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8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海峽中線 台灣「死都不讓」

[複製鏈接]

1548

主題

4986

帖子

1995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99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akihito 發表於 2009-7-4 12:3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中評社台北7月4日電/開放台灣海峽中線補兩岸直航航班不足的問題,馬英九昨日以「國安」考量為由拒絕。他稱,台海中線是台方空軍演訓場所,沒辦法開放。台灣高層直言「這個議題是紅燈」,台方死都不讓,立場會硬到底。  

  中國時報報道,馬英九昨日在巴拿馬召開記者會時透露,第三次江陳會前,大陸有類似建議,但海峽中線是空軍演訓場所,實在無法開放。  

  馬英九稱,無法開放台海中線的原因與安全有關,關於這點已多次向對岸說過。

  涉兩岸事務的高層表示,中國空域十分之九都保留給空軍演訓,但台灣只有海峽中線這一塊,不管對方有沒有「陰謀」,「我們死都不讓,這個立場非常硬。」  

  馬英九說,兩岸和平協議可以做也應該做,但時機不是最迫切,雙方有更迫切的議題待協商。高層坦言,國際希望兩岸和平更具體,這氛圍是有的,美台都很重視台海區域安全,但是安全的維繫在於雙方不要誤判情勢,目前兩岸政治關係變好,誤判的機會就比較低。  

  馬英九稱,目前未計劃與中共總書記胡錦濤會面,高層見面最好是基礎、迫切問題都有解決方案,否則雙方見面只是形式,實質意義不大,他希望基礎工程做好再考慮,較符合雙方利益。  

  兩岸共同推動陸資來台投資,馬英九說,依台灣目前的情況,開放陸資還是會非常有限,目前為止才一百項,而且是採取正面表列,是比較限縮的,尤其是可能會影響台灣「國防、國安」的,完全都沒有開放,政府會走一步再觀察一步,不會馬上做很大的開放,也不會門戶洞開。  

  高層表示,若兩岸旅遊交流頻繁,達到一定程度,不排除兩岸互設「功能性」辦事處,處理兩岸旅遊相關事務,但並非「綜合性」辦事處。




  海峽中線 馬:礙難開放
  
  聯合報也報道,馬英九二日在巴拿馬與媒體茶敘時,拒絕開放海峽中線。馬英九稱,海峽中線是空軍演訓場域,礙難開放。

  隨行的「總統府」高層人士表示,「這是紅燈,打死都不能讓」。

  馬英九說,第三次江陳會,大陸曾主動提出此建議,但台方明確婉拒,因為海峽中線是空軍演訓場所,實在無法開放,「不是我們不願意或故意刁難,而是與安全有關」,台方已多次向對岸說明。

  至於兩岸簽署和平協議與建立軍事互信機制,馬英九說,「此事可以做,也應該做,但時機不是最迫切的」,暗示目前仍是經濟議題優先。

  他也說,目前沒有計劃與對岸領導人胡錦濤碰面,一切應等兩岸經貿關係正常化,「高層見面最好是基礎、迫切問題都有解決方案,否則只是形式而已」。

  他表示,過去一年來,兩岸已簽署九項協議,每項協議都重要而迫切,循序漸進,下一步江陳會談兩岸將協商ECFA(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
盈盈萬物,生生不息,唯道獨尊,無為而治。

1548

主題

4986

帖子

1995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995
沙發
 樓主| akihito 發表於 2009-7-4 12:43 | 只看該作者
海峽中線是台灣的處女膜, 還沒正式統一(就像結婚一樣)前, 不能 讓 !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4

主題

453

帖子

104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04
3
評民 發表於 2009-7-4 14:05 | 只看該作者
某台獨女士講過,台灣女人說No,其實就是Yes?

