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東方時代環球時事解讀.時事節簡版[2009.06.12]

[複製鏈接]

432

主題

956

帖子

606

積分

貝殼網友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606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游雲異客 發表於 2009-6-15 13:5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美國官員:朝鮮可能準備進行第三次核試驗

  【華盛頓消息】據美聯社報道,美國一位政府官員11日稱,朝鮮可能正準備進行第三次核實驗。聯合國目前正在考慮對朝鮮5月25日的第二次核試驗採取制裁措施。這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美國官員未提供有關這一評估的具體細節。

  10日提交的一份聯合國決議案草案將對朝鮮的武器出口和金融交易採取嚴格的制裁措施,並且允許在港口和公海上對朝鮮可疑貨物進行檢查。朝鮮威脅稱,如果聯合國通過了新的制裁措施,它將採取報復措施。朝鮮多年以來一直遭到嚴格的制裁措施。朝鮮上個月進行的核實驗違反了安理會在朝鮮2006年10月進行首次地下核實驗后通過的決議案。

  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沒有就有關朝鮮正準備進行第三次核實驗的評估發表評論。國家安全委員會發言人麥克-哈米爾稱:「我們知道得預計朝鮮採取不計後果的危險行動。但世界團結一致地將通過一份新的安理會決議案,這明確說明,朝鮮的行為只是使自己更為孤立。」

  美國朝鮮問題特使博斯沃思11日稱,美國決心確保朝鮮為其不斷增加的導彈和核威脅面臨嚴重後果。他在聽證會對議員們稱,奧巴馬政府考慮凍結朝鮮的海外銀行賬戶。前布希政府的類似行動曾激怒朝鮮,導致核會談中斷。但博斯沃思也表示,奧巴馬想與朝鮮舉行會談,會談可以通過朝核問題六方會談機制或者直接進行。到目前為止,朝鮮方面拒絕了奧巴馬政府的接觸努力,朝鮮將最終回到核裁軍會談,但朝鮮近期可能不會這樣作。他表示,就目前而言,如果朝鮮不改變方向,那麼它承擔後果。

  中央情報局局長里昂-帕內塔11日稱,美國情報部門正在密切監視朝鮮,以希望發現或者阻止朝鮮向「願意出錢的人士或組織」出售核和導彈專業知識和技術。帕內塔稱,對朝鮮進行諜報活動很困難,但是美國正在取得積極的進展。他稱,奧巴馬政府應對朝鮮的措施將向伊朗發出一個「重要信號 」。美國指控伊朗正在秘密研發核武器,伊朗否認了這一傳聞。美國國防部長蓋茨在布魯塞爾稱,沒有跡象顯示,朝鮮正在準備發起軍事行動。但是,朝鮮的行動難以預測,因此他不能排除這一威脅。

  【時事點評】儘管一位美國政府官員公開聲稱「朝鮮可能正準備進行第三次核實驗」,但是,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就目前而言,這種「可能性」還比較小,起碼在朝鮮進行新一輪或短程(針對韓國及駐韓美軍)、或中程(針對日本、駐日美軍及美國關島基地)導彈試射之前是這樣的。

  ●華盛頓何以「熱炒」所謂「朝鮮正準備第三次核試驗」?

  根據我們的觀察,華盛頓之所以「熱炒」所謂「朝鮮正準備第三次核試驗」,如果僅局限於朝核問題的層面,那麼其目的恐怕在於三點:
  第一,是急於對「朝鮮已經進行的第二次核試」進行「結案」。
  第二,華盛頓之所以急於「結案」,其「表面意圖(注意我們的用詞,是表面意圖)」也非常明確,就如美國朝鮮問題特使博斯沃思11日所稱:「美國決心確保朝鮮為其不斷增加的導彈和核威脅面臨嚴重後果」。
  顯然,如果在這個思維層面去思考,那麼,為了「制止朝鮮進行第三次核試驗」,聯合國安理會也就有必要「儘快」拿出一個「令朝鮮面臨更加嚴重後果」的決議案來,
  第三,然而,在東方評論員看來,不論是美國急於「結案」、還是「美國決心確保朝鮮為其不斷增加的導彈和核威脅面臨嚴重後果」,都不過是種手段,其「實質意圖」還是在於切實阻止「兩核之間」的「數據交換進程」。
  顯然,如果我們從這個層面去思考,那麼,聯合國除了在時間上要「儘快」拿出決議案之外,在內容上,決議案還應該有助於實現「上述目標」。

