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蝴蝶君」去世

[複製鏈接]

923

主題

4917

帖子

1599

積分

三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59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鐵螳螂 發表於 2009-7-2 05:3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09年6月30日,時佩普在巴黎去世,享年70歲。








《蝴蝶君》劇情:

    1964年的一天,法國駐北京外交部的會計高仁尼在人民大會堂觀看歌劇《蝴蝶夫人》,他已被舞台上飾演蝴蝶夫人的那位中國「女子」宋麗伶深深吸引住了。
對東方文化一直懷著好奇心和神秘感的高仁尼完全被散發著濃郁東方氣息的宋麗伶給迷住了。他主動上戲院去找尋宋麗伶,又來到了宋的家裡。宋對他投來的似有若無的含情眼光和她那令人捉摸不定的心理更讓高仁尼為之傾倒。
不久,仁尼被提升為使館的副領使,但由於各種原因,他與宋麗伶已半年未曾謀面了。一天,宋麗伶主動寫信給高仁尼,信內含蓄地表達了她的內心世界。高仁尼激動地第二次來到宋家並真誠地向宋求愛。他與從不在其面前寬衣的宋終於確定了關係。
其實,高仁尼的副領使一職的主委任務便是收集中國的有關情報給法國當局。殊不知,中方同樣為了獲取有關美國在越南的行動情報,派了男裝女扮的戲子「宋麗伶」來接近仁尼並從其處獲取相關信息。
不知內情的高仁尼再次來到宋家,宋謊稱她已有了他的骨肉,高仁尼信以為真。以後,宋有事去了承德,在回來的路上,高仁尼騎車穿過了紅衛兵們的革命隊伍,這些文化大革命行為讓高仁尼感到十分迷惑不解。文革開始了,高仁尼已不能在中國人中間出入自由了。一次偶然的機會高仁尼在一個樓梯處遇到了他朝思暮想的宋麗伶。更令他驚喜的,宋的懷裡竟還抱著「他們的兒子」。可是,宋與「其子」馬上就被紅衛兵帶走了。此後,高因工作表現失准而被調回法國,在歸國前,他再次來到宋家,但宋家已面貌全非,而這時的宋麗伶卻在接受勞動改造。
1968年的一天,高仁尼在巴黎歌劇院又聽到了《蝴蝶夫人》中的詠嘆調,這時他更懷念遠在他鄉的宋麗伶,出乎意料地,宋竟來巴黎並找到了高仁尼,倆人舊情復燃了。後來,高仁尼因泄露情報而被捕,沒想到站在法庭上指證他犯罪的男子卻是宋麗伶……。在囚車上,同因間諜罪而被判刑的宋脫光衣服,露出了男兒體,高仁尼這時才真正明白他愛了一個完美的謊話。後來,在獄中,仁尼終於痛苦地自殺而死…
(評析)
影片《蝴蝶君》是一部難得的好片。說它不可多得,是因其深厚的思想內涵和獨具的藝術技巧。
身兼間諜職務的法國使館工作人員高仁尼在東方文化的神秘嚮往中,痴痴地戀上了同是間諜的男扮女妝的中國伶人宋麗伶。他萬萬沒想到自己真愛的卻是一個美麗的謊言,更讓其難以至信的卻是讓他走進監獄的人就是站在面前的昔日的「宋麗伶」。影片故事看似荒誕虛假,但它確是根據真事改編的,這也正是該片之所以有那般發人深省的力量的潛在原因了。
《蝴蝶君》是眾所周知的悲劇故事,作為東方文明與西方文明撞擊下的犧牲品的蝴蝶夫人是人們耳聞能詳的悲劇人物。而這部《蝴蝶君》的影片之所以如此貫名,與其題材與主題關係密切。無疑,《蝴蝶君》是一出悲劇,而其中最大的悲劇就集中體現在了法國人高仁尼身上。作為西方人,對東方文化的神秘感和捉摸不定感,使高仁尼在長期的接觸與自我理解中,構建出了一個自我想象的意識空間。此間,他遇上了中國伶人即所謂的「宋麗伶」,她那矜持的氣質和令人難以捉摸的心理世界,使本已對東方文化有濃厚興趣的高仁尼神魂顛倒。應該說,他對宋麗伶的愛不是一種單純的肉慾與衝動,而是他對自己內心裡早已澆鑄好的那個完美的東方女性的幻想模型的應證。因此,他如愚人一般墮入了宋的「情網」,也墜入了他早已編織好的獵網。最終,恍然大悟的高仁尼痛苦地自殺,他的內心是極為複雜的,他的悲劇內含是極為深廣的。如果說,蝴蝶夫人是東方文化被西方文化摧殘、踐踏的玩物,那麼這可憐可悲的仁尼就是西方文化被東方文化誘騙,撕裂的木偶了。高仁尼自以為是,認為自己對東方文化與異域人性了如指掌,切不知,一知半解而過於自信正是造成他這出世紀悲劇的最大內因。「宋麗伶」是另一個引人深思的形象,作為間諜,他(她)有無情冷酷的一面,但是他(她)也是一個人,有人的天性和意識,固然是他(她)把仁尼一步步地逼向死亡,但是,又有誰能說他(她)對高仁尼絲毫沒有一絲感情呢?那麼,作為掩藏在長發素衣下的男兒身的他(她)必然也有心理變態的一面了。等等這些,無疑留給了觀眾廣闊不盡的思索空間,相信不同的觀眾會對此作出不同的見解。由此,從這一意義上講,該片中的宋麗伶形象是最富藝術張力的人物了。
與主旨的深遂性相應,該片在藝術技巧上也別具一格。影片貫名《蝴蝶君》,用悲劇蝴蝶夫人引出了一起現實的「蝴蝶君」的悲劇,可謂戲外有戲。藝術化的悲劇與真實的生活悲劇交織在一起,相得益彰,更具感人力量。全片基調一致,始終散發著一種淡淡的哀怨氣息,情節的跌宕是在平淡無意中滲現,再配以恰到好處的《蝴蝶夫人》中的詠嘆調的反覆運用,倍添了影片的抒情味和悲劇感。奧斯卡影帝傑里米.艾恩斯和著名影星尊龍聯袂登台,分別飾演高仁尼和宋麗伶。倆人演技精湛,於羚羊掛角般的不留痕迹中把觀眾拉向了藝術的天堂。