和平時期在公海上空設永久性禁飛區,講不通,早晚要取消。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548

主題

4986

帖子

1995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995
4
 樓主| akihito 發表於 2009-7-5 01:22 | 只看該作者
台灣高層:台灣小、大陸大,走得穩比較重要

  中評社台北7月4日電/台灣政府高層昨天表示,海峽中線與台灣中央山脈的上空,相對距離不大、區域也很小,這是台灣空軍的訓練區域,而大陸有十分之九的國土領空可以訓練,切掉(指開放)海峽中線對台灣不好,這個是紅燈、台灣絕對不會放。

  聯合晚報昨天報道,高層稱,兩岸航線已經開放很多,兩岸問題一步步來,大家習慣、自在了再走下一步比較好,尤其台灣小、大陸大,走得穩比較重要。

  至於兩岸互設辦事處,政府高層表示,去年六月海協會會長陳雲林第一次提出此說法,台方沒有接腔,也是認為兩岸應走得穩,不過未來如果大陸觀光客來得多,台灣就可能有此考量,這不是以人數為依據,而是可能有更多問題要處理,兩岸走到互設定位為綜合性的辦事處,不是不可能。

  高層說,這樣的辦事處是功能性的,不是商務領務性質,就是處理像包括兩岸旅遊事務等,一項項功能堆疊起來,此事現在還不成熟,台灣處理兩岸事務不要用跳的,一步步來讓人民覺得舒服比較好。

  至於日本在宜蘭外海與與島駐軍,高層認為,日本的態度一向不希望台海軍事化,也希望台海問題和平解決,因此台灣目前不會對日本駐軍與那國表示想法。
盈盈萬物,生生不息,唯道獨尊,無為而治。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548

主題

4986

帖子

1995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995
5
 樓主| akihito 發表於 2009-7-5 21:50 | 只看該作者
大陸希望開放海峽中線遭馬英九拒絕

  星島環球網消息:中共中央臺辦主任王毅希望開闢海峽中線航線引起台灣島內熱議,認為是涉及台灣安全敏感神經,正在外訪的馬英九立即表示「礙難開放」,而王毅三日晚隨即又透過新聞稿表示,願透過兩會管道繼續協商。

  據香港《大公報》報道,國臺辦3日晚間發佈新聞稿指出:「中共中央臺辦發言人楊毅應詢表示:7月2日中共中央臺辦主任王毅在與台灣參訪團座談交換意見時,談及開闢海峽空中中部航線事。」

  「王毅表示,大陸方面已多次提出這一願望,即開闢一條橫穿台灣海峽、直通兩岸的中部航路,以緩解目前北部航線高度飽和的壓力,從而進一步方便兩岸民眾往來,增進兩岸同胞福祉。我們了解雙方對這一問題仍有不同意見,願意通過兩會渠道繼續就此進行協商。」

  據中央社4日報道,海基會副秘書長馬紹章四日回應中共中央臺辦的協商提議時說,此事完全看政府授權。台灣媒體指出,等於再次回絕了對岸的提議。馬紹章表示,海基會主要針對政府授權委託事項與海協會進行協商,未來是否在兩會會談中觸及開放海峽中線的議題,得完全看政府的授權。

  據《聯合報》4日報道,隨馬英九齣訪的「總統府」高層人士談起開放海峽中線時強調說,「這是紅燈,打死都不能讓」。

  據《中國時報》引述台灣涉兩岸事務的高層人士表示,大陸空域十分之九都保留給空軍演訓,但台灣只有海峽中線這一塊,不管對方有沒有「陰謀」,「我們死都不讓,這個立場非常硬。」這位高層表示,若兩岸旅遊交流頻繁,達到一定程度,不排除兩岸互設「功能性」辦事處,處理兩岸旅遊相關事務,但並非「綜合性」辦事處。

  海峽中線是兩岸之間靠默契維繫的空中界線。美國軍方印製的「作戰航圖」,在臺海上空標定一條「大陸沿岸緩衝區」邊線,警告「凡誤入本空域之航空器可能在無預警狀況下遭防空火炮射擊」,該概念日後逐步演變成「海峽中線」。2004年,由當時台灣「國防部長」李傑首度公佈海峽中線的確實位置。

  「海峽中線」位置敏感,可視為兩岸關係的晴雨計之一。1999年李登輝拋出「兩國論」導致兩岸關繫緊張時,解放軍軍機頻密逼近海峽中線施壓,全年達1200架次。

星島環球網  2009-07-05
盈盈萬物,生生不息,唯道獨尊,無為而治。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548

主題

4986

帖子

1995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995
6
 樓主| akihito 發表於 2009-7-6 02:35 | 只看該作者
富權:海峽中部航線與海峽中線是兩個不同概念

