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4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時:南海升溫 中國力求突破「馬六甲困境」

[複製鏈接]

1548

主題

4986

帖子

1995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99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akihito 發表於 2009-6-23 20:2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中評社香港6月23日電/中共全國政協常委、原副總參謀長張黎上將日前提議,應考慮在南沙群島美濟礁興建機場和港口,既可控制南沙海域,又能為中國船艦穿越馬六甲海峽提供一個前進平台。消息傳出後,菲律賓媒體解讀是中國在南沙建軍事基地的徵兆,南海主權之爭恐進一步推向台前。

  此外,國防大學博士生田承基撰文稱,建設一支「中國海岸警衛隊」已迫在眉睫。

  認形勢非常嚴峻 政協常委提建言

  中國時報報道,張黎是在上周召開的全國政協小組會議發言時,做以上表示。《大公報》引述張黎話說,南海是極重要的戰略通道,對保持國內穩定和長治久安具重要意義,為能滿足今後艦船補給、飛機巡邏並宣示主權管理等需要,中央應考慮在南沙美濟礁建設機場和港口。

  資料顯示,中國目前在南沙有七處島礁,大多是暗礁,島上建築以打在礁上的高蹺樁為基礎,在美濟礁設漁船避風港,尚屬簡陋,目前中國漁政船偶有駐泊,就張黎觀察,該島礁適宜建設機場和港口。

  談到南海形勢時,張黎不諱言「非常嚴峻」。他說,南沙有五百多個島礁,大陸只控制四處(其他因高潮淹頂),越南占據廿九處,菲律賓、馬來西亞均各佔三處以上。除此,中國在南海沒一口油井,其它周邊國家卻有一千多口,每年開採石油五千萬到一億噸,南海水域日益呈現國際化和同盟化的趨勢。

  又因南海距離遙遠,沒有港口,艦船補給困難。張黎透露,在殲十、殲十一戰機未部署前,中國現役戰機的飛行半徑都達不到此一海域,而目前越南、菲律賓等國都在該海域搶建各種軍事設施。

  他還說,現在中國海軍可用於南海方向的艦艇「只有八艘」,除漁政船隻外,其他如邊防、海警船隻都比較落後,到不了南沙。中國漁民在海上被抓、被扣或遭海盜襲擊,均通過手機求救,再由邊防、海警逐級上報,「基本上沒有解決辦法。」

  宣示管轄權 軍方促設海岸警衛隊

  為此,張黎建議中央,為海軍和海警增加三千噸以上艦艇和船舶,平時到相關島礁巡邏、訓練、糾察並宣示主權管理,同時在南海海域建立集衛星、地面、水面於一體的偵觀系統,加強通聯。

  此外,《環球時報》引述北京國防大學博士生田承基撰文說,應盡速建立海洋綜合執法力量如「中國海岸警衛隊」,在爭議海域發生衝突時使用「海岸警衛隊」,既能在國際社會顯示己方管轄權,又能避免海軍介入引發衝突升級的可能。  

  中國力求突破「馬六甲困境」

  做為海運量僅次於地中海的國際海上貿易通道,南海承擔世界四分之一的原油和石油製品運輸,超過世界總量一半的巨型油輪途經這片水域;豐富的漁業資源及巨大石油、天然氣蘊藏量,註定水域周遭各國的搶奪戰,其中,又以分居全球一二的油品消費大國美中兩國,對水下資源的爭奪戰最明顯。

  一九九四年《聯合國海洋法》實施前,美國對這片水域的權益要求並不明顯,但在《海洋法》通過及鄰近各地區包括中國大陸、台灣、越南、馬來西亞、菲律賓及汶萊提出海洋主權要求後,美日動作就出來了。

  對美日同盟來說,南海及馬六甲海峽占據關鍵戰略地位。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國防戰略研究院教授Barry Desker舉出兩例說明。首先,經馬六甲海峽的石油運輸量,是蘇伊士運河的三倍、巴拿馬運河的五倍;其次,經馬六甲海峽的三分之二噸位是由波斯灣運往日、韓的原油,今後將有越來越多運往中國。

