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4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如何解讀部分西方媒體歪曲新疆騷亂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3萬

帖子

6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倍可親決策會員(19級)

Rank: 6Rank: 6

積分
6034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新鮮人 發表於 2009-7-24 01:0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新鮮人 於 2009-7-24 10:13 編輯

2009年07月23日 10:54鳳凰網專稿

http://phtv.ifeng.com/program/zh ... _1687_1264749.shtml  (視頻)

鳳凰衛視7月22日《震海聽風錄》節目:新疆騷亂:如何看西方媒體?

以下為文字實錄:

解說:《環球時報》高級顧問丁剛發表:《為什麼我不再看〈華爾街日報〉》的文章,指責《華爾街日報》對烏魯木齊暴力事件的報導,不再只是以偏見和無知來看中國,而是公然站在了恐怖分子一邊,成了他們的代言人。丁剛和新加坡《聯合早報》評論員杜平作客聽風錄,從西方媒體對新疆騷亂的報導,探討如何看西方媒體及其立場。

邱震海:烏魯木齊「7·5騷亂」我們知道到目前已經有兩個多星期,在這段時間裡中國政府在信息政策上,可以說採取了有別於以往的相當透明和開放的措施,但是從西方媒體的報導來看,中西雙方的認知差距,雖然比去年西藏風波時要小了許多,然而西方媒體對於事實真相和邏輯的反應,還是有不少扭曲的地方。

解說:「7·5烏魯木齊騷亂」發生之後,中國當局對國際媒體採取開放態度,不過中國讀者發現,從去年「3·14西藏騷亂」到今年的「7·5烏魯木齊騷亂」,部分西方媒體對中國的偏見似乎並沒有改變,打砸搶燒的暴力分子成了人權鬥士,不少外媒更錯誤引用刊發偽造圖片,引起中國網民強烈抗議。這是繼去年西藏事件之後外媒公信力在中國再次遭遇危機,《環球時報》高級顧問丁剛在「《為什麼我不再看〈華爾街日報〉》的文章寫到,《華爾街日報》把暴亂稱為「流血事件」,是「烏魯木齊的起義」,編輯們可以辯解說這就是平衡與公正。但如果在「9·11事件」發生之後,中國某家媒體用「紐約的復仇」,「穆斯林少數民族對美國霸權的抗爭」,這樣的標題來評論這件事,他們還會認為這是平衡公正嗎?作者表示閱讀這些報導和評論有一種被羞辱的感覺,他可以忍受偏見,但絕不可以失去自己的人格和民族尊嚴。

邱震海:你好丁先生。你批評西方媒體對這次烏魯木齊騷亂的整個立場,為什麼偏偏選《華爾街日報》作為討論的對象?

7·5事件西方媒體報導有誤

丁剛(《環球時報》高級顧問):針對《華爾街日報》實際上剛開始的時候,並不是說一下子就確定要針對《華爾街日報》來寫這個文章,因為工作的需要我在「7·5事件」發生之後,我就開始注意閱讀西方媒體對「7·5事件」的報導,剛開始的時候就發現西方媒體對「7·5事件」的報導有些事實是有錯誤的,是不對的。

《華爾街日報》評論嚴重偏頗

丁剛:到了7月8號我看到《華爾街日報》的網路版,它是亞洲版的網路版本,刊登了熱比婭的照片,並且有熱比婭的文章。在熱比婭的文章當中公然講是中國政府鎮壓了這次起義,而且說是殺死了400多維吾爾族人,除了這個文章之外還有一篇評論它沒有署名,可以被認為是代表了《華爾街日報》的立場。

這篇文章的題目就是「烏魯木齊的起義」,這個題目是很嚇唬人的,所以當時看了這個評論以後就感到非常的氣憤,就和《環球時報》的幾位編輯就一起商量,說我們應該寫一篇文章,最後就確定了這麼一個題目,實際上這個題目是大家聊起來的,也並非是特別針對《華爾街日報》的。這一點,很多西方媒體,也是理解的,因為西方媒體的記者也採訪了我,他們也說不能狹義的來理解這篇文章就是只針對《華爾街日報》的。


邱震海:如果您說不是狹義的理解,無法狹義的理解不是直接針對《華爾街日報》,您的意思是說是針對整個西方媒體嗎?只是把《華爾街日報》作為西方媒體的一種窗口?

