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8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王榮上任,深圳市長背負怎樣的期待?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3萬

帖子

6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倍可親決策會員(19級)

Rank: 6Rank: 6

積分
6034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新鮮人 發表於 2009-6-18 07:4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09年06月18日 07:08:58  來源:人民網  



    深圳市第四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九次會議通過決定,接受許宗衡辭去深圳市市長職務的請求,任命王榮同志為深圳市副市長,代理市長職務   

深圳代市長王榮走馬上任,有媒體列出他履新「三斧頭」:自覺請求群眾監督;狠抓清正廉潔;承諾不以權謀私。

    對於剛剛出了個許宗衡的深圳官場而言,廉政建設當是第一要務。王榮此番承諾,既是自律,也是對深圳官場發出的「廉政風暴」的信號。

    但深圳對新市長的期待顯然不僅於此。請求群眾監督也好,承諾不以權謀私也好,這些都是為官者的基本素質,不是做了深圳市長才需要特別承諾的。確切地說,這不是需不需要承諾的問題,而是能不能遵守的問題。黨紀國法都明明白白地寫著,承諾不承諾,都得遵紀守法。

    深圳,30年風風雨雨,有過「深圳速度」的輝煌,也有過「你被誰拋棄?」的困惑和失落,新世紀裏,如何再先行一步,成為中國改革的急先鋒,這才是作為新任代市長王榮背負的最大期待。

    為什麼人們對深圳寄予如此厚望?不僅僅因為,這裡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發端,改革開放星星之火從這個昔日的小漁村點燃;也不僅僅因為,1992年,從這裡奏響的春天序曲,催生了中國第二次思想解放浪潮。而是作為中國最具活力經濟區域——珠江三角洲的龍頭城市,作為和香港唇齒相依的開放前言城市,深圳,在未來中國經濟發展中仍將擔任無可替代的重要角色。

    這樣的城市需要怎樣的當家人?或者說,當家人需具備怎樣的智慧,才能應付現實存在的諸多挑戰?這,是新市長無法迴避且需要亟需解答的問題。深圳等待這樣的答案已經太久。

    深圳需要勇於擔當的改革者。

    相當長時間內,人們似乎已經習慣深圳官場的平穩和一團和氣——盡管爭取了多項改革先行的權利,卻少見改革的成果。當年,梁湘、袁庚兩位先行者敢為天下先的勇氣和志氣,在今天的深圳官員身上還有多少?超前規劃、招商引資、引進人才、勞動合同制等等,這些今天我們看來再熟悉不過的詞匯,在改革開放之初,每走一步都要頂住巨大的壓力,都要有突破舊體制化蛹成蝶的決心。我們不奢望今天的深圳再創造出「深圳速度」這樣的神話,但我們期望,深圳能突破政府機構改革、戶籍制度改革等等改革瓶頸,而這些改革一如當年的「招商引資」,需要改革者有開拓創新精神,更需要「只要為黨立公問心無愧,我什麼都不怕。千秋功罪,讓後人來評說吧!」的勇氣。

    深圳需要心懷理想的實幹家。

    近幾年,深圳市長調動頻繁,不由得讓人生出此位置的無數遐想。深圳市長當然是個官位,還是個非常有前途、備受矚目的官位。有前途可以有兩種解釋,一是,這是步入官場上升通道的機會;一是,它是實現人生理想和價值的機會。有必要說明的是,這裡的理想和人生價值不是要做多高官位,要手握多大權力,而是,面對挑戰,有創造、有應對,是窮極自己的智慧,在一個城市成長過程中,能留下自己清晰的印記;是把「深圳市長」真正當成自己職業生涯的一次挑戰,而不只是一級官階。

    深圳需要無私無畏的「孺子牛」。

    事實上,並不只是深圳需要「孺子牛」,全國城鄉,只要有政府機構的地方,有黨政幹部的地方,都需要「孺子牛」精神。之所以特別對深圳提及,蓋因當年深圳的開拓者們給他的繼任樹立了這樣的榜樣。是他們將「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作為人生格言,真正展現了一個共產黨人應有的本色。無私才無畏,正是有如此人格,才有了其治下官場清和城市的興盛,才有人所共知的「深圳速度」。

    上述所列,並非對履新者的苛求,無論王榮或是其他什麼「本土的」、「空降的」市長,這些都是民眾對一個城市的期待。

    有意思的是,在王榮履新之前,南方有媒體已先行一步,了解報道了王榮在蘇州的政績。並對王榮能否將「蘇州經驗」移植至深圳頗為期待,言下之意,恨不得王榮能給深圳帶來另一個「新加坡工業園」。筆者竊以為,當下討論此問題為時尚早。且不論「蘇州模式」的幾十年積累,蘇州與深圳所處經濟區域和區域定位的迥異,單是「新加坡工業園」經驗的想象就有誤導深圳之嫌。深圳有自己的經濟特點,有獨特的城市文化,這是深圳再次騰飛的優勢所在。讓深圳成為深圳,而不是南方的蘇州和其他,這是王榮未來幾年需為之努力的事業。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1萬

主題

3萬

帖子

6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倍可親決策會員(19級)

Rank: 6Rank: 6

積分
60345
沙發
 樓主| 新鮮人 發表於 2009-6-18 07:49 | 只看該作者
深圳代市長王榮推廣蘇州廉潔模式
北京新浪網 (2009-06-18 05:36)  

  本報記者 龍婧 龍利群 發自蘇州、深圳

  深圳既然要繼續發展經濟,肯定需要一名熟悉經濟發展的幹部。這就決定了深圳市長的職位,將在江浙一帶選任。而已經在蘇州市委書記任上4年的王榮,的確是非常適合這個位置。『他出任深圳代市長並不奇怪』。