  蘇聯瓦解後,美國頭號假想敵無疑是中國,「九一一事件」後美國雖有求於中國,但卻有更多藉口在地緣戰略上達到「均勢」傳統目標。

  著名海權專家Mark Valencia說,北京在西沙附近畫領海線,在南沙也採類似行動,「如果『九虛線』(the nine-dashed line)成為真正的「法律主張」,以後進出南海船隻就要徵得中國同意了。」相同論點還出現在費浩偉著作,足見美國的憂慮。

  對中國來說,百分之八十石油從馬六甲海峽經過,但中國遠洋海軍實力尚弱,甚至途中要經迪戈加西亞(Diego Garcia)美軍基地,印度洋上又有印度海軍支配馬六甲海峽,如何突破「馬六甲困境」,不僅關係中東和非洲石油供應能源源不斷,也成為北京領導人戰略上的重大課題。

  二○○二年,中國和東盟簽訂《南中國海各方行動宣言》,加上明年即將實施「十加一」,中國近年的確保持承諾自我剋制,不讓南海爭議複雜化。但在大國爭奪油源熾熱的今天,重新審視南海在國際政治舞台上的角色,卻極可能成為「朝核」後的引爆點之一。

1548

主題

4986

帖子

1995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995
沙發
 樓主| akihito 發表於 2009-6-24 07:30 | 只看該作者
既然, 中國派遣艦隊到索馬利亞海域護航, 打擊海盜...

那麼, 建設一支「中國海岸警衛隊」,保護南海島礁是可行的!

若中國認為南海海域屬於國內範圍, 則應由中國海岸警衛隊執行保衛任務...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548

主題

4986

帖子

1995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995
3
 樓主| akihito 發表於 2009-6-27 07:25 | 只看該作者
蘭德公司稱中國海軍正新建擴建四個軍事基地

  星島環球網消息:美國著名智庫蘭德公司高級國際政策研究員科迪斯·庫珀(Cortez Cooper)在由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舉行的聽證會上,就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的現代化建設做了報告。他稱處海南三亞新基地外,中國正在新建或擴建大約另外4個海軍基地,以滿足海軍現代化建設的要求。

  東方網消息:庫珀稱,台灣問題一直是多年來解放軍海軍發展進攻作戰能力的基本驅動力。目前中國海軍已經具備實施和持續封鎖台灣地區的能力,除非美國及其盟國進行武力干預。不過,即使獲得第三方的援助,中國海軍仍然能夠在有限封鎖的情況下重創台灣地區的海空軍事力量及其經濟命脈。

  中國海軍在第二炮兵的常規導彈力量支援下,大大增加了美國海軍編隊在西太平洋地區的行動風險,能夠阻止或延緩美軍快速而有效地捲入臺海地區衝突。此外,如果確如西方軍事分析家所言,中國的反艦彈道導彈已經進入實戰部署並被證實形成戰鬥力,那麼中國海軍在近海地區執行控海作戰的能力也將成為現實,中國海軍的潛艇也將能夠實現長期遠程部署。這也意味著中國能夠在東海和南海以外400英里處執行作戰任務。而照此趨勢發展下去,中國海軍的部署能力很快就能達到1000英里附近區域。

  中國海軍因應台灣問題發展起來的作戰能力可用於執行保護涉及東海和南海等國家利益在內的多項軍事任務。中國海軍已增強在這一水域執行任務的能力,並在新建成的海南三亞海軍基地部署了先進的核攻擊潛艇和彈道導彈核潛艇。此外,在西沙群島也派駐了一支包括海軍步兵分隊在內的特殊守備部隊,另在伍迪島興建了一個小型機場,可以供解放軍的所有系列戰機起降。中國的戰略家們正重點探討如何保證穿越馬六甲海峽和南海地區的能源和貿易通道的安全。  

