三渡赤水后,紅軍仍然不能攻入四川,又向南迂迴到雲南的扎西縣,在「雞鳴三省」這個地方成立了「三人軍事領導小組」,至此毛才算正式有了參與軍事決策的權利。然而紅軍迂迴的圈子太小,阻力仍然很大,以後紅軍又只好再回渡赤水河(四渡)(根據《遵義地區文物志》記,一個有趣的現象是,一三次紅軍渡河都是搭浮橋,二四次渡河則是用船擺渡,也顯得去時準備充分,回時顯得倉促。好在冬季的赤水河水淺河窄,渡河不難)。紅軍四渡赤水河后,已不再遲疑,大軍直指南下,紅軍要繞一個更大的圈子,避開四川腹地迂迴到川西北去。這一次,才是毛澤東的路線。不過這個圈子繞得實在太大了,首先遭到了號稱是毛澤東的學生的林彪的反對。紅軍渡過金沙江,到了會理后,林彪寫了封信給中央,大意是毛的領導不行了,盡領著部隊走弓背而不是走弓玄,冤枉路走得太多,遲早會把部隊拖垮。要求毛交出軍權,隨軍主持大計,把紅軍的指揮權交給彭得懷,自己堅決服從彭的指揮。這封信讓毛恨得牙梗癢,當時他斥罵林彪道:「你還是個娃娃,懂得什麼,必要的路還是要跑的。」毛對此一直耿耿於懷,58年的廬山會議上,彭德懷差點沒有說得清,林彪叛逃后,這又成為人們攻擊林彪一貫反對毛主席的證據。

  平心而論,在當時的情況下,毛的抉擇是對的,如果真按遵義會議的決議,或者說按林彪的主意,走直線,走弓玄,通過四川腹地到川西北,紅軍不定會在渡長江時,或者在其他什麼地方被強大的國民黨軍隊象湘江戰役一樣包餃子吃了。不過;林彪的話也得到了應驗,以後紅軍爬雪山,過草地,到陝北時中央紅軍只剩下七千人。紅軍沒有被拖垮,倒真是個奇迹。

  四渡赤水究竟是不是出奇兵,還可查查老帥們的回憶錄,《彭得懷自述》中對四渡赤水隻字不提,倒是對婁山關一戰記錄有加,聶榮臻回憶錄中倒是說了。聶作為紅一軍團政委,又是遵義會議的參加者,算是中央紅軍高層決策人之一吧,奇怪的是,他當時不知道四渡赤水是出奇兵,過後也不知道,卻在解放后聽沒有參加長征的陳毅說四渡赤水出奇兵是毛主席軍事指揮歷史上最精彩的一筆。(參見《聶榮臻回憶錄》)

  結論是:「四渡赤水出奇兵,毛主席用兵真如神」,是文藝作品在塑造毛澤東的神聖形象時的虛構,它沒有任何歷史依據。
為還原歷史真相而儘力

14

主題

1001

帖子

415

積分

貝殼網友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415
沙發
gpan1975 發表於 2009-7-22 11:28 | 只看該作者
如果我們只看結果的話,結果就是:紅軍還是跑掉了。

這就好比下棋。儘管紅方走了不少的臭棋,但是黑方在多兩個車、一個馬的大好局面下,居然沒能將死對方。誰贏誰輸不言而喻。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62

主題

6453

帖子

8959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8959
3
雲海暖流 發表於 2009-7-22 11:44 | 只看該作者
你的意思是沒有四渡赤水這回事了? 真的沒有, 那麼為什麼還有人立碑紀念呢?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54

主題

1292

帖子

369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69
4
 樓主| Norman 發表於 2009-7-22 12:05 | 只看該作者
3# 雲海暖流

有四渡赤水, 但不是「出奇兵」, 只不過是「走一步看一步」的機會主義盲動。再說也不是毛的指揮。
為還原歷史真相而儘力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022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北冥魚

Rank: 5Rank: 5

積分
10444
5
zjd713 發表於 2009-7-22 12:09 | 只看該作者
看明白這張圖再來放屁不遲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54

主題

1292

帖子

369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69
6
 樓主| Norman 發表於 2009-7-22 12:18 | 只看該作者
看明白這張圖再來....

zjd713 發表於 2009-7-22 12:09


轉了一張圖來就能說明四渡赤水是「出奇兵」了?
為還原歷史真相而儘力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62

