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陳子明:六十年的總結?——一評劉曉波被捕

[複製鏈接]

551

主題

2287

帖子

1080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08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無維 發表於 2009-7-1 06:1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陳子明:六十年的總結?——一評劉曉波被捕
作者:陳子明    文章來源:民主中國    點擊數:63    更新時間:2009-6-29

中華人民共和國即將走過六十年,當局做了兩件聳動世人的事,作為對它的隆重「獻禮」。一是坦克重上長安街,顯示軍隊對於中共的效忠與強大;二是正式逮捕劉曉波,顯示警察、法院、監獄等專政機器的效能與威懾。難道這就是對過去六十年的一個總結嗎?

有人說:沒有一支中共領導下的軍隊,就沒有中國的一切。這是無恥的謊言。沒有「共軍」的時候,中國已經存在了幾千年。六十多年前,「國軍」(實際上是國民黨領導下的另一支「黨軍」)與美軍、英軍、蘇軍協同作戰,打敗了日本「皇軍」,收復了台灣和「滿洲國」,在越南受降,把國旗插上了南海諸島,差一點就派出了駐紮日本的中國佔領軍。中國由此躋身「世界四大警察」、「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這其中,有「共軍」的多少功勞?又有「共軍」的多少干擾(擬議中的中國佔領軍先遣隊已經抵達日本,其本部卻在內戰中被新四軍殲滅)?1949年以後,正是由於執行毛澤東的外交路線和國家安全戰略,中國才在中緬邊境、中印邊境、東海和南海丟失了大量領土和領海,而且至今沒能建成一支強大的海軍和一支攻守兼備的空軍。

有人說,沒有「共軍」,中國就沒有「兩彈一星」,就不可能在三八線上與美軍打成平手。現在回過頭去看,這些都沒有什麼可以特別驕傲的。印度沒有「共軍」,照樣有「兩彈一星」。朝鮮區區幾千萬人口,也能有「兩彈一星」。越南軍隊不僅與「共軍」打成平手,還把美國佬趕回了太平洋彼岸。這又怎麼樣了呢?朝鮮和越南就成了世界大國?中國的大國地位是祖宗留下來的,不是「共軍」打下來的。「共軍」真有本事,到釣魚島和南沙群島去顯示啊。可是深深留在國人(包括有良心的軍人)記憶中的,卻是二十年前坦克在長安街上橫衝直闖,濫殺無辜。

有人說,當局不鎮壓像劉曉波這樣的知識分子,就不能保障社會穩定,而沒有「穩定壓倒一切」,就沒有中國的經濟增長,就沒有希望成為世界第二經濟大國。這同樣是無恥的讕言。根據麥迪森的研究,中國經濟長期處於世界第一的位置,是在1895年割讓台灣后,才落到美國的後面。除了文革期間被日本短期超越外,中國在20世紀一直保持世界第二的位置。以中國的人口、國土和資源基數,以及燦爛悠久的文明傳統(包括文官政府、高素質的民間精英、民眾的理性平和與刻苦耐勞),在中國周邊國家都在快速發展時,中國不發展才是怪事。這完全是毛澤東的反城市化政策一手造成的。毛澤東把中國的城市化水平整整壓制了二十年,一旦解放了幾億「國家奴隸」,允許農民進城務工,中國想要不快速發展,都是不可能的。當中國達到了當今日本、韓國、台灣的城市化水平,仍能保持每年8-10%的經濟增長率,那時候才有可能總結所謂「中國模式」或者「北京共識」。

「六四」以前的十年,曾經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上逮捕政治犯最少的十年,但是經濟同樣保持高速增長;而且由於中共黨內外民主力量的存在,產業工人階級(孫立平所謂「類中產階級」)的存在,學術界與輿論界的相對獨立,由於所有這些所形成的社會制約機制,農民和工薪階層的收入增加,以及城鄉差異的減少,均優於「六四」以後的二十年。現在,正是從國強民富轉向民富國強,以刺激內需增長來帶動經濟增長的轉型關頭,當務之急是提升民眾對未來的信心,在這個時候逮捕劉曉波,有助於重建社會信任嗎?

