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乃和平協議基礎 兩岸合中國興

[複製鏈接]

1548

主題

4986

帖子

1995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99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akihito 發表於 2009-7-19 03:5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akihito 於 2009-7-19 04:03 編輯


                          張亞中(左二)的文章激發兩岸學者思辨

  中評社香港7月19日電/旅居加拿大的台灣學者牛震在《中國評論》月刊七月號上登出文章《「中國」是兩岸和平協議的基礎——與大陸學者一同討論兩岸和平協議問題》。文章認為:「無論從歷史、法律、政治現實來說,『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都是曾鬧分家的兄弟,絕不是父子關係,都承認『中國』是自己的母親。兄弟鬧分家是過去的事。擺在面前的,則是兩岸都是母親中國的命運共同體,兩岸合則中國興。 試問台北和北京選擇合還是分? 要合就要攜手共同為母親中國崛起共同努力,共用強國的榮耀和福祉。」文章內容如下:

  自中國評論月刊131期刊載張亞中教授的「兩岸和平發展基礎協議芻議」一文後,幾乎每期都有討論兩岸和平協議相關文章,此足証明兩岸學者都有一共同願望對兩岸政府提出建言,期盼台灣早日放棄獨立促成國家統一。對中國評論136期(四月號)沈衛平先生大文《兩岸和平協議芻議》所提五大論點,筆者願秉持客觀立場與沈先生及大陸學者一同討論。

  兩岸簽和平協議無疑是一政治議題,討論兩岸政治議題必須逃脫政治主觀觀點,實事求是地就兩岸現狀及國際法規範來討論。針對沈先生大文所論述五項論點議題,筆者提以下幾點討論意見。

   一個中國的定義  

  一個中國包括台灣和大陸即張亞中教授所定義的「整個中國」,其名稱「中國」,所代表的是中國主權。「中國」已在聯合國正式使用此一國名,是世界各國所承認的代表中國主權的國家名稱。中國是代表全體中國人的國名,在國內法及國際法普遍認同和承認。以台海現狀,談兩岸關係,必須理清「國家主權」與「政府治權」是完全不同的關係層次;當前兩岸現狀依大陸反分裂國家法第三條「台灣問題是內戰遺留的問題」;台灣於1991年宣佈終止「動員戡亂時期」,即意味內戰結束,因而兩岸是國家主體(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交戰團體(中華民國)關係,國家主權並未分裂,而只是兩個政府分治。若談「統一」乃是將來治權統一,不存在主權統一問題。依此意義解讀,中國(整個中國)即不等於中華人民共和國,亦不等於「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中華民國」是中國主權之下其所統治地區兩個法人代表,在國內法是法律平等定位,兩岸所談和平協議亦就是談結束兩岸敵對狀態。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中華民國」是中國主權下屬分治的兩個政府,兩者相加才等於中國,是世界上部分國家對中國政府承認的事實。如美國、日本迄今「沒有承認一個中國即中華人民共和國」(參見中美上海公報及中日聯合聲明)。根據兩岸客觀現狀定義,兩岸簽和平協議,應該用兩個分治地區法人代表政府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中華民國」正式名稱簽署。在法理上不會造成兩個中國或一中一台,但是一個國家兩個政府,在國際沒有兩個中國問題。  

  依國際法一個國家對外只能以一個國家國際法主體政府代表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代表「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統轄中國99.7%領土和98.2%的中國人口,中國是中國國際法主體,對外代表中國沒有疑義。至於「中華民國」 對外外交,應由北京和台北協商以一個中國原則在國際法規範內適當安排。上述兩岸關係定位,北京應承認「中華民國」存在現實,在此基礎上兩岸簽和平協議。

  過去兩岸一直是零和的爭政權鬥爭,相互否定。但是2005 年5月國共兩黨在北京簽署「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後,即表示兩岸不再為爭政權武裝鬥爭,進而兩岸合作和平發展。 國民黨與「中華民國」是一體兩面,中共既然承認國民黨在台灣存在,亦應承認「中華民國」的存在;再者,「中華民國憲法」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都主張兩岸為一個中國,乃是兩部憲法唯一重疊部分; 台灣六十年來一直依憲法堅持兩岸一中,是阻止台獨的有效法律,中共既然要與國民黨攜手一同反台獨,,又有甚麼理由對「中華民國」不予承認?2005年4月胡錦濤總書記對記者說,「自1949年以來,儘管兩岸尚未統一,但台灣與大陸同屬一個中國的事實從未改變。這就是兩岸現狀。這不僅是我們的立場,亦是台灣現有規定和文件 。」解讀這段話,咸認中共對「中華民國」承認的暗示。當兩岸進入政治談判,是北京應正式承認「中華民國」在台灣存在的時候了。

  兩岸統一欲速不達

  兩岸統一必須是長期自然形成的過程,太急不但不會成事,還有可能促成台獨。不能不慎。大陸學者總認為統一沒有時間表,等待過程太久,在此期間若民進黨回朝執政不是又陷入兩岸政治危機嗎? 對此深層的問題作一分析。  