  中國海軍在近海及周邊水域執行「反介入」和「控海」作戰,主要依賴於大量先進的水雷以及令人生畏的核攻擊潛艇編隊。中國海軍具備非常出色的深水佈雷能力,可以採用多種不同的水雷投送手段和引爆方法。解放軍一直將資源優先用於發展潛艇部隊--根據規劃,中國海軍2010-2012間將擁有大約50艘現代化或改進版潛艇。  

  中國海軍目前擁有裝備先進反艦巡航導彈的俄羅斯「現代級」驅逐艦,以及正在本土建造的八艘新級別驅逐艦和護衛艦。現役的051B型驅逐艦「旅海」號和上海江南造船廠建造的導彈驅逐艦「旅洋」具有很高的防空性能,可以大大改善中國海軍目前在兵力投射方面遇到的艦載區域防空能力不足的問題,並可以裝備反艦巡航導彈遂行遠程反艦作戰。中國海軍的新型護衛艦採用了多項經過改良的先進防空和隱身設計技術。

  此外,中國正在建造可能是世界第一種採用穿浪體的隱形導彈快艇「侯北(HOUBEI)」級022型艇,在建數量可能超過50艘。022型艇是非常精幹的近海作戰平臺,可以執行一系列海上作戰任務,比如在臺海地區或南海衝突中利用導彈執行反介入和區域封鎖任務,從而延緩或阻止美軍及其盟軍干預。

  大量的消息來源顯示,中國已經在海南三亞建成一個新的重要海軍基地。據報道,該基地內各種先進設施齊全,能夠裝備一支大規模作戰部隊,為其提供武器彈藥和後勤供應;其水下設施則十分便於大型核潛艇的隱藏。094彈道導彈核潛艇部署在這裡後,進一步提高了中國海軍深水巡邏能力,而且使任務執行變得更加安全。

  此外,中國正在新建或擴建大約另外4個海軍基地,以滿足海軍現代化建設的要求。這些建造工程開支均十分巨大,顯示了中國領導人十分重視為日益增多的軍事任務打造強大的後勤基礎。據估計,中國海軍的三大艦隊很可能都將擁有新建或經過改進的保障艦隊駐泊、安全、維修和補給的各種專用設施。

星島環球網  2009-06-26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548

主題

4986

帖子

1995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995
4
 樓主| akihito 發表於 2009-6-27 07:33 | 只看該作者
美國專家稱中國南海艦隊準備出擊

  海南島是中國海軍南海艦隊的主要駐地。近年來,隨著中國國防政策的調整,南海艦隊的實力得到顯著提高,引起了西方軍事觀察家的重視。美國海軍水面戰中心研究員詹姆斯·C·巴塞特,在今年6月出版的《信號》雜誌上發表《海南:中國海軍的矛尖》一文,對解放軍海南島軍港的建設情況及其軍事和政治意義進行了解讀。該文章指出南海艦隊已經甩掉落後的帽子,行動也明顯呈現出「攻勢」色彩。

  在相當長的時間裡,南海艦隊是中國海軍三大艦隊中實力最弱、地位最低的一支。然而就在近些年,隨著大批新型主戰艦艇的加入,南海艦隊迅速甩掉了落後的帽子,開始越來越多地承擔複雜的遠洋任務,其行動也明顯呈現出「攻勢」色彩。如今,該艦隊已成長為南海地區一支不容忽視的威懾力量。

  對於促成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作者在文章中給出了自己的分析:首先,中國海軍已經表示將建造航空母艦,海南島能夠為未來的航母編隊提供理想的母港;其次,對進口能源依賴的增加,令中國日益重視南海運輸線的安全,加之與周邊國家就南海諸島的爭端依然存在,南海艦隊有充分的理由將海南島作為其前哨。