  王榮被選定為深圳代市長還有一個原因:在20多年間,蘇州地區的高層官員沒有一人在任期內出現腐敗問題,因此蘇州被稱為『廉潔特區』。而王榮調任,中央y瘥鄏b深圳推廣蘇州的廉潔模式。

  6月12日,王榮被宣布任廣東省委委員、常委,深圳市委副書記。當天下午,深圳市人大常委會舉行臨時會議,表決通過了任命王榮為深圳市副市長、代理市長兩項議案。

  至此,王榮的身份,由蘇州市委書記變成了深圳代市長。

  空降深圳

  對於王榮的這次調任,外界普遍用『突然』和『空降』來形容。

  據知情人說,因為許宗衡案事發突然,所以對於這次調任,王榮事先並不知情。他是在6月10日在滬杭考察途中,組織找他談話時,才清楚調任的事情。

  據悉,王榮這次深圳上任,屬於簡裝上任,只是將他的秘書帶在身邊。據一位接近王榮的人士介紹,這名秘書是王榮調任無錫時配備的。2004年,王榮調任蘇州市委書記時,這名秘書也跟隨他的身邊。

  『突然』的說法,則遭到王榮的好友郭奔勝的反對,郭現為新華社江蘇分社副總編輯。

  『他這次調任深圳並不突然。』郭奔勝說,『如果查閱歷史,可以發現,從1998年到2004年王榮接任前,蘇州市委書記歷任3人,都是2年左右提升至副部級。而王榮在蘇州擔任市委書記已經4年,升職只是遲早的事情。』

  郭奔勝認為,廣東近段時間幹部uX事,而深圳又要繼續發展經濟,肯定需要一名熟悉經濟發展的幹部。這就決定了深圳市長的職位,將在江浙一帶選任。而已經在蘇州市委書記任上4年的王榮,的確是非常適合這個位置。『他出任深圳代市長並不奇怪』。

  除了郭奔勝的這個說法,很多港台媒體還認為,王榮被選定為深圳代市長還有一個原因:20多年間,蘇州地區的高層官員沒有一人在任期內出現腐敗問題,因此蘇州被稱為『廉潔特區』(姜人傑案屬個案)。而王榮調任,中央y瘥鄏b深圳推廣蘇州的廉潔模式。

  低調履新

  6月12日下午,在深圳市人大臨時召開的第四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九次會議上,王榮正式擔任深圳市副市長、代理市長。

  隨後,深圳市政府門戶網站『市長之窗』的欄目內容也進行相應更新,並公布了王榮的郵箱。

  王榮甫一亮相,清新帥氣的面容即為媒體和公眾稱道。網路媒體紛紛轉載王榮12日向在深圳人大會場外守候的記者揮手致意的照片,照片中的王榮顯得意氣風發,頗有親和力。

  而他的學者出身、漂亮的從政履歷、與香港政務司長唐英年的多年交往,更是被分析人士看好。

  『今後如有人打著我的旗號或以我的親戚、身邊工作人員的名義要求辦私事、謀私利的,無論真假,請大家一概拒絕。這既是大家對我的監督,也是對我的最大支援。』在12日上午舉行的深圳市幹部大會上,王榮的一番話讓與會記者印象深刻。深圳市民紛紛在網上留言,對新來的市長表示支援,並寄予厚望。

  從6月5日凌晨深圳前市長許宗衡被帶走不過7天,王榮的到來對深圳來說v乎顯得有些倉促。

  據深圳一位基層公務員透露,王榮在12日上午還曾來到他們單位,有一個短暫的停留,聽取了該單位領導的一些情況匯報。『當時在迎接的時候,只知道他是空降來的副市長,還不知道他就是代市長。』這位公務員笑言。

  而在繼6月12日兩次公開亮相後,到17日中午時代周報記者發稿時,王榮並沒有出現在媒體視野中。在外界紛紛期待王榮的上任『三把火』時,卻『沒見到他有些什麼動作』,一位常駐深圳的媒體人士有些納悶。

  時代周報記者就此致電深圳市政府公共關係處處長熊星南。熊表示,王榮16日才從蘇州回到深圳。17日當天,他會以深圳市代市長的身份出席深圳市委組織的珠江三角洲人才聯盟簽約儀式、會見越南海防代表團等3個活動。而據了解,在17日上午舉行的珠三角人才聯盟簽約儀式上,王榮並沒有發言。

  迎接新的挑戰,王榮也需要準備。

  『在深圳這片美麗神奇的土地上,您將獲得新的體驗、新的驚喜、新的收獲!』這是深圳市政府門戶網站上『市長致辭』的結語,相信也是王榮對未來的期待。

  學優則仕

  王榮的高校經歷和高學歷是他簡歷的一個特色。

  作為恢復高考後的第二屆學生,1978年,王榮進入江蘇農學院(南京農業大學前身),就讀農業經濟系農業經濟管理專業。1985年,研究生畢業的他考入我國農業經濟學泰斗劉崧生門下,攻讀博士學位,主攻農業經濟管理,並成為中國第一個農業經濟學博士。

  王榮曾經的導師,今年84歲的原葆民教授則對王榮贊不絕口,原因是他讀書時腦子很靈活,關心社會的很多方面,不死抱書本啃。論文答辯有自己的思考,有獨立見解,『是真正下了工夫的』。

  1988年,王榮完成學業後,留在南京農業大學任教。1996年被批准為博士生導師。

  1997年,王榮從南京農業大學副校長任上,調任江蘇省農業科學院院長,這標誌他從學校領導崗位,正式z咫W仕途。

  從農業科學院院長開始,王榮歷任江蘇省教育廳廳長、黨組書記、無錫市市長、無錫市委書記;從2004年起,任中共江蘇省委常委、中共蘇州市委書記。當王榮2004年進入江蘇省委常委的行列時,他成為該省歷史上最年輕的常委。

