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醉駕死刑,拐點來了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4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446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Hanxin 發表於 2009-7-27 08:0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山雨欲來風滿樓。不經意間,交通犯罪的量刑已經有了由輕轉重的趨勢。

正當人們討論「拐點來了」之時,「成都男子醉駕撞死4人獲死刑」消息傳來。拐得夠猛!……

多年民意不滿,司法態度漸變
[階段一:輕判。量刑過輕引民怨]
在我國,包括醉駕、飈車在內的各種交通犯罪案件,絕大多數被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且這類被告人有80%以上都適用了緩刑(一般賠錢可做緩刑依據)。所以有人說:飆車案如果沒有驚動媒體,以胡斌家的賠償能力,他完全可能逃脫牢獄之災。這樣的判罰現狀,引起了民眾極大的不滿...


[階段二:突破。引入「以危害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為什麼輕判呢?矛頭集中指向了立法。法律中「交通肇事罪」,除了逃逸等少數加重情節,頂格判三年。所以「修法」的呼聲此起彼伏。然而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近年來,在一些情節特別惡劣的交通犯罪案件中,逐漸引入了「以危害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此罪起刑點10年,可以說彌補了「交通肇事罪」量刑過輕的不足,當年轟動的張金柱案要放在今天,可能罪名就會有所不同...

[階段三:膠著。醉駕案向左,飆車案向右]
但「以危害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前提是「故意」,這個「故意」的界定並不清晰,導致同樣是飈車、醉駕,有的判了交通肇事罪,有的判了「以危害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今年以來,幾個大案引人注目,孫偉銘、 蔣佳君、張明寶醉駕案都以「以危害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起訴或判刑,而飈車案仍判了交通肇事罪...


為何判死刑,而不是7年?

[另一種可能:判7年]
遵照以前的慣例,不管醉駕還是無證駕駛,都是判交通肇事罪。即便今年風頭有變,也依然有「三門峽醉駕案」這樣,撞死6人仍判為交通肇事罪的。有人認為孫偉銘沒有仇視社會,並沒有想傷害不特定人的主觀故意,所以該判交通肇事罪,因為撞死超過1人,適用「有其他特別惡劣情節」,頂格判7年...


[與飈車案的比較]
我們在《飈車案判決的困惑》中指出:按飈車案判決邏輯,要為醉駕者喊冤。因為二者在影響罪名選擇的因素上相同:前者是明知道鬧市飈車有危險還飈車;後者是明知道酒後駕車有危險還喝酒。如果是過失(輕信可避免或過於自信駕術、酒量),就都是過失;如果是故意(放任、間接的故意),就都是故意...

[過失還是故意,已成量刑死結]
正如我們在《飈車案判決的困惑》中指出的:問題的關鍵正在於「過於自信的過失」和「放任的故意」本來就不好界定,二者存在接壤的領域,德國著名刑法學家威爾采爾稱二者是「刑法中最困難和最有爭議的問題之一」。所以造成不同傾向的人各執一詞,而法官之間存在理解不同就會做出不同判決...

震懾已經形成,標準亟需統一

[「醉駕死刑」,相當震撼] 當前,無證駕駛、醉酒駕駛、嚴重超速,已到了令人髮指的程度,而一直以來的輕判,無疑是這種局面出現的推手。如果局面再不改觀,隨著私家車急劇膨脹,事故會越來越多。今年以來的幾個案件向重刑轉變,是對之前的糾偏,方向是正確的。這次「醉駕死刑」,更是達到了空前的震懾效果 ...


[同罪不同罰,也應儘快終結] 飈車3年,醉駕死刑?同是醉駕,罪名不同?還有,即便認定醉駕是「以危害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這個罪從10年起刑直到死刑,彈性很大,比如本案判死刑是不是太重?所以現在亟需由最高人民法院以案例指導的形式,或者通過上位法的修訂,統一各地對類似行為的法律適用,以免造成社會爭議...

[遏制醉駕,更要在死刑之外下功夫] 只有規定醉酒駕車應當負刑事責任,而不是等到發生事故后才追究刑事責任,才有利於從源頭上制止醉酒駕車。現在只要不發生事故,處罰很輕,甚至很多時候醉駕者托個關係就「小事化了」。如此雖有死刑震懾,但僥倖心理仍存...


拐點的確是來了,拐得正確。但也要拐得明確,判什麼罪,判多重,都該有個統一標準。
--------------------
邪惡公檢法,看人量刑,
官家子弟輕判
無權無勢百姓重判
一個人沒有了知恥之心、羞惡之心,沒有了負罪意識、懺悔意識,也就意味著他的人性泯滅。一個失去了恥感和罪感的民族,一個底線倫理崩潰了的民族,即使能在某些領域造成暫時的泡沫式強大,但它不可能創造真正的文明。

1677

主題

6783

帖子

5488

積分

二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5488
沙發
韓冰 發表於 2009-7-27 08:45 | 只看該作者
自古來殺人償命是天經地義,為什麼汽車撞死人就不能以命抵命呢?!對於肇事的司機,凡是將人撞死的,應該一律判死刑才能以平民憤!
美國《金錢》雜誌網站5月21日文章,原題:我為了償還5萬美元的債務來到中國,這是我有生以來作出的最佳決定之一,全文如下: 名校學歷以及多次出國旅遊經歷,讓我看起來過得不錯,但5萬美元負債讓我惴惴不安。 2016年2月,已當上兼職英語教師的我決定邁出更大一步,開始學習英語教師職業培訓課程,因為我得知在中國教英語收入頗豐。隨後,我接受了中國的一份工作,登上了飛往中國南方的飛機。 儘管離家萬里之遙,告別了熟悉...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9 05:0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