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華僑華人中國文化常識(10)

[複製鏈接]

696

主題

1019

帖子

4211

積分

一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421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lixixing 發表於 2009-6-22 06:5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lixixing 於 2009-6-22 07:03 編輯

華僑華人中國文化常識(10)

華僑華人中國文化常識普及標準

現化漢語


      86、表示兩個人或兩種事物在性狀或程度上的差別的句子叫比較句。漢語里表示比較的方法很多,用介詞「比」、「跟」,用動詞「像」、「不如」等。如:他比我高,我沒有他高。   
  87、由兩個或兩個以上單句構成的,有完整意義和一定語調的句子叫複句。它所包含的單句叫分句。分句與分句之間有一定的聯繫,這種聯繫是通過一定的語法手段(語序和關聯詞)來表示的。如:只有在特殊的情況下,才可以改變咱們的計劃。   
  88、按照分句之間的關係,可以把複句分為聯合複句和偏正複句兩大類型。聯合複句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分句平等地連接起來的,分句之間的關係是並列的,分不出主次。
        如:他一邊喝茶,一邊看電視。
    偏正複句是由偏句和正句構成的,正句是全句的主要意義所在,偏句從種種關係上去說明、限制正句。
        如:風太大,所以比賽改期了。   
  89、在聯合複句中,分句與分句之間有各種不同的關係,常見的有並列關係、承接關係、遞進關係、選擇關係四種。如:
          阿里漢字不僅寫得快,而且寫得很工整。(遞進關係)
       這是卧室,那是書房。(並列關係)
       您明天動身,還是後天動身?(選擇關係)
       一下課,我就去你那兒。(承接關係)
     90、偏正複句中,偏句與正句之間也有各種不同的關係,常見的有因果關係、轉折關係、條件關係、讓步關係等四種。如:
      雖然他最近很忙,但是每天都按時鍛煉。(轉折關係)
      由於天氣不好,飛機晚點了。(因果關係)
      即使你不願意參加,也沒關係。(讓步關係)
      不管你來不來,我們也要討論。(條件關係)  
     91、標點符號是書面語言里不可缺少的輔助工具,它可以幫助讀者正確地了解文意。陳述語氣用句號「。」,疑問語氣用問號「?」,感嘆語氣用感嘆號「!」,祈使語氣可以根據語氣強弱分別用感嘆號或句號。
  92、破折號「——」可以用來表示說話中斷或口氣的突然轉換,如:今天我本來打算去一趟,可是——;還可以表示聲音的延長。
         如:他們走不上二三十步遠,忽聽得背後「啞——」的一聲大叫。
    破折號還可以表示註釋,
         如:今天是中國人的最大的傳統節日——春節。   
  93、在運用語言時,把一些動物、植物或沒有生命的事物寫得跟人一樣,叫「擬人」。如:月亮笑彎了腰。
  94、比喻就是平常說的「打比方」。它包含三個成分:本體、喻體和比喻詞。
  95、比喻詞有「象、如、若、彷彿」等的比喻是明喻,如:老師象園丁。
  96、不用比喻詞,而用「是、當作、變成、成了」等聯接本體和喻體的是暗喻,也叫隱喻,如:老師是園丁。
  97、直接用喻體代替本體的句子叫借喻,如:我們熱愛園丁。
  98、對聯,也叫對子,是指懸掛或雕刻在門邊等處的聯語,分上、下兩聯。豎寫。右為上聯,左為下聯。上下兩聯字數必須相等,大體上對偶。   

        【圖】對聯: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99、詞典和字典是經常必備的解釋疑惑、提供知識資料的工具書。
  100、《漢語大字典》是一部以解釋漢字的形、音、義為主要任務的大型語文工具書,是到目前為止收漢字最多的字典,按部首排檢。
  101、《新華字典》,用漢語拼音字母和注音字母注音。出版以來,成為流傳最廣的一部小型字典。
  102、《現代漢語詞典》是以記錄普通話辭彙為主的中型詞典,供中等以上程度的讀者使用。
  103、《辭源》是閱讀古書用的工具書,收詞較廣,除古今詞語之外,還收有百科名詞術語。
  104、《辭海》是一部能滿足多方需要的,兼收語文詞語和社會科學、自然科學名詞術語的綜合性百科詞典,詞條按部首排列。

                                         ---李西興整理校對2009-6-22於奧克蘭
Li Xixing

299

主題

4210

帖子

1240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240
沙發
jvmpzh 發表於 2009-6-25 07:53 | 只看該作者
「老師象園丁」本來是說一個人以至成兩人一象哈~~這象字不敢苟同~~
再簡寫怎樣也不吝於少寫兩划吧~~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0 12:2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