  由於他在學術上的良好成績和高學歷,外界大部分把王榮定位為『學而優則仕』的典型。但跟大多數『學而優則仕』的知識份子涉足政治,特長和舞台仍在學術領域,只是擔任副職參政議政不同,王榮從高校和科研院所的領導崗位走向純粹的仕途,一路都是擔任要職,主政一方。

  王榮也不太認同外界給他扣上的『學者型官員』的帽子。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他不止一次地強調,現在的他,已經不是單純在書齋,而是在『按照自己的崗位調整自己』,『適應不同地方發展的內容,來不斷充實自己、完善自己』。

  蕭規曹隨

  2001年,王榮調任無錫代市長。2003年,王榮成為無錫市委書記。1年後,他調任蘇州市委書記。調任蘇州時,江蘇省省委組織部曾經給出了一個對王榮的公開評價,大體可以用『知識面寬,視野開闊,年富力強,富有改革創新精神,熟悉經濟工作』來概括。

  《蘇州日報》專門負責採訪王榮的記者姚喜新介紹,在蘇州主政的5年中,王榮不是大刀闊斧、另闢蹊徑的五年,而是在前任們開創的蘇州模式下繼續提升發展的五年。

  王榮提出了『四大行動計劃』即《增強自主創新能力行動計劃》、《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和轉變增長方式v瘞坉p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行動計劃》、《提高市民文明素質行動計劃》。這四大行動計劃,都是屬於蘇州模式的深層次發展的內容,也是代錶王榮個人政績的力作。尤其是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方面,被視作蘇州實現產業升級轉型的重要步驟。

  而在民生方面,王榮取消了蘇州的公共廁所收費,對火車站進行了改造,並打通了北環,輕軌和地鐵也同時開工。還開闢了平江等新區,打破了舊城區的統一格局。

  但總的來說,在蘇州5年,王榮的新聞見諸全國媒體的並不多。而民間的百姓對於他們的這位書記,除了『親民』和『口才好』,也想不出更多的記憶深刻的事情。

  值得注意的是,王榮在蘇州的5年來,蘇州每年的經濟增長都在20%左右。即使在金融危機到來的2008年,蘇州的經濟增長也達到了17%。

  溫穩守成

  『其實王榮的新聞性並不多』,郭奔勝總結道,蘇州是個經濟發達地區,這麼多年積累下來,蘇州朝前發展,已經成為慣性。王榮做事情,就是在前任們的基礎上,帶領蘇州按照一個已經設定好的軌道繼續朝前走。

  在郭奔勝眼裡,王榮是一個很溫和而不犀利的人,無論在官場還是在生活中,他都是四平八穩的,既不高調,也不低調。『如果用一個字來形容,就是「溫」。』

  『但這個性格,很適合現在的蘇州。』郭奔勝說,在王榮主政的這5年裡,蘇州的發展一直很平穩,政治建設也很完整,並沒有突發性的危機事件出現。這個特點註定了,王榮不會像仇和那樣,也不會有那麼多的空間,做出吸引眼球的創新,也不會大刀闊斧地進行改革。這個特點也註定了他在蘇州的主政風格是溫和細膩而『蕭規曹隨』。

  郭奔勝說,雖然王榮並不贊成自己是學者型官員。但他身上卻始終帶有學者的氣息。

  『有時候會覺得他很理想化』,郭笑了笑,但他說,更多的時候,這種學者的氣息是在他講話時體現出來,因為講得特別好,條理清晰,而且冷僻的古詩詞被他信手拈來。

  在郭奔勝眼裡,脫下官員色彩的王榮,就是一個很普通的人。有空的時候,會找他們這些朋友喝個酒,聊聊家事,說說工作上的煩惱。跟大家在一起,也從來不端什麼架子。

  對於王榮的同僚來說,王榮是一個很好接近的人。一位王榮曾經的下屬說,王榮見誰都是笑瞇瞇的,有時候遇見還會主動跟你打招呼,去他辦公室,他還會親手給你泡茶。『不過發脾氣的時候也很可怕』,該下屬說,王榮發火拚不會吼人,但那個時候他的臉色就很難看,說話聲音也會抬高,激動的時候還會拍桌子。

  從無錫、蘇州到深圳:成功經驗相互借鑒

  特約撰稿 蘇孜賢

  無錫、蘇州是江蘇最為發達的兩個城市。無錫一直以實業著稱於世,是中國民族工業的重要發祥地,內生力一直十分活躍,改革開放以來曾經長期領跑中國縣域經濟的無錫縣(錫山市)和江陰市都歸其管轄。近年來,與蘇州如日中天的招商引資相對應,無錫在『招才引智』方面也頗為出彩,特別是吸引海外留學人員歸國創業計劃的實施,已使無錫初步成為留學生創業的樂土,中國科技創業家的搖籃。

  王榮在無錫先後擔任過市長和市委書記,這段經歷不僅讓王榮感受了無錫這座城市的實業底蘊與創業潛能,也讓無錫受惠於他的理念、風格和能力。博士市長重視人才、科技理所當然,這種對科技、人才的重視及本地興辦實業結合,使隨後的一切都有可能。

  大樹底下好乘涼,既是蘇州早年發展定位的描述,也是許多人看待王榮在蘇州5年不由自主預設的前提。事實上,前人栽樹、後人乘涼,原本就該是經濟社會發展和社會財富持續累積的常態。一個優秀地方領導的政績不僅要能惠及當下,而且應該澤被長遠。守成並不比創業輕鬆,錦上添花與雪中送炭同樣不易,定點超越更難,在業已很高的平檯上為未來發展積蓄更加輝煌的潛能更是難上加難。對於這些,需要的不僅是勤政、智慧還有廉潔。王榮的答卷無疑是優秀的。

