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流氓教師」走紅:不看艷照怎麼知道不能看?(組圖)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決策會員(三十九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851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青年周末    2009年6月16日

「麻辣」教師的得意與失意

  近期,一個題為《上海政法學院陳麗天教師爆笑語錄》的帖子在各大論壇流竄,這個陳麗天被網友稱為「流氓教師」,但他的學生們喊他「天哥」。

  並非真流氓,而是夠麻辣,但陳麗天也不在乎「流氓教師」的冠名,他覺得流氓不過是另類、有個性的說法。為了聽他幽默的刑法課,有人提前兩個小時去佔座。為了給他正名,學生們自發去網上跟質疑他的人辯駁。


憨態可掬的娃娃臉是陳麗天的一大特色


  在這個70后的大學講師看來,聽課從來都不是強迫來的,而老師要有學科外的功夫,才能駕馭課堂。他不迴避自己對副高職稱的渴望,但是看到烏泱泱被他激起的求知慾,保留著粉他的學生們寫給他的肉麻小條,身為老師的陳麗天倒也坦然而享受。

  陳麗天的「麻辣語錄」

  ◎陳冠希的照片,政府不允許看,但是,我不看我怎麼知道不能看啊?

  ◎所謂的犯罪,就是你搞別人,或者你被別人搞了!

  ◎冬天之所以性犯罪少,那是因為人們穿得衣服多,強姦犯操作起來不方便。

  ◎有些東西每個人都有的,沒有就不是地球人了!是奧特曼了。

  ◎這個人長得一表人才,太像我了!

  ◎如果一個人自稱自己天生是善良,那麼他這個人不是至愚就是至奸!

  ◎我把手伸到你口袋裡,當然是要偷你錢咯!難道是想伸進來捂捂手啊?

  ◎老公啊~聽說你要去搶銀行啊?我好崇拜你哦~是男人就要搶銀行啊!

  ◎在坐的各位錯過了絕對不負刑事責任年齡的階段啊!早知如此,當初就有冤報冤,有仇報仇啊!唉~曾經有個多麼好的犯罪機會擺在我面前……

  -佔座之爭

  「不提前佔座,你壓根別指望坐到好位置。」

  5月29日,上午8:15,是上海政法學院教師陳麗天本學期的倒數第二堂刑法課。

  偌大的主教學樓蜿蜒著,乃至記者一開始闖到了401B教室,講台上的老師開始「發音」,講話的語氣一板一眼,表情很嚴肅。

  內心納悶,回頭問後面的女同學:「這是那個搞笑的陳麗天老師嗎?」

  她高興地做起了提示:「啊,你是想聽陳老師的課吧?他在401A上課呢。」彷彿她本人已經掌握了陳麗天上課地點的第一手信息。

  所以,很不幸,因為找教室蹉跎了時間,到達陳麗天的授課教室時,只能擠到最後一排。

  一個小型教室,大概可以坐下五六十人,前排已經被人佔得滿滿的。後排也不過剩下稀疏一兩個座位,按坐在記者旁邊來旁聽的大二學生小沈的話說:「不提前佔座,你壓根別指望坐到好位置。」

  小沈的佔座史是:曾經一個人拿好幾本書,砰砰砰替朋友們佔了一大排,立刻犯了眾怒,你一個人怎麼占這麼多!用他的話說:「如果一個老師肚子里有墨水,你就不用怕他講課會噴口水。」

  陳麗天的另外一個學生,在博客里寫:「總有人說我瘋了,因為我會在6:50就衝到教室里去搶8:15才開始的陳麗天刑法課的位置,只為了能坐得靠前一點,聽得更清楚一點。」

  失去了坐在第一排聽得更清楚的機會,只能在遙遠的最後一排「眺望」那個在講台上的陳麗天,他是這個樣子:白襯衣、西褲,留得齊整的寸頭,微胖的中等身材,當你覺得這一切都稀鬆平常之後,你會發現他那張頗有喜感的娃娃臉和總是隨時保持笑姿的上揚嘴角。

  他的學生們用很多形容詞來形容他的娃娃臉:憨態可掬、可愛……單看他的娃娃臉,你就會覺得這是一個似乎出口就能成笑話的人。

  