  中評社香港7月5日電/澳門新華澳報4日發表富權的文章說,國台辦發言人楊毅在回應查詢時表示,國台辦主任王毅前日在與台灣「兩岸金融MOU觀察團」座談交換意見時,談及開闢「海峽空中中部航線」事宜。王毅表示,大陸方面已多次提出這一願望,即開闢一條橫穿台灣海峽、直通兩岸的中部航路。以緩解目前北部航線高度飽和的壓力,從而進一步方便兩岸民眾往來,增進兩岸同胞福祉。我們了解雙方對這一問題仍有不同意見,願意通過兩會渠道繼續就此進行協商。

  文章說,楊毅的這番話,應可澄清所謂「王毅提議開放海峽中線」的誤傳。--王毅前日在北京接見台灣「兩岸金融MOU觀察團」成員後,「MOU觀察團」團長、國民黨籍「立委」賴士葆向在場外等候的台灣記者轉述說,王毅在座談中主動提及,目前兩岸直航的班次仍嫌不足,應增加到七百至八百班。但是因受限於兩岸航班都必須往北飛,北方航線已經飽和,因此應開放海峽中線,才有利於安排兩岸直航班機。

  賴士葆轉述的這番話傳回台灣後,引發軒然大波。民進黨、台聯黨固然是出於其固有立場瘋狂喧瀟,聲稱什麼「海峽中線開放等同台灣空防防線盡失」,「這形同要台灣撤掉軍事防衛機制,對國防的衝擊太大,雙方的政治意圖已赤裸裸呈現」,執政團隊也紛紛表達了反對的態度。其中「陸委會」副主委劉德勳的態度較為謹慎,表示他並不清楚「立委」轉述的詳細內容,但在第三次「陳江會」中,兩岸已透過航路調整,解決了航班擁擠的問題。未來任何航路的規劃,都必須以「國家安全至上」為原則。「交通部」民航局長李龍文則有點過敏,表示如果只是單純談航班增次,當然歡迎;但王毅談話的重點是在開放「海峽中線」,這就是在「叫牌」,是政治語言,屬於非常高層次的政治議題,已經超出他的業務範疇,非他所能評論。軍方人士當然是站在自己的職責立場,堅持中國大陸民航機絕對不可以直飛、橫飛海峽。聲稱一方面因台灣在海峽僅有半壁江山,預警時間已非常短,再開放對岸飛機越過中線,根本無預警時間,無異門戶洞開;而另一方面是台灣空軍緊貼著海峽中線以東有好幾個訓練空域與對地炸射靶場,目前劃為進航區,萬一海峽中線對兩岸航線開放,這些空域都必須讓出,未來將使空軍無處可以戰備訓練。因此,基於「國家安全」考量,不會也不應該開放「海峽中線」。

  此一話題也驚動了正在南美訪問的馬英九。他指出,「海峽中線」是空軍演訓的場所,「不是我們刻意刁難,這跟我們的安全有很大的關係」。

  文章說,顯然,之所以會引發這麼一場風波,是由於台灣方面混淆了「海峽空中中部航線」與「海峽中線」這兩個不同概念因為北京從來不承認「海峽中線」這個概念,王毅又怎會使用?何況,即使是按照所謂「海峽中線」的概念,該「海峽中線」沿著台灣海峽中間從東北到西南方向,並非是連續不間斷的,而是其間也有幾個間斷空隙。王毅所說的開闢「海峽空中中部航線」,顯然指的就是航機在這些空隙間穿過,不碰觸台方軍事禁區的直航航線。但不知是當時王毅沒有把話說清楚,還是賴士葆「聽到風就是雨」,按照自己的習慣思維,把「海峽空中中部航線」當作是「海峽中線」,並不負責任地向外轉述,才引發了這麼一場風波,其實只不過是一場虛驚。但這也折射了兩岸間仍存在著嚴重的互不信任,以及語言隔閡。因此,王毅在同一場所建議的兩岸盡快協商並建立兩岸軍事互信機制,確是有此必要。

  其實,如果賴士葆及台灣的一眾政治人物稍為冷靜一下,都會判斷,王毅根本不會使用「海峽中線」這個概念,因而鬧出的這場所謂北京要求「開放海峽中線」的風波,完全是台方的自擾擾人。實際上,所謂「海峽中線」是一九五四年美國與台灣簽定「共同防禦條約」時,美軍基於控制衝突規模等考慮,要求台軍戰機、艦艇必須在台灣「海峽中線」以東運行,否則就得不到美軍安全保障的默契。由於這條中線由當時的美軍太平洋司令部軍官戴維斯劃定,因此又稱「戴維斯線」。從此以後,台灣空軍即以「海峽中線」規劃出自己的所謂「防空識別區」。但是,中國大陸方面從來沒有承認過此一「海峽中線」及「防空識別區」,大陸方面一再重申台灣海峽屬於「中國內水」,並無國際法所稱的「劃界問題」,「台灣當局的『海峽中線』乃至『防空識別區』概念完全沒有法律約束力」。只是由於歷史的原因,大陸方面一般不輕易越過海峽中線,但決不會承認這條線。如果大陸方面承認這個概念,等於是承認「海峽兩岸,一邊一國」、「劃峽而治」。  