  ●「美國兩核政策」的「當務之急」

  請大家注意美國中央情報局局長里昂-帕內塔在當天(美國時間6月11日)明確表達的兩層意思:
  第一:他說,美國情報部門正在密切監視朝鮮,以希望發現或者阻止朝鮮向「願意出錢的人士或組織」出售核和導彈專業知識和技術。
  第二:他稱,奧巴馬政府應對朝鮮的措施將向伊朗發出一個「重要信號」。

  非常清楚,在動輒就要將兩核掛鉤的華盛頓的言行舉止中,我們不難感受到:在第一次核試驗「失敗」(美國人的定性之說)之後,由於朝鮮已經「應科技人員的請求」,進行了第二次核試驗、並取得了新的試驗數據,阻止朝鮮向「願意出錢的人士或組織」出售核和導彈專業知識和技術已然成了「美國兩核政策」的當務之急。


●華盛頓處理「兩核問題」的大環境與能力已經發生了深刻變化

  在東方評論員難看來,隨著金融危機爆發、國際社會對美元本位制的質疑,不論美國人是否願意承認,它恐怕都已經感覺到了,今天它處理「兩核問題」的大環境與處理能力,已經較朝鮮悍然進行第一次核試驗時已經發生了深刻變化,即:「兩核問題」已經從過去「更多是個安全層面的問題」轉化為「更多是個經濟層面、特別是金融層面的問題」。

  首先,朝鮮進行第一次核試驗時(06年),美國次貸危機雖在醞釀,但並未發作,美國一切霸權的基石--金融霸權沒有受到任何形式的削弱,至少表面是這樣的;

  即便是這樣,美國當時對朝鮮所進行的一系列制裁、特別是金融制裁不僅沒能奏效,最後,由於日本朝野齊聲討論「核武裝問題」,為了儘快將朝鮮「請回」六方會談、平息「第一次核試驗衝擊波」,時任美國聯儲主席的格林斯潘還親自出面、央求俄羅斯央行幫忙,將應美國要求而凍結在中國奧門商業銀行的一筆「朝鮮髒錢(美國政府稱是朝鮮印製假美鈔、及販毒所得)」轉到朝鮮政府指定的俄羅斯商業銀行賬戶,從而在國際社會面前大丟其臉地上演了一出「美國央行竟然幫一個邪惡軸心公開洗錢的荒誕劇」。

  ●在格林斯潘先生親自安排「幫朝鮮洗錢」之路線圖的背後

  值得強調的是,在格林斯潘當時不顧其臉面、親自安排了一幅美國經由中國、俄羅斯金融系統,「幫朝鮮洗錢」之路線圖的背後,即是布希政府當時急需「中俄」聯手按住日本核衝動的政治需要,更是「中俄」迫使 「美元霸權」公開承認「中俄」可以在聯合國1817號決議案外為朝鮮提供「金融結算」的「金融需要」。

  有必要補充的是,當年,在俄羅斯央行「欲推還迎」地同意其境內商業銀行接收來自中國奧門一家商業銀行的所謂「朝鮮髒錢」時,就公開要求美國政府出具「書面保證書」、保證美國不會追究俄羅斯金融體系「為朝鮮洗錢」的「相關責任」。

  要知道,直到金融危機爆發之前,在中國不充許軍事解決朝鮮問題的情況下,在朝鮮與歐美、日本與韓國的貿易原本就微不足道的情況下,美國唯一可以對朝核問題施加巨大外部壓力的,就是利用其無可爭議的金融霸權,對朝鮮進行金融制裁、或威脅對向朝鮮提供金融結算的「金融體系(中國與俄羅斯)」進行金融制裁。