丁剛:對,是針對整個西方媒體這次報導過程當中,顯示出來的立場。

邱震海:我們知道西方媒體無論在去年「3·14西藏騷亂」,還是在這次整個「7·5的烏魯木齊騷亂」當中,當然它有它的立場,它有它有很多不客觀的地方。但與此同時我們也不可否認西方媒體在相當的程度上,包括我們今天整個國際新聞界公正、中立的標準,在相當程度上還是來自西方,從這個角度是一體兩面,您又如何看西方媒體相對而言整體比較客觀這一面?

如何把握西方媒體的一體兩面

丁剛:西方媒體的報導應該說是發生了變化,如果你比較去年「3·14」拉薩的暴力事件,和這一次對烏魯木齊「7·5」的暴力事件的報導,從整體上來看變得更平衡了,也相對來說視角更多了,但是它的基本立場沒有變化,為什麼呢?

西方媒體對華仍有嚴重偏見

丁剛:因為從評論來看的話,我們可以看到它基本的立場是根本沒有發生什麼變化的,7月12號的時候《華盛頓郵報》也發了一篇社論,這篇社論同樣用了所謂的獨裁,所謂的專制,所謂的暴力鎮壓,就是說如果我們把社論視為媒體立場的代表的話,我們可以從這裡邊看出來很明顯的是它基本的立場沒有發生變化。我補充一句,同時我也有個懷疑,就是說在基本的立場沒有發生變化的情況下,你怎麼能夠更客觀的報導中國,怎麼能夠更客觀的反應像「7·5事件」這樣新聞事件背後的一些東西呢。

邱震海:西方媒體對中國的不客觀這是由來已久,有關這個原因,以及未來如何走向,中國媒體如何應對,我想等一下我們會詳細的討論。在結束這部分之前,我想最後請教你一個問題,就是現在您這個文章發表之後,應該說在網路上引起了兩種不同的反應,當然有贊成的也有一部分批評的,批評的意見認為您過於情緒化,說「我不再閱讀《華爾街日報》」,您如何面對、如何回應這樣的一種對您所謂的情緒化的指責?

丁剛:我一直說人是活在歷史當中的,中國人對西方媒體的報導有一些情緒這是很正常的,有些人說是沒情緒,我閱讀這個報導是很平和的心態去閱讀,這才是不真實的。怎麼能夠用很平和的心態去閱讀這樣的報導呢?所以我想在這個地方表達一下我個人的情緒,作為《華爾街日報》老讀者的這麼一個情緒,應該說是非常正常的。

邱震海:在新加坡是新加坡《聯合早報》的評論員杜平先生,您怎麼看首先是丁剛先生的觀點,以《華爾街日報》代表的西方整體,對這次烏魯木齊騷亂事件可以說相當偏頗的這麼一種報導?

是否拜讀只是個人選擇

杜平:我拜讀了丁剛先生的文章,完全理解他的態度,不完全同意的觀點就是這樣,比如說看不看《華爾街日報》是大家的選擇,就是說有的人喜歡看,有的人不喜歡看。我個人來講我原來是比較喜歡看《華爾街日報》關於中國財經的報導,我覺得那一段還是有相當的水平的,在報導上我覺得《華爾街日報》它是比較自由化。但在言論上相當的保守,非常非常的保守和右派,而且事實上是代表了美國人一部分人的觀點,我覺得就是說如果要呼籲抵制大家不要看這份報紙的話,我覺得更好的是要呼籲中國的一些企業、商家不要在這個報紙上做廣告是最好的。