  由此,對於如何在默認海峽兩岸確是存在著一條無形的雙方實際控制線,但又不能叫「海峽中線」的問題,其實北京也在研究之中。去年七月九日晚,王毅邀約台灣及港澳的幾位新聞評論工作者泛舟夜遊西湖時,筆者就曾建議,可參考澳門現時使用的國務院對「澳門習慣管理水域」的文字表述的模式,來處理未來兩會談判倘接觸到「海峽中線」概念時,作參考替代「海峽中線」的稱謂,以『兩岸原有的習慣水域管理範圍』來代替之,或簡稱為「習慣管理水域」,就可「求同存異」地解決一個棘手問題,爭取「共創雙嬴」。當時王毅就很高興,表示將會認真研究。

  文章說,由此可見,本身並不接受「海峽中線」這個概念,並正在思考以別的 準確表述取而代之的王毅,在會見台灣「MOU觀察團」成員時,是不會使用「海峽中線」的概念的,應是賴士葆的轉述有誤。不過,在王毅的會見活動完畢後,北京倘能由新華社播出準確的報導稿,相信即使是賴士葆作了錯誤轉述,也不會鬧出這場風波。
盈盈萬物,生生不息,唯道獨尊,無為而治。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548

主題

4986

帖子

1995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995
7
 樓主| akihito 發表於 2009-7-8 08:06 | 只看該作者
世界日報:突破海峽中線

  中評社香港7月7日電/美國世界日報6日的社論說,大陸希望開放台灣海峽中線禁航限制,提供民航對飛兩岸之用,馬英九以安全考量明確表示礙難接受。但對岸並未放棄,立即表態希望能交由兩岸兩會繼續協商。

  社論說,在兩岸兩會第三次江陳會上,對岸即主動提出開放海峽中線之議,但台北方面以安全理由婉拒,據知此前還曾非正式的交換意見。可以推論北京不僅興趣甚大,而且鍥而不捨。

  社論說,海峽兩岸中線原是冷戰時代的美軍設定的禁航區所衍生出的產物,從而成為從空中隔開兩岸的鴻溝,既是安全緩衝,也是兩岸各自展示空中力量的演訓場域,雙方均保持默契,嚴限穿越,唯對峙意味濃烈。馬英九上任以來,兩岸兩軍出現緊張和衝突的機率降低,海峽中線禁止穿越的默契卻成為兩岸直航的限制。這原是個技術問題,即保障民航機的穿越如何才有可能不具安全上的顧慮。

  但若放在兩岸對峙情況不變的安全考量上,突破海峽中線無異等同兩岸空中互不設防,這當然是個重大突破。其所涉及的非僅是台灣的安全考量,還牽動美日安保條約下周邊有事的定義。美日兩國如何解讀兩岸和解以及未來可能的發展,只要可能涉及安全考量的,相信都不會願意看到台灣開放海峽中線,不願意因台灣的開放擠壓安全緩衝,就地理位置言,日本的關切應更甚於美國。

  社論說,在時機上無巧不巧地傳出日本防衛廳計劃在台灣東海岸110公裡外海處的與那國島(渡難島)上駐軍,日本防衛廳的觀點當然是基於日本安全,但由於此島面積不足29平方公里,居民不足兩千人,平心而論,日本在此駐軍絕非出於島民的生活安全出現威脅,而是另有考量。而且可以合理推估,日本防衛廳設定的假想敵本來就不是以台灣為對象而是中國大陸,最近幾年更在意中國海權擴張。兩岸和解的下一步不排除兩岸會簽定軍事安全互信機制,此即意味著台灣隨時可能不再適宜擔任美日安保架構下的戰略棋子。

