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余光中戀上楚楚可憐的表妹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文/傅孟麗

  「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長大后,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我在這頭,新娘在那頭……」詩人余光中的這首《鄉愁》,海峽兩岸會背誦的人很多。余光中說:「這首詩像是我的名片,一方面介紹了我,另一方面卻也遮住了我,使不少讀者只見名片而不見其人。」那麼,詩人背後的生活是怎樣的呢?一個多情的詩人,他的婚姻、他的家庭、他的愛情,讓人好奇。

  戀上楚楚可憐的表妹

  咪咪,宓宓,這些名字經常出現在余光中的詩文中。其實是同一個人,本名叫范我存,是余光中的一位遠房表妹。抗戰勝利后,17歲的余光中跟隨父母回南京,在范我存的一位姨媽家中兩人巧遇。此前,范我存常聽姨媽提起這位表兄,誇讚他書讀得好,中英文俱佳,又有繪畫天分。范我存不免多瞄了余光中幾眼,不過當時兩人都很害羞,沒說上幾句話。

  表兄對這位初識的表妹顯然很有感覺,因為不久范我存就收到他寄來的一份同仁刊物,裡面有餘光中翻譯拜倫的作品。可笑的是,信封上寫的收信人名字竟然是「范咪咪」。小書獃子不知道咪咪只是范我存的小名。

  范我存此時就讀於南京的明德女中,母親孫靜華是新女性的前輩,總是教導女兒要看社論或思想性的文章,不喜歡她接觸純文藝。范我存的父親范肖岩是浙江大學生物系教授,早年留法,受西方影響比較尊重女權。抗戰爆發,范肖岩在攜妻女逃往內陸的途中染上肺病,一病不起。幸好外婆和舅舅已逃難到樂山,范我存母女就投靠了他們。

  1949年初,范我存隨一位表姐夫飛去台灣。到了台北,范我存才念了兩年半書,學校為學生進行健康檢查時發現她的肺部有問題。於是,年輕蒼白的歲月,就在休學養病中寂寞度過。

  1950年6月,余光中一家也從香港來台。不久,余范兩家就聯絡上了。後來余光中在《四月,在古戰場》一文中,對當年的表妹有這樣的描述:「一朵瘦瘦的水仙,婀娜飄逸,羞赧而閃爍,蒼白而疲弱,抵抗著令人早熟的肺病,夢想著文學與愛情,無依無助,孤注一擲地向我走來……」

  然而,一開始,兩邊家長都不太贊成他們來往。余家顧慮范我存身體不好,范家看余光中這個台大的高材生有點書獃子氣,但是兩個年輕人很快就從知己發展成情侶。當時余光中在文壇上已小有名氣,表妹眼中自然是愛慕有加。而余光中也在表妹那裡得到另一些藝術的啟發,例如西洋現代繪畫,尤其是梵谷的作品,就是經由她介紹才開始認識的。

  除了心靈契合,他們又有共同的生活經驗:江南的童年、四川的少年、逃難的艱苦,經過戰火的洗禮,那份共鳴就更不一樣。而余光中在愛情燃燒到白熱的那段時期,也曾用一柄小刀,在廈門街自家院子里的楓樹榦上刻下「YLM」三個英文字首,Y代表余,L是愛,M是咪咪。

  婚後里裡外外全靠她

  1956年,余光中終於和表妹結婚。結婚為女人一生的分界線,對於范我存來說,婚前的嬌柔羞澀,在婚後不久就磨練成自信堅強。從1958年到1965年,7年之間,她生下了5胎,其中唯一的男嬰出生后3天不幸早夭,4個女兒健康長大成人。

  范我存回憶當年,經常是門鈴、電話鈴齊響,她一手挾著孩子,一邊先搶接電話,要對方等一下,再奔下玄關去開大門;要不就是在廚房,把孩子放在推車裡,忙著做飯。余家全盛時期,大小有8口人,食量驚人,還得兼顧營養可口。這對范我存是一大考險,但漸漸她也從中學到了講求實際,婚前的浪漫幻想暫放一邊。

  不過丈夫的文學活動,范我存始終堅持參與。藍星詩社的成員把余宅當作總部,眾詩人經常進出。後來余光中在師大教書,交遊更廣,家裡又經常有學生來往,再加上公公餘超英好客成癖,20世紀六七十年代的廈門街余宅,簡直人文薈萃。而外表嬌柔的范我存,其實內心是極有主張的,從內務大臣到外交部長,全由她一手擔綱。「她幫我摒擋出一片天地,讓我在後方從容寫作,我真的很感謝她!」余光中不止一次這樣說。

  心底不止一朵蓮

  在余光中的800多首詩中,情詩佔了100首,有不少很引人遐思。從早年的《昨夜你對我一笑》到《蓮的聯想》,讓人隱約感受到余光中的情詩應非憑空捏造。那些情詩所詠是誰呢?那樣浪漫凄美的情韻是真是假?「如果沒有動心,蓮的聯想在哪裡啊?」余光中眼中帶笑,語帶玄機,「人難免會動情,如果控制得宜,也是一種智慧。」對余光中來說,蓮有三重意義:既是花,也是古典美人的象徵,又有宗教意義。他鐘情蓮的化身,他迷信美。在他的心底,蓮,不止一朵。

  對於愛情,余光中是這樣看待的:「人如果太絕情,老是理性地慧劍斬情絲,也未免太乏味了,像是不良的導體;但若是太自作多情,每次發生愛情就鬧得天翻地覆,釀成悲劇,又太天真了。愛和美不一樣,愛發生於實際生活,美卻要靠恰好的距離。水中倒影總比岸上的實景令人著迷。」余光中認為自己是個保守的人,外出吃飯都在固定的餐廳,買東西也認定了原來的商店,缺乏革命性。所以這一生的感情,不可能再有什麼大變化了。

  詩人強調,作品本來就虛虛實實,不必認真考證。他慶幸妻子沒有從字裡行間去搜索微言大義,這種見怪不怪、大而化之的性格,有利他的創作。「如果妻子對藝術家丈夫把一本賬算得太清楚,對藝術絕對是一種障礙,什麼都寫不出來啦!不過從另一個角度看,這也是她自信的表現。」做夫妻40年了,兩人鮮少吵架。余光中脾氣雖急,但從不遷怒,而且脾氣發過就放下了,心胸非常開闊。

  「家是講情的地方,不是講理的地方,夫妻相處是靠妥協。婚姻是一種妥協的藝術,是一對一的民主,一加一的自由。」這是余光中的「婚姻之道」。

  (摘編自:《文摘周報》、《余光中傳——茱萸的孩子》)
把你的影子加點鹽,風乾。

老的時候,下酒。

299

主題

4210

帖子

1240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240
沙發
jvmpzh 發表於 2009-7-7 09:05 | 只看該作者
  「家是講情的地方,不是講理的地方,夫妻相處是靠妥協。婚姻是一種妥協的藝術,是一對一的民主,一加一的自由。」這是余光中的「婚姻之道」。


精闢~~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8 01:4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