  ●華盛頓對「朝核問題」的金融制裁能力早就不可同日而語了

  其次,朝鮮的第二次核試驗是在一浪高過一浪的「打倒美元本位制」中進行的,是在美國金融危機仍然沒有得到根本性解決的背景下進行的,是在「美元本位制」到處尋求幫助(特別是向北京尋求幫助)之背景下進行的。
  因此,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如果只是在經濟、特別是金融層面去看問題,顯見的是,在「正在思考以特別提款權取代美元本位制」之可行性問題的「方方面面」面前、特別是在北京面前,華盛頓對「朝核問題(注,請注意我們的用詞,是朝核問題,而不是單指朝鮮)」的「金融制裁能力」早就不可同日而語了。

  ●「今天的美元霸權」還能像06年時那樣,輕鬆、隨便地將中國的某家銀行貼上「為朝鮮洗錢」的標籤嗎?

  我們知道,明天就是投票日,不難想像,一旦聯合國通過了一份類似當年1817號決議案的制裁決議案(注,與06年時一樣,通過一份決議案本身是沒有懸念的,問題在於內容),且中國仍然拒絕「實質性」參與制裁朝鮮,「今天的美元霸權」還能像06年時那樣,輕鬆、隨便地將中國香港、或者中國澳門的某家銀行貼上「為朝鮮洗錢」的標籤、而不擔心任何金融反擊嗎?

  ●再談G20倫敦國際金融峰會上中法有關「洗錢中心」的爭吵

  對此,東方評論員早在倫敦G20國際金融峰會時就指出:在是否將中國香港、澳門列入「洗錢中心」的問題上,在華盛頓調解(媒體報道的說法)「北京與巴黎」之間爭吵的考慮中,恐怕即有必須對「正在思考特別提款權取代美元本位制之可能性問題」的北京進行進行讓步的需要,也有「順勢抽掉」歐盟日後介入朝核問題、獲取兩核問題「 套票」之「金融敲門磚」的考慮,從而防止旨在將歐盟經濟遮斷於亞太經濟圈之外的APEC組織被歐盟「破功」。

  另外,請大家注意,到今天為止,距離朝鮮第二次核試驗已經整整18天了,而根據報道,與第一次核試驗僅過了5天的時間就拿出了一份制裁決議案的速度相比,這份「非常非常難產」的聯合國相關決議案、極可能在北京時間12日晚間通過(已經超出了我們今天的截稿時間)。然而,東方評論員注意到,就在投票之前,東北亞又發生了兩件有意思的事情。

俄外交部批評日本:要求「歸還」北方四島法案「令人不快」

  【莫斯科消息】據俄新網報道,俄羅斯外交部批評日本眾院通過的《促進解決北方領土問題特別措施法》修正案。這項修正案明確規定北方四島為日本固有領土,應該立即「歸還」。

  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安德烈·涅斯捷連科11日在新聞吹風會上表示,「這是一個令人非常不快的決定。我們將仔細研究這項法案修正案,稍後對此做出具體評價。」

  朝鮮要求:開城工業園租金上調31倍

  【首爾消息】據韓聯社報道,朝鮮11日要求韓方將開城工業園朝鮮工人的工資和土地租金分別上調至300美元和5億美元,這分別是當前的工資標準和已繳納的土地租金的4倍和31倍。

  如果朝鮮在今後的磋商中仍堅持上述立場,因南北關係惡化導致訂單減少、陷入危機的開城工業園區,很有可能被逼到懸崖邊上。

  韓府官員表示,朝鮮在當天舉行的南北開城工業園區工作會談中,要求韓方將目前加上社會保險達到71美元的朝鮮工人月平均工資,上調至300美元。且每年漲薪10~20%。

  開城工業園區朝方工人的最低工資由每月50美元,分兩次上調至目前的55.125美元,且南北達成協議的以最低工資為基準的漲薪上限為每年5%。

  朝鮮還要求將現代峨山和土地公社繳納的工業園區一期工程—100萬坪土地租金總額上調至5億美元。
  另一方面,朝方並未就政府要求儘快解決的被朝鮮扣押的工人劉某的問題做出具體表述。

  【時事點評】在昨天(周四)的點評中,我們曾經就「日本眾院通過《促進解決北方領土問題特別措施法》修正案」配發了討論紀要。

  ●日本通過的這份《修正案》「很有點兒意思」!

