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4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NC的JY「常凱申」

[複製鏈接]

1344

主題

1773

帖子

1152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15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zhaiji 發表於 2009-6-14 12:4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王奇的「常凱申」意為「凱申之事常有」,真是妙不可言。開「凱申」先河的是復旦大學教授趙景深,他將「Milk Way(銀河)」凱申為「牛奶路」,很好地說明了牛郎織女不肯下凡的原因——天上生活條件太好了,難怪魯迅先生要狠狠表揚他;第二個凱申的是1998年,北京大學的王教授將孟子凱申為「門修斯」,數洋典而忘祖;歷史系副主任王奇將蔣介石的洋名Chiang Kai-shek翻譯為「常凱申」,雖然是「出口轉內銷」,但填補了中國名校前三甲之一清華大學的空白,善莫大焉。反正老蔣從1975年4月5日起就不再罵「NXP!」了,蔣家後人不起訴就沒有法律上的麻煩。

  我想,就算不加以解釋,讀者還是能猜出「NXP」是什麼意思,因為它是蔣介石的出口腔,已經上升到「國罵」的高度。蔣介石在台灣的身份證是1號(前面n個0),九五至尊的身份毋庸置疑,所以用「不懂韋式拼音」解釋「常凱申」肯定說不通。網民經常用拼音縮寫代替漢字,比如「NC」是「腦殘」,「JY」是「精英」,「NC的JY」意為「腦殘的精英」,大家都明白這些符號是什麼意思,不需要另外解釋。有人將翻譯的錯誤原因歸結為現在的大學課程設置,說是文史哲學得太少,這種看法是錯誤的。我和王奇同年出生,我們這一代人都知道蔣介石是何許人,哪怕小學肄業。對於歷史系教授來說,只要見到「西安事變」就會知道主角是誰,省略「蔣介石」幾個字沒有關係,從「Chiang Kai-shek」到「蔣介石」,不需要高深的知識和敏捷的思維。用出版社信任清華的牌子硬所以沒有仔細校對解釋,還算通順。這裡好有一比:質檢部門沒有發現牛奶中的三聚氰胺固然是錯,可問題是牛奶之中本來就不應該添加三聚氰胺。所以問題依舊:清華大學歷史系副主任怎麼能犯這種低級錯誤?

  還有一種比較流行的解釋是學術浮躁與學術造假,比如導師將「工程」分包給研究生,研究生再分包給本科生,然後程序倒轉,研究生過過目,導師過過目,就可以將「學術成果」交付出版社。但這種錯誤只需「過過目」就能發現,無需核實詳細資料。此外,我不但見過豬跑,還吃過豬肉,知道出版社在正式開印之前一定會將樣書寄給作者再看一遍。所以問題依舊:清華大學歷史系副主任怎麼能犯這種低級錯誤?還有其他原因嗎?

  我覺得國人好洋也是不可忽視的原因。對不少人來說,洋意味著身份和權威,起碼也是時尚,所以餅乾成了「曲奇」,牛奶加上「OMP」就成了「特侖蘇」,「曼莉」取代「淑貞」,中文歌詞中插入英文字母,國產JY愛炫耀洋的因素,比如偶爾的出國,或者在國內絕無僅有的與在華洋人的某次談話,高考落榜者靠著父母有錢出去留學幾年後拿個博士回國后,反而比從在國內按部就班上一本再拿到博士學位的同學吃香,華爾街金融災難製造者被中國高薪聘請,城裡小孩再也不揮揮小手說「再見」,統統改為飛吻加「拜拜」。