  榆林港是南海艦隊在海南島的傳統停泊地,此地作為軍港的歷史可以上溯至二戰時期。不過,隨著南海艦隊實力的快速膨脹,榆林港眼下已無法滿足要求,中國軍方遂將目光投向了三亞市的亞龍灣。亞龍灣原本以度假勝地著稱,而今,隨著「中華神盾」等現代化戰艦的進駐,軍艦與沙灘相映成趣的場面,已成為當地一道獨具特色的風景線。

 眾多新艦戰鬥力可觀

  對於各種新式裝備在南海艦隊的服役情況,文章進行了較為詳細的盤點。首先是水面主戰艦艇。文章認為,亞龍灣的港口設施足以為航母及護衛艦艇提供支援。中國海軍最新服役的8艘驅逐艦中,有半數歸南海艦隊指揮,其中包括兩艘裝備先進雷達系統的052C型驅逐艦,它們可以扮演編隊指揮艦的角色。同時出現的還有054A型護衛艦,分析稱,該艦採用了許多原本只能在驅逐艦上看到的高級作戰系統。

  潛艇部隊的實力也不容忽視。根據文章的說法,從2005年起,南海艦隊陸續裝備了至少3艘039型常規潛艇和6艘經過改進的「明」級潛艇;2006年以後,091型攻擊核潛艇與俄制「基洛」級潛艇開始進駐海南島,最新的094型戰略核潛艇也不時亮相。這些潛艇可以與水面艦艇協同作戰,亦可單獨行動,能夠對美軍關島基地形成威懾。

  在兩棲艦艇和輔助艦艇方面,文章指出,除了中國國內惟一的071型「崑崙山」號船塢登陸艦外,南海艦隊還擁有數艘大型補給艦,用於為艦隊的遠航行動提供保障。另外,中國海軍新近服役了一艘920型醫院船,如果該船配屬給南海艦隊,中國海軍應對突發武裝衝突的準備無疑將更加充分。

  「藍水海軍」由此啟航?

  以海南島為基地,中國海軍的航跡不斷向大洋深處延伸。根據作者的統計,僅2005年以來,南海艦隊就進行了4次規模較大的出訪活動,造訪的國家包括俄羅斯、英國、日本和巴基斯坦等。2008年底,「海口」號和「武漢」號驅逐艦偕「微山湖」號補給艦自亞龍灣啟航,前往索馬利亞海域執行護航任務,此舉被外界視為中國海軍的首次藍水作戰行動。

  眾多先進艦艇集中部署於海南島,傳遞出多層次的軍事和政治信號。應當承認的是,中國海軍在該地區的活躍並不一定等於「武力威脅」,例如,新型兩棲艦和醫院船就很適合承擔和平時期的災難救援任務。即使中國海軍今後真的建造了航母,這也可以被解釋為「追趕」已擁有同類裝備的亞洲國家(如印度)的必要舉動。

  擁有84艘「宙斯盾」艦和11艘核動力航母的美國海軍,並不會將中國的一兩艘驅逐艦或航母看作真正的威脅。儘管如此,在下一個10年中,南太平洋乃至印度洋的戰略格局,還是會因為「中國因素」而充滿變數,相關各國必將更加密切地關注中國海軍重心南移產生的影響。(來源:《信號》雜誌)

星島環球網  2009-06-26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548

主題

4986

帖子

1995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995
5
 樓主| akihito 發表於 2009-6-27 10:27 | 只看該作者
中國軍力建設應立足於海外用兵

  中國海軍編隊進入亞丁灣,執行防範索馬利亞海盜劫持中國商船的護航任務。這是現代中國海軍第一次遠離本土執行軍事任務,而且是跨出太平洋進入印度洋水域執行軍事任務。這件事非同尋常,不僅因為它超出了和平訪問、聯合軍演、國際維和的範疇而進入了實際用兵領域,更在於這是中國第一次動用軍事力量來維護自己海外利益的行動。因此,這件事引起世界各國、特別是那些大國對未來中國軍事力量的無限遐想。

  無論世界上的預言家們用意如何,但他們的確提出了一個值得我們認真對待的問題:未來中國究竟需要什麼樣的軍事力量?