邱震海:在第一部分我想在丁剛和杜平先生兩位之間,充分展示各自的觀點,但是我們沒有切入到非常深層主要的一個切入口內,就是西方媒體以《華爾街日報》為代表那些西方媒體,對於中國如果我們稱之為偏見也好,到底來自何方,注意中國的民眾和中國的傳媒人,到底如何理性的對待西方媒體。

邱震海:西方雖然說跟去年「3·14西藏騷亂」相比,這次西方媒體對「7·5烏魯木齊騷亂」整個在這方面中西的差異小了很多,但是西方媒體還是顯示出相當程度的偏頗。有關這些原因以及中國未來到底如何跟西方互動?我們重新請出二位嘉賓。首先我想請教一下丁剛先生,剛才您聽了杜平先生最後整個他個人的闡述,您有什麼回應?

中國官方發布信息政策已更透明

丁剛:我想西方媒體這幾年來對中國的報導應該是變化非常大的,這種變化主要是因為在中西方之間相互的碰撞當中而向前發展的,我想從中國方面來講主要是有兩點。一個是中國更加開放了,另外就是中國政府在信息公開化方面也比以前做的更好了,這兩點就是有助於西方媒體在中國的採訪更平衡、更多樣化一些,就是更全面的反映中國的發展和現實的狀況,這個是大家都可以看到的。

西方媒體反映受眾立場

丁剛:另外還有很重要一點,我們看到西方媒體對中國的這種偏見,往往只是從媒體本身的角度來看。但是實際上媒體背後有受眾的影響,因為媒體本身是向受眾傳達信息的,同時它也受到受眾的制約。西方的受眾究竟對中國是怎麼樣一種看法呢?恐怕從根本上來講在意識形態、在政治制度這方面還沒有什麼大的變化,所以西方媒體也不可能有什麼太大的變化,因為它本身是受到受眾影響的。

邱震海:其實這裡面就有兩個問題,第一個剛才您說到中國政府在信息包括對外媒採訪的透明度方面已經相當程度開放了,但是這個似乎在這次的烏魯木齊騷亂當中並沒有改變西方的偏見,這是我們的困惑之一。第二你剛才說到西方媒體背後有它的一個受眾,這自然就使我們產生了另外一個哲學問題,到底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到底是西方媒體是迎合那種本身對中國無知的那些,還不太了解的西方受眾,還是在第一線的西方媒體他應該有一些向西方的公眾提供第一線真相的這麼一種責任,杜平你怎麼看這個問題?

西方媒體的偏頗來自何方?

杜平:我覺得它受到自己受眾的一些影響,肯定是存在的,因為它首先考慮到一個自身的生存問題,就是說你必須在報導當中、評論當中,必須表現出自己作為一個媒體本身的責任感。因為現在西方國家的老百姓跟中國接觸很多,對中國的了解很多,如果一份報紙整天造謠的話,它肯定會失去一些讀者的。

另外一方面我覺得西方媒體對中國變化,確實是表現在一個什麼樣子,表現在很大的國際和政治環境裡面,比如說它向國內政治上面,醜化中國或者敵視中國那種客觀需要的減少。

比如講在美國大選的時候,過去一些候選人都是打中國牌來贏取選票,現在就是在這方面需要可能減少了,而且是需要跟中國進行更好的合作,可能會贏得老百姓的支持,這是一方面。

另外一方面就像丁剛先生講的,中國國內媒體的管理者對西方的這種態度,也是影響他們對中國開始有所轉變的一個重要原因。

但是現在剛才你講到這次烏魯木齊發生暴亂以後,為什麼西方媒體還是這麼有偏見呢,對中國還是這樣一味的指責,我覺得這種極北的偏見是很難改變的。另外一方面也不能否認他們對中國很多的情況是相當無知的,尤其是在少數民族問題上,在邊疆的問題上他們並不是很了解,而且在他們的教育環境裡面,比如說新疆問題、西藏問題,他們長期的教育環境就影響了他們最初的思維模式。

