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菩提路上的難題

[複製鏈接]

1043

主題

1萬

帖子

75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3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chico 發表於 2009-7-7 02:3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chico 於 2009-7-7 02:46 編輯

自我感覺,從凡夫到成佛最難得地方, 證得「一」。惠能大師說,佛法是不二法,二法不是佛法。

我們凡夫,「一分為二」,「對立統一」搞慣了。理解不一不異,空既是色,色既是空,都很難,不要說證入了。

《大乘起信論》:「是故一切法,從本已來,離言說相,離名字相,離心緣相,畢竟平等,無有變異,不可破壞。唯是一心,故名真如。
以一切言說,假名無實,但隨妄念,不可得故;言真如者,亦無有相。謂言說之極,因言遣言,此真如體,無有可遣,以一切法悉皆真故。亦無可立,以一切法皆同如故。當知一切法不可說、不可念故,名為真如」。
日知而智

1043

主題

1萬

帖子

75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32
沙發
 樓主| chico 發表於 2009-7-9 04:02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chico 於 2009-7-9 04:17 編輯

地藏菩薩本願經科注--青蓮法師

「原夫一念自性,體元湛寂。自性之心,用本虛靈。無相無名,絕思絕議。作群生之依止,為萬法之根源。

究竟號中道正空,褒美稱第一義諦。諸佛悟之,則三身圓顯。眾生迷此,則六道循環,雖迷悟之有殊,而心性之無別「。
日知而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43

主題

1萬

帖子

75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32
3
 樓主| chico 發表於 2009-7-9 04:06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chico 於 2009-7-9 04:14 編輯

宗鏡錄----永明延壽禪師

「伏以真源湛寂,覺海澄清,絕名相之端,無能所之跡。
最初不覺,忽起動心,成業識之由,為覺明之咎。因明起照,見分俄興,隨照立塵,相分安布,如鏡現像,頓起根身」。
日知而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13

帖子

3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3
4
沐瑞 發表於 2009-7-10 13:34 | 只看該作者
第2篇文字看懂了一些,有幾個問題不是很清楚。
1。你是不是想說凡人是永遠不會直接認識存在的事物(也包括所謂的自我)?因為我們所有的知識的獲得都是通過了感官和理性的推理,所以我們對事物的認識永遠是有缺陷的,就算是我們認識到的自我也僅是一堆知覺而已。事物本身並無真假好壞善惡的區別,真假好壞善惡只是人們創造出的一堆概念?
2。那麼,通過學佛,是不是可以教我們用一種不涉及感知,不用理性推理的方法去認清這些真正的存在,真正的自我?
3。如果我看清了世界的本來面目有什麼用呢?我問的是意義?是可以獲得無邊的法力還是會不再感到煩惱憂愁?還是什麼別的?什麼是三身圓顯?
4。了凡四川看完了,我覺得很好也看得到意義,比如裡面說我行善了會有福報,好像比我去證得「一」更有用呢。「求意義」好還是「求真」好?
謝謝。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43

主題

1萬

帖子

75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32
5
 樓主| chico 發表於 2009-7-11 05:10 | 只看該作者
先說 4 吧。
這取決於你自己的追求。你認為求真」好,就去求真。不要勉強自己「求意義」。
「求意義」是為了成佛。如果你認為成佛,還不如現世的福報有意義的話,不妨按「了凡四訓」取得今世的福祿壽。
日知而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13

帖子

3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3
6
沐瑞 發表於 2009-7-11 13:55 | 只看該作者
呵呵,謝謝chico. 那我就求現世的福報吧,這個好像比較容易。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308

主題

5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求真理不倦悔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036
7
追求永生 發表於 2009-7-11 16:40 | 只看該作者
chico兄,能描述一下「一」到底為何物嗎?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308

主題

5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求真理不倦悔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036
8
追求永生 發表於 2009-7-11 16:56 | 只看該作者
地藏菩薩本願經科注--青蓮法師

眾生迷此,則六道循環,
chico 發表於 8-7-2009 15:02


似乎是說六道循環是由於不理解一法真道之緣,不知是否如此。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43

主題

1萬

帖子

75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32
9
 樓主| chico 發表於 2009-7-12 23:09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chico 於 2009-7-13 04:11 編輯
chico兄,能描述一下「一」到底為何物嗎?
追求永生 發表於 2009-7-11 16:40

我的一點愚見,僅供參考。

在基督教,「一「 就是耶和華。

佛教,「一「是離言說相,離文字相,離心緣相的「真空「。佛法三藏十二部就是讓學人,悟入這個「真空「。佛教里對「一「描述的名詞很多,如:真如、自性、真心、如來藏、真空、正空、本覺、本體、妙凈明體、諸法實相、中道、一念、無念。。。。。目的是讓學人不要執著「文字相「。

啥時候能識得一,是對宇宙萬法沒了妄想、分別、執著的時候。因人的悟性不同,悟入的時間長短有異。
從什麼地方見一,宇宙萬法之中。
日知而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43

主題

1萬

帖子

75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32
10
 樓主| chico 發表於 2009-7-13 03:22 | 只看該作者
8# 追求永生
我的理解也是這麼回事。
我們眼耳鼻捨身感觸到的第一念,都是真實的。但我們馬上就二三了。
祖師大德門有個比喻,第一念是照見,如同鏡子照物,沒有妄想、分別、執著。可我們照見的同時,分別執著就起來了。好醜善惡,憎愛取捨就都來了。隨著自己憎愛取捨開始造作。因此就有了六道輪迴。

聖經里不也說,「你們吃的日子眼睛就明亮了,你們便如神能知道善惡「。人的分別執著從此升起,當然就自食其果了。
日知而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4

主題

180

帖子

61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61
11
至善 發表於 2009-7-18 12:41 | 只看該作者
第2篇文字看懂了一些,有幾個問題不是很清楚。
1。你是不是想說凡人是永遠不會直接認識存在的事物(也包括所謂的自我)?因為我們所有的知識的獲得都是通過了感官和理性的推理,所以我們對事物的認識永遠是有缺陷的 ...
沐瑞 發表於 2009-7-10 13:34


1.        不錯! 相對而論,聖人也是凡人成就的,凡人的感官和推理也有用,如果方向正確,就能逐漸超越自我,接近真我實相。
2.        學佛可以用理性感性,方法很多。感知不是不對,而是凡夫迷在妄知之中,學佛就是覺悟之道。 關鍵還是要依教受持。
3.        人生的意義有用嗎? 學佛有用,空談沒用。
4.        行善有福報和「求意義、求真、證一」,是一條大道。如果喜歡半路的風景就多待會兒,這不矛盾。

多說了兩句,相互交流
青青翠竹 儘是法身
鬱郁黃花 無非般若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 15:2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