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觀點:黃光裕還會絆倒幾個大貪官?

[複製鏈接]

2566

主題

9156

帖子

4521

積分

二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452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打狗棒 發表於 2009-6-11 02:4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8日透過官媒證實,深圳市長許宗衡因涉嫌嚴重違紀,正在接受調查。香港媒體報道稱,許同一個多月前落馬的廣東省政協主席陳紹基一樣,捲入中國最大電器零售商、國美電器集團老闆黃光裕案中。如果這一消息確實,許應該是自去年11月黃案爆發后被牽扯進來的第八位高官。

  對於這位四年前低調出任被譽為「中國改革開放最成功城市」市長的「突然出事」,不少人一時還難以置信甚至納悶。這不僅在於這位許市長在深圳供職的十餘年中始終以「思想開放、務實進取」的形象示人,更因為其在過去的仕途中對官位和金錢幷不著迷。他曾從湖南衡陽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副廳級別)這樣一個顯赫的位置上自願降級調到深圳擔任一名處長,曾將一家既沒資源也沒資金的出版社經營得風生水起、「錢」景廣闊——那是他可以名正言順「談錢」、「撈錢」的絕佳時機,他卻沒那樣做,何以在當了市長之後,反而貪起財來了呢?是權力大到已無所顧忌的程度嗎?

  如果再來看看被黃光裕牽扯進來的另一名高官——前廣東省委副書記、省政協主席陳紹基,人們會更加奇怪,這位在廣東警界和政法系統任職20年,幷在7年的公安廳廳長位置上,為廣東警方贏得 「逢大案必破的最威名顯赫的年代」和「打黑尖兵」榮譽稱號的人物,何以最後還是倒在了「金錢關」前?讓人大有 「英雄氣短」之感嘆。

  早在兩年前,就有人戲稱當時最被媒體追捧的「富豪榜」為「死亡榜」或「喪氣榜」,因為上榜富豪沒有幾個能在上面待長久。從10年前賴昌星的廈門遠華案到3年前號稱上海首富的周正毅案,從富豪張榮坤引爆的上海社保案到一度也被冠以「中國大陸首富」的黃光裕案,重要的不是富豪們個個不能「善終」,而是富豪們如出一轍的犯罪模式:拔出蘿蔔帶出泥,一個富豪從財富的巔峰掉下砸倒的是一片官員。

  人們甚至想搞清楚,在大陸,每位富豪的後面到底站著多少官員,換句話說,究竟有多少官員甘當非法創富「運動」中的先鋒官?又有多少官員是不小心被「錢權交易」利益鏈條卷進去的?

  雖說黃光裕案拉下的官員人數及其重量級別遠不能與廈門遠華案、上海社保案同日而語,但像許宗衡和陳紹基這樣在公眾中口碑一直不錯的官員落馬,確實對中國官員考核體制、公眾對官員認知評價體系、當局防腐反腐機制產生了更大的負面衝擊。

  首先,在大陸「富豪案」,被牽扯進去的位高權重的官員似乎已越來越多,如在黃光裕案中,目前卷進去的副省部級以上官員已達4人,後面還會有誰,目前不得而知。

  其次,這些涉案官員不少是有能力、有水平、務實肯干,甚至曾有「赫赫政績」。這樣久經歷練的官員,最終也難以「獨善其身」,豈是一個惋惜了得。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瑞典新制度學派和發展經濟學代表人物G·繆達爾說,腐敗者及其行為因效忠於各種利益集團,與促進國家團結的種種努力背道而馳,從而助長了經濟發展的盲目性,降低了政府信用。毫無疑問,任何一種腐敗行為都會在無形之中壘高社會改革和經濟建設的成本,而且會隨著官員本身職權的大小、涉案人數的多寡而逐漸增大。

  如果說,遠華案是發生在中國改革初期的「資本原始積累」階段,有足夠的灰色地帶成為權錢勾結的土壤,而今天的許宗衡,以及背後的黃光裕案,涉及的是已經規範化的企業(上市公司),以及在「改革最成功城市」里「久經考驗」的官員,反映出在新環境下,在改革走向深水區的階段,金錢對權力的腐蝕幷未消減,而是有了新變種。這警示,如何在改革中反腐,還是一篇遠遠沒有完結的大文章。

來源: 《僑報》
蝸居時代角落,笑看天下大事。

99

主題

569

帖子

177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77
沙發
boomerang 發表於 2009-6-11 03:01 | 只看該作者
絆倒一個是一個。絆倒之後,一個也別讓再爬起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6 10:4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