西方部分學者對華自以為是

丁剛:對,剛才杜先生講了這個無知,最近我在網上看到一個帖子也是一個網民發上來的,他就講7月15號《華爾街日報》登了一個談中國的新疆問題。他在這裡面有一段話,他帖上來了講的非常有意思,他說中國未來十年面臨的最大的問題是什麼呢?是所有的唐民和漢民之間的衝突,什麼叫唐民呢?唐就是唐朝那個唐字。就是說他說中國南方居住的大量都是唐民,而在中國北方居住的是漢民,未來的十年將是這兩個民族將發生激烈的衝突,然後網民就把這段話翻譯出來瞭然後就放在網上。從這點上就可以看出來,他們對中國的了解是多麼的少、多麼的無知。

邱震海:剛才二位其實都講到整個西方跟中國,對中國整個的互動,其實也在慢慢的改變和演變過程當中,其實中國跟西方的互動是一個流動的過程,是中國在改變西方也在改變,關鍵在流動過程當中中西雙方的一種互相認知和一種互動到底如何進行。比較坦率的講丁先生,您寫的文章說「我不再看《華爾街日報》」您覺得這是一種中國應該,雖然剛才說這是一種個人的觀點,但是您覺得是一種應該提倡的未來,中國媒體和西方互動的一種方式嗎?

《華爾街日報》違反新聞準則

丁剛:首先我還是想強調一點這是我個人的觀點,是我個人的一種情緒的表達,如果別人願意看《華爾街日報》的話,他可以繼續去看,但是我肯定不看。而且我不再看《華爾街日報》的評論了,因為它這個評論確實是太離譜了,就是說最基本的一點,就是你翻一翻美國的教科書,就是新聞的有關教科書,在想到怎麼寫評論的時候,它上面是寫的很清楚的,首先一點事實要準確,評論是講道理嘛,你事實都不準確你講什麼道理?所以這是我自己個人的觀點,當然別人要看的話還可以去看。對於西方媒體,我想我這篇文章給大家提了一個醒,今後看西方媒體的報導的時候,應該注意到,它的立場決定了它在報導的時候採取的視角,它選擇報導的方式,或者是在事件當中選擇的故事,都是按照它的立場來的,所以我們在閱讀這些報導的時候,應該考慮到它是站在什麼樣的立場報導這個事件,對報導的客觀性應該有一個比較充分的認識。

多數網友:西方媒體有偏見

邱震海:在今天這個節目之前,我們在鳳凰網的網友當中進行了調查,我們提出一個問題,西方對中國的,包括西藏和烏魯木齊騷亂整個篇幅的報導,它到底來自何方?到目前為止已經有2萬多名讀者和觀眾進行了投票,三個選項,第一個是來自西方的意識形態,達到70.68%,將近佔了三分之二,第二是由於西方對中國官方資訊整體的不信任。

邱震海:只有9.46%的網民贊成。第三個是由於中國媒體到目前為止還暫時無法進行獨立和全方位的採訪,佔了19.86%。二位如何看這個數據?杜平?

杜平:我覺得基本的調查結果是比較同意的,從意識形態的角度看待中國是很明顯的,因為中國不是西方體制,也不是西方的盟友,所以他們在媒體看到了中國以後,肯定會對中國的很多事情要另眼相看。尤其是很多的事情是跟政府有關的,他們肯定是有一種天生的厭惡感。

另外一方面,就是價值觀了,就是價值觀的包袱,他們崇尚的是什麼,相信什麼,就是所有的一定要自由。

西方對中國體制本能的不信任

杜平:所以到了一個他們認為不自由的社會裡面,從內心裡面就會產生這種反感的情緒,這肯定是存在的。但是另外一方面還有一個調查,兩方面對中國政府發布的信息不信任,對中國媒體的報導也不信任,這兩點可以放到一塊。

西方對中國媒體也缺乏信任

杜平:因為說實話,中國媒體裡邊也反映了很多政府的立場,這是很難改變的。我覺得如果按照比例來講,對中國媒體的不信任,應該比例稍微大一點。

邱震海:對,實際上也是佔了19.86%,而由於西方對中國官方整體資訊的不信任只佔了9.46%。丁剛先生,您是有中國官方背景的《環保時報》的高級顧問,你怎麼看中國網民的這些情緒以及這個認識?

