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聚同化異」 僑界融合正當時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3萬

積分

貝殼精神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3592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華盛頓人 發表於 2009-6-26 03:4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09-06-19 23:50:48   作者: 僑報評論員  

  【僑報6月20日社論】由外交官轉為「內政官」,就任中國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主任甫滿一年的王毅,上任以來首次美國之行,即就兩岸關係發表了一系列新觀點,引起了廣泛的注意。王毅在講話中,提到兩岸僑胞不僅要最大限度地「求同存異」,還應該「聚同化異」,這種提法令人耳目一
新。

  王毅的此番訪美講話,顯然是有備而來。最近一段時間,兩岸關係發生了許多積極的變化。5月份以來,首屆海峽論壇拉開帷幕,第二次胡吳會登場,台灣首次以觀察員身份參加世衛,兩岸僑聯組織簽訂協議,倡「僑界休兵」,等等。馬英九更是不斷放話,就「統一選項」、「外交休兵」、「識繁寫簡」等出題。這些互動令人目不暇接,涉及到民間、國際、黨際、文化等方方面面。可見,儘管噪音不斷,阻力仍存,冰封多年的海峽兩岸關係還是出現了大和解、大融合的喜人局面。王毅講話,反映了大陸對台機構對兩岸局勢的最新判研和對策。總體而言,其判研是正面的,其對策是積極的。 

  海外僑界關係是兩岸關係的一種延伸。長期以來,在號稱「大熔爐」的美國,華人圈卻如同「大江湖」,山頭林立,爭鬥不休。華人有新老之分:在美國好幾代的老僑與第一代新僑之間有隔閡;有地域之分:來自台港與來自大陸的、講粵語與講閩南話、普通話的各有歧見;而最主要的,是源於政治領域的分歧,僑界延續了兩岸意識形態的爭鬥,尤其在中國統一和分裂這一重大問題上,更是針鋒相對,互不退讓,因此僑界不僅有「藍」、「綠」之爭,也有「紅」、「白」之斗。而在民進黨台灣執政8年中,統獨之爭更是空前激化。兩岸官員聞名而不見面,見面而形同陌路。你「十一」升旗,我「雙十」慶祝。而民眾也「人以群分」,各有各的僑社、僑領。

  其結果,是作為整體的僑界利益受到損害。華裔在美國本來就是少數族裔中的少數,內耗不斷,華人不能以一種聲音發聲,在移民改革、參政等重大問題上落在西裔等少數族裔的後面。不但有損華人形象,而且「鷸蚌相爭,漁翁得利」,成為政治勢力可以利用、分化的對象。

  在兩岸出現大和解局面的今天,僑界也應該順潮流而動。僑界首先要休兵,停止不必要的內耗爭鬥,而且要求融合、求發展。「聚同化異」的關鍵動詞是「聚」與「化」,顯然比「僑界休兵」的「休」更為積極、主動。

  海外華人,不管來自大陸、台灣、港澳,不管是新僑老僑,不管講閩南話還是普通話,都是炎黃子孫,也都是中國文化的傳人,都希望祖國走向富強、走向民主,而不是走向貧弱、走向動蕩。這樣,海外華人才能挺起腰桿,這是僑界的最大公約數,也是「聚同」的基礎。而「化異」,首先增加互信,不利於團結的話少說、不利於團結的事少做。不僅要追求與主流社會之間的融合,而且要追求華人之間融合。與此同時,推動兩岸關係的健康發展,推動中華民族的繁榮與統一。 

  如同兩岸關係一樣,僑界由於歷史的原因,疙瘩很深,心結難解。「聚同化異」要推進,也要講究從易到難,循序漸進。僑界之間的融合,應從文化、社會、經濟等議題入手,而涉及到意識形態的問題可以緩一緩。尤其是對於由於種種原因,偏執於「台獨」觀點的人,也要給以時間和機會讓他們轉變。而最應該起步的,是人的交流,僑界組織之間應打破各種人為的樊籬,加強溝通與合作。同時,大陸僑胞多到台灣走走,台灣僑胞多到大陸看看,只有「眼見為實」,才是化解歧見,增進了解,求得共識的不二法門,而在這一領域,不論是兩岸官方機構,還是僑界組織,都有很多事情可做。
時代小人物. 但也有自己的思想,情感. 和道德.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7 08:5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