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六四」二十年 - 為了忘卻的紀念(原創)

[複製鏈接]

0

主題

1

帖子

3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niushi20 發表於 2009-6-4 23:0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niushi20 於 2009-6-4 23:12 編輯

「六四」二十年 - 為了忘卻的紀念

前言:整整二十年了,覺得應該寫點什麼。但不想寫當時具體的人和事,因為那場運動其實是有深厚群眾基礎的運動,是社會發展到某個特定階段的必然,與某些具體的人和事沒有必然依賴性。正如毛主席說的,人民,只有人民,才是歷史的創造者。更不想寫現在的人和事,經過二十年,中國,已經不是當時的中國,人,也已經不是當時的人。
現在的人在現在的環境中做著什麼,與當時的那場運動,也沒有太多的聯繫了。

轉眼二十年,當時上街遊行的學生們,如今已是各行各業的頂樑柱,他們已經不是當時的學生,他們已經變成另一群人,群人甚至與他們自己當時的想法相反的人。而他們的子女們,已經開始進入他們曾經熱血的年紀。然而看看他們的下一代,還會像他們以前
一樣慷慨激昂嗎?看來是不會的。他們幾乎不會同子女談起曾經發生的那件事。他們的下一代,甚至下幾代,對1989年春夏之交在全中國大地發生了什麼,將會越來越茫然無知。直到有一天,當歷史驚人重演的時候,那件事才會被人從歷史的遺跡中發掘出來,
對它的是非功過加以評論。中華民族作為一個整體,忘卻歷史,就是背叛自己。只有不斷回顧歷史,反省自己,我們前進的步伐才會更穩健,方向才會更正確。

那麼為什麼二十年前會發生「六四」事件呢?這二十年來又發生了什麼變化呢?
1989年,中國的改革開放剛剛開始了十年。之前幾十年,包括蘇聯和中國在內的世界範圍的的社會主義實踐並不成功。社會主義國家沒法建立健康的經濟發展模式,國民經濟發展與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國家的差距越來越大,人民生活水平低下。而政治上走上
了極端的窩裡斗模式,文化大革命就是其中一個例子。在這種形式下,重新出山的鄧小平推行了堅決的改革開放政策,發展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實際上就是共產黨領導下的資本主義。改革開放之初,最大的矛盾就是資源不足。生產需要的資源,如鋼材,生活
水平提高需要的產品,如電視機等,都成了緊俏物質。而控制這些緊俏物質的,就是各政府職權部門和國營企業。而各種有政府高層背景的公司,在大權在握的各政府部門和國營企業領導的配合下,將這些緊俏物質來回倒買倒賣,東西到不了普通老百姓和生產
企業手中,就算到了也是價格翻番。急提高生活水平的普通民眾看到的只是特權階層的飛黃騰達,自己似乎變成了墊背石和看熱鬧的人。全社會對這種在特權蹂躪下的「官倒」經濟模式怨聲載道,但因為掌握特權的人不是別人,正是幾十年來號稱與人民魚水情的
共產黨高官的子女後代,普通老百姓只能是敢怒不敢言。這時候無所顧忌的大學生們站出來了。大學生有獨立的思考,他們從父母那裡知道了一黨專制社會的不公,從改革開放中看到了西方相對穩定和公平的經濟和政治體制。一場呼喚民主的學生運動,藉助紀
念剛去世的開明領導人胡耀邦的活動,就此轟轟烈烈地展開了。全國幾乎所有的大學和部分中學都參加了上街遊行。這場運動開始於四月份,很快就得到了全社會的支持,全國各城市中隨處可見給學生免費送飯送水的感人場面。學生的想法都很單純,他們要求
共產黨實行民主選舉和多黨制的訴求就像與虎謀皮,很不現實。而普通民眾並沒有學生那樣超然,他們支持學生,主要是源於對官倒和其他社會不公現象的不滿,主要是經濟方面的訴求,對所謂「民主」並沒有太多的奢望。

學生的遊行靜坐組織得很理性,並沒有挑起任何暴力衝突。然而這場本來可以和平解決的運動,卻因為執政者的野蠻和愚蠢,演變成了坦克清場的暴力鎮壓。這一結果凸顯了共產黨及其領導人高高在上的態度和與人民分裂的決心。可以說,「六四」之後,共產黨
已經不是那個無產階級大眾的黨,而蛻變為一個為自己謀私利的獨裁黨。