  就如我們昨天點評中所強調,不論是時間還是內容或者背景,日本通過這份《修正案》都顯得「很有點兒意思」:
  首先,《修正案》明確寫入「北方四島為日本固有領土」;
  其次,《修正案》是在11日下午在日本眾院全體會議上全票通過的;
  最後,《修正案》是日俄兩國領導人將於7月舉行會談的背景下通過的;

  ●有關《修正案》的來龍去脈
  我們知道,有關這份《修正案》的最早消息是5月12日見諸報端的。當天,俄羅斯總理普京抵達日本、正式展開訪日行程,期間與日本首相麻生太郎舉行會談,雙方簽署了一系列經濟合作協定,但在南千島群島(日本稱北方四島)問題上沒有取得進展。
  顯然,表面上看,《修正案》的提出,只是「俄日之間的領土爭端問題」,但是,在之前的點評中,東方評論員就一再強調,在南亞局勢日益緊張之際,東北亞方向大國之間的任何「風吹草動」,本質上都是一個又一個的「排列組合」問題。

  ●5月12日,除了北方四島之外,日本還在釣魚島方向有所動作

  同樣是在5月12日,除了北方四島之外,日本還在釣魚島方向有所動作:由日本海上保安廳發布了一份2009年度「海上保安報告」。
  對日本的這份《海上保安報告》,我們也配發了討論紀要,並明確指出了這麼幾點:

     ●日本選擇同一天、於北方四島及釣魚島方向「同時衝撞」了中俄兩大核武國家

  首先,日本09年度報告與往年報告有個明顯區別,即:在今年的報告正文中,日本人特地添加了一章,名曰:「保衛領海」章節。
  其次,按照日本媒體的解釋,該章描述了日本領土近來遭受的威脅;該章強調了中國大陸和台灣的船隻「非法活動」和巡遊已經「侵犯了日本主權」。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在普京5月12日訪日的當天,日本執政的自民黨和反對派政黨召開聯合會議,決定批准一項規定日本擁有與俄羅斯存在領土爭議的北方四島主權的法案,當然有針對普京的重要成分,但是,日本不惜在同一天時間裡、於北方四島及釣魚島方向同時出擊,同時「衝撞」中俄兩大核武國家,其意圖恐怕就不是「雙邊關係」不那麼單純了。

  ●日本人鼓搗出來的「兩份文件」,一開始就被染上了濃濃地「核顏色」

  我們想強調的是,儘管這種「同時衝撞」被巧妙地掩飾在5月12日是日本「海上保安日」及普京於5月12日訪日的「時間巧合」中了,但是,不論是「強調北方四島是日本固有領土」的《修正案》,還是「中國大陸和台灣的船隻『非法活動』和巡遊已經『侵犯了日本主權』」的《09年度海上保安報告》,本質上都是「日本與兩大核武國家的領土爭端問題」,因此,明眼人一看就知,日本人5月12日開始鼓搗的「兩份文件」,打一開始就染上了濃濃地「核顏色」。

  然而,「核顏色」只是問題的一方面。我們知道,僅僅幾個小時之後,準確地講,美國財政部(當地時間)5月12日宣布,財政部長蓋特納將於6月1日和2日訪問中國「以加強美中兩國的經濟關係」。

432

主題

956

帖子

606

積分

貝殼網友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606
沙發
 樓主| 游雲異客 發表於 2009-6-15 14:00 | 只看該作者
從5月12日開始的一連串重大事件,其實都是沿著兩條線索展開的

  到此為止,如果僅在東北亞的角度、或從經濟的層面看問題,那麼,從5月12日開始的一連串重大事件,其實都是沿著兩條線索展開的,一個是「核擴散問題(主要是日本、當然也包括韓國)」,另一個是「相關大國」對東北亞經濟一體化的態度問題;在金融危機的新形勢下,也可以「局部地」理解為人民幣的角色問題,或者日元的再定位問題;

