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開胸驗肺農民工講述經歷:肺檢結果難以為憑

[複製鏈接]

1677

主題

6783

帖子

5488

積分

二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548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韓冰 發表於 2009-7-23 09:1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開胸驗肺農民工講述經歷:肺檢結果難以為憑

2009年07月22日05:27  中國青年報

張海超看鑒定
  
張海超打電話


  本報記者 蔣昕捷文並攝
  多家醫院的大夫認為他患的是「塵肺病」,而職業病法定機構卻診斷他只是「疑似塵肺」。為了找出真相,28歲的他不惜開胸驗肺」。他一度以為,只要把自己的胸膛打開,一切都會一目了然,誰知道,過了這麼久,整件事情仍然模糊不清——
  張海超拒絕了護士推來的小車,自個兒走進胸外科手術室,爬上了手術台。
  「我鐵了心了,沒啥好怕的。」在一個月前那天下午,他異常平靜地對麻醉師說:「麻煩您轉告主刀大夫,把我開了胸之後,要注意我那肺上到底是啥。」
  5個多小時后,在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的重症監護室里,身上纏著繃帶的張海超醒來后,絮絮叨叨說了好多話。一名參與手術的大夫第一時間趕來告訴他:「我們已經看了,你那就是塵肺。」
  那一瞬間,張海超覺得刀口似乎不疼了,甚至慶幸這一刀挨得值。近兩年的時間裡,他始終在等這個答案。
  過了一周,張海超給鄭州市職業病防治所打電話。「你們誤診了」,他對一名業務科工作人員抱怨。
  幾個月前,這家具有職業病診斷資質的機構診斷,張海超屬於「無塵肺0+期(醫學觀察)合併肺結核」。這個用術語作出的診斷是指,張海超有塵肺表現,但還不到I期的標準。換句話說,這個診斷既沒肯定、也沒否定他得了職業病。不過,根據有關法規,這個診斷使張海超不能作為塵肺病患者得到治療,也得不到企業的賠付。
  張海超不服。幾個月後,他在醫院裡切開了自己的身體。這個剛挨了一刀的男人樂觀地認為,新的肺檢結果足以為憑。不過,電話那頭,職防所的工作人員冷冷地告訴他,開刀的醫院「沒有做職業病診斷的資質」。
  一個冒著生命危險換來的病理學證據,就這樣被輕易地否定了。不過,媒體記者抓住了這個新聞,經過一番渲染,張海超的「悲愴之舉」,引發了空前關注。
  如今,這位河南省新密市劉寨鎮老寨村村民正頹然躺在自家那間舊瓦房裡。為了湊夠這次的手術費,剛收的小麥當天就賣了,父親把12隻綿羊也都賣了,然後又四處借錢。因為承擔不起每天數百元的醫療費用,手術后一周,他就不得不回到沒有空調的家裡養傷,每天讓村衛生所的大夫輸幾瓶相對便宜的消炎藥。那條15厘米長的刀口暫時沒有感染,卻長滿了痱子。
  張家的門楣上刻著「幸福之家」四個大字,然而一場至今讓幾家醫療機構爭論不休的「古怪肺病」卻拖垮了這個家庭。
  張海超第一次出現咳嗽、胸悶的癥狀是在2007年8月。起初,他當感冒治了很久,挨不住了,去醫院做了個胸片檢查,發現雙肺有陰影。此後,在河南省的許多大醫院裡,他相繼排除了肺癌、肺結核等可能,最終,有醫生想到了「塵肺」。
  張海超這才想起,可能是自己工作的問題。從2004年8月到2007年10月,他在鄭州振東耐磨有限公司打工,他做過雜工、破碎工,其間接觸到大量粉塵。
  同村的張喜才也曾在該公司打工。2006年9月,張喜才被診斷為塵肺2期,過了不到半年就死掉了。
  老鄉的死當時並沒有讓張海超警覺。他覺得自己還年輕,更何況,早在2007年1月,自己曾參加單位組織的體檢,還到新密市衛生防疫站拍了胸片,後來也沒聽說有什麼問題。
  等到肺病嚴重到工作都吃力了,2009年1月6日,張海超才來到新密市防疫站查詢。他第一次看到了2007年拍的胸片,胸片上有明顯的陰影。
  在當地電視台的採訪中,鄭州市振東耐磨材料廠負責人承認,防疫站要求複檢的通知並沒通知張海超。另一名負責人私下裡對張海超說,「體檢是公司出的錢,沒有把結果告知個人的義務。」
  這個內向安靜的小夥子覺得,自己被企業欺瞞了。這時候,他已經被病痛折磨了兩年。他決定先確診再索賠。不過,當他前往鄭州市職防所求診時,振東公司卻拒絕出具有關張海超的職業健康監控檔案等相關材料。而這些材料是做職業病鑒定所必需的,缺了這些,職防所拒絕作診斷。
  「你啥時在這干過活兒啦,我都不認識你。」公司一名負責人回復說,此後更是閉門不見。
  無奈之下,張海超走上了上訪之路。因去的次數太多,「信訪辦的人看見我,大老遠就把玻璃門關了」。到後來,新密市的市委書記先後接訪了3次,張海超也沒拿到完備的材料。
  張海超回憶,最後的結果是,市委書記最後決定,「你也別糾纏了,也別要材料了,單位不會給你出。我先給你走後門,你先去診斷吧。」於是,他終於如願以償完成了診斷。