主題

6453

帖子

8959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8959
7
雲海暖流 發表於 2009-7-22 12:51 | 只看該作者
四渡赤水是1935年初中央紅軍長征中,在貴州、四川、雲南3省交界的赤水河流域同國民黨軍進行的運動戰戰役。

   1935年1月上旬,中央紅軍長徵到達貴州遵義地區。中旬,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義召開擴大會議,糾正了王明"左"傾冒險主義在軍事上的錯誤,實際上確立了毛澤東在紅軍和中共中央的領導地位。這時,蔣介石為阻止中央紅軍北進四川同紅四方面軍會合或東出湖南同紅2、紅6軍團會合,調集其嫡系薛岳兵團和黔軍全部、滇軍主力和四川、湖南、廣西的軍隊各一部,向遵義地區逼進,企圖"圍剿"中央紅軍於烏江西北、川黔兩省邊境地區。

   在敵人各路大軍分進合擊的情況下,中共中央和中革軍委決定中央紅軍由遵義地區北上,在宜賓、瀘州之間北渡長江,進入川西北,同紅四方面軍會合,創建新蘇區。1月19日,中央紅軍分3路向土城、赤水方向前進。26日,毛澤東在向土城行軍途中,同朱德、周恩來等察看地形,建議在土城以東青杠坡山谷地帶,圍殲尾追的川軍。28日,紅3、紅5軍團對川軍2個旅經過幾個小時激戰,沒有取得較大戰果。朱德要求到前線直接指揮,毛澤東不同意。朱德把帽子一脫說:"老夥計,不要光考慮我個人的安全。只要紅軍勝利,區區一個朱德又何惜!"毛澤東終於點頭。朱德到達前沿陣地,給苦戰中的紅軍指戰員以極大的鼓舞。毛澤東令已到赤水的紅1軍團急速返回增援,令陳賡、宋仁窮領導的幹部團急赴前線,發起反衝鋒,終於打退了川軍的進攻,予敵以重創。此時,川軍後續部隊4個旅迅速增援。毛澤東等決定,立即撤出戰鬥,西渡赤水河,向古藺以南地區前進,尋機北渡長江。

   1月29日,紅軍分3路從元厚、土城地區一渡赤水河,向古藺、敘永地區前進。毛澤東等鑒於川軍已加強長江沿岸防禦,決定暫緩執行北渡長江計劃,揮師西向進至川滇邊的扎西(今威信)地區集中,這時,川軍潘文華部、滇軍孫渡部從南北兩個方向逼近扎西,毛澤東等又決定東渡赤水河,向國民黨軍兵力薄弱的黔北地區發動進攻。中共中央告訴全軍,為了有把握求得勝利,紅軍必須經常地轉移作戰地區,有時向東,有時向西,有時走大路,有時走小路,有時走老路,不時走新路,而唯一的目的是為了在有利條件下求得作戰的勝利。

   2月18日至21日,中央紅軍分別從太平渡、二郎灘二渡赤水河。紅軍回師黔北,打亂了敵人的部署,川軍一部慌忙向東追擊,黔軍又急忙抽調遵義部隊向婁山關、桐梓增援,吳奇偉縱隊兩個師向遵義開進,企圖阻止並圍殲紅軍於婁山關或遵義以北地區。中共中央、中革軍委決定乘敵大部尚未到達之際,迅速擊破黔敵的阻攔,奇襲婁山關,再占遵義城。在戰役中,紅軍在敵情非常嚴重的情況下,5日之內連下桐梓、婁山關、遵義,擊潰和殲滅敵人2個師又8個團,俘敵約3000人。這是長征以來最大的一次勝利。在此次戰役中,紅3軍團參謀長鄧萍不幸犧牲。遵義戰鬥的勝利極大地鼓舞了全軍的士氣,嚴重地打擊了敵人,特別是打擊了蔣介石嫡系部隊的猖狂氣焰,連蔣介石也不得不承認這是國民黨軍追擊以來的奇恥大辱。毛澤東在憶秦娥《婁山關》中寫下了氣壯山河的詩篇:"西風烈,長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馬蹄聲碎,喇叭聲咽。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抒發了遵義會議后,決心衝破敵人的圍追堵截,引導中國革命重新走向勝利的豪情壯志。