  從來沒有一成不變的固定模式ui供一勞永逸地坐享其成。蘇州的經驗一直在推陳出新,深圳同樣如此。長三角與珠三角一直是改革開放的兩大重心,各有千秋,各具特色。但堅持自身特色,不需排斥互享經驗。教學才能相長,融會才能貫通。長三角需要學習珠三角,珠三角也應借鑒長三角的成功經驗。

  如今,將主政蘇州的王榮調任深圳,必將在更深層面上促進長三角與珠三角間的思想交流和經驗共用。這不僅有利於深圳而且有益於整個珠三角更上一層樓,也有利於蘇州及整個長三角的繼續提升。

  深圳不同於蘇州和無錫。論外向型經濟,深圳原本就是對外開放的產物;論科技創新型企業,深圳的華為、中興一直是科技創業創新的標桿和樣板。但是高處不勝寒,『深圳為誰拋棄』的討論已經告一段落,但其引發的疑問卻並未陰霾散盡。此時此刻,有著科技教育部門背景、有著蘇州無錫歷練經歷的王榮的到來,無疑吹來了一股清新的暖風。深圳不應該永遠只在一座高原上馳騁,它應該不斷攀登新高峰,為中國城市發展不斷增添新的殊榮、標注新的起點。

  對此,人們有理由期待。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3萬

帖子

6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倍可親決策會員(19級)

Rank: 6Rank: 6

積分
60345
3
 樓主| 新鮮人 發表於 2009-6-18 08:11 | 只看該作者
 人稱地級市蘇州為「省長的搖籃」,其連續三位前任市委書記先後升任江蘇、陝西、吉林等省省長。媒體評價說,他們被寄望於將蘇州模式帶向全國。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3萬

帖子

6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倍可親決策會員(19級)

Rank: 6Rank: 6

積分
60345
4
 樓主| 新鮮人 發表於 2009-6-18 08:22 | 只看該作者
蘇州市委書記空降深圳 深圳模式VS蘇州模式的碰撞
2009年06月15日 08:34南方都市報

今年5月26日,中國—新加坡合作開發建設蘇州工業園區15周年慶祝大會在蘇州召開,被稱為「新加坡國父」的內閣資政李光耀和中國國務院副總理王岐山等蒞臨現場。蘇州,因為工業園區這張金光閃閃的名片,而引起海內外媒體的關注。

時任蘇州市委書記的王榮也積極為工業園區「鼓與呼」。他為新出版的《解密「洋蘇州」———中新合作蘇州工業園區的故事閱讀》一書寫序,指出被稱為「洋蘇州」的蘇州工業園區,體現了蘇州的現代魅力。他還在接受新加坡聯合早報的專訪時,多次提到要向新加坡學習。

如今,一個月還未過去,王榮受命南下任深圳市委副書記、代市長。


大家更為關注的是深圳和新加坡的合作關係能否因王榮的人和因素進一步加深?而以政府主導為特點招商引資,打造園區經濟的蘇州模式,對深圳又有何等借鑒意義?

蘇州模式和深圳模式,都曾作為中國改革開放中被廣泛注意並研究的對象,王榮在接受中央電視台《決策者說》節目訪談時,曾經明確表示,蘇州走了一條不同於上海浦東和深圳的道路。

一個是長三角的經濟重鎮,一個是珠三角的龍頭城市之一,「蘇州模式」和「深圳模式」究竟有著怎樣不同的內涵和外延?王榮「空降」深圳,是否意味著這兩種模式未來的融合與創新?

區域地位:龍頭VS龍眼

「如果說深圳是龍頭,打個不確切的比方,蘇州只能算得上個龍眼」。

對於王榮而言,從蘇州來到深圳,不僅意味著從一個長三角城市到珠三角城市這種地域的差異,同時面臨著由一個有著2500年歷史傳統的古城,與一個只有30年的歷史新興城市的差異。這種差異直接帶來的,就是城市內涵的本質性差異,在蘇州當地的學者們看來,如何迅速適應這種差異將是王榮首先要所面臨的挑戰。

蘇州工業園職業學院院長單強對蘇州的情況相當熟悉,同時也多次到深圳參觀考察,對於兩個城市在各自所處的城市群中的地位,他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認為,存在著較大的不同。

他對蘇州的各項經濟數據信手拈來,經濟總量約在7500億元左右,占整個江蘇省的1/4,工業產量方面,「一個小小的蘇州」也佔了江蘇省的1/3,在外資使用上,蘇州同樣佔了江蘇的「半壁江山」,進口貿易更是佔到六成以上,在工業產出上,蘇州僅次於上海,在全國都排到第二位。

按理說,這樣漂亮的數據,足以讓蘇州在長三角中佔據相當重要的地位,但在單強看來,蘇州在區域經濟中的地位卻與深圳可以稱得上「龍頭」的地位無法比擬。「如果說深圳是龍頭,打得不確切的比方,蘇州只能算得上個龍眼」。與他的比喻相映襯的是,歷史上提及「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沒有任何人表示反對,當初蘇南模式的提出也沒有多少反對意見,但上世紀90年代以來,提出的「蘇州現象」卻並不令人心服口服,比如溫州、杭州可能不服。其中一個被普遍認同的觀點是,蘇州雖然G D P的數據非常漂亮,但並沒有「藏富於民」,更多是對國家稅收的貢獻,對當地老百姓的家庭收入增長,並沒有太多的改善。「蘇州經濟增長更多是這麼多的國家級、省級開發區帶來的,稅收都是交給國家的,就業也多是外來人口」,單強分析道。

同時,從兩個城市的經濟增長模式上,單強認為,深圳可利用的土地更少,缺乏足夠的生存空間,因而在集約化使用資源能力上,比蘇州強了很多。同時在產業發展上,深圳更多是自主創新主動去「找市場」,但在蘇州仍更多依賴於政府扶持,還是在「找市長」。

