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3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烏魯木齊流血事件與中國的「反擊」

[複製鏈接]

1548

主題

4986

帖子

1995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99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akihito 發表於 2009-7-10 11:3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中國選舉與治理網9日轉載南韓中央日報中文網文章,題為:烏魯木齊流血事件與中國的「反擊」,作者為韓友德,全文如下:

  在中國,每當發生有關於人權、少數民族、民主化的事件時,總是採取防守的姿態。相反,西方國家則將這些事件作為攻擊中國的藉口,這也許是由於中國與西方社會之間的關係造成的。但是本次烏魯木齊流血事件則有所不同。中國選擇迅速地公開事件的狀況,反而對西方媒體展開了「反擊」。

  讓我們來看一下整個事件的過程。(根據中國方面的報道)本月5日晚間8點18分,烏魯木齊的示威事件變成了一起暴力事件。一個多小時之後,當晚9點30分,官方的新華通訊社第一次對於事件進行了報道。隨後,6日淩晨1點,有報道稱「3人死亡」。6點,新疆維吾爾族自治區主席努爾·白克力出現在電視機面前,對於事態進行了說明。死亡人數一直在上升。中國同時還允許國外媒體進行報道。這與此前一旦有類似事件發生往往會進行遮掩,並禁止西方媒體進行報道的做法完全不同。

  中國希望傳遞給西方社會的信號是十分明確的。「對於恐怖活動必須採取強硬的鎮壓措施」。官方電視台中央電視臺集中播放了兩名漢族婦女被示威者毆打流血的場面,同時指出流亡美國的新疆人權運動者熱比婭是此次事件的「遙控者」。外界分析認為,中國這樣的做法是希望讓世人認為「如同2001年發生的9·11事件是由本·拉登操縱指揮的,這次暴力事件也存在幕後指使者。」即使面對外國媒體,中國軍隊仍然毫不猶豫地進行了鎮壓。這是因為軍方十分坦蕩,「面對恐怖活動這一人類的公敵,進行鎮壓活動沒有必要進行隱瞞。」

  這樣做的理由是什麼呢?筆者認為是一種學習效果。2003年,中國一度對於「非典」疫情進行隱瞞,這反而讓北京幾乎成為了一座「死亡之城」。去年北京奧運會開幕之前發生了恐怖暴力事件,中國也曾經想進行隱瞞,但是這反而招致了西方社會更加強烈的反攻。因此中國方面開始認為:進行公開反而是更好的選擇。

  而更加根本性的原因則是自信感。近年來,中國經濟實力大幅度增長,以此為基礎中國開始毫不猶豫地向世界展示自己的主張。最近在對西方國家展開的外交活動當中,雖然繼續保持「韜光養晦」政策,但是同時也逐漸展現出「說出必要的話語」的傾向。胡錦濤主席在每個場合都主張建立多極化的國際秩序。

  在經濟方面,中國也一直在展開對外攻勢。中國已經開始著手進行針對美元的人民幣國際化項目。不顧西方經濟界的憂慮,中國不斷地購買大量的石油、鋁等資源。中國還成立了主權財富基金中國投資公司(CIC),積極地購買國外企業。西方經濟界因此認為「人民幣已經開始展開反攻」。

  本次事件死亡者156人,中國政府沒有公佈其中漢族與維吾爾族的具體人數。因此有人懷疑,這些死亡人數究竟是恐怖活動本身還是過度的鎮壓所造成的。但是有一點是明確的,中國政府正在引導外界認同這起事件是一起恐怖活動。中國的自信一不小心可能被外界誤讀為「有力量者的傲慢」,而這卻是這起事件當中所隱藏的本質。

星島環球網  2009-07-10
盈盈萬物,生生不息,唯道獨尊,無為而治。

93

主題

1225

帖子

296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96
沙發
大道無邊 發表於 2009-7-10 14:04 | 只看該作者
這樣做無疑是正確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93

主題

1225

帖子

296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96
3
大道無邊 發表於 2009-7-10 14:05 | 只看該作者
這樣中國者自信的、陽光的、符合大國形象的中國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566

主題

9156

帖子

4521

積分

二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4521
4
打狗棒 發表於 2009-7-12 05:10 | 只看該作者
有了前車之鑒,才不至重蹈復澈。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8 14:5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