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只能成為美國的「弱勢夥伴」

[複製鏈接]

1344

主題

1773

帖子

1152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15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zhaiji 發表於 2009-7-18 10:2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今年以來,中美關係很「熱」,雙方也似乎走得更近。中國大量購買美國國債,為緩解美國的金融危機出力不小。中美兩國前所未有的建立戰略對話關係,高層互動開創新的局面。在朝核問題上,美國得到中國的必要支持,對朝國際制裁得以實施。在此背景下,「中美共治」成為熱門話題,中美關係彷彿「春光無限」。

  然而,近期發生的幾樁事情,卻讓人產生莫大疑問:在對台軍售方面,美國依然故我,堅持拿《與台灣關係法》說事,向台灣出售武器不減反增;美國國會援助的基金會,公然資助具有「東突」背景的「世維會」,而該組織正是鼓動新疆烏魯木齊暴力犯罪事件的海外根源;在南海問題上,美國一方面說 「不介入南海爭端」,另一方面又高調參與東南亞6國舉行的海上聯合軍演,為某些國家渲染所謂「卡拉特海上力量集團」提供了口實。

  毋庸置疑,美國的上述所作所為,嚴重危害了中國的安全利益,也極大地損害了中美關係,中國完全有理由質疑美國在發展中美關係上的誠意和是否表裡如一。固然,美國政府、國會乃至軍方,在中美關係方面,常有不諧之音和不諧之舉,但美國政府難辭其咎,況且在對台軍售等問題上,本身就是美國政策使然。對此,人們不禁要問:為何在中美交往過程中,美國時常表現出兩付面孔,合作中始終不放棄戰略制衡,而受傷的卻往往總是中國?

  多年前,中國老一代領導人曾經說過,中國從來沒有做過對不起美國的事情,中美關係搞不好,主要責任在美國。這種看法,對於認識今天的中美關係,同樣是適用的。中國在與美國交往中,從來沒有算計過對方,堅持原則,以誠相待,求同存異,這是中國處理中美關係的基本著眼點。美國對中國的態度也是如此嗎?我看未必。在中美關係問題上,美國無論是奉行理想主義政策,還是採用現實主義政策,都不會改變以美國為中心的立場,都不會放棄「領導者」地位。中美兩國「利益攸關」,這是無法迴避的現實,但對於美國來說,中國只能成為其弱勢夥伴,決不可能當「強勢朋友」,除非美國利益需要,中國也斷不會成為美國的盟友。

  基於這種判斷,對於中美關係問題上所發生的那些令人費解的事情,也就不難做出合理解釋:美國雖然淡化了與中國的意識形態紛爭,但並未放棄固有的價值觀念,所謂「人權」問題,仍是美國打壓中國的政治手段;美國在全球和地區重大問題上,需要中國的支持與合作,但不會讓中國扮演「主角」,更不容許中國改變原有秩序和挑戰美國的「領導地位」;美國不會公開反對也難以阻止中國的和平崛起,但只要有可能,美國就要給中國製造一些「麻煩」,這樣至少會讓中國增加前進的羈絆。

  對於美國的這種認知,並非主觀臆斷,而是有充分的事實根據。只要看看美國在台灣問題、南海問題、西藏和新疆問題,以及改革國際金融體制等問題上的表現,就足以找到印證,這裡不必贅言。但需要強調的是,在今天的國際形勢下,重視與中國的合作,同時對中國實施制衡,都是美國的利益所在,也是美國對華戰略相輔相成的兩個方面。在與中國的戰略博弈中,何時偏重於合作,何時偏重於制衡,美國當然也是根據自己的利益需要來調節。這種現象,既是美國對華戰略的本質體現,也將會成為未來中美關係的顯著特徵。

  中國重視發展中美關係,但不可能改變美國對華戰略的固有取向,這就需要正視現實。中國現在無意也無力挑戰美國,但對美國的算計卻不能不防,既然看清了美國對華戰略的兩面性,那就需要採取恰當的應對辦法。過去,在中美關係問題上,之所以受傷的總是中國,既有中國處在弱勢地位的原因,也是重於交往而疏於防範的緣故。因此,今後處理中美關係,如何減少美國制衡所帶來的傷害,同時相機對美採取必要的反制措施,無疑應成為中國對美戰略需要考慮的重要問題。

  21世紀將是群雄並起的世紀。中國作為當今世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要想實現和平崛起,將會面臨更多的困難和挑戰,尤其是面臨美國這個唯一超級大國的阻礙和打壓。這種情況難以迴避,也是對中國的巨大考驗。今後,中美兩國肯定還要繼續打交道,如何從雙方合作中獲得必要的發展條件,同時有效應對美國的戰略制衡,對於中國來說,這決不僅僅是「外交藝術」問題,而是戰略思維和戰略謀划問題。對此,中國需要警醒,也需要做出長遠戰略考慮,從而逐步改變弱勢和被動地位,為順利實現和平崛起目標創造更有利的條件。

  (北京學者 田一楓)
清貧仍能讓我自得其樂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6 03:0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