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美媒:中國被華盛頓忽視的日子一去不復返

[複製鏈接]

3萬

主題

3萬

帖子

3萬

積分

版主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3317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藍藍的天 發表於 2009-6-23 19:4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可以保險地說,中國能被華盛頓官方忽視的日子已一去不復返。確實,儘管倫敦、東京和渥太華的美國盟友可能抱怨,但基於經濟上彼此深深依賴的美中關係已逐漸發展為一種「特殊關係」,令美國與任何其他國家的關係都相形見絀。在華盛頓和北京能找到共識的領域,世界其他國家可能不得不認同。

  這部分源於一種認識,即由於中國的規模,北京的決定會影響全球的企業和政府。如果議員們關心氣候變化談判、全球金融危機或各種安全問題,他們現在就必須關注中國。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中國問題專家拉迪說:「這是一個已持續兩三年的進程的一部分。今天,離開中國全球問題不可能取得進展。」

  這種轉變對國會山尤其構成挑戰。新的美中關係方方面面將通過國會有關能源、經濟和安全的立法來敲定。而長期以來,國會的「屠龍派」———在人權、貿易和匯率等問題上激烈批評中國的議員———從上到下發揮著巨大的影響力。

  表明新政府重視中國的信號是,奧巴馬總統將多名中國問題專家招入內閣。從許多方面說,美中政治關係正在追趕兩國的經貿關係,後者由多年來湧向中國的美國跨國公司所引領。負責亞洲事務的商務部副助理部長艾拉-卡索夫說:「真讓人難以置信,我們的對華合作幾乎從零起步。而現在,即使不是我們最大的經貿關係,也是最大之一。」文化和教育關係也蓬勃發展。華盛頓的政策智庫遍布中國問題專家、中國研究項目及會說中文的學者———這類人才是屬於國務院的外事部如今急需的。

  政府往往對中國採取一種非意識形態的觀點,而國會則陷入高度矛盾之中。

  許多議員批評中國人權記錄及他們所說的中國有意向美傾銷產品贏得貿易優勢的做法。而且多少有些諷刺意味的是,許多議員日益不滿中國成為美國最大的債權國。用中國問題專家的話來說,美國會中的「屠龍派」仍多於「擁抱熊貓派」。

  不過,隨著兩國經濟和全球利益日益交織,對人權的批評逐漸淡化。而且議員們以前指責中國動作太慢,如今一些民主黨人坦承,中國迅速推出了日益積極的減排措施。眾議院議長佩洛西不久前的中國之行也說明,許多議員意識到不能再只關注對華關係的負面了。

  國會許多人在對華問題上仍在摸索前進,琢磨對華關係對他們所屬的州、地區和政治考慮意味著什麼。今後,國會對中國的態度幾乎肯定會發生變化。

  但比起10年前,國會在涉華問題上的辯論已少之又少。當年,國會每年都要投票決定是否授予中國「最惠國」貿易待遇。一些議員正在改變對亞洲的看法。今後國會圍繞貿易、防務和其他問題的辯論,將顯示美國議員是否已跟上中國從第三世界的相對孤立一躍成為美國最重要的外交關係的現實。

  新罕布希爾州共和黨參議員賈德-格雷格說:「過去10年裡,我們與中國的整個關係徹底改變了,需要一些時間才能把握這對我們、中國和世界的影響。」
有兩種偉大的事物,我們越是經常越是執著地思考它們,我們心中就越是充滿永遠新鮮、有增無已的讚歎和敬畏,那就是我們頭上的星空,我們心中的道德法則!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2 14:3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