   遵義戰役后,蔣介石由漢口飛抵重慶坐鎮指揮,並改以堡壘主義和重點進攻相結合的戰法,企圖南北夾擊,圍殲紅軍於遵義、鴨溪地區。為了對付蔣介石新的圍攻,中革軍委於3月4日決定組織前敵司令部,朱德任司令員,毛澤東任政治委員。10日,中央政治局在苟壩召開擴大會議,討論林彪、聶榮臻提出的進攻打鼓新場(今金沙)的建議,與會多數都主張打、只有毛澤東主張不打。他認為不能打固守之敵,不能啃硬的,應在運動中消滅敵人。會場爭執不下,毛澤東以辭去前敵總指揮職務力爭。會議以少數服從多數,通過建議。晚間毛澤東勸阻周恩來緩發作戰命令。第二天開會,說服與會者放棄進攻打鼓新場的計劃。隨後毛澤東以作戰情況瞬息萬變,指揮需要集中,提議成立三人團全權指揮軍事。中央決定由周恩來、毛澤東、王稼祥組成新的"三人團",負責指揮紅軍的行動。15日,紅軍主力進攻魯班場之敵第2縱隊,因其3個師密集一起,攻擊未能奏效,而援敵已經接近,紅軍遂轉兵北進。

   3月16日至17日,紅軍在茅台及其附近三渡赤水河,向四川南部的古藺、敘永前進。蔣介石判斷紅軍又要北渡長江,急令所有部隊向川南進擊,聲稱若再不殲滅紅軍,"何顏再立於斯世","剿匪成功,在此一舉"。在敵人大軍再次向川南集中之際,毛澤東等決定,乘敵不備折兵向東,在赤水河東岸尋機殲敵。為迷惑敵人,以一個團偽裝主力,大張旗鼓向古藺前進,誘敵向西。紅軍主力突然折向東北。

   3月21日晚,紅軍主力分別經二郎灘、九溪口、太平渡四渡赤水河,從敵重兵集團右翼分路向南急進,令紅9軍團暫留馬鬃嶺地區向長干山佯攻,以吸引敵軍向北。紅軍主力繼續南進,突破敵鴨溪、白臘坎封鎖線,於31日渡過烏江,巧妙地跳出敵人的包圍圈,把敵人幾十萬大軍甩在烏江北岸。

   紅軍主力四渡赤水之後,以一部兵力佯攻息峰,主力進至狗場、扎佐,前鋒直逼貴陽。正在貴陽督戰的蔣介石十分驚恐,一面令各縱隊火速增援貴陽,一面令守城部隊死守飛機場,並準備轎子、馬匹、嚮導,準備隨時逃跑。中央紅軍主力趁滇軍東調增援貴陽之際,乘虛進軍雲南,並於5月9日渡過金沙江。單獨活動的紅9軍團也由會澤以西渡過金沙江,不久與主力會合。

   四渡赤水戰役,是毛澤東根據情況的變化,指揮中央紅軍巧妙地穿插於國民黨軍重兵集團之間,靈活地變換作戰方向,調動和迷惑敵人,創造戰機,在運動中殲滅了大量國民黨軍,牢牢地掌握戰場的主動權,取得了戰略轉移中具有決定意義的勝利,這是中國工農紅軍戰爭史上以少勝多變被動為主動的光輝戰例。毛澤東曾說,四渡赤水是他一生中的"得意之筆"。(軍事科學院軍史部 雷光鴻整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4

主題

453

帖子

104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04
8
評民 發表於 2009-7-22 13:02 | 只看該作者
我不明白這有什麼可爭的。對某些人來講,紅軍四渡赤水是「慌不擇路」,「抱頭鼠竄」。對另一些人來講,紅軍的行動是「出其不意」,「靈活機動」。大家各持己見就好,實沒有取得一致的必要。

不過也有容易取得一致的。紅軍逃脫后最終「鼠竄」到了全中國大陸。國軍勝利追擊最終「轉進」到了台灣島。大家對這個歷史的結果沒有異議吧?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419

帖子

112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12
9
浪人海洋 發表於 2009-7-22 13:31 | 只看該作者
最重要的是結果,不是嗎?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677