原型故事:

1964年,Bernard Boursicot 20歲,在愛情與女人方面屬於菜鳥級人物。他出生於法國一個小鎮的商人家庭,是四個兄弟中的一個。從正規教育方面而言,他略顯不足,是一個高中的輟學生。不過這並不意味著他的淺薄,他閱讀廣泛,而且有相當的鑒賞力。他熱愛旅遊,幻想有一天能去探索亞馬孫河,並立志獻身於外交事務。此時,他在中國的職務是法國大使館的簿記員,一個最低層的職務。對於當時的西方人而言,他是一個「馬可波羅」式的人物。在性格方面,他對自己所追求的東西有著相當執著的態度。(也許這也是最後悲劇發生的根源之一吧!) 時佩普,時年26歲,有著令人眩目的家庭背景,出生於北京的一個貴族家庭,父母都是教授,甚至還有一個擔任文化部副部長的叔叔,由於曾經在印度支那的邊界生活過,能講一口流利的法語。(在當時的中國,真是一個「珍惜動物」。)父親在他八歲的時候過世了,因此他一直生活在一個由女性包圍的世界中,母親和兩個年長很多的姐姐。這是一個有著漂亮的顴骨和女孩般光滑臉龐的人。在他所在的家庭中,他是孤單而受保護的那個個體。十七歲他成為一名京劇演員,他最傑出的角色便是《梁祝》中的祝英台。他有著拒人以千里之外的冷漠氣質,因此得到了一個稱號「玉蝴蝶」。此外,他一直對他的經典教育很引以為自豪。(在許許多多的偶然與必然中,有太多的聯繫,以至於當事情最終塵埃落地后,你回去細細品味,才會理解事情為何會往那樣一個方向發展,為何時是處於一個女性角色的地位,為何他能超越文化邊界去如此理解、迷惑、控制住一個法國男人。
  