  如果我們將目光看遠一點,那麼,從5月12日開始的一連串重大事件,其實也都是沿著兩條線索展開的,一個是「核擴散問題(主要是伊朗,當然也包括日本)」,另一個是國際金融話語權問題,也就是美元本位制問題;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正是在兩條線索的相互牽扯、相互交織下,在5月12日之後短短數天里,其它方向、特別是南亞方向,「方方面面」通過媒體、眼花繚亂地製造了一個又一個的重鎊新聞:

  真實的情況就是,就在第二天,也就是5月13日,美國朝鮮問題特使博斯沃思突然表示「他想訪問朝鮮」,並明確強調「他訪朝目的在於勸說朝鮮重返六方會談」,並聲稱「美國在六方會談框架內可以同朝鮮進行直接對話」,且補充說「這種直接對話可以隨時開始」!

  5月14日,在美國福克斯新聞報道說,一名駐阿富汗的美國情報官員稱:「我們制訂了在局面失控的情況下接管巴基斯坦核武的計劃」,並表示「這是美軍聯合特種作戰司令部駐阿部隊的第二項主要任務」;

  就在當天,巴基斯坦現任總統扎爾達里在接受NBC採訪時曾表示,本·拉登實際上是名美國間諜,其任務就是破壞該地區穩定局勢;

  而就在那前後,俄羅斯媒體報道稱,巴基斯坦情報部門在報告中指出,「扎瓦希里與妻子和助手目前就在巴基斯坦西南部俾路支省首府奎達市,也就是美軍鼻子底下過著平靜的生活」,並表示「.....扎瓦希里仍然可以自由出入被美軍及聯盟軍控制的地區,這讓人感到十分可疑」。

  到了5月15日,據英國《泰晤士報》報道說:美國中央情報局局長帕內塔秘密訪問以色列,並警告以色列領導人「不要在未通知美方的情況下,對伊朗核設施發動突然襲擊」。
  5月20日,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公開表示:俄羅斯政府將結束制定遠東地區和西伯利亞開發戰略規劃工作,這一規劃將與中國邊境地區(東北)發展計劃捆綁在一起。
  5月23日,韓國前總統盧武鉉自殺身亡;
  5月24日,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日就盧武鉉之死發出唁電,高度讚揚盧武鉉、及盧武鉉身前推動的「陽光政策」;
  5月25日,美國眾院議長佩洛西訪華,朝鮮進行第二次核試驗;
  5月26日,在核大國普遍「反應謹慎」的同時,伊朗總統倒是「口直心快」地公開聲稱:伊核計劃與朝核技術沒有任何關聯;

對上述新聞的背後,在之前的點評中,我們一一予以了點評,並分別進行了定性,在此不再重複。我們想強調的是兩點:

  ●上述「兩條線索」,在某種條件下,總體上是可以「相對獨立運行」的

  第一:上述「兩條線索」的性質非常相似,儘管都表現為「核問題」,但其實卻都是個「新的安全框架」問題,新的政治、軍事與經濟秩序問題,只是在重要性與代表性上,有著「全局」與「局部」之分;

  第二:上述「兩條線索」,在某種條件下(比如,美國不在中國國家綜合安全的「重中之重」--南亞方向尋求破局),儘管它們之間有個翹翹板效應,但總體上還是可以「相對獨立運行」的,且這對受金融危機衝擊「相對最小」的中國經濟最為有利。

  ●原本可以「相對獨立地運行」的「兩條線索」糾纏於巴基斯坦這個戰略要點上了

  然而,由於美國即急於從金融危機中走出來、又不打算徹底放棄以美元本位製為核心的「華爾街金融永動機」的「經濟模型」,且將「南亞破局」視為最為高效、高速的「走出方案」,因此,原本可以「相對獨立地運行」的「兩條線索」也就糾纏於巴基斯坦這個戰略要點上了。