  (一)營造統一趨勢需要時間  

  兩岸隔離已60年,兩岸政治體制、政治環境、生活方式、價值觀都不同;要瞭解台灣問題,要深入台灣社會,去瞭解台灣社會結構及人民普遍思想行為和做事方式。台灣近廿年本土政權經過李、扁執政去中國化,台灣人普遍對大陸產生了疏離感。1993年以前,台灣人認同自己是中國人的高達81.2%,至2008年10月遠見雜誌的「民眾自我概念」調查報告顯示,台灣人中已有高達95.9% 認同自己是「台灣人」,只有46.6%認同自己是「中國人」。在統獨方面,反對終統(立刻統一)與維持現狀有67.5%,而有50.6%的人民贊成終獨(立刻獨立)與維持現狀後獨立(資料取自中國評論136期 11頁)。針對上述情況必須要有一相當長時間恢復中華民族歷史正統教育,改變台灣人的本土意識,認同自己是「中國人」。馬英九上台後就撥亂反正的謀恢復正統中國文化歷史教育,但需要時間。可以斷言,他的八年任期不可能完成此一任務。問題是要確保國民黨繼續執政,才能使中國文化歷史教育在台灣繼續實施。

  (二)大陸改革創造兩岸統一吸引力  

  兩岸統一問題不只是僅有台獨問題,大陸亦有影響兩岸統一的重要問題。台灣人對大陸的心理狀態是充分理解兩岸血脈親情,他們是以台灣社會觀點去審視大陸,對大陸的現行社會體制及大陸社會中隱藏的一些問題有恐懼感,這是歷史所造成的。然而,不容諱言,大陸確有很多潛在問題,兩岸是一槓桿現象,大陸社會安定問題少,人民生活自由富裕,對台灣人誘惑力就大,台灣就會向大陸傾斜;在大陸尚不具對台灣人的誘惑力前,急著統一是沒有好處的。當然大陸改革需要時間,絕不可能一夜間就解決一切問題。  

  (三)統一之路必須兩岸政策配合

  島內台獨問題不可能一年二年就可消除。馬英九上台是台灣島內謀求扭轉台獨趨勢的大好契機,需要大陸政策的配合,讓馬英九執政八年,把兩岸統一的基礎打固,使台獨沒有浴火重生機會。馬英九的兩岸政策效應已經浮現:對內安撫台獨情緒, 溫和的化解人民台獨意識;通過台灣人民自大陸取得經濟利益,建立台灣人對大陸同胞的親情感;以教育手段挽回已被去中國化所造成的文化損失;行廉政建立人民對國民黨長期執政信心。兩岸政策上大步與大陸經濟融合,先經濟融合後再談政治,政治基本理念是維持兩岸現狀「不統、不獨、不武」,這是統一前必有的過程,最後兩岸自然統一。


                                     統一還需兩岸共同努力

  馬英九的思想是兩岸最終要統一,認為現在統一兩岸都沒有客觀條件,不需急於統一 ;不如先行經濟融合,合作共處,建立互信,為創造統一趨勢造橋舖路。這裡所說兩岸都沒有統一客觀條件,是指台灣內部統獨意識仍強烈對立,需要時間整理。兩岸社會制度更需要時間慢慢調整適應,不需為統一而統一。  

  就過去十多月對兩岸接觸談判觀察,兩岸政策正攜手合作,陳江三次會再簽金融監理備忘錄(MOU)共識以及定期航班、兩岸共同打擊犯罪及司法互助三協議。 連同前二次陳江所簽的協議,兩岸經濟即被綁緊了,台灣人從大陸得到實際利益,人心會思變,台灣人的傾獨意識自然會轉變。兩岸簽綜合性經濟合作協議(Comprehesive Economic Cooperation Agreement)因含政治性,台聯、民進黨激烈反對,給馬英九戴「賣台」大帽子。為了消減反對壓力,現計劃盡快改簽純經濟性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onomic Coperation Frame Ageement) 。兩岸簽純政治性和平協議在馬第一任期很難實現,島內統獨爭議需要時間慢慢化解。  

  兩岸要建構共同和平合作發展架構機制

  首先,我們要界定統一的定義。統一可分為狹義統一,是兩岸憲政秩序統一,這個機會還很遙遠; 廣義的統一即台灣只要承認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就算統一了,這個機會已不遠。有了廣義統一 ,台獨的路就被完全阻絕了,這個機會在馬英九第二任期有可能實現。筆者曾撰「兩岸一中屋頂和平共處架構奏議」 一文(刊載在中國評論第134 期),在此摘錄拙文的一中屋頂合作架構機制:一中屋頂合作架構即是兩岸在長期統一過程中和平合作發展,既不妨害國際社會在華利益,兩岸皆嬴,亦正是落實胡錦濤總書記去年末發表的六點對台政策談話 。

  實行一中屋頂合作架構有四大指導原則:中華民族共同利益為優先;國家主權、兩岸共用、治權分治、合作共處;維持兩岸既有政治體制、社會制度、人民生活方式不變;接受國際法規範,各政府對內法律地位平等,對外權利義務不對等。  

  一中屋頂合作架構可納入兩岸和平協議談判作為主議題,俟兩岸和平協議簽訂後,作為統一過渡期兩岸共同合作發展的藍圖,即謂廣義的中國統一。  

  結  語

  無論從歷史、法律、政治現實來說,「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都是曾鬧分家的兄弟,絕不是父子關係,都承認「中國」是自己的母親。兄弟鬧分家是過去的事。擺在面前的,則是兩岸都是母親中國的命運共同體,兩岸合則中國興。試問台北和北京選擇合還是分?要合就要攜手共同為母親中國崛起共同努力,共用強國的榮耀和福祉。
盈盈萬物,生生不息,唯道獨尊,無為而治。

123

主題

3559

帖子

914

積分

貝殼網友八級

有車階層(十級)

Rank: 3Rank: 3

積分
914
沙發
栗 劍 發表於 2009-7-19 16:08 | 只看該作者
只要有強烈的振興中華之心,就不會斤斤計較了,更不會倚洋自重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4 04:0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