在時佩普與Bernard Boursicot的交往中正經歷一個巨大的轉折——到底是什麼讓Bernard Boursicot認為時是位女性。在時事後的回憶里,他從來沒對Bernard Boursicot說過他是一位女性。是對方錯誤的理解最終造成了錯誤的判斷。他曾給Bernard Boursicot看過一本影集,裡面有一張他演祝英台的照片,他向他解釋了這個故事,而自己的法語並非很好,由此可能使他產生了誤解。許多人,包括一位和Bernard Boursicot關係很好的女性朋友,都認為當時的Bernard Boursicot就有同性戀的傾向。但這種說法被Bernard Boursicot否決了。他堅持認為自己當時是一個有傳統道德觀念的天主教徒。在Bernard Boursicot的回憶中,故事則呈現出另外一種面貌。他的版本是這樣的:有一次時看他與一年輕的女士在一起時顯得十分嫉妒。幾天後,時向他暗示要向他揭示一個隱藏已久的巨大秘密。時告訴他,如同許多中國的傳奇故事一樣,他是一個女孩,是她母親的第三個女兒。她母親當時已經生了兩個女兒了。生下她后,因為害怕沒有生齣兒子而被丈夫拋棄的命運,她把她當男孩養育。Bernard Boursicot說,他當時非常震驚,對時充滿了同情。他相信她,因為從外表看,她就像是個女人。沒有鬍子的光滑臉龐及女人般精巧的手。時要求他保守這個秘密,他做到了,保密了二十年。經過了這麼一個轉折后,顯然兩人不太可能保持最初的那種單純的友誼了,關係從朋友變成了情人。與電影描述的不同,兩人的性關係並非跨越18年,而僅僅是1965年的幾個月中。Bernard Boursicot認為,他們之所以能一直保持著情人的關係,主要是由於孩子。