不過在蘇州大學博導方世南看來,蘇州以及長三角的穩定性也值得深圳關注。他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認為,珠三角的起伏較大,在國內也引發廣泛關注,既有深度的經濟發展原因,也有硬軟環境方面的原因,同時就均衡發展而言,長三角縣市級都給蘇州增了光,而在珠三角等地,還存在較大的不均衡。

城市生態:三十年新樹VS枯樹生新芽

蘇州是「一棵枯樹上長出一些新枝」,深圳就是一棵只有三十年「樹齡」的新樹。

一個是千年古城,一個是新興特區,這種歷史的積澱也存在著本質的差異。單強打了一個形象的比方認為,如果沒有現在的蘇州工業園區和新開發區,蘇州給人的感覺就是一個江南水鄉拎著籠子遛鳥的60歲老人,就是吃吃飯喝喝茶,是一座典型的消費型城市,「你能看清的未來只有一種可能,就是躺在安樂椅上安逸地死去」,他說。

對於深圳,卻是完全另外一副生態,「就像一個從小縣城跑到一個新城市的穿著西裝的打工仔,充滿著無限可能,他充滿著夢想,會很敬業,也有著無限的可能,可能會成為李嘉誠,可能是一個黑道老大,也可能成為社會的底層。」單強如是描述道。

不過蘇州近十來年一直提出「一體兩翼」,即以古城為體,工業園區和新開發區為兩翼,也為這座城市帶來新的生機,用單強的話說就是「一棵枯樹上長出一些新枝」,然而深圳就是一棵只有30年「樹齡」的新樹,生長力很強。

這樣的城市生態讓這個已經40多歲,看起來不過三十齣頭的學者也有著不同的感受。「我從外頭回來,一進入蘇州,感覺就像一杯被攪渾的水,能夠迅速地沉澱下來,成為一杯清水,非常適合守成和生活。但在深圳,這個城市的活力和開拓精神,適合激情創業。」他感嘆道。

這兩種生態,也對整個城市的管理帶來截然不同的模式。單強認為,蘇州這樣的千年古城,城市的規範化和制度較為完善,城市會積澱下來一些固有的規則和文化。但在深圳,這種尋找夢想式的開拓、發散容易導致對規則的漠視。在單強看來,對於王榮這樣的履新者,如果太急於去按蘇州的管理模式去尋求規範,反而容易招至較大的反彈和衝突,需要有很大的智慧去解決一些矛盾和衝突。

成長動力:中央政策先行VS自發先行

深圳最初在稅收、土地等政策上享有特權。而蘇州則更主要是依靠上海的輻射作用,自己發展起來的。

無法否認的一個事實,也是此前深圳和蘇州一度為爭奪中國經濟「第四城」時,深圳最被其不服氣的地方,就是深圳經濟特區最原始的成長動力:來自中央的特殊優惠政策。

王榮在接受中央電視台《決策者說》節目採訪時,曾經明確表示,蘇州最為成功的工業園的發展,走了一條不同於上海浦東和深圳的發展模式。在《亞洲周刊》高級編輯,網文《深圳你被誰拋棄》作者咼中校看來,其意所指,便是這種「先天」資源的不同。

在總結蘇州發展的成功經驗時,王榮曾經強調「蘇州人抓機遇的意識特彆強。」一方面,蘇州靠近上海,上海尤其是浦東的開放,對於整個蘇州的對外開放起到了一個很好的牽引作用,蘇州正是利用了這樣一個特殊的區域位置和開放的條件。另一方面,蘇州也總能在合適的時間主動尋找城市發展的機會。從國家剛剛對市場經濟鬆口后的鄉鎮企業,到改革開放后的積極吸引外資,都成功地推動了城市的發展。

「同樣為外向型經濟城市,同樣是製造業占經濟重要比重,也同樣是吸納外資發展,深圳最初確實是在包括稅收、土地等政策上享有特權。而蘇州則更主要是依靠上海的輻射作用,自己發展起來的。」咼中校認為,所謂蘇州模式,也是「蘇南」模式的代名詞,在長三角龍頭上海的帶動下,這些毗鄰地區的農村,社會民間資本,迅速加入到經濟發展中,從而一度形成了中國最發達的鄉鎮企業聚集地,「可以說完全是自發的。」

此次,深圳在獲批的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中,獲得了四個先行先試權,而王榮在接受採訪時,曾經闡述過蘇州發展中的「自行先行先試」的思維。現在蘇州的經濟重鎮崑山,在國家還沒有正式批准任何「牌子」的時候,蘇州已經由政府自掏腰包辦了一個開發區。

「特區的不特曾經很讓深圳人失落過一陣子,因為原來特殊、與眾不同,所以很難承受這樣一種落差。」雖然認為改革的推進,與究竟頂著什麼樣的帽子關係不大,但具有「深圳主義」情結的民間研究者金心異認為,時至今日,深圳依舊未能走出特區的心理特殊優越性。

「這是一個好事情。」在評價深圳和蘇州的兩種不同成長背景時,金心異認為,從蘇州這樣一個城市走出的官員,必然是具有改革創新意識和先行先試精神的,這種來自「蘇州模式」的官員氣質,與現在正在啟動期的深圳發展需要,非常契合。

「改革開放現在已經是具有普遍性的國家戰略,實際上也就意味著,深圳作為改革開放窗口的歷史特殊使命,已經可以功成身退。在下一輪的改革中,再發展,不可能再過多地寄望國家政策上的傾斜,即使有,也大多只是框架性、方向性的。」深圳市委黨校副院長譚剛認為,包括蘇州工業園、崑山等代表了蘇州發展模式的主動先行先試,與新的時期國家賦予的深圳大方向的改革「尚方寶劍」,將有可能形成積極的良性互補。