主題

6783

帖子

5488

積分

二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5488
10
韓冰 發表於 2009-7-22 15:08 | 只看該作者
歷史真是一個好東西,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因為人的觀點不同,每個人站的角度也不同,就會有不同的選擇!對於歷史,永遠都是人爭論的話題!
美國《金錢》雜誌網站5月21日文章,原題:我為了償還5萬美元的債務來到中國,這是我有生以來作出的最佳決定之一,全文如下: 名校學歷以及多次出國旅遊經歷,讓我看起來過得不錯,但5萬美元負債讓我惴惴不安。 2016年2月,已當上兼職英語教師的我決定邁出更大一步,開始學習英語教師職業培訓課程,因為我得知在中國教英語收入頗豐。隨後,我接受了中國的一份工作,登上了飛往中國南方的飛機。 儘管離家萬里之遙,告別了熟悉...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3

主題

2757

帖子

1037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037
11
格林 發表於 2009-7-22 22:21 | 只看該作者
關鍵是紅軍長征中的「四渡赤水」行動有沒有軍事意義?
為蔣粉們崇拜偶像的名譽考慮,我倒寧信其有偉大的軍事意義。不然,按照蔣粉們愚蠢的屁股指揮腦袋的政治立場,凡是跟毛有關的軍事行動無一是處:四度赤水,臭臭臭;雪山草地,臭臭臭;百團大戰,臭臭臭;延安保衛戰,臭臭臭;四平戰役,臭臭臭;解放長春,臭臭臭;徐蚌會戰,臭臭臭;金門戰役,臭臭臭;...... 徹底敗於毛臭臭手下的蔣介石還能香得起來嗎?

還是百度一把吧:
http://baike.baidu.com/view/40501.htm#2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54

主題

1292

帖子

369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69
12
 樓主| Norman 發表於 2009-7-23 20:39 | 只看該作者
總結:
1. 四渡赤水, 只不過是「走一步看一步」,何談「出奇兵」?
2. 當時紅軍軍事上的最後決策人是周恩來,不是毛。實際指揮是彭德懷,也不是毛。
3. 如果不是日本侵華,紅軍就是「九渡赤水」,也逃脫不了最終被蔣消滅的命運。

毛紛們連這些基本歷史都不願承認,真是可悲。
為還原歷史真相而儘力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4

主題

453

帖子

104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04
13
評民 發表於 2009-7-23 23:04 | 只看該作者
總結:
1. 四渡赤水, 只不過是「走一步看一步」,何談「出奇兵」?
2. 當時紅軍軍事上的最後決策人是周恩來,不是毛。實際指揮是彭德懷,也不是毛。
3. 如果不是日本侵華,紅軍就是「九渡赤水」,也逃脫不了最終被 ...
Norman 發表於 2009-7-23 20:39

你舉的三條全都是自己的判斷和願望,沒有一條是「基本歷史」。你用這種方式來談歷史,很有娛樂性!這裡的網友需要你來增加快樂氣氛。所以請每天來談談歷史話題,拜託!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46

主題

3301

帖子

1516

積分

三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516
14
司馬遷 發表於 2009-7-23 23:39 | 只看該作者
總結:
1. 四渡赤水, 只不過是「走一步看一步」,何談「出奇兵」?
2. 當時紅軍軍事上的最後決策人是周恩來,不是毛。實際指揮是彭德懷,也不是毛。
3. 如果不是日本侵華,紅軍就是「九渡赤水」,也逃脫不了最終被 ...
Norman 發表於 2009-7-23 20:39

注意到蔣粉很喜歡用「如果」來編造、演繹只有自己覺得很爽的「歷史」。須知,歷史是沒有「如果」的。用了「如果」的歷史就不是真正的歷史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54

主題

1292

帖子

369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69
15
 樓主| Norman 發表於 2009-7-24 09:28 | 只看該作者
注意到蔣粉很喜歡用「如果」來編造、演繹只有自己覺得很爽的「歷史」...

