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上海倒樓暴露官商勾結隱鏈:撼動的不只是樓市根基

[複製鏈接]

551

主題

2287

帖子

1080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08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無維 發表於 2009-7-5 15:0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上海倒樓暴露官商勾結隱鏈:撼動的不只是樓市根基
-- 2009年7月5日14:19:10(京港台時間) --多維新聞網  
聯合早報 韓詠紅

上海閔行區梅隴鎮一幢剛建好的商品房砰然倒塌,揚起的塵囂暴露出官商勾結的隱匿鎖鏈。後者曝光對中國民眾心理的衝擊力,比高樓垮塌的威力更大。(*)

經中國媒體追問調查,一條利益關係鏈正在浮出水面:出事的蓮花河畔景苑項目,其開發商上海梅都房產公司其中多名股東,都在當地政府中任職。第二大股東闕敬德在官方文告里赫然掛著「鎮長助理、征地所所長」的頭銜。(*)

梅都公司1995年成立時,原本是梅隴鎮征地服務所設立的集體企業,征地服務所佔股80%。經過1997年與2001年兩次改制,公司徹底變成了私營企業,曾經在征地工作的人分別成為企業負責人與股東。目前,捲入參股案的既有徵地事務所工作人員,又有鎮政府公務員,更有鎮資產管理公司管理人員,而且多人在數家企業之間重複交叉持股。(*)

房地產領域裡官商勾結,權力與金錢結成利益共同體,在中國早已不算是秘密。即便是如此,這起樓房倒塌案依然觸動了許多人的神經。權力與金錢結合的方式清晰展示在公眾面前,主管部門工作人員參股到企業,集體企業轉化為私營企業,這裡面可能存在貓膩看來已不像是聯想。何況,有關人員直接用真實姓名入股,不進行任何掩飾,也不避忌被民眾舉報或有關部門檢查,似乎暗示官商結合現象在某種程度上的常態化。(*)

以權謀利,權轉化為錢的過程曝光,讓一些善意地希望國內所有關於政商的傳說都純屬謠言的民眾,感到無助。國內評論人士相信:這不是房地產界獨有的現象。在蓮花河畔景苑樓房倒塌案中,網路的影響力又再次得到證明。(*)

樓房於凌晨倒塌,上午照片就在網際網路上流傳。在追問倒塌原因的同時,開發商的背景吸引到媒體與網民的關注,房產公司的股東名單被網民「人肉」張貼,網友針對他們發起人肉搜索,因而查出企業內多個與政府工作人員同名同姓的股東。(*)

回想起來,網路的最大影響,或者說其「煽動能力」不在於它能為社會問題提供更多解讀,而是它將社會原本就有所感受與不滿的許多抽象概念具體化,提供了具體的例子。如被討論得沸沸揚揚的「鄧玉嬌案」;那是社會對司法公正性的懷疑的寄託,「綠壩事件」具體說明了政治與網民群體的緊張;梅隴鎮樓房倒塌案,雖然只是基層的案子,卻也繪出一幅官商勾結的圖像。(*)


綜合考慮近期種種現象,所謂「矛盾多發期」的含義,正在變得越來越具體。今年初有評論人提出,中國社會的不穩定因素在上升,不久前的石首暴亂,外界看到了「不穩定」是怎麼回事。而在另一方面,官僚集體「自利化」傾向似有加速發展的趨勢,在黨慶88周年的近期,中央黨校教授陳述最近形容,中共大力反腐成績很大,也有尷尬,存在「上級監督太遠,下級監督太險,同級監督太難,紀委監督太軟,組織監督太短,法律監督太晚」的局面。(*)

民間的不滿意與官員腐敗是兩股對峙的力量,現代技術帶來的透明度提高,使民間監督政府的熱情,要求改革的呼聲日益強烈。但是,至今當局回應更多屬於應急式回應,所謂的制度監督的建設儘管努力很大,進展不明顯。能否在局面進一步往下發展前,展現政治意志,採取根治的辦法,這是執政者正面對的考驗與選擇。
願所有華人,充分利用網際網路,積極參與中國公民運動,共同推動祖國的偉大變革,以期早日建成一個自由、民主、憲政的國家,實現國人百餘年來的追求與夢想。

1萬

主題

4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4467
沙發
Hanxin 發表於 2009-7-5 17:01 | 只看該作者
地基立柱到底打下去多深?當地的建築標準應該是多深?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4 23:0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