  眾所週知,中國軍隊至今仍然是以陸軍為主的,而陸軍目前的武器裝備、指揮體制、作戰編成等均按照本土防禦作戰的需要設計和安排的;中國海軍的遠洋活動能力近年來雖然有所提高,但由於缺少航空母艦之類的遠洋進攻性作戰平臺,所以基本上仍是一支近海防禦型作戰力量;中國空軍長期以來是按照國土防空的要求來建設的,基本上不具備遠程進攻作戰能力;中國惟一可以實施全球範圍打擊的軍種是戰略導彈部隊,但其規模和品質都不能與美、俄相提並論。因此,中國現有的軍事力量,基本上還是一支本土防禦型軍事力量。

  應當承認,中國這種本土防禦型軍事力量在過去近60年時間裡,有效維護了國家主權、安全和領土完整,懾止了可能的侵略戰爭,滿足了國家生存和發展的軍事安全需求。然而,時代是發展的,國家的軍事安全需求也是發展的。今天的中國不僅不同於改革開放前的中國,而且也不同於改革開放之初的中國,甚至不同於10年前的中國。如果說過去的中國是站在當代世界體系之外與他國競爭的話,那麼今天的中國則是深深地捲入到了當代世界體系之中,成為世界經濟、政治鏈條中的重要一環。世界離不開中國,中國也離不開世界。這就決定了中國的利益不再僅僅局限於本土,而是愈來愈呈現全球化分佈的特點。中國追求和平發展,堅決反對任何國家包括自己用武力建立和擴大勢力範圍。但是,中國又必須具備在本土之外維護自己重大利益的軍事能力,以滿足中國參與全球化進程中的軍事安全需求。這就意味著,中國現有的本土防禦型軍事力量將不能滿足未來中國的軍事安全需求。

  和本土防禦型軍事力量相區別的,是那種全球型軍事力量。在當代,真正意義上的全球型軍事力量具有如下主要特徵:(1)擁有可以全球到達的攻擊性作戰平臺;(2)擁有全球部署軍事力量的技術手段和能力;(3)擁有遍佈全球的海外軍事基地;(4)擁有支援全球範圍軍事行動的天基系統;(5)擁有具備聯合作戰能力和兩棲作戰能力的部隊;(6)擁有延伸海外的作戰指揮體制。顯然,美國的軍事力量是最典型的全球型軍事力量。

  同樣顯然的是,中國不可能發展美國那樣的全球型軍事力量。這不僅是由經濟、科技實力決定的,更主要的是由國家政治決定的。美國建設這樣一支軍事力量,是由其稱霸全球的政治決定的。未來中國無論發展到怎樣強大,有四條是必須堅持的,一是決不稱霸,二是走和平發展道路,三是執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四是堅持積極防禦的軍事戰略。這是未來中國決不能放棄的政治,否則,等待中國的將是自我毀滅,是難得的發展戰略機遇付之東流。只要堅持這樣的政治,中國就永遠不能發展美國那樣的全球型軍事力量。

