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施洗與割禮

[複製鏈接]

29

主題

165

帖子

48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4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醉求永生 發表於 2009-6-22 18:4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佟平 發表於 2008-10-31 18:05:00   

0
推薦——《閑讀聖經和論語》

「馬太福音」第3節像其他三篇福音一樣,都介紹了約翰怎樣給耶穌施洗的故事。我曾經在網上閱讀過一篇非常專業的文章,專門介紹約翰施洗與基督施洗的不同。文章說,約翰的施洗與基督教的施洗不同,是讓人悔罪。可是這話有點不通,因為據說耶穌是沒有罪的,那他怎麼可以接受約翰的施洗?又說約翰給耶穌施洗是為了將人類的罪轉到耶穌身上,使人類得贖罪,可是這也說不通,首先約翰不僅給耶穌施洗,也給許多其他人施洗,難道其他人也可以轉移罪嗎?更何況,如果人類的罪果真都轉移到了耶穌身上,那麼人類就沒有罪了,又還需要什麼基督教來為人類贖罪呢?所以這也完全不能自圓其說。

其實「施洗」是基督教的入教儀式,只有受過洗,才能成為正式的基督徒。所謂「施洗」,是指基督教的神職人員用水給申請加入教會的人做一個入教儀式,而接受這個儀式就叫「受洗」。基督教的「施洗」相當於猶太教的「施割禮」,「割禮」是猶太教的入教儀式,被說成是教徒與上帝立「舊約」在肉體上的證據,而「受洗」則是基督教徒的入教儀式,被說成是與上帝立「新約」的證據。

客觀上來說,個人覺得基督教用「施洗」的儀式來取代猶太教「施割禮」的儀式是一種文明進步。問題是,所謂的施洗是基督教出現之後才形成的入教儀式,而基督教是在耶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之後才形成的,也就是說,在耶穌30歲開始傳教的時候,這樣的儀式是不存在的。事實上耶穌並不是基督徒,他出生8天後接受割禮成為了猶太教徒。他傳的教也是猶太教。因此可以推斷,所謂約翰給耶穌施洗的故事是又一個為了神化耶穌而編造的謊言。

這一點從四篇福音文章中對約翰和耶穌關係描述的自相矛盾中,也可以看得出來。「馬太福音」第3節中說,約翰在給耶穌施洗前就認識耶穌,所以見了耶穌后,這個一直給別人施洗的祭司居然倒過來要默默無聞的耶穌給他施洗。「路加福音」1,2,3節,不但說約翰認識耶穌,甚至說約翰的母親還沒有生出約翰之前就知道耶穌是上帝的兒子,而約翰剛好比耶穌早生六個月。

非常令人納悶的是,既然約翰的一家都知道並相信耶穌是上帝的兒子,為什麼一直到耶穌長到30歲都還默默無聞?約翰反而早就成了遠近聞名的給人施洗的大祭司?他也沒有客氣一下,就目無耶穌的尊嚴直接給耶穌施洗了?這實在不合情理。

更加有趣的是「約翰福音」第1節與這兩篇的說法完全不同,說約翰在給耶穌施洗之前,根本不認識耶穌,甚至有人託夢給他,告訴他耶穌是上帝的兒子,他還不相信,是在給耶穌施洗之後,看到了某種異常的情景,才相信耶穌是上帝的兒子。

如果我們假設這4篇經文的作者都沒有撒謊,那麼他們的文章儘管在細節上可能會有一些出入,但在約翰給耶穌施洗前究竟知道不知道耶穌是上帝的兒子這個原則問題上是只有一種可能,也只有一種選擇:是?或不是?不可能兩種都是真實的。由此我們只能得出一個結論:那就是這4篇經文的作者中肯定有人在撒謊。

那麼問題就來了,基督教為什麼要公然在宗教經典中撒謊?要回答這個問題還必須從猶太教的組織結構說起。正如前文所說,耶穌是個猶太教徒,儘管他是個非常出色的猶太教徒,但是他永遠無法進入到猶太教的職業神職人員的隊伍中去,因為猶太教的神職人員是世襲的,這個世襲的制度,將耶穌這樣的優秀教徒永遠排除在了職業神職人員的大門之外。這一點與佛教大不相同,佛教完全沒有這樣的規定,著名的五世傳人慧能不但出身低微只是個燒火和尚,甚至還不識字,但是只要有才華,一樣可以成為一代宗師。

基督教為了神化耶穌,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只能通過撒謊來達到神化耶穌的目的,這樣才能使耶穌獲得宗教領袖的合法性。根據目前《聖經》中介紹的資料來推斷,約翰很可能是一個世襲的比較有名望的大祭司,通過他的謊言把耶穌說成是上帝的兒子,可能更容易獲得信徒的認可。從《聖經》中的介紹來看,第一個宣稱耶穌是上帝的兒子的就是這個約翰。當然,是否有約翰這個人,或者這個人是否真得說過這樣的話,同樣是死無對證。事實上「馬太福音」11節上明顯寫著約翰對耶穌身份的懷疑:

「約 翰 在 監 里 聽 見 基 督 所 作 的 事 , 就 打 發 兩 個 門 徒 去 ,問 他 說 , 那 將 要 來 的 是 你 麽 , 還 是 我 們 等 候 別 人 呢 。耶 穌 回 答 說 , 你 們 去 , 把 所 聽 見 所 看 見 的 事 告 訴 約 翰 。就 是 瞎 子 看 見 , 瘸 子 行 走 , 長 大 麻 瘋 的 潔 凈 , 聾 子 聽 見 。 死 人 復 活 , 窮 人 有 福 音 傳 給 他 們 。」(馬太福音11,2~5)

從這裡我們已經可以清楚看出:既然約翰直到被關在監獄里都還沒有相信耶穌是什麼上帝的兒子,這等於是證明前面4篇福音中所寫的約翰在給耶穌施洗后就知道耶穌是上帝的兒子是不真實的、是謊言。

通俗點說,基督教之所以要冒險撒謊,關鍵是為了給耶穌一個名份,因為只有讓耶穌首先獲得了正當的名份,整個基督教才可能從猶太教分離出來,獲得獨立存在的正當性。在這一點上,可以看出古代東西方哲人的看法都是一致的,孔子也非常重視確立名份這件事。「顏淵第十二」之(13)寫道:

「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於其言,無所苟而已矣。」

正所謂「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問題是,名份固然重要,但比名份更加重要的是名份本身的正當性。像基督教這樣粗糙的謊言,在民眾識別能力低下的古代固然可以得逞於一時,但在科學昌明的今天,隨著這樣的謊言的被揭穿,基督教的立教基礎也必然面臨崩潰的危險,所以怎樣維護和堅持這個謊言,是基督教面臨的一個生存危機。儒家思想則完全沒有這方面的擔心。
酒精是道路真理生命,是真經。到酒館裡面,可以免痛苦,得歡樂,獲永生。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4 00:1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