在Bernard Boursicot與時佩普的故事中,孩子絕對稱得上是精彩絕倫的一幕。1965年8月,時告訴Bernard Boursicot她懷孕,兩人商計接下來的計劃。接著有一天,時把Bernard Boursicot叫到她屋裡,她臉色蒼白地躺在床上,旁邊放著一盆血,她告訴Bernard她流產了。一位當天陪Bernard去看望時的女性朋友後來證實了這件事。冬天來臨了,Bernard無法和使館再續簽合同了。一對情人為即將來臨的分離而感到發狂。不過在Bernard離開之前,時告訴他一個令人振奮的消息,她又懷孕了。在Bernard離開的幾個月後,一個有著白種人特徵的男孩「出生」了。這個男孩到底是從何而來呢?據時回憶道,她的鄰居馬醫生告訴她類似於試管嬰兒的原理,她按照馬醫生的要求做了,並付給馬醫生3000元人民幣。(誰能告訴我,當時的3000元相當於現在的多少?)後來,馬醫生給了她一個1至2月大的男嬰。時按照Bernard的意願給孩子取名為Bertrand。(後來的血液測試證明,這個孩子不是兩個人中的任何一個的,只不過一個買來的,有白人特徵的孩子罷了。)由於當時的社會氣氛,時給當時身在巴西的Bernard寫了一封充滿文學暗語的信:「我想到了維克多雨果,在他的《悲慘世界》中,一個叫Gavroche的可憐男孩,因為沒有父親而孤零零一人。」 Bernard收到信后狂喜,在以後的四年當中,他絕望地尋找重返中國的機會,他感到了強烈的愛與道德義務。他認為如果他不愛他們,就不會冒險回去,既然他許下了諾言,就不會像現在的孩子一樣,對待任何事情就像吃麥當勞的快餐一樣,吃完就扔。他不能把人也隨便扔在垃圾桶里。而此時的時佩普不得不放棄她貴族化的生活和舒適的家,接受再教育。1969年9月的某一天,Bernard敲響了時在北京新家的門,他花了一個月去尋找他們,此時那個孩子正在鄉下,他沒有見到自己的兒子。時告訴他很危險,讓他走,這番情景被鄰居看見了,報了警。兩人雙雙被捕。時被詢問了幾個小時后,跌跌撞撞地回到了掃蕩過的家。Bernard在回答向時討教毛主席思想后也被釋放了。在忍受著思念的同時,這對戀人不得不變得小心翼翼。兩人每周只見一次面,見面的方式是兩人分別坐在北京大街兩邊的長椅上,面對面的坐上一小時,相互對望,不說一句話。後來,Bernard不得不獨自離開中國,直到1973年獲得旅遊簽證后,才得以回到中國,第一次見到了自己的兒子,覺得長得就像自己。1977年在烏蘭巴托的法國大使館工作的Bernard再次回到了北京,此時的時更像一個前夫人,與Bernard共同享有一個深受的孩子。Bernard經常從烏蘭巴托回來與孩子整天在一起。(這個孩子對Bernard的感情很深。在後來的法庭上,他說他一直相信Bernard是他的父親,但從不認為時是他的母親。當Bernard後面被眾多記者當成匪夷所思的怪物時,是這個兒子站出來,對他們說:「別過分取笑我的父親,他是極其可憐的。」)在對時佩普的關係上,他也盡著義務,給她送電視機,錄音機和現金。1979年Bernard離開蒙古后,非常思念自己的兒子,最終於1982年9月將母子兩人接到巴黎。
  
時佩普來到巴黎后,一個法國外交人員與一個中國公民之間的關係引起了法國當局的注意。Bernard遭到了詢問,「間諜案」由此浮出了水面。Bernard承認他是從1969年9月,文革爆發后第一次返回中國后開始傳遞文件的,沒有任何人脅迫他,他是自願的,因為他想見自己的兒子和保護時。當局指控時是整個事件的主謀,一開始就試圖勾引外交官員盜取情報。Bernard否認了這點,他認為時只是害怕紅衛兵把她送進監獄而這麼做的。同時,他否認叛國罪的指控。因為中法兩國並非處於戰爭,他並沒提供任何機密文件,只不過是當局對中國看法罷了。此事在外交界引起了轟動,不過後來的事則讓全法國都震驚了。在Bernard的嘴裡相愛了18年的情人,他兒子的母親,最終被證實是位男性。
  
Bernard最初從收音機里聽到這個消息時,認為這是警察在撒謊,拒絕承認。六個月後,時佩普當面向他證實了這個事實Bernard的眼裡充滿了淚水。在不得不接受這個殘酷的事實后,他在獄中割喉自殺了。只不過最後他倖存了下來,成了一個國際大笑柄。兩人被判有罪,各入獄6年。後來,時佩普在獄中心臟病發作,由於他虛弱的身體,19月後出獄了。Bernard49個月後也被釋放了。Bernard後來在接受採訪中說;「我非常失望,但是被欺騙總比欺騙好,被欺騙並不是件恥辱的事,我只是遺憾故事不是我相信的那個。」「事情並非外界所傳的那樣,當我相信時,這是一個美麗的故事。」(也許,整個故事正如Bernard的辯護律師所說的,這是一個愛情故事,不是一個間諜故事。)

299

主題

4210

帖子

1240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240
沙發
jvmpzh 發表於 2009-7-2 12:29 | 只看該作者
原來如此~~消化啦~~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
匿名  發表於 2009-7-31 17:22
愛情故事?包裝得挻好.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31 05:1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