  社論說,大陸此時拋出突破海峽中線的話題,看得出這會是兩岸未來接觸的一個測溫指標,兩岸的政治信任和默契又決定了兩岸的政治發展空間能否擴大,能否進一步的趨近。發展兩岸關係的同時,台灣當局如何看待來自美日的外部因素,這既可引為助力,亦可以是干預和干擾。就日本右翼思維而言,兩岸和解就已決定了東亞戰略格局的調整,有損日本的戰略利益。這可從日本駐台代表齋藤正樹發表台灣地位未定論更可理解日本政府的態度,與那國島駐軍也可視同日本政府對兩岸和解的具體反應,甚至可視同日本要在台灣東岸設一有效的著力點,俾便填補台灣作為對抗中國的地位。這一舉動當然也具多重傳達訊息的效應,也不僅對台灣而已。

  馬英九的礙難開放海峽中線果然是為了空軍演訓之用?這是建立在兩岸還可能發生戰爭的假設下作出的推論,顯現兩岸政治互信還有待磨合,來自美國和日本的干擾和干預在檯面下起的作用可能更大,不排除這裡還有取信、邀寵綠營的內部因素。

  社論指出,台灣當局在經貿利益上近乎予取予求,在政治和軍事互信上卻壁立千仞,若心態不變,期待兩岸的良性互動於長久,實難樂觀。
盈盈萬物,生生不息,唯道獨尊,無為而治。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548

主題

4986

帖子

1995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995
8
 樓主| akihito 發表於 2009-7-12 21:12 | 只看該作者
大公報文章:「海峽中線」應該廢除

  大公報7月11日發表資深台灣問題評論員海洋的文章說,從「海峽中線」的產生、由來、形成和馬英九上台後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情勢,以及兩岸民意特別是台灣同胞的嚮往追求看,「海峽中線」應該廢除。這樣,將會加速兩岸和平發展,更好地為兩岸人民──特別是為台灣同胞創造福祉。

  7月3日,國台辦主任王毅在北京接見兩岸金融MOU觀察團時,建議開放台灣「海峽中線」,以補兩岸直航航班不足的問題,兩岸也應儘速建立軍事安全互信機制。

  據報道,馬英九在巴拿馬出訪與媒體座談時表示,兩岸和平協議,「這件事我們認為可以做,也應該做,但時機不是迫切」,因為雙方有更迫切的議題待協商。對於「海峽中線」問題,馬英九表示,第三次「江陳會」前,對方也有類似建議,但「海峽中線是空軍演訓場所,實在無法開放,不是我們不願意或故意刁難,而是與安全有關」,已多次向對岸說明。

  筆者認為,種種事實表明,從「海峽中線」的產生、由來、形成和馬英九上台後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情勢,以及兩岸民意特別是台灣同胞的嚮往追求看,「海峽中線」應該廢除。這樣,將會加速兩岸和平發展,更好地為兩岸人民──特別是為台灣同胞創造福祉。

  美國人造出「虛幻神秘線」

  一、「海峽中線」是美國人憑空製造出來的一條「虛幻神秘線」,不利於兩岸和平發展,應該廢除。

  何謂「海峽中線」?「海峽中線」的雛形最早可追溯到半個世紀前的1955年,由美國空軍第13特遣隊正式參與「協防颱灣」時,在海峽上空劃定了一條防空警戒線。該線後來以美國空軍首任駐台司令戴維斯准將命名,並在美軍1958年9月17日頒布的作戰條例中規定:「經判定為敵機,且若該機飛越 『戴維斯』以東時,即認為存在敵對行為,將予以迎擊並殲滅之」。

  回顧歷史,「海峽中線」也不是一條雙方都恪守的界線。特別是公布戴維斯線之後的50年來,大陸一方的海空力量為了避免無謂的損失,解放軍海空軍活動都局限在福建沿海的12海里領域水線之內。而初時東南沿海尚有大量島嶼控制在國民黨軍隊手中,台灣除了禁止漁船及商船跨越戴維斯線作業之外,台灣海空軍幾乎每天都跨過「海峽中線」活動。隨著解放軍逐步收復東南沿海島嶼,到1958年爆發舉世矚目的金門「八二三炮戰」,台軍跨越中線對大陸的入侵突襲活動才被遏制。台海空軍單方面以這「海峽中線」作為他們與解放軍互不侵犯的界線,而這一中線解放軍根本沒「確認」,世界各國也未「確認」。