丁剛:我覺得非常能夠真實反映網民的態度,剛才我為什麼特彆強調受眾,就是意識形態這個問題對受眾心理期待,就是他喜歡閱讀什麼樣的新聞,他喜歡看到什麼樣的新聞,產生非常大的影響。我們知道西方媒體有一個原則,就是它的報導主要講衝突性。

西方媒體追求報導衝突性

丁剛:它喜歡強調衝突性,這種衝突性到中國來,變成什麼樣子?這就是一個非常值得我們去思考的問題。我們在看到西方媒體報導的時候,它總是選擇很多具有衝突性的新聞,作為西方的受眾,他更期待中國發生了一些騷亂、動亂,發生暴力事件,就是他有這樣一種心理期待,西方這個報導,就能滿足他這種心理期待。中國不發生這樣的報導,不發生這樣的動亂,那才是奇怪的事情,他一直是這麼想著的。

邱震海:這裡面有西方整體意識形態、價值觀,也有西方對整個新聞學跟中國不同的理解。但與此同時,從我們的民調當中,雖然是佔少數。但不可否認,也有一部分的網民是認同,這裡面部分的原因也在於中國媒體目前還無法做到全方位、獨立採訪,也包括至少是一部分的網民認為,西方媒體對中國官方資訊還有些不信任。您認為這個雖然只是一小部分,但是也一定程度折射了這個問題當中另外一個側面,您怎麼看這個問題?

如何看中國媒體自身問題

丁剛:老百姓,特別是受眾對報導的深入,深度,感覺到不足,這個事情確實是在這段時間,越來越多的反應出來,大家可以從網上看到,現在網民是非常活躍,有一些問題,確實是他們的觀察力,是非常敏感的,這又對中國媒體確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網民對中國媒體提出新要求

丁剛:中國媒體30年來確實有了比較大的發展,現在大家都看的到,尤其是《都市報》,它這個報導現在越來越深入,越來越能夠滿足受眾的需求。當然在這方面,還有一定差距,包括我們自己現在都在努力做,做什麼?其中最重要一點,就是做自己的獨家報導,自己的第一手報導,而不是再像過去一樣,轉載別人的。

中國媒體進入良性競爭狀態

丁剛:這一次新疆發生暴力事件以後,我們立即就派出了記者到前方去,我們發回了大量的前方第一手的報導,我想通過中國媒體自身的努力,這種狀況是能夠得到改變的。

邱震海:當我們談西方問題的時候,不可否認也會慢慢的切入到我們自己的情緒,我們自己的問題,包括我們自己如何認知我們的媒體,中國的媒體如何進步,中國對西方整體的認知,客觀的情緒,未來如何走?

邱震海:每一次當我們談到中國無論是媒體,還是雙方,中國和西方,民間上的衝突以及認知上的差異的時候,我們都會遇到兩個問題。第一我們如何準確的把握對方?第二我們如何準確的把握我們自己在這個過程當中出現的問題。有關這兩個問題,我們繼續和兩位嘉賓進行探討,二位好。其實我們在談到這個問題,一方面要談別人,一方面要談自己。首先我們先談談別人,在我們談很多西方的偏頗之後,我們來整體把握一下,以西方媒體為代表的整體西方,一體兩面這是我們大家在哲學上都學了很多,毋庸否認西方媒體在相當程度上還是具有一定程度的公正和客觀,只不過在遇到許多意識形態和文化問題上,它的許多深層的,連他們自己都無法理清的情緒,從深層到表層,二位如何把握這一點?

