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揭秘:哪些專業背景盛產成功人士

[複製鏈接]

1344

主題

1773

帖子

1152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15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zhaiji 發表於 2009-7-3 17:1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學什麼專業和能否成為成功人士是否有必然關係?本報記者分別梳理了政界和學界成功人士的專業背景,試圖找到一些共性的因素,以給廣大考生一些啟示。

  官員篇:從工程師到經濟和法學學者

  「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這句老話至今仍有道理,查閱一下9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的簡歷,就會發現理工科專業背景的優勢。除了畢業於北京大學法律系的李克強以外,其餘8位常委均是理工科專業出身。

  實際上,理工科專業在政界的「壟斷」地位早已有之,上一屆9位中央政治局常委,就有4位畢業於清華大學,除了胡錦濤、吳邦國以外,黃菊畢業於清華大學電機工程系電機製造專業,吳官正畢業於清華大學動力系熱工測量及自動控制專業,而另兩位常委,分別是畢業於北京工業學院自動控制系的曾慶紅和畢業於民主德國富萊堡礦冶學院機械鑄造專業的羅干。再往前看,第三代黨的領導核心江澤民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電機系,同樣是理工科出身。而在過去20年的政治局常委中,僅清華大學畢業的就有姚依林、宋平、胡啟立、朱鎔基等多人。

  在中國校友網2007年1月公布的「高校傑出政治校友榜」中,清華大學以擁有41名「傑出政治校友」位列全國高校第一。所謂「傑出政治校友」是指:正省部級以上的官員,第十四屆、第十五屆和第十六屆中央委員及候補委員等。據清華大學統計,近10年來,清華至少已培養出300名以上省部級官員。

  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教授徐湘林此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改革開放后,處在工業化進程的社會急需工科人才,儲備了大量人力資源的清華正好能滿足這一需求。再加上清華人在學校所受的訓練,較易獲得用人機構的好感。

  不過,去年黨的十七大以及全國兩會召開,黨和各級政府人事變動之後,有細心的人士發現文科專業背景出身的官員比例明顯增加,而且主要集中在經濟管理類和法學類專業,一個標誌性的人物就是畢業於北京大學法律系的李克強。

  在今年各省市兩會上新當選的31位省長(市長、自治區主席)中,陝西省省長袁純清、天津市市長黃興國和寧夏回族自治區主席王正偉擁有博士學位。其中,前兩人擁有管理學博士學位,王正偉則擁有法學博士學位。而最年輕的副省長——江西省副省長謝茹也擁有經濟學博士學位。

  而在本屆省級政府換屆選舉產生的270名省級行政長官中,擁有文科學歷的人佔多數。其中,大約有50人為理工科學歷背景,大部分人為人文社科類的學歷背景。其中專業背景涵蓋法律、政治、法學、管理、中文、新聞、經濟、哲學等專業。

  在某報統計的610多名黨政系統省級官員中,有360多名(近六成)官員具有文科教育背景,其中,具有法學教育背景的官員日益增多。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習近平本科時就讀於化工系,但后又在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專業攻讀在職研究生,並獲得法學博士學位。

  而政治局委員中的李源潮和劉延東,也都擁有法學博士學位。

  在省部級官員中,文化部部長蔡武,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府主席王正偉,都擁有法學博士學位。蔡武畢業於北京大學國際政治系,王正偉畢業於中央民族大學少數民族經濟研究所。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目前大部分官員「不像以前大部分理工科出身,知識背景非常好」。他分析說,目前的狀況跟國家培養的文科背景的人才增加有關,也跟國家的發展階段有關。他相信,這樣的知識背景有利於改進過去技術出身的高官的治理理念,「對改變領導的視野和視角都有益處」。

  在中國校友網的「高校傑出政治校友榜」中,中國人民大學、復旦大學、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等傳統意義上的文科院校均排在前10名之列。

  中共中央黨校政法部教授劉啟雲曾表示,工程師——經濟學者——法學學者(后兩者可被統稱為社會管理型學者)的代際變化,隱含著治國方略的調整。他認為,在計劃經濟年代,為適應「直接」管理經濟的需要,社會管理型學者相對被邊緣化;而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為適應「間接」管理經濟的需要,社會管理型學者可以更多運用法律和政策的槓桿進行調控。

