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美國很囂張:所謂接納中國就是這麼陰暗

[複製鏈接]

3萬

主題

3萬

帖子

3萬

積分

版主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3317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藍藍的天 發表於 2009-7-25 12:5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一般在中國人的印象里,美國的鷹派是保守而反華的,而鴿派則相對容易接受一些。不少美國鴿派人士一直主張接納中國。這也就是一段時間以來美國進行所謂兩面下注的主導因素之一。部分輿論為美國的接納這樣一個動人前景所誘惑,企圖依靠美國「博大」的胸懷融入當前的國際政治主導體系之中。

如果有和平,誰願意選擇戰爭呢?可是,世界歷史上,戰爭一次又一次地爆發,從來沒有遠離人類世界。究其原因,無非是人們得不到想要的和平。穩定而有利的和平,從來不靠別人施捨。別人施捨的所謂和平,當歷史的迷霧散去之後,必然能夠看到和平背後慢性毒藥的實質。

當細細品位美國所謂的接納中國,無疑會發現,美國傳說中的鴿派和鷹派的本質是一樣的。美國的利益才是他們的追逐對象。對華關係的主張,僅僅是美國獲利的手段而已。因此,無論是鷹派還是鴿派,都服務於美國的國家利益。中國,無疑成為鷹派和鴿派的共同算計對象。某種程度上,美國的鴿派論調更為符合中國的利益。

可是,不能因為美國的鴿派客觀上給中國帶來了一些有益的東西就忽視其主觀目的的陰暗。任何國家的利益,都可以成為美國利益的犧牲品。這就是現實主義實力文化主導下美國學者共同的思維。相對於美國鷹派的硬刀子,美國鴿派的軟刀子顯得更為虛偽,甚至可以稱之為陰暗。所謂明槍易躲暗箭難防,某種意義上,美國鴿派更值得重視。

一貫地,美國給接納中國設立了一個先決條件,即是美國接納中國加入現有的國際政治經濟體系,成為這一體系更重要的參與者。這個承諾看起來確實冠冕堂皇,可是中國實際上未必能夠從裡面得到什麼。作為當今全球地緣政治的後起之秀,中國在不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制度下處於弱勢地位。因此,中國需要的並不是被接納,而是改變。

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是如此接納中國,美國也表現除了十足的傲慢。總是強調朝鮮半島政策實現需要中國的幫助。潛意識,無非是把中國的影響力限制在周邊地區。也就是說,美國準備的是接納中國在東亞範疇內的上升。在全球範圍內,美國仍然沒有接納中國的意圖,即便是在一個不利於中國的國際政治經濟環境下,美國仍然不願意接納中國成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全球性大國。還有所謂中國配合反恐的問題。彷彿中國的存在,就是準備好了為美國的利益而服務。與此同時,美國還要求中國按照美國的意願來進行一些改變。

誠然,美國人心中所謂的理想讓美國不願意屈居第二或者平分權力。可是,中國人同樣會有自己的民族理想。實現理想的最好手段就是實力,或者說是實力支撐下的世界權力。因此,中國如果順著美國所謂的接納道路走,最終造就的無非是一個失去了理想的國家與民族。 而這個民族,也必然失去引領世界的可能性。

最近發生的一些事情很能夠說明問題。當中國目光觸及到美元問題的時候,中國的南海就熱鬧起來了。當中國準備對美元有所行動的時候,刀子首先插在了中國的身上。與南海相比,這一刀是帶血的。這就是美國在捍衛其核心利益問題上的決心。中國期待依靠美國接納繼而實現自己國家目標的想法是絕不可能實現的。原則上,世界理想具有排他性。每個民族的榮譽感決定民族國家所追求的理想最優化之間的衝突。

可笑的是,無論美國鴿派嘴上說得多麼好聽,給出了怎麼樣的畫餅,美國鷹派的軍事布局從來也沒有停止。亞洲的均勢戰略一直在進行。美國甚至為此不惜扶植起一個潛在的對手,這就是印度。經過美國的包裝,印度彷彿成為了一個與中國相提並論的巨人。印度政府和人民也滿足於這樣一種狀況,樂意為此與中國碰上一碰。美國最終還是寧願讓一個地區陷入最大的對抗,只要這種殘酷的手段能夠滿足美國的利益。