  那麼,未來中國需要一支什麼樣的軍事力量來維護自己日益全球化分佈的國家利益呢?當代世界上有一些國家雖然不擁有美國那樣的全球型軍事力量,但卻具備全球用兵的能力,或者至少具備超出本土的區域用兵能力。這種類型的軍事力量,我們可以把稱之為「有限全球型軍事力量」,或「有限向外輻射型軍事力量」。未來中國,大體需要就是這樣一種軍事力量。但與其他國家不同的是,中國更強調防禦性或防衛性。因此,更準確地說,未來中國需要的是有限向外輻射的防禦性軍事力量。第一,這種軍事力量立足於本土防禦,但有能力輻射周邊地區,實施本土之外的區域作戰行動,這是最基本的;第二,這種軍事力量在必要時可以跨出區域、在全球範圍內執行國際維和、國際救援、打擊海盜和恐怖主義勢力以及保護海洋通道、維護海洋權益等軍事任務;第三,這種軍事力量在大規模戰爭中不僅可以實施區域範圍的反擊行動,而且可以實施跨區域或超越區域範圍的反擊行動。這就要求中國軍事力量建設實現轉型,在繼續完成機械化任務的同時,開始加強以網路為中心的資訊化能力建設,加強遠程戰略機動和投送能力建設,加強陸海空天電一體化的聯合作戰能力建設,加強戰略威懾能力建設。具體說,就是要注重發展遠程進攻型作戰平臺;注重發展投送軍事力量的技術手段;注重發展能夠指揮控制超出本土範圍軍事行動的天基系統;注重發展編成靈活、具備兩棲作戰能力的聯合部隊等等,以保證當中國海外重大利益受到損害、需要動用軍事手段加以維護時,中國軍隊能夠到達現場並執行作戰任務。但以防禦為目的這一性質,決定了未來中國軍事力量不追求對全球戰略要地的控制,不追求遍佈全球的軍事基地,不追求海外永久駐軍。說白了,就是有事就來,無事就走。

  其實,中國現有軍事力量已具備了初級的海外用兵能力,這主要是因為中國已經擁有了一定數量的遠程進攻性作戰平臺,如核潛艇、中遠程戰略導彈等,不遠的將來還會擁有航空母艦。尤其是中國已經擁有天基系統,在空間領域佔有了一席之地。這些都為中國發展有限向外輻射的防禦性軍事力量提供了重要基礎。這次派海軍編隊赴亞丁灣執行護航任務,就在一定程度上展現了中國在這個方面的能力。可以預見,只要我們按照既定方針堅定不移地走下去,未來中國必將擁有一支能夠有效維護自己海外發展利益的有限向外輻射的防禦性軍事力量。

  這裡有一個重要問題,就是未來中國要不要建立海外軍事基地?近代列強崛起,都有追求海外軍事基地的歷史。美國作為當今世界惟一超級大國,擁有遍佈世界的軍事基地,至少在130多個國家和地區部署了軍隊。在近代史上,列強們的海外軍事基地和殖民地是劃等號的,因為它們建立海外軍事基地的過程,實質上就是進行侵略擴張的過程,是建立殖民統治的過程。今天,絕大部分殖民地國家都獲得解放,但不少國家依然保留了列強的軍事基地。駐有美國軍隊的絕大部分國家,都是擁有獨立主權的聯合國成員國。這是不是意味著在他國建立軍事基地,可以不再與侵略擴張劃等號?恐怕不能輕易得出這樣的結論。中國不謀求對領土以外的任何地區的控制權,因此沒有必要建立美式的海外軍事基地。另外,建立海外軍事基地,勢必涉及他國主權問題,涉及軍事結盟問題,並且難免捲入他國內部衝突或地區矛盾之中,這不符合中國的根本利益,也不符合中國的發展戰略。至於海外軍事行動的支援補給問題,完全可以採取建立軍事基地之外的其他辦法解決,如隨行補給、請友好國家或有關國家提供協助建立臨時補給點等等。中國維護自己的海外利益,必須走出一條符合國家性質和發展戰略的新路子,而決不能去趟殖民主義者走過的老路。

  總之,中國發展所展現的廣闊前景,已經把未來中國需要什麼樣的軍事力量這一重大問題提了出來,要求未雨綢繆。而思考和回答這個問題,決不能僅就軍事談軍事,必須遵循集中反映了國家性質、基本制度和總體發展戰略的政治戰略,需要政治眼光和大戰略思維。軍事是服從和服務於政治的,軍事上可行而政治上不可行的軍事行動,是絕對不可行的。思考和回答未來中國需要什麼樣軍事力量這個問題,萬萬不能忘記這條「公理」。 (來源:人民網 作者:黃迎旭)

星島環球網  2009-06-26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2 17:1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