  校長篇:理工科背景的大學校長最多

  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大學校長素質研究」課題組曾經於2006年10月底對國內1792所高等院校的現任校長基本情況進行調查,其中一項關於大學校長的專業背景統計結果顯示,在我國,理工科背景的大學校長最多。

  這次調查的對象包括「985工程」高校、「211工程」高校、其他本科院校、高職(專科)院校和民辦院校的校長。

  在36所進入「985工程」的高校的大學校長中,在學科背景方面,工學所佔比例最高,為63.9%,其次為理學(27.8%)和經濟學(8.3%)。

  在101所進入「211工程」的高校的大學校長中,在學科背景方面,同樣是工學所佔比例最高,為48.5%,其次為理學(19.2%)、經濟學(7.1%)和文學(6.1%)。

  在617所本科院校的校長中,在學科背景方面,依然是工學所佔比例最高,為27.3%,其次為醫學(14.0%)、理學(13.8%)、文學(11.6%)和經濟學(10.5%)。

  在1085所高職(專科)院校的校長中,在學科背景方面,也是工學所佔比例最高,為27.5%,其次為理學(16.9%)、法學(12.3%)、經濟學(9.9%)和管理學(8.5%)。

  即使在238所民辦院校的校長中,在學科背景方面,還是工學所佔比例最高,為37.8%,其次為文學(14.4%)、理學(11.7%)、教育學(7.2%)和管理學(7.2%)。

  總體來看,從我國大學校長的學科領域分佈來看,根據所獲得的最高學位,比例最高的為工學,有30.9%的校長來自這一學科,其次為理學,佔15.1%,後面依次為文學(10.3%)、經濟學(9.3%)、醫學(9.2%)、法學(7.1%)、管理學(5.4%)和教育學(5.2%),其他幾個學科所佔比例較低,哲學為3.2%,農學為2.5%,歷史學為1.9%。

  記者也查詢了國內幾所著名高校校長的專業背景,基本上都是理工科專業背景。北京大學校長許智宏就畢業於本校生物系,后又考入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讀研究生;清華大學校長顧秉林也畢業於本校物理系;復旦大學校長王生洪畢業於上海科技大學工程力學系;上海交通大學校長張傑在內蒙古大學先後獲得學士和碩士學位,后又在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獲博士學位;中國科技大學校長朱清時畢業於本校近代物理系;同濟大學校長裴鋼在瀋陽藥科大學先後獲得學士和碩士學位,后在美國北卡大學獲生物化學和生物物理學博士學位;南京大學校長陳駿在本校地球科學系獲理學博士學位……

  當然,也有一些文科類院校,校長的專業背景為文科。比如中國人民大學校長紀寶成就畢業於北京商學院,后又在中國人民大學獲經濟學碩士學位;北京外國語大學校長郝平則畢業於北京大學歷史專業,后在美國夏威夷大學歷史系獲碩士學位,又在北京大學獲國際關係學博士學位;上海財經大學校長談敏則畢業於安徽師範大學中文系,后在上海財經大學獲經濟學碩士、博士學位。

  「中國大學校長素質研究」課題組成員、中國人民大學高教研究室詹宏毅表示,我國大學校長的學科專業結構較為單一。從統計數據顯示,不論哪一類高等院校的校長,從其學科背景來看,都是以工科為主。之所以出現這樣的現象,是由我國特定的歷史條件所決定的。在上世紀80年代以前,我國的高等教育為了配合國家經濟社會的建設,將主要力量投向理工學科,這種做法一方面為國家經濟社會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但另一方面也在一段時間內形成了「重理輕文 」的社會現象。我國現任的大學校長們接受高等教育的年代正好處於這樣的歷史時期,因此,目前我國大學校長的學科背景仍然是以工科為主,體現了時代背景。(記者:周凱)
清貧仍能讓我自得其樂

422

主題

4013

帖子

2492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492
沙發
shanren 發表於 2009-7-3 21:30 | 只看該作者
惟有當官 = 成功???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2

主題

1461

帖子

311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11
3
零下三度XII 發表於 2009-7-3 22:49 | 只看該作者
反正我知道,太子黨們都是成功人士。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8 09:1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