司馬遷 發表於 2009-7-23 23:39


探討歷史用「如果」很正常。
「如果不是日本侵華,不是西安事變,毛鐵定會被蔣消滅」。這個結論任何有常識會思考的人都不會否認。
你不喜歡這個「如果」,只是因為你不喜歡這個「如果」引出的結論。
這裡許多共粉(包括你)不是經常談論什麼「如果」由毛澤東共產黨來領導,抗日戰爭會如何如何嗎?
為還原歷史真相而儘力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46

主題

3301

帖子

1516

積分

三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516
16
司馬遷 發表於 2009-7-24 11:09 | 只看該作者
探討歷史用「如果」很正常。
「如果不是日本侵華,不是西安事變,毛鐵定會被蔣消滅」。這個結論任何有常識會思考的人都不會否認。
你不喜歡這個「如果」,只是因為你不喜歡這個「如果」引出的結論。
這裡許多 ...
Norman 發表於 2009-7-24 09:28

倒好笑。蔣糞們的「鐵定」不知值幾個錢。既然「如果」可以當鐵定的真實來演繹,我也不妨來幾個「如果」:
1. 如果不是汪精衛當漢奸在先,蔣介石鐵定投降日本人。最後鐵定被盟軍和共軍消滅;
2. 如果沒有毛周在西安事變打圓場,蔣介石鐵定被張學良、楊虎城槍斃;
3. 如果蔣介石沒有當委員長,職位只是象李宗仁一樣或比他還低,1949年前鐵定已經在前線率部起義,向毛澤東輸誠;
4. 如果毛澤東只有蔣介石的本事,那今天國民黨鐵定還在中國執政;
5. 如果蔣介石有毛澤東本事的二十分之一,除了台灣,鐵定還可以守住一個海南島外加釣魚島和琉球群島。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54

主題

1292

帖子

369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69
17
 樓主| Norman 發表於 2009-7-24 11:46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Norman 於 2009-7-24 20:44 編輯
....
2. 如果沒有毛周在西安事變打圓場,蔣介石鐵定被張學良、楊虎城槍斃; ...
司馬遷 發表於 2009-7-24 11:09


建議你別再侮辱司馬遷的大名了。你對中國近代歷史至多是一知半解,除了共產黨宣傳的那點東西你還知道什麼呢?

西安事變次日上午,毛澤東在政治局擴大會議上說,「在我們的觀點,把蔣除掉,無論在哪方面都有好處」,會議確定了「要求罷免蔣介石,交人民公審」的方針。同日,毛澤東和周恩來聯名電賀張學良,開頭就說:「元兇被逮,海內同快」,提醒張學良必須絕對保證「監視蔣介石等之人員地點武裝」,務必周密布置,萬無一失,免遺無窮之禍。12月15日,中共中央以紅軍將領名義通電全國,要求南京方面「罷免蔣氏,交付國人裁判」。16日,毛澤東致電張學良,告訴他只要蔣仍在人世,各方猶豫觀望就不可避免,張應「干到底膽大些」,「要趕快消滅敵人」,暗示以殺蔣穩固軍心。。12月17日,周恩來向毛澤東與中央彙報,他已經說服了張學良,「張同意,在內戰階段不可避免圍攻西安前,(對蔣)行最後手段」。

就在這個關頭,斯大林插手了, 而且是以這樣一種不經意的沙文主義方式,對中共的利益採取如此輕蔑的態度,以至於毛氣得都說不出話來。斯大林提出,張的兵變是「另一次日本陰謀……[其]目的是阻撓中國的統一併破壞高漲中的抗日運動」。在一份抵達延安的時間與周恩來到達西安的時間相仿的電報中,共產國際總書記季米特洛夫對周說張的行動「客觀上損害」了反日團結是什麼意思做了解釋,並建議中共黨「爭取和平解決這一事件」。以後逐漸顯現出來的真正原因是,11月份,在毛不知就裡的情況下,斯大林決定做出新的嘗試爭取國民黨政府成為一個盟友,反對剛剛由日本和德國建立起來的反共產國際的協定,在莫斯科舉行了中蘇安全條約的談判。蔣的被捕使這一切化為疑雲。對斯大林來說,中共關心些什麼是不相干的事:阻礙蘇聯這個世界主要社會主義國家的高於一切的國家利益的任何事情,都是不能允許的。

就這樣,斯大林揮動巨手,為我黨撥正船頭,指引航向,確保了西安事變和平解決。中共革命航船才沒有被「偉大舵手」開翻。

張後來對中共前後不一出賣朋友極度失望,,「西北大聯合」沒希望了,蘇聯中共靠不住,殺蔣等於自絕後路,另外也由於宋美齡的勸說等原因,才決定放蔣並陪蔣回南京。
為還原歷史真相而儘力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46

