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記者親歷熱比婭紀錄片首映:導演承認內容失實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八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Rank: 5Rank: 5

積分
2246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laodai 發表於 2009-7-27 22:2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國際先驅導報記者親歷《愛的10個條件》首映,導演承認影片失實

  儘管被譽為南半球最有影響力的電影節,也儘管負責人理查德·穆爾一再強調藝術的獨立性,但對於大多數中國人而言,在短短几日內知曉世界上還有個墨爾本電影節,並非因其藝術成就,而是因為連日來圍繞它上演的一出充滿了謊言、冒犯、抗爭與回擊的政治鬧劇。

  「7·5」事件發生不到一周,澳大利亞傳來消息,在墨爾本電影節上,將有一部關於「東突」民族分裂分子熱比婭的紀錄片上映,主辦方還將邀請熱比婭參加首映式。隨後,中國駐墨爾本領館要求撤消放映熱比婭紀錄片遭拒;19日,中國三名導演同時聲明退出墨爾本電影節,將這一事件推向全球輿論的風口浪尖。

  26日,墨爾本電影節「如約」播映了這部引起中澳巨大民間風波的《愛的10個條件》,《國際先驅導報》記者現場親歷了這一過程;電影節開幕幾個小時后,關於其官方網站已被中國黑客攻擊的消息就傳得沸沸揚揚;而至於8月8日熱比婭是否會出現在墨爾本,將會帶著什麼樣的答案而來?之後的幾天還會發生什麼?這些問題更是充滿了懸念……

  中國領事「撤播」要求遭拒

  最早對於《愛的10個條件》作出反應的,是中國駐墨爾本總領事館。而最先向媒體披露此事的,卻是理查德·穆爾。此前在接受英國《衛報》等媒體採訪時,穆爾承認,儘管電話來自中國領事館,但也僅僅是一個「私人電話」。

  在《國際先驅導報》記者聯繫到曾致電穆爾先生的中國駐墨爾本總領事館文化領事時,她說,當自己得知美化熱比婭的紀錄片要在電影節上放映,馬上就給負責人穆爾先生打電話,以個人名義希望電影節不要播放該影片。但穆爾拒絕了她的要求,而且也不接受見面約談的邀請。「他只說中國外交官不能干涉他們播放什麼影片。」這位文化領事告訴《國際先驅導報》。

  而中國導演宣布退出影展后,當地媒體更是紛紛猜測「中國導演受到了政府的壓力」。《國際先驅導報》記者第一時間再度聯繫上墨爾本總領事館的文化領事,她告訴記者,要不是當地英文報紙報道,她根本就不會知道中國參展導演要撤回電影的事情,「當地媒體所說的受到中國政府的壓力,純粹是無稽之談」。

  於此同時,在澳大利亞,眾多華人、華僑通過各種形式敦促電影節組委會取消對熱比婭的邀請,還電影節追求藝術、遠離政治的本來面目。曾在新疆生活了40年、近年移居澳大利亞的新疆著名電影導演唐光濤在接受《國際先驅導報》採訪時說:「『7·5』事件是以熱比婭為首的民族分裂分子蓄謀已久的破壞活動。現在電影節公然邀請熱比婭來澳為電影造勢,等於支持分裂活動,這樣做不僅傷害中國人民的感情,也傷害了新疆各族人民的感情。這樣的電影節等於給藝術抹了黑。」

  中國導演基於「情感」退出影展

  19日,附有賈樟柯親筆簽名的一紙聲明成為對墨爾本電影節堅持放映熱比婭紀錄片的最響亮回應——賈樟柯的《河上的愛情》、唐曉白的《完美生活》和趙亮的《上訪》三部影片同時宣布退出墨爾本電影節的展映,與此相關的6項活動也相應取消。

  隨後,中國導演退出墨爾本電影節的報道見諸西方各大媒體,轉載率甚至超過之前中國領事館敦促電影節撤掉紀錄片的消息。賈樟柯和唐曉白所在的西河星匯香港公司負責人周強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特彆強調退出影展純屬個人行為。而趙亮則向美國《時代》周刊表示,「自己很難去談論這個話題」。

  「作為中國人,和熱比婭同時出現在一個舞台上,於我們的感情是無法接受的。」發出聲明后,賈樟柯在鳳凰衛視作出口頭解釋:「我們的退出行為是在電影節變得非常政治化的背景下必須做出的反應,退齣電影節是我們試著將個人內心的觀點表達出來。」

  同時,周強透露,唐曉白已正式取消前往墨爾本的機票預訂。「他們忽略了中國人的感情,已經影響到電影節本身的健康,這種處理太政治化了。在決定之前,我跟賈樟柯、唐曉白等都溝通過,這是大家一致的決定。」周強說。賈樟柯等三位導演的舉動引來的是國內網民與同行的一片讚譽,導演馮小剛等人紛紛聲援。