「深圳有中央給予特區的政策,能夠繼續保證大方向上改革試驗田、排頭兵的地位,蘇州的抓住機遇自行先試模式,可以在具體的操作上對城市發展有新推進。」在他看來,這兩種看似完全不同的城市成長模式,將是新到任的代市長王榮顯現政治才能的很好平台。

民營經濟:市場主導VS政府先行

「蘇州模式」的最大特點,就是政府發揮積極的主導作用,通過制定明確發展規劃和發展戰略來引導投資者進入的模式。

當珠三角城市群在改革開放進一步深入的步伐中有些徘徊之時,位於長三角的古城蘇州卻在不知不覺中崛起。2004年,隨著蘇州經濟發展一路高歌、G D P總量首超深圳,一種被稱為「蘇州模式」的發展道路,也引起了人們的關注。

「蘇州模式」的最大特點,就是政府發揮積極的主導作用,通過制定明確發展規劃和發展戰略來引導投資者進入的模式。在蘇州,企業家們「有事找市長」,而不是像溫州等民營經濟發達的地區「有事找市場」。

「蘇州確實是採用一種大政府的模式,但還是相對有節制的,並不是一種強制性的管理模式,而是在行政的過程中,突出其服務的功能。」曾經多次考察蘇州工業園區的上海經濟學博士馬紅漫說。

他說,園區已經吸引很多世界500強企業進駐,而據他和這些企業交流所知,多數企業對蘇州政府的服務都表示滿意,「也就是說,他們不僅僅是把外資引進來,還要持續做好服務工作。」而這種模式,在馬紅漫看來,恰恰是深圳急需的。他說,針對深圳特區不特的困惑,中央已經批准通過了深圳綜合配套改革總體方案。方案的內容不外乎兩個方面:在經濟上加強和香港的聯動,而在行政體制上要先行先試,通過行政體制改革來增強政府的服務功能。

馬紅漫說,這對深圳來說是一個機遇,也是一個挑戰。對於新上任的王榮,同樣是一個挑戰,「畢竟行政架構的改革,在內地來說還是嶄新的,但深圳就是要發揮先行先試的作用。」

他進一步說,深圳進一步加強政府主導和服務功能,是由當前的局勢決定的。他說,面臨廣州、東莞乃至上海等地的競爭,深圳在改革的路上非進則退。另外,在金融海嘯的衝擊下,深圳產業升級任務急迫,這些都需要一個更加積極主導型的政府。

香港的經濟評論員咼中校,更傾向發揮市場的作用。他說,改革開放30年來,在深圳乃至整個珠三角的經濟發展中,市場機制還是充分發揮了作用,成為城市創新的源泉,「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深圳的山寨手機。」

咼中校說,當一個地區的產業鏈已經比較完善,並有一個成熟的市場機制的時候,政府應該放開讓市場去發揮,這時往往會出現「無心插柳柳成蔭」的局面。而只有在市場失衡、失效的時候,政府才要出面干預。

發展路向:學習香港VS學習新加坡

「以前,(蘇州)政府部門服務意識比較差,部門分佈也比較散,新加坡的親商概念引進來后,我們的企業發展、老百姓的生活比較便捷。」

政府是否應該表現強勢,是否應該積極干預市場,這些看似理論性的爭論,背後其實是兩條不同道路的選擇。在這方面具有典型案例價值的,恰好是深圳和蘇州管理模式的不同,深圳更多是學習香港,而蘇州更多學習新加坡的管理經驗。

因為中新工業園區的存在,蘇州與新加坡的交往非常頻繁,作為全球聞名的公共管理之城,新加坡的一些政府公共管理模式也被蘇州所借鑒。

上個月王榮在接受《聯合早報》專訪時對新加坡不吝讚美之詞。他以自己到新加坡學習的經驗說起,認為應學習新加坡的規劃、管理制度特別是「親商理念」,以及明確城市功能定位,增強競爭力等方面的經驗。

「以前,(蘇州)政府部門服務意識比較差,部門分佈也比較散,新加坡的親商概念引進來后,我們的企業發展、老百姓的生活比較便捷,後來我們就搞了一站式的服務中心來體現親商理念。」王榮在專訪中說。

據蘇州工業園方面介紹,園區高度重視城市規劃,目前蘇州工業園區的規劃都是一流,比如「小政府,大社會」的形式,比如園區鄰里中心的建設,取代原來的居委會管理,變身為一個基層居民交流的中心,另外園區里還有完備的社會保險制度。

更讓園區企業感慨頗深的,就是蘇州工業園內形成的「親商」氛圍,雖然新加坡是一個強勢政府,但親商的氛圍相當濃,蘇州從新加坡學習回來之後,第一培訓課就是親商,包括政府行政中心一站式服務,辦事效率和廉政程度,這些都受到進入園區國內外企業的首肯。

據統計,至今已有近2000名蘇州官員到新加坡培訓。深圳也曾經組織大規模的考察團赴新加坡學習,但相比於蘇州,目前還沒有產生較大的效果。因為天時地利等優勢,深圳和香港的關係似乎更為親密,一直以來深圳的口號就是「向香港學習,為香港服務」。

在這裡,咼中校指出一個比較有意思的現象。他說,亞洲「四小龍」中的香港和新加坡都發展很快,但他們走的卻是兩條不同的道路。香港一直倡導的是「積極不干預」和「小政府、大市場」的理念,但新加坡恰恰重視規劃,強調政府的主導作用,建立威權政府。

咼中校認為,在產業升級方面,政府加強引導確實能起到更好的效果。以目前而言,他認為深圳既應該向香港學習,也可以向新加坡學習,各取其長處。比如新加坡的組屋制度,就比香港的公屋更先進。

