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走馬上任的文英(中)在街上向居民了解情況。本報首席記者 羅偉 攝
6月4日上午11點,綦江縣永新鎮永新社區辦公室里,23歲的文英原本是到這裡找分管計生的張主任說事情,正巧遇到了因遺失獨子證無法領取國家補償的居民翁昌瓊。
得知文英是即將上任的社區書記,翁昌瓊拽住文英不讓她走。「新書記,現在非要原件才能補償,但證件丟了十多年了,又沒電腦可查,啷個辦嘛?」翁昌瓊帶著濃厚的地方口音,加上著急語速飛快,聽得文英頭都大了。計生政策聽得頭大
文英出生於1985年,是典型的80后。去年夏天,她從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水產養殖專業畢業后,辭去了在主城的白領工作,通過村官考試來到綦江縣永新鎮。
上月27日,通過層層篩選和民意投票,文英高票當選永新鎮永新社區的黨總支書記。永新社區是永新鎮唯一的一個社區,面積涵蓋整個永新鎮平灘溝古鎮,常住人口一萬多人。
翁昌瓊說得飛快,文英聽得很謹慎。她坐在社區辦公室里的竹編椅子上,腰板挺得很直。「按照規定,確實是只有拿出原件才能享受600元的補貼。」張主任看年輕的上級似乎有同情翁昌瓊的表情,於是提醒說,「關鍵是現在如果新補辦的證件達不到享受補貼的年限,而過去的證件又沒有存檔,就無法查詢證明。」
文英有些犯難,她能夠想到的兩個辦法看上去都行不通。於是她想了想,慎重地對翁昌瓊說:「這樣,我回鎮上民政辦公室幫你問問,下周之前一定答覆你。」翁昌瓊滿意地離開了。
按照年限推算,14年前翁昌瓊辦理獨生子女證時,文英只有9歲。難怪她長出了一口氣說:「開始聽得我頭都大了。」
到綦江之前,文英曾經在成都和重慶主城區工作過。和其他年輕女孩一樣,上班之餘的業餘生活,文英也喜歡逛街買衣服,進超市買零食,還有就是上網。
今年端午節,文英回了趟雲陽老家,文媽媽聽說女兒當上書記,一直點頭:「不錯不錯,你還是書記了。」後來一細問「這個書記要管一萬多人」,文媽媽有點緊張地說:「你要認真工作哦,莫闖禍。」
文英在同學和媽媽眼裡,還是個孩子。但在永新社區居民眼裡,她是平灘溝古鎮建國以來最年輕、文化最高的一個社區書記。雖然現在還在公示期,但文英每次走到社區小巷子里,都會有認識的居民跟她打招呼。
居民張建軍說認識文英是在電視里,因為自從文英到了永新鎮后,因為普通話標準,還承擔起了鎮電視台的播音工作,所以很多居民都認識她。
成功競選成為社區書記,文英說自己的長處應該是在於「人際關係簡單」。很多居民世代生活在平灘溝古鎮,到處都是熟人。文英認為自己人際關係簡單,在面對一些例如低保申領、國家補助發放過程中,能夠更公平公正,更有原則性。
「雖然我現在還有很多的地方不懂,但是我現在虛心點多學習,應該沒有問題。」文英說,兩周的公示結束后,她就將正式到永新社區走馬上任。
「你們也看到了,平灘溝古鎮還沒有開發的商業跡象,這裡靠近清溪河,附近還有梨花山。」文英對風景如畫、民風淳樸的永新社區寄予了很大的希望。
她已規劃好了自己上任后的首要工作:就是抓平灘溝古鎮的衛生工作,讓古鎮變得乾淨漂亮起來,最好能夠在明年梨花盛開的時候,吸引更多主城的遊客到平灘溝古鎮來,讓老鎮的居民們享受到旅遊經濟帶來的甜頭。本報記者柳姍姍
她通過村官考試來到綦江永新鎮,上任后要讓居民享受旅遊經濟帶來的甜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