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政論:馬政府循序漸進參與國際社會策略

[複製鏈接]

1548

主題

4986

帖子

1995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99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akihito 發表於 2009-6-21 22:1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中評社台北6月21日電(評論員 劉性仁)日前馬英九在接受媒體訪問時提到「台灣政府會在今年8月決定聯合國推案,但他明確指出台灣參與國際組織要比雙邊關係還敏感,因此身為執政者的他必須步步為營,現階段不會討論參與國際組織的長程規劃」。馬英九這一番談話,充分表現出他的理性與務實的心態,不急躁求利,一步一步穩健地替台灣尋最有利的生路,也務實地與大陸進行一次又一次的溝通談判。  

  不可否認,台灣目前面臨到的重大困境之一,便是政治議題上,關於在台灣的「中華民國」政府之國際空間與國際社會參與的問題,兩岸固然各項經濟議題已經全面開展與突破,但在政治上仍有許多不得不提前思考與面對的問題,必須提前規劃與及早研究,參與國際社會便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項。以目前現實的國際情勢下,如果台灣想要在國際社會上有所突破,就必須以改善兩岸關係為優先處理的問題,否則任憑再怎麼努力,也都不可能成功。因此馬英九的看法與思考問題的角度,看出了問題的本質。  
   
  從中華台北以觀察員的身份參與出席世界衛生大會(WHA)後,馬英九政府就必須進行下一步的思考,一點一點的溝通與突破,一方面是為了確保其執政成績,以利下屆選舉連任;另一方面,馬政府在歷史地位上留下了難以抹滅的一頁,這是大家群體的功勞,誠如大陸當局所言之兩岸機遇期,這是一個創造歷史與造福人民的最佳機會。  
   
  馬英九在接受專訪時也提到「在WHA時,使用中華台北名稱,其實就像奧運、亞太經合會(APEC)也都使用中華台北,因此政府不能不以彈性、務實走通這條路。並且此次參與是帶有高度的民意,有高達9成的台灣民眾支持台灣參加WHA,也有73%民眾同意用中華台北名義,顯見大家還是認為顧裡子第一」。馬英九看重民意,以多數民意來決定重大政策方向,充分說明他並非是一意孤行的獨裁者,而在擔任國民黨主席之後,他也絕無可能走向所謂的「強人政治」,馬英九種種談話言論,都彰顯出他觀察民意與思考對台灣有利的行事特點,因此外界有些擔憂與批評,其實是多慮了。  
   
  關於台灣參與國際社會的策略,就是「有捨有得與不急不徐」,台灣不可能什麼都要,這並不是談判的方式,而一味躁進與一步到位想進入聯合國,更是不切實際,非但會破壞兩岸好不容易建立起的和諧氣氛,更重要的是,會逼迫美國牽涉其中表態,最後不得做出犧牲台灣的選擇,因此馬英九的談話與認知,確實是充分認清現勢的一種穩健作法。至於應該參與何種國際組織?必須以個案研究的方式來處理,研究該組織的章程及相關法律問題,認清該組織的現況與台方能夠對該組織做出何種的貢獻與扮演何種角色?這些國際組織對於台灣未來發展的效益評估,更是必須進行精確的政策研究。

  當然台灣想要參與國際社會,挑戰與困難仍多,馬英九在接受專訪時亦表示「過去一年兩岸關係改善後,台灣的對外關係也有一通百通的感覺,但不能因此自滿或昏了頭,我真是步步為營、戒慎恐懼,深怕舵沒掌好撞上暗礁,每步都要走很小心」。馬英九有如此謹慎的態度,的確是一件好事,馬英九政府的任何突破確實都是得來不易的,因此低調務實、沒有驚訝的作法,才能贏得各方的肯定與讚揚。  
   
  但從長遠的眼光來看,台灣持續參與國際社會的根本核心問題,還是必須回到兩岸關係的領域中來討論,也就是結束敵對狀態、建立軍事互信機制、與簽訂和平協議三者之間的因果與辯證次序關係,兩岸當局都應該分別訂出近程、中程及遠程步驟,有進度但無時間表,循序漸進。首先兩岸針對結束敵對狀態進行溝通,其次針對細節,探討兩岸軍事互信機制應該如何建立?最後進而簽訂和平協議,以確保兩岸持續性和平發展,如此方能一勞永逸解決台灣的國際生存空間與參與國際社會的問題。  
   
  然而。不能迴避的問題是,兩岸間溝通的議題設定容易,因為畢竟沒有經過實證,可以天方夜譚不著邊際來規劃思考;但要實際操作起來,內外挑戰與阻力卻仍然不少,例如兩岸間該如何定位對方?一個中國的內涵與共識該如何建立?區際法律衝突問題該如何解決?兩岸間文化思想與民族意識上的差異該如何趨近?兩岸「憲法」間的矛盾問題諸如看待外蒙問題等該如何解決?兩岸互不否認只是負面表列並未具體說明兩岸承認什麼?種種問題,都仍有待兩岸領導者以理性與智慧來克服。  
   
  總之,台灣必須要參與國際社會,這是因為台灣每一個人都是世界的一份子,對於世界都必須擔負一些責任,但是參與國際社會,提高國際的能見度,又必須要刻意迴避掉敏感的問題,使美國與大陸不致產生巨大的反彈,故在方法上必須小心,在時間上不能躁進,在論述上更要謹慎,在訴求對象上必須區分,這些便是台灣參與國際社會中所必須特別注意的。但無論如何,務實與彈性將是台灣參與國際社會的最高指導原則;活路外交與功能性的參與策略的靈活運用,從兩岸共同利益出發,以「九二共識」為基礎,在互不否認的情況下,與對岸展開務實協商,尋求彼此可以雙贏的平衡點。更重要的是,如何在現有的框架與現實的約束下,創造新的思維,在雙邊關係或國際組織的參與問題,兩岸都不必衝撞,而互相消耗資源,反而可以各盡所能,齊頭並進,共同貢獻國際社會,這將是未來兩岸人民的最高期待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6 22:2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