  但治療結果卻讓他吃驚,職防所作出「無塵肺0+期(醫學觀察)合併肺結核」的診斷後,還特意建議他「進行肺結核診治」。
  「如果合併成別的,比如肺氣腫,我當時就不會有那麼大質疑了。」張海超回憶說,這兩年的求醫過程中,他做了大大小小近百次檢查,肺結核始終是重點篩查對象,每項結果都顯示成陰性,且這些材料都提交給了職防所。此外,他還遠赴北京,在北醫三院、煤炭總醫院這類具有資質的職業病機構做過檢查,有時甚至在一個醫院掛兩個號,就為了「多聽聽意見」。
  「到最後,意見都一致了,都說肯定是塵肺。」張海超至今仍舊不明白,「為什麼明明是塵肺,還要按結核診治,這不是誤診嗎?」
  這位出生於1981年的年輕人知道該如何去爭取自己的權利。他早就弄清楚了《職業病防治法》,知道自己可以通過依法申請鑒定對職防所的診斷作出評判。
  原本,他已經向鄭州市衛生局申請鑒定,並且在6月9日上午帶著衛生局的文件去找了鑒定委員會。
  「職防所的幾名工作人員卻都勸我放棄鑒定。其中一個人說,想推翻我們那個結論,你是不好辦的。」張海超說,「我這才發現,鑒定委員會與職防所在同一棟樓里。」
  不過,鄭州市職防所業務科長光在省否認了這個說法,他認為該機構工作人員不可能說這樣的話。
  不過,他表示,確實不知道張海超為什麼改變了主意,拿著原本要做鑒定的7000多元錢走了。20天後,他接到張海超的電話,才知道對方拿著那筆錢在鄭大一附院做了開胸肺活檢。
  儘管這一次開胸手術並沒有改變職防所最初的診斷,媒體和公眾卻還是把目光投向了這個不幸的家庭。張海超家的院子近來人來人往。
  得病以前,他與妻子都在鄭州打工,一個月能掙2000多元,去掉日常花銷,還有餘力把女兒送到鄭州市區的雙語幼兒園上學,「好日子才剛開始」。
  現在,他已經沒法去勞動,聞見怪味,咳嗽就止不住,整個家庭的重擔落在妻子身上,因為借了債,有時候「老鄉面對面都不打招呼」。女兒也不得不離開幼兒園的夥伴們,回到老家。
  在妻子王玲玲眼中,得了這個病之後,丈夫也變得和以前不同。「以前說話聲音可小了,特溫柔」,現在卻經常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
  3月份病重時,鎮里曾給他批下一筆困難補助,後來跑了4個月,直到7月8日,300元才拿到手。而在媒體集中報道后不久,7月17日晚上,一位副鎮長揣著信封走進張家,村支書進門就說,「鎮領導看了相關報道拍案而起,很氣憤,也很傷感。說鎮里先拿1萬塊錢給海超,先看著病,維持生活。」
  在媒體和公眾的關注下,相關醫療機構也被推到了風口浪尖。鄭大一附院呼吸內科副主任醫生程哲一直記掛著她那個年輕的病人。「他的片子一直都刻在我腦子裡,雙側陰影。」她說,「說白了,就是兩個大疙瘩。」
  最終開胸手術后取出了兩個樣本,肺檢結果顯示:「肺組織內大量組織細胞聚集伴炭木沉積並多灶性纖維化」。程哲當時在張海超的出院證明上寫道「塵肺合併感染」。
  這6個字給她本人帶來了麻煩。按照規定,她所在的醫院儘管是河南省最好的醫院之一,卻不具備做塵肺診斷的資質。「我應該寫塵肺可能性大,建議到職防所做進一步診治更恰當。」程哲說。
  不過,在有關部門到醫院調查了解時,她也曾反問:「我仍然給他寫肺結核?那豈不超過了作為醫生的道德底線?」
  職防所則有不同意見。他們更強調資質,面對媒體的採訪,被授權的發言人光在省捧出一堆用筆勾畫過的材料,向記者們證明:其他醫院作出的診斷不合法。
  「我覺得就張海超這個事,是一個向老百姓宣傳普及相關知識的好機會。」他說。
  據光在省介紹,儘管目前張海超一事是做鑒定還是複檢尚沒有定論,但職防所非常重視。這幾天,張海超當時在職防所內診斷的材料被重新取出,所內專家以及省內專家一起進行了一次內部的會診。
  「我們認為,職防所此前的診斷程序合法,診斷結論也是正確的。」他說。
  而一份《塵肺病理診斷標準》規定,只有外科肺葉切除標本和人死後的屍體解剖才能作為參考依據,至於張海超的「開胸驗肺」,被特地註明不作為參考標準。
  如今,張海超身體上的傷口還沒有癒合,關於他的醫學診斷也還沒有最終結果。儘管他一度以為,只要把自己的胸膛敞開,一切都會一目了然,但現在,他卻無奈地發現,整件事情就像他肺部那團陰影一樣,一時說不清楚。
美國《金錢》雜誌網站5月21日文章,原題:我為了償還5萬美元的債務來到中國,這是我有生以來作出的最佳決定之一,全文如下: 名校學歷以及多次出國旅遊經歷,讓我看起來過得不錯,但5萬美元負債讓我惴惴不安。 2016年2月,已當上兼職英語教師的我決定邁出更大一步,開始學習英語教師職業培訓課程,因為我得知在中國教英語收入頗豐。隨後,我接受了中國的一份工作,登上了飛往中國南方的飛機。 儘管離家萬里之遙,告別了熟悉...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0-6 23:1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