  我們再次強調,由於「巴基斯坦方向」緊靠「伊核問題」這個全球戰略制高點,極其重要,是中國國家與民族命運的重中之重,一旦有失,中國將徹底失去中東、中亞方向能源供應通道,徹底失去西部安全屏障,徹底失去角力中東、中亞、南亞的戰略支撐點,如此一來,南海方向將會「真正地」緊張起來,那樣的話,即便是東北亞經濟一體化、甚至是東亞一體化順利啟動了,也無法保障出成果,更別提什麼支持「台獨」的國際勢力留有後手的(台獨、特別是局部台獨)、「目前仍然可能隨時逆轉」的「兩岸三通」與「海西經濟區」了。

  ●在金融危機的衝擊下,對朝核問題而言,華盛頓目前的策略

  第三,在金融危機的衝擊下,對朝核問題而言,華盛頓目前的策略是即要維持「朝核六方會談」,又要阻止朝核六方會談取得實質性進展,並達到即要用一個穩定的朝核六方框架「框住」朝鮮的核進展、日本的核野心,又要為政治、軍事上「對美一邊倒」的李明博政府之經濟政策提供一個相對穩定政治環境的目的;

  與此同時,還要用一個遲遲沒有進展的「朝核六方會談」去「窒息」朝鮮發展經濟的空間、從而幫助李明博政府在相對穩定的情況下實現主導朝鮮半島經濟、並避免被中國經濟所整合的戰略意圖。

  ●在朝核問題上,盧武鉉與李明博的「異同」

  第四,在東方評論員看來,華盛頓能否做到第三點,是李明博政府今後能否繼續沿著「小泉路線」走下去的關鍵。

  事實上,避免被中國經濟整合從來就是韓國政府的「潛意識」,只是盧武鉉政府的策略在於「不反對」東北亞經濟一體化,但想充分利用朝鮮的民族主義(朝鮮也擔心中國主導了朝鮮經濟、主導了半島),用「陽光政策」搶在中國之前、先手整合朝鮮經濟;

  而李明博政府的策略則醉心於與美國一道,在政治與軍事、經濟層面全面遏制中國,但其命門在於韓國經濟又離不開所謂「中國之需」,在這個問題上,李明博與小泉純一郎是一個德行,即要反華、可又都想搭、也必須搭中國經濟的順風車。

  ●在這一目標實現之前,對朝鮮決策者而言,任何「最後必將帶來政治衝擊」的經濟改革,似乎都是危險的

  第五,歐美金融危機后,中國要想率先走出危機,並全面提升經濟產業結構,就必須有效推動「南下與北上戰略」,因此,促進並參與朝鮮的經濟改革,促進、並參與朝鮮半島走向和解,是中國全面啟動東北亞經濟一體化的關鍵一環。

  而在朝鮮民族主義意識下,一個遲遲沒有實質性進展的「朝核六方會談」,令朝鮮想在「中俄美日」之間「位居平衡位置」、從而享受「集體安全保護」的「安全構想」遲遲不能實現,在這一目標實現之前,對朝鮮決策者而言,任何「最後必將帶來政治衝擊」的經濟改革,似乎都是危險的。

  因此,美國即不肯讓「朝核六方會談」瓦解、又不肯讓其取得實質性突破,就是想「窒息」朝鮮經濟發展空間,其實也就是想「窒息」中國非常看重的東北亞經濟一體化進程,對中國而言,所謂東北亞經濟一體化進程實際上就是東北振興計劃,是中國北上戰略的重要一環。

●要想朝鮮決策層儘快進行經濟改革,其實有兩個辦法

  因此,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對於北京而言,要想朝鮮決策層儘快進行經濟改革,其實有兩個辦法:

  第一種辦法,是充分顧及「朝鮮民族主義」,促進朝核六方會談儘快實現實質性突破,對華盛頓而言,這涉及到日本的「戰略角色重新定位問題」,涉及到現有「東北亞、西太平洋安全框架」的重構問題,在不到萬不得已之前,華盛頓是不肯做此讓步。

  而對日本而言,在成為「正式國家」之前,對「中美」而言的「日本戰略角色重新定位問題」,對最為弱勢的日本而言,其實是個中美強勢下的「日本角色最終定位問題」,因此,不到萬不得已,日本也是不肯「提前就位」的。
  不難看出,在美國綜合實力被進一步削弱之前,這種辦法的可行性不高;