主題

3301

帖子

1516

積分

三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516
18
司馬遷 發表於 2009-7-24 13:07 | 只看該作者
建議你別再侮辱司馬遷的大名了。你對中國近代歷史至多是一知半解,除了共產黨宣傳的那點東西你還知道什麼呢?
西安事變次日上午,毛澤東在政治局擴大會議上說,「在我們的觀點,把蔣除掉,無論在哪方面都有好 ...
Norman 發表於 2009-7-24 11:46

你的那點東西,網上販賣了不知多少回了,毫無說服力,根本就拿不出有力根據嘛。如果是蘇聯人要求放蔣,毛周要求殺蔣,當事人張學良或老蔣的日記里鐵定會記上一筆。你倒拿個影印件出來看看?當事人的證據你沒有,怎麼可以拿別人的東西來冒充呢?
在沒有新證據的情況下,只能用事實來說話。
1. 中共方面與蔣有深仇,一開始欲除之而後快是不假,但冷靜下來從民族大局考量,最後並沒有這麼做。這有中共和西安方面的談判記錄可以證明;
2. 蔣保住了性命對中共也確實心存感激,最後作出與中共聯合抗日的讓步。這也是有案可稽的。
3. 至於你的那些天方夜譚,都是後人瞎掰,憑什麼要相信你?再說了,就算真有這回事,中共聽斯大林的,張學良憑什麼也要聽斯大林的?
4. 放著歷史事實不顧,動輒拿什麼日本、蘇聯、斯大林來亂扯一氣,好像委員長的小命從來都沒有掌握在自己或中國人的手裡,從來不是捏在日本人手裡就是捏在美國人、俄國人的手裡。跟你說吧,你主子的小命捏在毛澤東或其他中國人手裡不丟人,捏在外國人手裡才丟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4

主題

453

帖子

104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04
19
評民 發表於 2009-7-24 13:14 | 只看該作者
西安事變次日上午,毛澤東在政治局擴大會議上說,「在我們的觀點,把蔣除掉,無論在哪方面都有好 ...
Norman 發表於 2009-7-24 11:46

你真是越來越有意思。自己拿著國民黨的文宣照抄,卻不斷侮辱他人的智力。你寫的這些發言、對話,什麼歷史依據都沒有,連傳聞都算不上,只能是造謠。連張學良為什麼去南京,你也要替他講。張學良自己生前多次講過當初為何要去南京。現在他不可能出來糾正你,可你也別太厚,是不是?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

主題

173

帖子

42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42
20
ccclln 發表於 2009-7-24 17:09 | 只看該作者
呵呵,能寫出這樣文章的人怎麼會不知道「四渡赤水」特指第四次呢?
聶榮臻回憶錄是怎麼寫的?他對紅軍 1935年3月底第四次渡赤水和南渡烏江后的戰局是這樣描述的:「這個階段,我們都是聲東擊西,大踏步地機動作戰,不斷地調動敵人。這樣打法,部隊自然要多走一點路,疲勞一點。可是敵人卻對我們捉摸不透,便於我們隱蔽企圖,使我軍由被動變為主動。以後陳毅同志對我說過,毛主席說四渡赤水是他一生中的「得意之筆」。我也深感毛澤東同志在軍事指揮藝術上運用之妙,他確實才思過人,值得我們很好學習。」這個階段明顯是指前三次渡過赤水之後,土城,魯班場總不能算是聲東擊西吧?而且紅軍是從第四次渡赤水開始變被動為主動的。
至於紅軍是不是「又只好再回渡赤水河(四渡)」,聶帥回憶錄是這樣寫的:「在此緊迫之時,不意毛澤東同志指揮我們突然掉頭向東,三月二十一日於二郎灘、太平渡一線四渡赤水。當我軍西進古藺時,敵人以為紅軍還是要北上,趕緊改變部署,沒有想到紅軍四渡赤水,掉頭南下,把北線敵人甩得遠遠的。」 如他所說好像是主動的。
為什麼不加「第」,,當時的文字很多都是如此,如遵義會議的決議就是《中共中央關於反對敵人五次「圍剿」的總結決議》,這一「五次」當然就是指「第 五次」。決議的頭一句就是「聽了博古同志關於五次『圍剿』總結的報告及周恩來同志的副報告之後」。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9-2 15:1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