「我認為,在當前的競爭格局下,深圳更應該向新加坡學習。」相比之下,馬紅漫是一個更加徹底的「新加坡學習派」。他分析說,香港秉承「大市場、小政府」的概念,是因為香港已經發展為一個高度市場化的國際城市,市場體制、機制各方面都很健全,政府應該少干預。

但目前深圳的改革正在進一步深入,要發揮先行先試的作用,必須向新加坡學習,加強政府規劃和主導,等市場發展成熟之後,再逐漸淡化政府的干預。

深圳地理

深圳是珠江三角洲的海濱城市,地處珠江口東岸,毗鄰香港。是廣東省省轄市,國家副省級計劃單列城市。

面積

全市面積2020平方公里。土地總面積1952.84平方公里。下轄6個行政區和光明新區。深圳經濟特區在其轄區內。

人口

據官方公布數據,截至2008年末戶籍人口232.08萬人,全市居住滿7天以上的非戶籍人口為1037.22萬人。

經濟

2008年深圳的國內生產總值(G DP)為7806.54億元人民幣,在中國大陸城市排名第4,僅次於上海、北京、廣州。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達26729.31元。

蘇州地理

蘇州坐落於長江三角洲地區的地理中心,是江蘇省省轄市,行政級別為地級市,實際享受副省級城市待遇。

面積

全市面積8488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1650平方公里。共轄6個市轄區、代管5個縣級市。

人口

截至2008年末全市戶籍總人口629.75萬人,其中市區戶籍人口238.21萬人。暫住登記人口586萬人。

經濟

2008年蘇州的國內生產總值(G DP)為6698.26億元人民幣,居中國大陸城市第5位、中國地級市第一位。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23867元。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6

主題

1249

帖子

263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63
5
外賣郎阿笨 發表於 2009-6-18 10:29 | 只看該作者
祝新鮮人王市長永保新鮮!每天作報告不可念兩次「規」字,以免雙規之災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02

主題

1632

帖子

439

積分

貝殼網友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439
6
Lengdan 發表於 2009-6-18 10:39 | 只看該作者
貪官一個。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78

主題

3145

帖子

1586

積分

三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586
7
jeffersonforest 發表於 2009-6-18 11:07 | 只看該作者
蘇州沒問題鬼才相信
太湖怎麼變臭的?
記得老江在位時,上海沒問題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3萬

帖子

6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倍可親決策會員(19級)

Rank: 6Rank: 6

積分
60345
8
 樓主| 新鮮人 發表於 2009-6-18 11:09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新鮮人 於 2009-6-18 11:20 編輯
蘇州沒問題鬼才相信
太湖怎麼變臭的?
記得老江在位時,上海沒問題
jeffersonforest 發表於 2009-6-18 11:07



對了. 大家不是說有個五 毛黨嗎? 這些帖子大概都是他們寫的. 中國應該是無官不貪. 對吧???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78

主題

3145

帖子

1586

積分

三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586
9
jeffersonforest 發表於 2009-6-18 11:19 | 只看該作者
中國應該是無官不貪.
新鮮人 發表於 2009-6-17 22:09

無官不貪也未必
至於蘇州,看看太湖就明白了
這位能上去,看看中組部部長是誰吧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3萬

帖子

6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倍可親決策會員(19級)

Rank: 6Rank: 6

積分
60345
10
 樓主| 新鮮人 發表於 2009-6-18 11:23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新鮮人 於 2009-6-18 11:27 編輯
無官不貪也未必
至於蘇州,看看太湖就明白了
這位能上去,看看中組部部長是誰吧
jeffersonforest 發表於 2009-6-18 11:19


你的意思我懂了. 李源潮曾是江蘇省委書記?? 任命一個副部級幹部. 也是李源潮一個人說了算??? 權太大了. 可怕.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

主題

540

帖子

121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海外苦力(七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21
11
xhs22 發表於 2009-6-18 14:59 | 只看該作者
貪點再貪點,密點再密點!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2357

帖子

478

積分

貝殼網友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478
12
愛國有理 發表於 2009-6-18 23:53 | 只看該作者
10# 新鮮人
隨著中國發展得越來越好,社會越來越平衡理性,所謂「無官不貪」的說法已經被人嗤之以鼻,只有那些獨運輪像屁股插了洋火棒的瘋豬,哼哼著「貪貪」滿地亂拱。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02

主題

1632

帖子

439

積分

貝殼網友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439
13
Lengdan 發表於 2009-6-19 00:17 | 只看該作者
貪官就像過街老鼠,人人喊打。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812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6065
14
小辣辣 發表於 2009-6-19 03:20 | 只看該作者
10# 新鮮人
隨著中國發展得越來越好,社會越來越平衡理性,所謂「無官不貪」的說法已經被人嗤之以鼻,只有那些獨運輪像屁股插了洋火棒的瘋豬,哼哼著「貪貪」滿地亂拱。
愛國有理 發表於 2009-6-18 23:53



啊呀. 不承認「無官不貪」的人一定是五 毛 黨. 別不承認了. 說你是. 你就是, 不是也是.
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3萬

帖子

6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倍可親決策會員(19級)

Rank: 6Rank: 6

積分
60345
15
 樓主| 新鮮人 發表於 2009-6-19 04:50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新鮮人 於 2009-6-20 04:15 編輯
10# 新鮮人
隨著中國發展得越來越好,社會越來越平衡理性,所謂「無官不貪」的說法已經被人嗤之以鼻,只有那些獨運輪像屁股插了洋火棒的瘋豬,哼哼著「貪貪」滿地亂拱。
愛國有理 發表於 2009-6-18 23:53




蘇州市內的居民小區.



蘇州市內的居民小區.