  王奇會不會看到「常凱申」后反而覺得更顯得像引自外文資料,更顯得權威,所以保留它呢?我沒這個把握,但起碼不能排除這個可能。

  我一前輩同事總是將「地高辛」讀成「地各信」(digoxin的音),其實他的拉丁文還不如我,他只不過是覺得這樣很洋氣、很文化。再舉一個例子,信不信就由你了,我是核實過的。筆者同村一兒時玩伴當兵回家探親,走到村頭用普通話問路:「請問老大爺,某某某家怎麼走?」。他當兵才兩年,「老大爺」家的灶朝哪個方向開口他都知道更別說名字,「某某某」是他父親的姓名,「某某某的家」就是他自己的家,沒有搬走。我離開家鄉三十年了,回到家鄉絕對是一口方言,實在難以找到方言對應的詞才更換成「家鄉普通話」。

  這類人其他方面與常人沒有多少差別,惟情商低於常人,其「凱申」大多無害,盡可一笑了之。對於JY,偶爾「凱申」沒什麼,誰不出些錯,「常凱申」就有害了。洋國家那麼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自然很多,在國外工作的以及經常出國的,將好的東西向國內推薦,無論為錢為義,都是有益的,國內的人在甄別後應該結合實際學習人家的長處,媚洋不好,盲目排外也不好。JY最容易NC的地方在於以洋為貴,不論實質,不顧實際,不管可行性。洋化未必不好,阿拉伯數字就是舶來品,但讀音還是中式的,只帶來方便不增加麻煩,好得很。馬克思主義來自西方,當它和中國國情相結合時,就能生根發芽開花結果。「常凱申」如王奇者,容易成為書獃子,除了讓人覺得不太舒服,太大的危害沒有,報錯后也是會改正的。意識形態領域的「常凱申」者,容易一根筋,視錯者全錯,對者恆對,報錯后傾向於逆反。

  江西 夏河年
清貧仍能讓我自得其樂

1677

主題

6783

帖子

5488

積分

二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5488
沙發
韓冰 發表於 2009-6-15 14:45 | 只看該作者
王奇的「常凱申」意為「凱申之事常有」,真是妙不可言。開「凱申」先河的是復旦大學教授趙景深,他將「Milk Way(銀河)」凱申為「牛奶路」,很好地說明了牛郎織女不肯下凡的原因——天上生活條件太好了,難怪魯迅先 ...
zhaiji 發表於 2009-6-14 12:46
這麼一篇好文章竟然落在了後面,看來還得頂到前面去!
美國《金錢》雜誌網站5月21日文章,原題:我為了償還5萬美元的債務來到中國,這是我有生以來作出的最佳決定之一,全文如下: 名校學歷以及多次出國旅遊經歷,讓我看起來過得不錯,但5萬美元負債讓我惴惴不安。 2016年2月,已當上兼職英語教師的我決定邁出更大一步,開始學習英語教師職業培訓課程,因為我得知在中國教英語收入頗豐。隨後,我接受了中國的一份工作,登上了飛往中國南方的飛機。 儘管離家萬里之遙,告別了熟悉...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203

主題

2865

帖子

2095

積分

五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095
3
秦人 發表於 2009-6-16 04:22 | 只看該作者
引用:「歷史系副主任王奇將蔣介石的洋名Chiang Kai-shek翻譯為「常凱申」」

——Chiang Kai-shek不是老蔣的洋名,是中國人使用漢語拼音拼寫姓名之前的英文拼寫方法。
「常凱申」事件表明了現今大學老師所擁有的知識的寬度和深度。
只聽說國內大學擴招,該不會連教師也擴招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677

主題

6783

帖子

5488

積分

二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5488
4
韓冰 發表於 2009-6-17 11:17 | 只看該作者
不會是白痴都混到大學教師隊伍里去了吧!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203

主題

2865

帖子

2095

積分

五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095
5
秦人 發表於 2009-6-17 11:30 | 只看該作者
不會是白痴都混到大學教師隊伍里去了吧!
韓冰 發表於 2009-6-17 11:17

很有可能哦。
前幾年,不是有個在美國某大學做清潔工的,偽造學歷,海歸回去當了大學教授嗎?
國內,聽說抄襲畢業論文的情形不在少數。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7 03:5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