  ●讓「朝鮮民族主義」自已認識到「不能再等了」

  第二種辦法,是讓「朝鮮民族主義」在國際政治的殘酷現實下,自已認識到「不能再等了」,從而儘快開始進行經濟改革,像「俄羅斯遠東地區」所「宣布(要真正落實、還有許多工作要做)」的那樣,將其經濟發展規則與中國邊境地區(中國東北)捆綁在一起,先把自己發展起來,在「一種可行性」的基礎上,再去促進韓國社會對「陽光政策」的追憶,再去尋求「東北亞安全框架」的實質性突破。

  顯然,從朝鮮第二次核試驗的「最新發展」來看,這種可能性是存在的。

  ●即將通過的聯合國決議案,其主要內容必然包括這樣幾點要素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如果我們從這個層面去觀察問題,那麼,我們不難揣測即將通過的聯合國決議案,其主要內容必然包括這樣幾點要素:
  第一:儘管朝鮮進行了第二次核試驗,但朝核問題應該、且只能通過和平、談判的方式解決,絕對不能以武力解決、或者以武力相威脅;
  第二:在「美日」或真、或假都會表現得「非常嚴厲」的必然下,在堅決去掉「動武」、或者「強迫海檢」、及全面制裁的因素后,在不妨礙中國繼續援助朝鮮、繼續與朝鮮貿易往來、並繼續向朝鮮提供金融結算的前提下,基於「第二種辦法」的考慮,如果新的決議案有助於「激起」朝鮮半島的緊張局勢,從而讓已經擁有核武器的朝鮮對想走「小泉路線」的李明博政府施加以最大的壓力,東方評論員認為,北京可能不會投反對票,至於是否投贊成票,則有待觀察。

  ●朝鮮第二次核衝擊波的意義在於兩點

  通過上面的討論,我們不難看出,朝鮮第二次核衝擊波的意義在於兩點:

  其一,是以東北亞可能走進核競賽相威脅,迫使華盛頓在南亞方向小心點兒,從而儘可能地將「兩條線索」從巴基斯坦這個戰略要點解開,繼續「相對獨立地發展」,前面說了,對中國經濟而言,這是最為有利的局面;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只要「南亞方面」能保持穩定,那麼,由於歐美金融危機仍然有待進一步深化(這是個體制問題,在體制不改變的情況下,根本不可能徹底解決),經濟上,歐美雙邊矛盾、「歐美日三邊撕裂」仍然有待進一步激化,因此,中國的中亞、中東、非洲、拉美利益都能基本上得到保障。

  ●李明博政府恐怕已經感覺到了這一威脅

  其二,如果華盛頓在朝鮮第二次核試驗的衝擊下,在南亞方向即不將所謂的「準備實施」提升為「具體實施」,但又不肯中止所謂的「準備實施」,從而即不進行戰略冒險但又不肯對巴基斯坦撤去全部的壓力,那麼,順著「朝鮮民族主義」的情緒,為了儘快打破朝鮮半島南北雙方的僵局,在取得第二次核試驗的數據,擁有對韓核威懾之後,在三八線附近製造「擦槍走火」、從而強烈衝擊韓國那並不強壯、且正受到「兩岸三通」全面衝擊的經濟,並強烈撕扯韓版「小泉路線」的可能性就會大增,直到李明博政府徹底低頭為止;

  事實上,從朝鮮11日要求韓方將開城工業園朝鮮工人的工資和土地租金分別上調至300美元和5億美元,從而分別將「當前的工資標準和已繳納的土地租金提高4倍和31倍」,而韓國在第一時間裡並不敢就此全面退出開城工業區的情況來看,李明博政府恐怕已經感覺到了這一威脅。

  儘管韓國軍方表現得極其強硬,說是面對朝鮮的軍事挑釁,一定要在第一時間回擊!可問題是,一個靠別人提供軍事保護、甚至不敢自己指揮自己軍隊的政府,真有什麼風吹草動,有什麼值得強硬的?別人信嗎?別的不說,看看嘴硬的李明博政府,在開城工業區的工資現租金問題上,這頓竹杠讓人敲得,那真叫個慘!事實上,在朝核第二次核試驗「後續發展」的問題上,李明博的「底」已經泄了!