至少從目前看,美國的整體國家思路仍然是把中國影響力控制在一個比較小的範圍內。因此,美國不斷在中國周邊製造麻煩。雖然美國沒有意願主動來徹底扼殺中國,但他仍然期待通過周邊不斷的麻煩讓中國的全球雄心被削弱,在這種不斷地失火與救火的過程形成一種慣性,而最後美國可以接納的也就是現在美國所希望的慣性區域內發揮作用的中國。如果這種局面出現,那真是中國的悲哀。一個人活在別人的規劃中是一種莫大的悲哀,人生的意義將丟失大半。一個國家又何嘗不是如此。那將造就一個十幾億人民共同經歷的大悲劇。

可悲的是,中國無可選擇地碰上了印度這樣一個鄰居。居然會為了美國領導人沒有很快來到印度感到擔憂和酸楚。恰恰是為了這樣一種被肯定的同時又被規劃好的大國地位,印度賭上了他的國運站在了中國的對立面。

不過,對於中國來說,印度的情況就是一個寫照了。這就是被美國接納的實例。在嚴密掌控波斯灣等重要水域的同時,印度洋的部分海域可以讓印度去實現其印度人的印度洋之夢。可以給印度賣一些東西。然而,印度也僅僅是一個南亞及印度洋部分地區範圍內發揮影響力的大國。他是不被允許超越這個範疇的。當然,名稱上可以說得好聽點。比如全球性大國。然而,印度的實力輻射範疇,卻只能在美國劃定的區域內了。

換成中國,海洋方面以第二島鏈為範疇大概就是美國的心理底線了。陸地上,則是層層設防,中國的影響力同樣也會被限制著,很難真正意義上觸及決定未來的地緣政治軸心區域,即中亞和中東地區。特別是中東地區,只要石油的戰略意義沒有決定性下降。中國的影響力就會被排除在外。中國便只能一直過著仰人鼻息的日子。這,大概就是美國給中國規劃好的「絢麗」前途吧!

換言之,美國從來也沒有真正想過接納中國。對於美國來說,或者對於美國所謂的溫和派來說,接納中國只是一種好聽的形式。其目的,無非讓中國以打腫臉充胖子的形式接受不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秩序。一方面,標榜中國是制度的高端參與者,另一方面,又不給中國真正改變現行秩序的機會。或許,與美國血緣和意識形態更為接近的歐洲有可能成為美國理想主義實現過程中的真正夥伴。中國是必然被排除的對象。兩種文明,兩條道路,如何能夠合二為一。絕對平均不會出現,文明的衝突必然到來。這是一個誰主導文明方向的歷程。疑問,僅僅在於烈度。選擇被接納就等於選擇投降。

美國,僅僅想憑藉嘴上的幾句話就把十幾億人口的影響力限制在一個狹小空間。不知道是美國太囂張還是中國給美國的印象原本就太弱智。中國所能接受的最高限度,也是融入並改變現有體系,並在體系內獲得繼續鬥爭的空間。

站在一個更高的的角度來看的話,兩面下注的本質仍然一面下注。美國需要的結果就是中國的臣服,成為美國分配體系下的一塊墊腳石。在這一點上,是沒有商量餘地的。美國給中國留下的自由空間,僅僅是兩個不同的臣服方式罷了。要麼,中國就直接被美國分出來的一小點利益誘惑以至於臣服,要麼就在美國的壓力之下臣服。二者原本就相輔相成,巨大壓力的目的就是逼迫中國選擇接受誘惑。鴿派與鷹派之間完美地實現了一個陰暗的布局,一個可笑的沒有選擇的選擇。

確實,美國接受中國的論調之所以興起,與中國的綜合國力的巨大提升是分不開的。這說明美國也開始重視中國的力量,並希望避免與中國的消耗性對抗。可是,站在一個中國人的角度上,當前的這種接納並不是我們所需要的。在看到美國心態改變的同時,我們不能沾沾自喜。別人施捨的,不會是我們想要的!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高尚是高尚者的墓誌銘。理想是高尚的,因此,中國需要的不是通行證,寧願最後得到墓誌銘!畢竟,我們曾經擁有光榮與夢想!我們還將繼續追逐光榮與夢想!(封立鶴/四代重殲)
有兩種偉大的事物,我們越是經常越是執著地思考它們,我們心中就越是充滿永遠新鮮、有增無已的讚歎和敬畏,那就是我們頭上的星空,我們心中的道德法則!

2566

主題

9156

帖子

4521

積分

二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4521
沙發
打狗棒 發表於 2009-7-29 07:28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99

主題

4210

帖子

1240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240
3
jvmpzh 發表於 2009-7-29 08:33 | 只看該作者
關鍵是兩岸的統一才可能徹底突破霸權國家的意圖,才可能分享到中國理應得宜成果。

統一才可以停止無謂內耗,才能快速振興中華。眼下樂見兩岸的互動正朝向這一目標。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8 16:2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