  二、從「海峽中線」法律地位看,兩岸從來不曾有過任何法律、政策或者軍事上的宣示,依據兩岸中國國內法和國際法,它根本沒有法律約束力,純粹是個地理概念。

  「海峽中線」純粹是個地理概念。按照比較準確的說法,台灣海峽的西岸北起福州市,南至汕頭市,而東岸則由台灣北端的富貴角一直到南端的貓鼻頭,整個海峽是一條呈東北到西南走向的狹長水道,南寬北窄,長205海里,海峽平均寬度102海里,最窄處只有70海里。兩岸相對兩點之間的連線自然都有中點,把這些中點連起來就是所謂的「海峽中線」,這條線延伸到空中,就是台灣海峽上空「中線」。因此,「海峽中線」純粹是個地理概念。對所謂「海峽中線」,兩岸從來不曾有過任何法律、政策或者軍事上的宣示,根本沒有任何法律約束力。

  多年來,台軍對「海峽中線」一直刻意迴避,直到2004年5月,時任「國防部長」的李傑接受「立法院」質詢時,才首次公布這條線的位置,說「海峽中線」分空軍與海軍使用的兩種中線。並說「海峽中線」是美國人制定的。

  大陸方面從來不承認所謂的「海峽中線」,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台灣海峽是中國的內海,只是由於歷史的原因,大陸方面一般不輕意越過「海峽中線」,但不會承認這條線。

  取消「海峽中線」理所當然

  三、國台辦主任王毅從兩岸和平發展和兩岸人民特別是台灣同胞的福祉考量,要求台灣一方取消這一毫無意義的「海峽中線」,實屬理所當然。

  馬英九上台後,經過兩岸共同努力,兩岸關係大為改善和緩和,兩岸關係正在向著和平發展的方向前進,特別是國共兩黨搭建了和平發展的平台,在這個大前提和大好契機下,本著「一中原則」什麼都可以談,當然也包括「海峽中線」的問題。應讓兩岸「大三通」成為真正意義的「三通」。如果以「海峽中線是台灣空軍演訓場所,基於安全考量,實在無法開放」,肯定對兩岸真正意義上的「三通」會有影響,對兩岸建立軍事互信機制也沒有好處。

  馬英九最近還說,畢竟台灣比較小,大陸比較大,現階段來說,兩岸關係的發展走得穩,比走得快重要。分析人士指出,應該說,兩岸和平發展穩和快都需要,這是兩岸人民的共同願望和要求,絕不能以堅持「海峽中線」為由,搞「自我束縛」,「自找麻煩」,影響兩岸和平發展的前進步伐。

  四、馬英九堅持「海峽中線」論的要害是自覺或不自覺的愧對了包括二千三百萬台灣同胞在內的中國人民。

  馬英九對國台辦主任王毅加強航班、開放「海峽中線」的建議,以台灣安全問題為名予以拒絕,其實馬英九真的錯了,要害是「七個愧對」:

  要害在馬英九「七個愧對」

  一是他愧對堅守「中華民國憲法」。「中華民國憲法」之疆域包括台海兩岸,而不只有「海峽中線」的台灣地區,絕不能把「海峽中線」當成一條不可逾越的「國境線」。

  二是他愧對大陸十三億人民,把十三億人民似乎當作「外國人」。

  三是他愧對孫中山先生的教導和培養他的蔣經國先生的厚望。孫中山和蔣經國身體力行,為中華民族統一大業不懈奮鬥,而馬英九若堅持「海峽中線」,兩岸統一從何談起。

  四是他愧對過去自己說過的「終極統一論」。前幾年馬英九到美國訪問時,自己明確表示過兩岸「終極要統一」。

  五是他愧對自己最近提出的「識正書簡」統一中國漢字,並提出兩岸合編《中華大辭典》,自己出贊助費10萬元新台幣,當以中華文化統一中國之正確舉動。

  六是他愧對自己「三不」中的「不武」說法,似乎去掉「海峽中線」就會影響台灣安全問題,就會導致「動武」,這是什麼邏輯?

  七是他愧對自己父親馬鶴凌的遺願──希望兩岸統一。若以「海峽中線」為由,阻礙兩岸交流交往,這豈不是忘卻了兩岸人民同根同源嗎?