丁剛先生當您談到我從此不再看《華爾街日報》的時候,您對西方媒體的整體的把握是什麼?

丁剛:我對西方媒體整體的把握,這麼多年來我一直在閱讀各種各樣西方媒體的報導。我剛才已經談到了,我對他們的立場,應該說有一個比較清晰的認識。

如何整體把握西方媒體取向

丁剛:同時對西方媒體和受眾之間的關係應該說也做了一點點調查,也有一些認識。我在閱讀西方媒體對中國的報導的時候,這麼多年來,發現它有著很大的變化,如果我們把時間再往前推一下,推到30年前改革開放之前,就會發現西方媒體對華的報導,現在已經發生了非常深刻的變化,它報導的視角更全面,更廣泛,也更深入了。

但是與此同時,中國媒體的報導,現在也更全面,更廣泛,更深入了。所以這種更全面、更深入、更廣泛是在兩個媒體,我就說西方媒體和中國媒體的碰撞當中出現的一種非常積極的結果。

丁剛:可以說中國媒體在和西方媒體在信息競爭方面,剛開始的時候,它並不處在一種優勢,現在它越來越佔據上風。有一個例子非常說明問題,為什麼現在大家都不太去聽《美國之音》了,過去可能有很多人聽《美國之音》。現在《《美國之音》的聽眾越來越少,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說中國人,通過中國的的媒體他可以得到足夠的信息,他可以滿足他自己的信息的需要,所以他不需要再去看西方媒體相關的報導。

邱震海:杜平,您的意見呢?

丁剛:我覺得如果針對西方媒體做一些工作,首要的任務中國的媒體管理者要改變對自己媒體的一些態度,比如說要更好的善待自己的媒體,讓他們有更多的自由發揮得空間,才能夠讓他們在世界媒體上,主流媒體上為中國贏得話語權。

開放自身媒體贏得國際話語權

杜平:我覺得從中國本身,首先是尊重西方媒體作為媒體本身的職責,也照顧到他們對中國很多信息的一些需求,或者說饑渴。就是說關鍵還是一個態度,就是說你要服務型,讓他們得到更多的信息。另外一方面從中國媒體本身來講,我覺得政府不應該出面太多,為了達到一個政治宣傳的目的自己出面,有什麼事情都由政府來做,忽視了媒體的作用。中國媒體要做得很好,他們起到的作用應該比政府的作用更大。

應放手讓自身媒體發揮作用

邱震海:在這次整個中國和西方的媒體如果要搞對話的過程當中,我們經常會遇到一個問題,就是西方媒體會指責,當他們部分承認他們也有偏見的時候,他們會指責中國的媒體不開放。事實上是中西媒體在對話過程當中,雙方處在一個完全不平等的基礎。剛才杜平提到中國在資訊上的開放,這次我們大家看到比較明顯的現象對國際媒體是相當的開放。但對自己媒體的開放程度,相對有所不足,作為丁剛先生,您長期在中國的媒體工作,同時也是一個老資格的駐外記者,你怎麼看這一點?

丁剛:有時候我個人的感覺,也不是完全是開放的不足,它跟媒體現在水平,有很大的關係。我們現在這次在做對新疆事件報導的過程當中就發現,我們《環保時報》的有些記者,對新疆問題的了解也不是很夠,雖然有的記者去過很多次。

中國媒體從業員須自我提升

丁剛:但是對新疆問題整個來龍去脈了解也不是很夠。就是說明什麼?就是說明我們在整個大環境更加開放的情況下,媒體自身的素質,自身的知識方面的發展,應該進一步的提高。如果媒體從業人的素質跟不上,我們怎麼樣在面對這麼一個競爭的態勢,能夠更好的把握住這個話語權,這一點可能談不到。所以我想中國的新聞界,現在環境應該說相對以前來說要好的多,但是我們怎麼能夠把握這個時機,更快、更好地提高自己自身的報導水平,應該說面臨一個非常嚴峻的挑戰。

邱震海:您說的報導水平,只是在專業技術上,5個W的報導水平,還是指客觀、公正、全方位的,包括具有批評性的?