「六四」之後,大部分的中共元老看到了解放思想的可怕之處,紛紛要求改革開放剎車。這時候總設計師鄧小平顯示出了他的過人之處,他於1992年進行了影響深遠的南巡,發表了著名的南巡講話,繼續推動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事實證明他是正確的,改革開放
的深入發展,實際上就是把以前以特權為中心的獨食性的「官倒」市場,改為向全民開放的大市場,即全民經商。特權階層吃大魚,老百姓吃蝦米;特權階層吃肉,老百姓喝湯,「下海經商」一時間成了時髦。中國老百姓一旦有湯喝餓不死,對其他要求不高了。
1993年深滬兩股票交易所投入運行之後,國有資產流失加速,國家主人逐漸變成了下崗工人,特權階層比「六四」之前更加變本加厲地大規模地侵佔國有資產,貪污腐敗從此一發不可收。然而由於遊戲規則已經改為全民經商,老百姓喝到湯之後,生活水平比以前
有了提高,賺不到錢只能怪自己沒本事。教育子女時,也是諄諄教誨如何培養賺錢謀生的本事,賺錢為上,「民主」已經變成了不合適宜的空口號。這種環境下出來的新一代學生,看到的是經濟發展的成果,想的是如何自己賺錢,對他們的前輩的理想,無法也沒
有渠道去理解。總結一下鄧小平和共產黨「六四」以來的思路,就是向人民開放部分經濟利益,來換取他們對政治的訴求。可以說,這一策略是成功的。如今的中國,政體同「六四」時一樣,貪官數量和腐敗程度按通貨膨脹的速度增長,但人民已經失去了政治理想
,只顧忙於自己的那點小九九,對政治,對周圍的人,都變得冷漠起來。而需要注意的是,這個以小利換政治的交易,並不是人民自願的,而是共產黨替他們做的決定。

又有人說,現在看起來其實不是挺好嗎?當時有什麼必要搞什麼「民主」運動呢? 選舉不是勞民傷財嗎?我就是不要理想,我只要錢,怎麼了!這樣想的人,不妨比一比他們的子女和共產黨官員的子女的生活有什麼不同,掙錢的方法有什麼不同,答案就一目了然
了。當然,民主和多黨制的好處不止是增加監督防止腐敗,還是給這個社會增加了一個自我修正的機會,增加了一個社會發展的安全閥。而選舉產生的費用,以它所帶來的良性循環所產生的效益相比,就是一個一本萬利的投資。想一想,選舉產生的費用,與一
黨專政下的貪污腐敗帶來的損失相比,與毫無監督的愚蠢決策帶來的巨大損失相比,孰大孰小呢?

有人說,民主是美帝國主義的東西,有毒。其實,民主是一個體制,一個強身健體的體制,與國家無關。就像社會主義也與國家無關一樣,沒看到嗎?社會主義是外國人發明的,而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為數不多的還在堅持社會主義國家了。至於剩下的朝鮮,非常矛盾的的是,反對民主的人們,似乎也在反對這個真正的社會主義國家!另外,中國同社會主義的老大哥蘇聯交惡了幾十年,還打了仗,為什麼從來沒有說社會主義有毒,必須放棄呢?沒想過吧!學習學習歷史,好好思考一下,你就會發現,中國既不是社會主義,也不是資本主義,而是以封建主義為核心,以社會主義為幌子,以官僚資本主義為求生手段的社會。在這個社會中,人民的利益永遠是最後一位的,隨時可以被犧牲掉的。相反,如果實行了民主制度,我們的經濟發展成本更低,更有競爭力,國家發展得更強大。政府也更敢於理直氣壯地保護人民的利益,同霸權國家做鬥爭。看看現在吧,中國經濟命脈,已經被外資緊緊控制住了。如果說美國是惡魔,那麼遺憾的是,在目前
的官僚資本主義體制下,外資已經在控股我們曾經的國營企業,惡魔已經成了主宰我們生活的主人,政府,"精英",以及中國民眾所痛恨的帝國主義惡魔狼狽為奸,進行精心設計的雙簧和多簧表演,政府和高官為了保住既得利益,出賣普通民眾的利益,贏得美國
和西方對這個政權的的不刁難默契。而惡魔們則從我們的股市和企業中,肆無忌憚地搜刮民脂民膏。沒見到嗎?美國各大銀行,正拿從中國市場賺到的暴利,去填補他們在本國金融危機中的黑洞呢!是誰放任這些美國銀行將中國人民都沒有享受到的經濟發展成
果偷走的呢?!是誰正在放任惡魔們控制我們的經濟命脈呢?!

中國老百姓的靈魂,已經被收買,廉價的收買;而本來屬於老百姓的國家財產,正在被侵吞賤賣!當我們這種以環境災難性破環為代價的發展無以為繼時,當我們發現我們已被賣得一無所有,而高官們的後代都躲在國外醉生夢死時,人們也許會從物慾的鴉片中醒悟過來,明白「六四」是為了什麼。人,總是會醒的。正如魯迅先生說的「夜正長,路也正長,我不如忘卻,不說的好罷。但我知道,即使不是我,將來總會有記起他們,再說他們的時候的…… 」

5

主題

37

帖子

28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28
沙發
惡夢醒來是早晨 發表於 2009-6-4 23:19 | 只看該作者
民主當然不是西方固有,但鼓吹民主的國家是有目的的,是符合他們的國家利益. 勸你不要太天真,好的願望不一定有好的結果,戈爾巴喬夫就是一個例證.
當餓你十天沒飯吃的時候,你就知道生死與民主那一個更重要.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0

主題

163

帖子

58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大一新生(四級)

Rank: 2

積分
58
3
lebegue 發表於 2009-6-4 23:48 | 只看該作者
為了忘卻的紀念


覺得被「忘卻」了?好事。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4 03:4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