  由上觀之,「七個愧對」是值得馬英九深思慎對的,從而正確對待和處理「海峽中線」問題。這也是兩岸人民的熱切希望。
盈盈萬物,生生不息,唯道獨尊,無為而治。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548

主題

4986

帖子

1995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995
9
 樓主| akihito 發表於 2009-7-16 12:37 | 只看該作者
石之瑜:大陸何不片面開放海峽中線?

  中評社台北7月16日電(作者 石之瑜)繼國台辦主任王毅提出開放海峽中線遭到當時人在海外的馬英九嚴詞拒絕後,大公報又繼續倡議,並以馬英九愧對「中華民國憲法」為理由等七大愧對質疑他,敦促他勿將海峽中線當成「國境線」。

  海峽中線的開放固然有助於兩岸邁向統一,但統獨問題不是國民黨當前要處理的問題,統獨問題對國民黨並無急迫性,甚至可能對爭取選票有危害。所以,國民黨政府思考海峽中線問題,主要是為了島內政治消費。就算國民黨無意拿海峽中線象徵台灣「國界」,起碼不敢公然否定海峽中線可以成為台獨主張「國界」的基礎。

  這些涉及海峽中線的具體思考包括:安撫台獨選民對於台灣的「國界」想像;表演維繫現狀不變的努力;反擊在野黨傳言國民黨放棄對美軍購向大陸示好。除了這三點在內的等等選票考量,也為了避免美日懷疑國民黨不追求中國統一的政策發生動搖。此何以馬英九不願深化鞏固自己一再宣告的兩岸不武立場,而嚴詞拒絕北京提出開放海峽中線的重大提議。

  海峽中線是國共內戰的產物,由協防颱灣的美軍為了便宜因應戰局所劃定,故同時也是帝國主義遂行冷戰的舞台。如今國共和解,冷戰結束,海峽中線只剩下維繫台獨可能性的象徵意義。海峽中線的消弭因而不只是開放民用的技術問題,更是兩岸政治與軍事終止對立的重大問題。

  但是,國民黨高調重申海峽中線是台灣軍事演訓之所在,絕不開放。面對兩岸和解潮流不可遏止,更揆諸國民黨參與其中戮力推動,則死守海峽中線的矛盾表現,殊不理性,就不能僅以當代唐吉軻德訕笑,或竟置之不理,而必須設法開導,逐步化解。

  海峽中線本是默契,凡默契自必須靠雙方維持。故如果有一方面不再維持海峽中線,海峽中線遲早成為神話而必須放棄。面對台灣堅守海峽中線,大陸方面可行之道,便是片面停止海峽中線的默契。

  片面停止維持海峽中線的方法有兩種,其一,是逕自穿越界線,但這不符合逐步開釋與溫和引導的原則,對台灣刺激太大,且高度自卑的台灣政治文化受刺激後的自殘行徑恐怕難以設想。其二是解放軍片面宣告開放海峽中線,表達對「國軍」的信任,則值得一試

  所謂片面開放,其執行在於兩端。一是開放民用,因此即使台北拒絕飛台的大陸民航跨越峽中線取直來去,但北京大可規劃飛大陸的台灣民航跨越海峽中線取直而來。畢竟台灣本島往返金門馬祖的班機早就馳騁在海峽中線兩側,其中載運的不乏利用小三通的大陸人士。

  二是開放軍用,亦即「國軍」空軍演訓的場域可以不受限於海峽中線,只要事前知會,歡迎跨界,要飛越多遠,就飛越多遠,顯示解放軍把「國軍」當我軍,也信任「國軍」不會藉此對大陸任何據點採取敵對行動。

  另一方面,解放軍應做出政治承諾,在開放「國軍」跨線演訓之餘,解放軍平時絕不會跨越海峽中線而去,唯有在「國軍」守土真正有需要之際,才會跨越海峽中線進行協防。如此解放軍的立場與現今無異,對台灣亦無新生的影響。

  五零年代推動民族資本國有化,涉及資本家拿定息要拿多久的問題,毛澤東說,資本家拿定息的問題,要拿多久,就拿多久,結果問題很快解決。「國軍」也是民族資本,則同理,今天面對「國軍」假惺惺要死守海峽中線,北京的態度完全可以是,「國軍」死守中線,要守多久,就守多久。

  片面開放形同宣告線默契已經不存在,故北京大方開放中線西側,並無限期等待國民黨開放東側,則雙邊開放之日或許反而不久。
盈盈萬物,生生不息,唯道獨尊,無為而治。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9 01:0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