丁剛:包括客觀、公正、全方位的。

邱震海:您認為在中國目前的情況下能做到嗎?

丁剛:在目前中國的情況下應該說在很多方面都是可以做到的。我剛才就是想補充一點什麼?現在我們大家看一看網上很多網民發的帖子,有很多事件不是由媒體推動的,而是由網民推動的,應該說寬鬆度比過去來說,已經有了很大的改進了。我們也在反思,就是為什麼這些事件,這些問題,它是由網民提出的,網民發了帖子來推動,而不是由記者推動?所以這就給我們提出來一個非常嚴峻的問題。

毋須惟西方媒體馬首是瞻

邱震海:好的,非常感謝。看看杜平先生最後有什麼觀點?

杜平:我覺得就是對西方媒體報導,就是中國可能過於抬舉了西方媒體,就是說有時候?比如說講什麼抬舉,就是說如果西方媒體發表了中國比較好聽的話,中國的媒體本身,或者中國政府也很高興,大肆的宣揚他們的觀點。這樣客觀上就使得西方媒體好像是比中國媒體本身要高人一等,就是別人說的話太算數。遇到這樣一個不高興的事情的時候,他們說了一些不好聽的話之後,中國覺得很生氣,這也是另外一方面的抬舉。

杜平:就是說對好聽的話,不好聽的話,我覺得中國媒體本身,還有中國政府,中國老百姓不是用仰視的態度看待西方媒體?還是用平視的態度,就是把它們只是做一個媒體本身來講。但是我的感覺是這樣的,就是說對西方媒體的態度,一方面是指責,另外一方面是欣賞,所以使得中國自己的媒體沒有得到一個很好的、平等的待遇。

邱震海:好,非常感謝。

丁剛:我想補充一點,就是我們現在談的主要是對一些重大的國際事件地報導,實際上大家注意閱讀一下中國的都市報紙,就是城市的日報、晚報,大家可以看到,變化是非常大,涉及老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這個報導是非常深入,非常廣泛的,完全可以滿足都市老百姓的閱讀需求。

都市報崛起折射中國媒體進步

邱震海:確實以都市報為代表的中國新興一代報紙興起,我覺得這是對包括鳳凰衛視在內所有媒體人既是一種欣慰,同時也是一種挑戰,希望大家能能夠在共同的挑戰中,共同迎接未來。

如何看西方媒體在烏魯木齊和西藏騷亂事件當中對事實真相的扭曲,如何看中西媒體對同一個事件真相的不同把握以及背後的深層原因,中國民眾包括媒體人在內,如何準確把握這種分歧,並從中維持和提升我們自己的理性判斷能力,我想這些問題都在考察這次中外媒體對烏魯木齊騷亂事件不同解讀的背後,我們大家都應該思考的問題。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398

主題

4821

帖子

4770

積分

二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4770
沙發
海外憤青 發表於 2009-7-24 02:33 | 只看該作者
不用解讀,西方本質上就是敵視中國的,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利益衝突的必然結果。想讓敵人的宣傳幫你說話嗎?簡單,請死心踏地做敵人的奴隸。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23

主題

3559

帖子

914

積分

貝殼網友八級

有車階層(十級)

Rank: 3Rank: 3

積分
914
3
栗 劍 發表於 2009-7-24 02:45 | 只看該作者
不是認識問題,因為他們的目的非常明確,就是搞亂中國,他們根本不需要事實。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3萬

帖子

6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倍可親決策會員(19級)

Rank: 6Rank: 6

積分
60345
4
 樓主| 新鮮人 發表於 2009-7-24 10:14 | 只看該作者
立場. 偏見和無知決定了西方媒體的報道.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566

主題

9156

帖子

4521

積分

二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4521
5
打狗棒 發表於 2009-7-26 02:04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5 02:5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