◎網路上流傳的陳麗天生活照◎圖片由本人提供


  -段子、段子,還是段子

  「每次阿毛一出現,都是倒霉蛋的形象。阿毛就是一個信號彈,阿毛一出來,我們就精神了。」

  這是一堂充滿段子的刑法課。粗略計算,幾乎每過5分鐘,陳麗天就會「丟」出來一個段子。

  緩刑、減刑、假釋……如果沒有那些段子,你只能感覺到這些生硬又枯燥的專業術語。

  有了段子的參與之後,這些專業術語被轉化為——

  關於追訴時效:「有個老太太跑到公安局報案,我來報案,她說,隔壁阿毛以前殺過人,把我們家的人給殺了!多長時間的事兒?警察問。老太太說,解放前了!」

  關於假釋:「在座的同學有沒有看過電影《肖申克的救贖》?這部片子裡面多次涉及到假釋。假釋制度最早產生於澳大利亞,澳大利亞最早是幹什麼的?庫克船長發現澳洲后,它最早一直被當成了英國流放地。」

  關於減刑:「我以前碰到過一個犯人,殺人了,判無期,他已經關了8年,聽說自己減刑了,特高興,跑過來跟我說,哎呀,我減刑了,減到18年,我再待10年就出去了。是這樣嗎?無期徒刑減刑的特點是什麼?」

  每個段子來得很輕鬆,都要用變化了的語調繪聲繪色一番。他會給自己的段子分配角色,用不同的聲音來演繹。

  「比如說我,今天犯罪了,誰也不知道是我乾的。20年以後,我跑到警察局敲門。

  警察問,你找誰啊?(提高聲音)

  我找你。(壓低聲音)

  有什麼事啊?

  你還記得20年前野馬浜(上海政法學院附近的一條河)的無名女屍案嗎?(挑釁的語氣)

  你要怎麼樣?

  我乾的!(理直又氣壯)」

  講到追訴時效時,他把自己虛擬成過了追訴期跑到警察局挑釁的「壞人」,記者周圍的孩子們嘻嘻哈哈笑成一片。

  旁邊的一個孩子,5分鐘前把頭埋在書桌上,聽到這個段子,也笑得挺起腰來。

  陳麗天不僅僅把自己虛擬成段子里的主人公,更經常讓一個叫「阿毛」的角色在他段子里出沒。上海話里,阿毛是對小孩子的昵稱。

  「隔壁阿毛殺過人」、「阿毛的老爸是公安局長」——僅這一堂課里,阿毛就屁顛屁顛地出現了三四次。

  「每次阿毛一出現,都是倒霉蛋的形象。阿毛就是一個信號彈,阿毛一出來,我們就精神了。」坐在旁邊的小沈給記者解釋阿毛的笑點淵源。

  -他們叫他天哥

  「天哥,我問你個問題啊。」「天哥,你搞大了,網上都是你的語錄。」

  誰也說不清那些段子最先是被誰上傳的,因為上傳的版本太多了。

  最著名的一個段子是這樣的:

  「比如某天我走在路上,迎面走來兩個女土匪,剽悍得像春麗一樣,看見我風流倜儻玉樹臨風,就把我綁回去做壓寨先生,奪走了我的貞節。那我能不能拿起法律的武器討回公道呢?不可以!因為男性雖然有性的選擇權,但並不受法律保護,所以我只能終日以淚洗面。」

  這個來自百度貼吧的段子被註釋著,「這就是天哥的第一堂強姦罪。」

  而很多學生也因為這個例子記住了強姦罪的不公平。

  小沈也能流利又抑揚頓挫地把這個段子講出來。

  「他講的很多東西你能記得特別清楚,講到一個知識點,就會伴隨著一個例子,然後複習的時候,你就能把例子都想出來。」

  小沈覺得這樣的講課方式,讓他學起原本枯燥的《刑法》特別輕鬆。

  其實學校的老師里並非只有陳麗天一支獨秀。小沈覺得跟陳麗天同一個教研組的江老師講起刑法課來同樣很幽默,只是「江老師的幽默是很嚴謹的搞笑,而陳老師的幽默是那種誇張的搞笑。」