  ●這一來一往也就顯得非常有意思

 其三,如果華盛頓在朝鮮第二次核試驗的衝擊下,在南亞方向將所謂的「準備實施」提升為「具體實施」,那麼,順著「朝鮮民族主義」的情緒,為了儘快打破「東北亞的僵局」,在取得第二次核試驗的數據,擁有對日本核威懾之後,瞄著日本方向,進行「彈(導彈)彈(核彈)」結合測試就會成為必然,當然,具體實現方式可能為「模擬」的,比如發射一顆「模擬核導彈」。

  如果我們從這個層面就觀察問題,那麼,日本在決議案就要通過的最後時刻,用一份《修正案》「正式衝撞」俄羅斯這個核大國,而俄羅斯的批評僅僅是「令人不快」,這一來一往也就顯得非常有意思了,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其潛台詞分明是:一旦急於打破東北亞安全僵局的朝鮮真玩起了「彈彈合練」,一旦與中國、俄羅斯這兩大核大國都有領土爭端的日本受到核威脅而大叫起來,這頂核保護傘,美國人是給還是不給?敢給還是不敢給?是書面地給還是口頭上給?即便給,是可信還是不可信?在東方評論員看來,一旦到了那一步,日本人的那幅「小性子」一定會讓美國決策層無處躲避!

  可以肯定的是,只要「中俄」中的任一家睜一眼閉一眼,目前處於「中俄美」嚴密控制下的日本,就有機會做一件事,既:盡一切手段刺激朝鮮,逼迫朝鮮再次進行核試驗、而且是越快越好、越多越好地進行朝鮮所稱的「自衛行動」,最好就是象幾年前那樣,打一發「可以被證明為能夠攜帶」核彈的中程導彈,再次飛越日本領空。這樣的話,日本就可以藉機煽動國內民粹主義、有機會走希特勒當年「依靠民粹」強走納粹路線的老路,就有機會用民粹主義趕走駐日美軍、從而當回正常國家,並在這個基礎上去重構東北亞安全框架,甚至西太平洋安全框架。

  當然了,還有讓美國人頭大的,那就是美國註定不可能全面制裁朝鮮的情況下,兩核之間如果一定要進行「數據交換」的話,那實在是太方便了!

  ●基辛格博士就不要再嚇唬「中國人」了!

  因此,我們再次強調,如果美國想在南亞一意孤行,那麼,在日本是否核武裝的問題上,與仍然主導著西太平洋安全框架的美國人相比,中國或者俄羅斯都不是「最關心的」,因此,基辛格博士就不要再拿「中國如果什麼都不做、日本或者韓國也會核武裝」的話來嚇唬「中國人」了!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從印度一邊增兵中國藏南、一邊又宣稱將從克什米爾撤軍的綜合情況來看,印度似乎也看到了美國人的兩難,從而借口中國威脅而在巴基斯坦問題上繼續「保持著冷靜」!

  ●說說「南水北調」

  事實上,對付印度,中國有的是辦法,比如說,加快「南水北調」進程就是一個辦法,我們知道,「南水北調」最有效的方案就是從青藏高原引水。具體是哪條河、哪條江,在這裡就不多說了!

  值得補充的是,就在幾天前,巴基斯坦總統接見了訪巴的湖北代表團,說是要加強「巴中農業合作」,我們知道,上次巴基斯坦總統訪問了湖北,並參觀了三峽水利工程。作為一個猜想,「中巴」在加強「農業合作」的名義下,「合資入股」地在青藏高原找個地兒再建一個三峽水壩又當如何?總之,印度人不要以為巴基斯坦就沒有辦法「干涉」印度就行!當然了,如果印度徹底想通了,由「中巴印」合建一個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造福三國,也不失為南亞大合作的第一步。(完)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5 09:4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