  電影節組委會「不高興」

  「中國影片退展我們當然不高興,我們需要他們,觀眾需要他們,而且這讓我們陷入困難的境地。那些說我們只在乎曝光率的是胡說,我們當然一直希望成為話題,但不是這種。」電影節負責人理查德·穆爾在得知中國導演退出展映后這樣表達自己的情緒。

  23日,墨爾本國際電影節的官網首頁掛出一則題目為《電影節節目調整》的消息:「就像大家所了解的那樣,出於我們無法控制的情勢,墨爾本國際電影節今年被迫取消了幾部電影的放映。」

  從墨爾本電影節官網上的信息來看,截止到26日,共有五部電影退齣電影節,除了三部中國電影,金棕櫚導演肯·洛克的《尋找艾瑞克》、美國電影《空城》也因為「不為電影節所控制的情勢」退齣電影節。

  值得一提的是,到目前,依然留在展映名單上的還有一部中國內地作品《YanBianBox》,這是一部時長為27分鐘的紀錄短片,講述中國延邊一群玩beatbox(樂器口技)的朝鮮族青年的故事。澳大利亞媒體稱,這是中國內地唯一沒有撤出影展的片子。

  此外,除了退出的三部電影,將參加本屆墨爾本電影節的華語片還包括香港影片《渺渺》、《青苔》以及中國台灣的兩部短片。

  放映現場,導演承認失實

  墨爾本電影節是怎樣發現這部電影的?又是什麼時間決定放映的?為什麼原定8月8日首映的影片後來又在7月26日加映一場?這一決定是否與中國抗議聲有關?面對這樣一部半路殺出的紀錄片,許多人一頭霧水。

  電影節負責人穆爾在接受西方媒體採訪時曾提到,這部紀錄片是在電影節報名日期截止后才收到的。而一向自視甚高的墨爾本電影,竟然能打破慣例將一部遲到的電影納入放映計劃,其背後的玄機耐人尋味。隨著事態的擴大,《愛的10個條件》成為唯一門票在20天前全部售完的電影……怪不得連澳大利亞當地一位影評家都說,電影節利用政治手法來操作和擴大電影節的影響,這種做法對中國非常不公平。

  在《愛的10個條件》首映現場,《國際先驅導報》記者發現觀眾基本都是白人。而此前名不見經傳的導演傑夫·丹尼爾也來到現場。雖然他說這部片子陸續拍了7年,多次到華盛頓和新疆拍攝鏡頭,但從內容上看,他對新疆的認識很膚淺,甚至出現「1949年前新疆是個獨立的國家」這樣的錯誤。而對於片中的熱比婭從小就對政治充滿熱情、希望做維吾爾族代言人等嚴重失實之處,丹尼爾在影片播放後接受《國際先驅導報》專訪時承認,其中確有不實內容:「這並不是一部完美的紀錄片,也並不客觀和中立,我只是希望讓更多的人關注維吾爾人的現狀。」

  雖然導演希望通過這部片子來贏得觀眾對熱比婭的同情,但現場很多觀眾十分清醒。其中一位觀眾認為,這部紀錄片完全站在熱比婭的立場,存在很大的偏見。整個片子沒有採訪中國官員,沒有中國政府官員對熱比婭的評論,顯然違反了紀錄片忠實於事實的原則。另一位觀眾則說:「熱比婭從中國監獄里被保釋時表示絕不從事分裂中國的活動,但她一到美國就食言了,顯然是人品有問題的。」

  拿政治賺吆喝「很卑賤」

  事實上,本屆墨爾本電影節不光涉足「東突」問題,宣布退出的也不只是中國導演們。來自英國的金棕櫚導演肯·洛克因為不滿電影節接受來自以色列政府的資助,其影片《尋找艾瑞克》也退齣電影節。本屆電影節將首映的另一部影片《巴裡布》同樣引起了政治爭議,該片講述1975年印尼入侵東帝汶期間,澳大利亞、英國及紐西蘭的五名記者被印尼軍方槍殺的事件。

  中國領事館的一通私人電話被組委會看成是官方干預,但墨爾本電影節強硬立場背後得到的卻是澳大利亞議員們的聲援。工黨議員丹比指責金棕櫚導演和以色列電影過不去,而綠黨主席鮑勃·布朗則寫信給陸克文,要求向中方發表聲明,不要干涉電影節的言論自由。

  清華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副院長、電影評論家尹鴻教授在接受《國際先驅導報》採訪時認為:就像電影不可能脫離政治一樣,一個導演不可能脫離他的政治、民族和國家立場。中國導演以實際行動抗議一個破壞國家統一的分裂分子或是違反國家法律法規的行為,這樣的政治訴求是很正常的。此外,不少中西方學者認為墨爾本電影節拿政治來賺吆喝,「是很危險也很卑賤的遊戲」。

  更有人分析,在墨爾本電影節事件的背後,其實是西方反華勢力已經開始了繼達賴之後的第二輪「造神」運動,借文化上位顯然是手段之一。


來源:國際先驅導報
明有物有則,索源清流潔。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6 06:4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