  像他這樣誇張到隨時可以拿自己開涮,顯然在學校里屬於獨一無二的另類。這種獨一無二給他的學生們帶來前所未有的新鮮感和興趣。

  「陳麗天的搞笑,是那種很誇張的搞笑。高中上課都是那樣子,突然到大學了,第一次遇到這樣的老師,又搞笑又能記住,那當然喜歡了。」小沈的同班同學小日也有同感。

  小沈和小日都是陳麗天的粉絲,他們把跟他們一路的人稱作「天派」,把陳麗天叫作「天哥」。

  「天哥,我問你個問題啊。」「天哥,你搞大了,網上都是你的語錄。」他們願意這樣稱兄道弟地跟陳麗天「對話」。

  「有時候我就叫他『帥哥』!他很自戀呢,經常說自己貌比潘安什麼的。」小沈索性更近一步,他覺得可以跟陳麗天無限零距離。


◎想佔領第一排,就一定要早到


  -午間一小時

  混在同一個辦公室的翟老師開玩笑地指著陳麗天對記者說:「我看不起他!一個大學老師就跟高中老師似的那麼有耐心!」

  陳麗天上午的課一直持續到將近12點。

  下了課,兩三個孩子又湧進了他的辦公室,拿著厚厚的習題冊。如果不是親眼所見,你都會懷疑這簡直是高三老師的繁忙辦公室。

  孩子們幾乎是排著隊一茬接一茬地問問題。陳麗天則慢悠悠地拿起他的老派煙斗,銜在嘴角,不急不慢地回答著孩子們的提問。

  混在同一個辦公室的翟老師開玩笑地指著陳麗天對記者說:「我看不起他!一個大學老師就跟高中老師似的那麼有耐心!」

  這個已經跟陳麗天共事了十來年的翟老師自稱是陳麗天的「戰友」。——「比耐心,我真比不過他。」

  「每天都有這麼多學生來問問題嗎?」

  「嗯,差不多,每天中午一到飯口學生們就跑過來了。現在期末了,來問問題的學生更多了。」翟老師回答。

  不知道講到什麼,偶爾能聽到陳麗天跟他的學生開著玩笑,「我老婆說了,不能跟陌生女人單獨相處。」

  「那什麼人算是陌生女人?」

  「我老婆之外的女人。」

  ……一個孩子問完了,又一個孩子「撲」上來,甚至他覺得自己準備的問題太少了:「你看看,我就這麼點問題,這一次這麼容易就算放過你了。」

  1點多了,孩子們才慢慢散去。被各色問題「折磨」到飢腸轆轆的陳麗天其實有點小高興:「我會讓我的學生下去后做題,做相關的題目,學會思考分析。不管什麼問題我都回答,提問題是說明學生有求知慾望,現在怕的就是學生沒有求知慾望。」他對等待許久的記者歉意地解釋。

  -郭德綱和周立波

  「都說學海無涯苦作舟,幹嘛把學習搞得這麼苦啊。我十幾年來都是這樣教學的,不是突然之間靈感爆發了。」

  飯後2點多,又一撥孩子出現,把陳麗天圍在辦公室里狂轟濫炸。4點左右,他才徹底消停了。於是,記者有了跟他的短暫對話。

  一個在學生眼裡趣味橫生的陳麗天是如何煉成的?一聊起來,記者面前的陳麗天,其實一點都不油嘴滑舌。

  青年周末:我發現,你的學生有上課睡覺的。你會生氣嗎?

  陳麗天:我也做過學生,我也睡過覺。既然我都睡過覺,我幹嘛還說學生呢。你哪怕上課上到一半,你覺得沒意思,拍拍屁股走人,也沒關係。上課這個東西從來不是靠強迫來的。

  青年周末:你上課時段子很多啊。你一直都是這樣講課的嗎?

  陳麗天:不能說是段子啊,這個說法容易讓人想到「葷段子」。都說學海無涯苦作舟,幹嘛把學習搞得這麼苦啊。我十幾年來都是這樣教學的,不是突然之間靈感爆發了。我知道很多人教學是拿本書來念,讓大家翻到第幾頁,只要學生識字就能自己讀,要老師幹什麼?

  青年周末:好吧,我們換個詞,你怎麼能有那麼多故事講?

  陳麗天:作為老師,如果我的這個涉及面僅僅在《刑法》範圍內的話,肯定不行的,一定要有除這門學科之外的功夫,才能駕馭這門課。我讀的書比較多,最近在看《二十四史》。

  法律也是不斷變化的,不斷有新問題出現,我現在最常看的電視節目是法律的,比如《今日說法》,幾乎每天都看。其實很多問題不是是與非這麼簡單,我現在都認為許霆案不是犯罪,僅僅是不道德。

  青年周末:其實你的教學說話是很大膽的。比如說陳冠希那一段。(陳冠希的照片,政府不允許看,但是,我不看我怎麼知道不能看啊?)