蘇州西郊的蘇州新區(蘇州城內禁止蓋高樓)



蘇州至南通的蘇通大橋,為世界最長跨徑斜拉橋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

主題

647

帖子

132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32
16
Sinoken 發表於 2009-6-19 15:05 | 只看該作者
王榮 豪言 深圳趕超新加坡,僅此一句就可以看出不切實際,
就中共這套統治中國的制度,就嚴重阻礙生產力的發展,
不改革,不民主,民眾不參與國家政治,中國永遠不會有前途。。。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3萬

帖子

6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倍可親決策會員(19級)

Rank: 6Rank: 6

積分
60345
17
 樓主| 新鮮人 發表於 2009-6-20 04:19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新鮮人 於 2009-6-20 05:03 編輯
王榮 豪言 深圳趕超新加坡,僅此一句就可以看出不切實際,
就中共這套統治中國的制度,就嚴重阻礙生產力的發展,
不改革,不民主,民眾不參與國家政治,中國永遠不會有前途。。。
Sinoken 發表於 2009-6-19 15:05


趕超者趕和超也. 如一個連敢趕的精神都沒有的代市長. 還要他幹什麼? 難道要一個原地踏步的代市長?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3萬

帖子

6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倍可親決策會員(19級)

Rank: 6Rank: 6

積分
60345
18
 樓主| 新鮮人 發表於 2009-6-20 10:47 | 只看該作者
香港《明報》說,江蘇蘇州市委書記一職可說是官場跳板,近年來盛產省部級高官。過去10年來,作為長三角地區重要的經濟城市的蘇州市,由於多年來經濟發展一直迅速,作為市委記的「一哥」也較易受到中央的關注,現任江蘇省委書記梁保華,曾於1998年6月擔任蘇州市委書記職務后官運亨通,2000年12月升任省委副書記、副省長,2002年12月起再升任省長,至2007年10月更升任江蘇省委書記。其繼任人陳德銘,2001年9月任蘇州市委書記后,2002年5月被調往陝西省任副省長,2004年10月升任省長,在2006年6月,調往北京先後出任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商務部副部長,再升任部長職務。曾於1987年以訪問學者身分在香港理工學院講學的現任吉林省委書記王珉,2002年5月接任蘇州市委書記后,2004年10月便被調往吉林任省長,2006年12月再升任省委書記。王榮此次以江蘇省委常委、蘇州市委書記身分「空降」深圳,外界預料,深圳或只是他仕途另一個踏腳石,未來還會升任更高職務。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3萬

帖子

6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倍可親決策會員(19級)

Rank: 6Rank: 6

積分
60345
19
 樓主| 新鮮人 發表於 2009-6-21 04:37 | 只看該作者
海歸看蘇州:高效的政府服務征服了德國人
京港台時間:2009/6/12  消息來源:中國新聞網 

本文網址:http://news.backchina.com/2009/6/12/44693.html

  記者:周建琳

  向思華、夏元海, 兩位性格完全不同的總經理卻有著相似的經歷。當年,為了理想他們乘潮出海選擇了同一個地方——德國留學,很多年以後,他們趕潮洄遊,又一次選擇了同一個地方——太倉,放飛創業的夢想……

  在太倉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1993年春,德國巴符州議員、全球著名彈簧生產企業克恩—里伯斯公司總裁斯坦姆博士第一次來到太倉,就被這裡安靜、清新的環境所吸引。他「試探」著在太倉投下了50萬馬克,創建了第一家德資企業——克恩-里伯斯(太倉)有限公司。

  故事中的斯坦姆博士就是向思華的老闆。而向思華如今所管理的富科—思邦太陽能技術(太倉)有限公司已是這位老闆在太倉開辦的第五個公司。

  自稱是「新太倉人」的向思華自1998年離開德國就一直在這裡工作。從技術總監成長起來的向思華,言語不多,但對於太倉的變化他點點滴滴記得很清楚,新東街的馬路寬了,商業街的味濃了。讓他最高興的是,兩個孩子都和他一樣愛上了太倉,喜歡在這裡讀書;讓他意想不到的是,許多德國技術專家來到太倉后都不願意回德國總部工作了。

  同嚴謹的向思華相比,夏元海顯得非常幽默。他愛稱自己是「所長」,不過是廁所所長。夏元海說,他有一個大訂單就是靠著「所長」魅力簽下的。一位美國客商慕名到太倉洽談業務,尿急去了一趟洗手間,回到會議室就說不用談了,快拿合同來簽,手下的人感到莫名其妙,問還沒談怎麼簽呀?美國客商說,你們去衛生間看看就知道了,一個廁所都無法找出破綻來,一個企業的管理水平可想而知有多高,同這樣的企業簽合同,談判是多餘的。

  雖然故事發生很久了,可回憶起來夏元海依然忍不住得意地笑。憑藉著技術方面的領先優勢,托克斯生產的衝壓設備在國內市場的佔比超過90%。從1993年的25萬馬克到如今1000萬歐元,托克斯年年在增資。

  夏元海自1994踏上太倉這塊土地,就不曾離開。「托克斯是太倉第二家德企,現在這裡有130多家德企,我想除了離上海近這個區位優勢外,最重要的是政府一星期就拿到營業執照的辦事效率讓德國人信服」。 夏元海和托克斯一起見證了太倉德企的發展。

  如今,太倉已擁有一百三十多家德資企業,這座江南小城已成為中國德資企業最為密集的地區,太倉也因此擁有了「中國德企之鄉」的稱號。德國駐華大使施明賢稱,太倉是中德兩國合作的傑出範例。去年11月,太倉成為中國第一個「中德企業合作基地」,進一步促進德資企業在太倉的集聚。

  「太倉是一個有特色的城市,人口不多,資源豐富,環境優美,政府服務高效,居住條件也和德國中小城市差不多。」這是向思華、夏元海對太倉的共同感受,或許這正是來太倉創業的海歸們的共同心聲。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7 21:1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