1902年,梁啟超曾在《新中國未來記》中設想過六十年後的「維新五十年大祝典」的種種場面:

「其時正值萬國太平會議新成,各國全權大臣在南京,已經將太平條約畫押。因尚有萬國協盟專件,由我國政府及各國代表人提出者凡數十樁,皆未議妥,因此各全權尚駐節中國。」這意味著新中國在世界體系中佔據領導地位,具有倡議和發起國際條約與國際組織的能力。而現實是中國外交代表至今仍在國際組織中扮演跑龍套的角色。

「恰好遇著我國舉行祝典,諸友邦皆特派兵艦來慶賀,英國皇帝、皇后,日本皇帝、皇后,俄國大統領及夫人,菲律賓大統領及夫人,匈加利大統領及夫人,皆親臨致祝。其餘列強,皆有頭等欽差代一國表賀意,都齊集南京,好不匆忙,好不熱鬧。」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由於實行 「一面倒」的外交路線,參加國慶典禮的只有「社會主義兄弟國家」的首腦;到了1960年代,由於全面「反對帝修反」,參加國慶典禮的更只剩下幾個非洲小國的領導人;1971年「九一三事件」后,乾脆取消了對外國人參加國慶典禮的邀請。要實現孔子所說的「近者說(悅),遠者來」,不能只靠飛機大炮的「硬實力 」,更要靠「軟實力」,中國現在有嗎?

「那時我國民決議在上海地方開設大博覽會,這博覽會卻不同尋常,不特陳設商務、工藝諸物品而已,乃至各種學問、宗教皆以此時開聯合大會。各國專門名家、大博士來集者,不下數千人。各國大學學生來集者,不下數萬人。處處有演說壇,日日開講論會,竟把偌大一個上海,連江北,連吳淞口,連崇明縣,都變作博覽會場了。……單表內中一個團體,卻是我國京師大學校文學科內之史學部。因欲將我中國歷史的特質發表出來,一則激厲本國人民的愛國心,一則令外國人都知道我黃帝子孫變遷發達之跡,因此在博覽會場中央佔了一個大大講座,公舉博士三十餘人分類講演。也有講中國政治史的,也有講中國哲學史、宗教史、生計史、財政史、風俗史、文學史的,亦不能盡表。」上海國際博覽會將於2010年舉行,總算實現了梁啟超的遺願。但是請問,當局有魄力屆時舉辦有數萬人自由參加的演講會嗎?當局有雅量屆時邀請各國專門名家、大博士來研討「大躍進」、「文革」和「六四」的歷史嗎?

在《新中國未來記》書中,一位「曲阜先生」在演講中說:「我們今日得擁這般的國勢,享這般的光榮,有三件事是必要致謝的。第一件是外國侵凌壓迫已甚,喚起人民的愛國心。第二件是民間志士為國忘身,百折不回,卒成大業。第三件是前皇英明,能審時勢,排群議,讓權與民。……三件裡頭,那第二件卻是全書主腦。你道我們新中國的基礎在那一件事呢?其中遠因、近因、總因、分因雖有許多,但就我看來,前六十年所創的'立憲期成同盟黨'算是一樁最重大的了。」「再說維新以後,國中三大政黨,所謂'國權黨',所謂'愛國自治黨',所謂'自由黨',常握一國政治上之權力,以迄今日。……一個主張中央政府的勢力,一個主張地方自治的權利,一個主張民間個人的幸福,其宗旨各有不同,常常互相反對,激烈辯爭。」通過民間志士百折不回的努力,形成立憲體制與多黨政治格局,乃是新中國獲得舉世尊重和仰慕的「軟實力」的必由之路。

請問執政諸公,當你們看到中國仁人志士在百年前的理想至今遙不可期,你們只能以逮捕劉曉波的決斷來慶賀和總結六十年的時候,你們可曾心中有愧?

2009.6.26
願所有華人,充分利用網際網路,積極參與中國公民運動,共同推動祖國的偉大變革,以期早日建成一個自由、民主、憲政的國家,實現國人百餘年來的追求與夢想。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8 01:3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