  陳麗天:這是講到公權利和私權利的界限,比如有人在家下載黃色錄像,《治安管理處罰法》和《網際網路管理規定》是有衝突的,只要我不去傳播,這個是我的私權利。所以講到陳冠希那一句。

  大學課堂本身就是個需要思想碰撞的地方,如果說一個大學課堂都沒有思想自由,把所有的東西都限定在框框里,這還教育什麼?大學教育培養一種思維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青年周末:現在上海周立波挺火的,你看過他的表演嗎?會借鑒嗎?

  陳麗天:喜歡啊,周立波和郭德綱,這一南一北我都喜歡!我下了大概有好幾個G的郭德綱的相聲。周立波的表演挺逗。他們這種抖包袱的方法,我會在上課的時候借鑒吧。

  -「流氓語錄」惹來的爭議


  「有些人誤解你是不了解你,比如你怎麼能看了點片花就來評價一部電影呢?」

  陳麗天的語錄並非沒有爭議。有人拍手叫好,就有人抬手丟磚。

  法律博客上,一篇博文《「流氓教師」:請你不要再「耍流氓」了》,現在已經擁有了近1700的點擊量。

  這位博主的意思是:學生的思路應當緊緊圍繞著課堂教學的內容,而不是課堂上案例的發展情況和各種幽默故事的可愛結局。否則會本末倒置。

  博主舉了個例子,來說明陳麗天語錄表達的不嚴密。比如對「陳冠希的照片,政府不允許看,但是,我不看我怎麼知道不能看啊?」他對這句語錄的質疑是,「 這裡的政府,是指什麼?是立法結構,還是行政機構,有什麼權力不允許看艷照?他並沒有解釋清楚。是否是禁止傳播的淫穢物品?如果我看了再傳播是否定罪?」

  這篇博客下面跟著長長的回復尾巴,多是陳麗天的學生在為他們的老師打抱不平。

  其中一個學生一口氣在博客上寫下了近千字的留言。

  「語錄是上過課的學生覺得這句話很有意思,便把它記了下來,最後收集了起來。但是你怎麼能從這隻言片語而『推測』出整堂課的內容,這樣的斷章取義您覺得適合嗎?」

  這孩子恨不得成為陳麗天的代言人,「我來為你解釋一二吧,比如他有段語錄是這樣的,『老公啊~聽說你要去搶銀行啊?我好崇拜你哦~是男人就要搶銀行啊!』您一定覺得很可笑吧,怎麼會這樣教學生?其實,這個是老師在講共同犯罪的認定的時候提到的,他問我們,鼓勵犯罪的話算不算共同犯罪,就說了這樣一段話,但是如此截取后,就變成了『流氓』。」

  另有學生從其他角度回應這篇博文:「大學期間我們真正要學的是什麼?要塑造的是什麼?我的理解是我們要學的是如何做人,我們要塑造的是我們的『人性』。中國學生被填鴨的還不夠嗎?從小學到高中,難道到了大學我們還要如『鴨毛被』那樣被塞進那幾根『毛』?」

  當記者提起網路上的這段爭議時,陳麗天咧開嘴不以為然地笑了笑。

  「我知道這事啊,有人跟我提過。我就想說,有些人誤解你是不了解你,比如你怎麼能看了點片花就來評價一部電影呢?」

  說到網路言論,他的調侃勁頭又上來了,「我認為『流氓教師』在這裡是有個性、另類的說法,如果你真的從這些話里看出流氓意味,那你個人的流氓指數真的不低了。」

  面對課堂上講如此誇張的話是把為人師表這回事丟到爪哇島的批評,他眯著他那雙小眼睛說:「幹嘛要擺老師的架子呢?我一直覺得老師和學生之間是平等的。」

  他覺得他的學生對他是一種「沒有距離感的尊重」。

    -將講師進行到底

  「一個教師的能力不是在教學上得到認可,這才是一個體制的悲哀。」

  70年生人,已經任教近17年的陳麗天,不是教授、副教授,至今仍是講師。

  而按照講師5年後可以評定副教授的規則,陳麗天也的確到了當副教授的年齡。只是,他卡在了論文上。

  有好事者搜索出他發表過的論文,「中國學術期刊網上搜索作者陳麗天,僅有三篇文章,其中兩篇在《商場現代化》上,一篇在《集團經濟研究》上。學術確實不怎麼樣。」

  「沒錯,我的確就發表了三篇。」但他對學術水平由論文數量來評定的標準相當不忿:「可學術水平怎麼能用論文數量來評價呢?我可以告訴你,我的碩士畢業論文是復旦大學的優秀論文,90多分,100分的滿分。而且說實話,中國的學術製造了大量垃圾,如果你自己已經在製造垃圾的話,你憑什麼讓別人跟你一起製作垃圾呢?憑什麼要以製造垃圾的多少作為衡量一個人能力的高低呢。」

