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子彈(不能編輯了, 只好另加一段)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09-6-12 07:51 編輯
二戰激發了曼哈頓工程, 原目標為納粹德國, 但是歐洲戰場勢如破竹還沒來得及試爆即硝煙散盡. 由於日本拒絕無條件投降, 杜魯門總統下令用新型炸彈遠程奔襲, 廣島、長崎的蘑菇雲與蘇聯遠東方面軍的百萬雄師摧枯拉朽, 一勞永逸. 因為是二戰決定性事件, 解密文件與野史演繹並存, 眾說紛紜無所適從. 吾之愚見, 恐怕沒有絕對尊重史實的檔案存在, 胡老先生的高論放之四海而皆準(歷史就象小女孩兒的臉, 任人塗抹). 不過也不是沒有對策, '大膽設想, 小心求證', 舉一個例子, 每天美國國家檔案館正門都有學者排隊等候入館閱讀研究, 而且很多文件都上了網. 如美軍二戰傷亡數字, 可以從幾個側面核對, 作到基本正確. 如州陣亡數字及全國年度戰況一覽等.
看過不少版本的二戰戰史和解密原始文件, 日本最後外島守軍困獸猶鬥致美軍傷亡慘重, 據當時估算, 打下日本要傷亡50萬人, 加上珍珠港事件對民意的震撼及武器實戰性能測試等諸多因素, 開弓豈有回頭箭. 在目標選定上歷史爭議也不小, 綜和起來, 鎖定中型目標大概意思有幾層: 威攝而又不傷元氣, 留下迴旋餘地以利戰後橋頭堡的建立. 二戰中頗有爭議的東京凝固汽油彈與航空燃油空襲引發的大火, 平民即時傷亡超過了單一原子武器. 不過事出有因, 情報證實雖然反覆重點轟炸軍火廠, 但是收效甚微. 戰時小型武器組裝作坊遍布全城, 不管怎麼炸, 百足之蟲, 死而不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