  此時,詬病教育制度的陳麗天,出語相當麻辣,聽起來就像個年輕的憤青。

  「一個教師的能力不是在教學上得到認可,教學環節卻沒有硬指標,這才是一個體制的悲哀。」

  據悉,上海政法學院以前參評副教授規定是在核心期刊上發表三篇論文,現在提高到了六篇。因為他只發表過三篇論文,而與副教授職稱失之交臂。

  教育體制內的他,壓根不把發論文當回事,在他看來,能不能把論文寫出來和能不能發出來簡直是兩碼事,他不願花心思往那個方向去鑽研,「畢竟發論文需要有門路。」

  相比較論文,他更在乎學生。「作為老師來說,學生的評價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同行對我的評價也不錯。」

  同行的評價來自學校每學期都要組織的教評督導,也就是學校聘請外校的退休教授、專家組成的「督導團」,會不定期的聽教師講課課,並且給教師課堂教學打分,如果幾次都情況不妙的話,就會讓教師的課暫時停掉,重新備課。

  陳麗天說,「他們對我上課的評價,包括對我上課時所表現出來的學術能力的評價並不差。不是說學術能力一定要你發表的論文,而是你能夠形成自己的觀點並把它表達出來。這就可以了。」

  督導團顯然給了他很高的分值,再加上學生們在評師系統中打的高分,讓他得過N個跟教學相關的獎勵,聽起來輕鬆得有點像囊中取物:一次優秀教學成果獎,優秀教師的示範崗,上海市司法行政系統先進個人。

  儘管這些教學成果不是評職稱的核心指標,但至少是對他教學成績的肯定。

  -誰卡住了陳麗天

  「說一點都不在乎肯定是假的。說不著急也著急,這算是在學校里的身份符號。」

  陳麗天教學上的順利和職稱上的失利,在上海交通大學教授、長期觀察教育問題的熊丙奇看來是現行高校教師評定體制必定要出現的癥結。

  「大學教師的職稱考評只從數量上去評定,完全沒有質量的把關。比如論文、課題、經費、專利、教學,都是從數量上去考評。而且對教學的考評僅僅是完成課時即可的最低標準。」

  在這樣的考評體系下,陳麗天這樣重視教學質量的人顯然會成為體制的犧牲品,熊丙奇說:「在這樣的體系導向下,你在教學里投入的時間和精力,並不會在指標體系中體現。教師肯定是希望自己的論文發表更多,科研做得更好,因為上課成了基本條件啊,因為科研、論文跟你的職稱和利益直接掛鉤啊。而論文也因為重數量,導致出現大量學術垃圾。」

  而這樣就造成了大學教育的本末倒置,「國外大學核心職能是教學,論文是服務於教學的,國內恰恰相反了。如果說,大學教師考評不強調你的論文篇數,而更加重視質量,比如給老師更長的周期去完成一篇論文,甚至說我不規定你的文章是否發表,只要寫出來是有水平的,那也承認,這樣就不存在教學和研究矛盾的問題。」

  陳麗天也正糾結於此。

  「學校會刻意要求你論文每年發多少嗎?」記者問。

  「這倒沒有,我不發論文倒霉的是我自己啊,職稱評不上。」

  「那看到同齡人甚至比你年齡小的人職稱比你高呢?」

  「老實說一點都不在乎肯定是假的。說不著急也著急,這是一個符號吧,算是在學校里的身份符號。」他頓了頓,「努力總是要努力的,有機會有條件就往這方面奔唄,不夠條件也沒有辦法,順其自然吧。」

  末了,他把一個煙斗狀的煙灰缸推到記者面前,「你看,這煙灰缸是學生們送給我的禮物,裡面的小紙條都是他們寫給我的話。」

  「天天,你真是太可愛了」、「天哥,祝你越來越帥哦」,小小紙條上這些肉麻的話,是對他簡單卻又最有力量的獎勵。
我是一個熱愛自己祖國的中國人,我健康,我快樂。
細節成就完美。
圖片類未註明[原創]的均為轉帖!

923

主題

4917

帖子

1599

積分

三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599
沙發
鐵螳螂 發表於 2009-6-17 09:44 | 只看該作者
學生水平降低了,笑點低,品味低。心裡有個像樣的課題就不會那麼低級趣味了吧。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0 15:2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