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23名中國學者激辯是否減持美國國債 15人反對

[複製鏈接]

99

主題

569

帖子

177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7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boomerang 發表於 2009-6-2 04:1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新聞中心-中國網 china.com.cn/news  時間: 2009-06-01  

  據5月31日出版的《環球時報》報道,在美國財長蓋特納訪華之際,國內媒體和網路上關於是否該減持美國國債的討論也甚為熱烈。為此,《環球時報》5月30日採訪了23名中國著名經濟專家,其中有8人支持大幅減持美國國債,15人表示反對。顯示中國國內在中美經濟關係新定位的問題上,同樣存在很多分歧。

  《環球時報》就「你是否支持中國大幅減持美元國債」、「你是否認為美元國債已使中國承擔很大風險」、「如果中國減持美元國債,中國外匯儲備應投向哪」等三個問題對23名中國知名財經領域專家做了調查。

  結果顯示,其中8名專家支持大幅減持美國國債,15人表示反對。在第二個問題上,6名專家否認美元國債已使中國承擔很大風險,17名專家則持肯定態度。接受採訪的專家在「如果中國減持美元國債,中國外匯儲備應投向哪」這個問題上態度複雜,其中13人認為應投向「資源領域」,6人選擇了「企業併購」,5人選擇「股票債券」,各有2人選擇了「實體經濟」和「區域投資」,選擇「其他」的為3人。

  清華大學中美關係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周世儉表示,美國財長蓋特納這次來訪,估計會提讓中國增持美國國庫券。我們要問,美國要不要負起金融大國的國際責任?美元是國際貨幣,現在只有30%的美元在美國國內流通,其他都在海外流通。美國大量印製鈔票,是否是負責任的舉動?周世儉表示。中國要做負責任的大國,但不是為美國負責。中國首先應該為13億中國人負責,不要當「國際雷鋒」。

  金融專家譚雅玲表示,對美國國債的減持,要分階段有步驟地進行。這個「減持」是一種短期、中期和長期的行為。而且減持的話題不能一邊倒。我們的戰略應該是隱蔽的。蓋特納這次來討論美國的財政政策問題,值得關注的首先是為什麼美國財政政策要在中美戰略對話中討論,因為這是美國國內的貨幣政策問題。美國出現了財政赤字,想讓中國大量購買美國國債,中國的態度應該是一個中性的態度,不排斥,也不積極。

  中央財經大學外國語學院副院長李德峰說,解決美國國債過多的問題在於如何從根源上解決大量的美元資產。所以,我們應該把擴大內需作為經濟增長的動力,而不是靠擴大出口。在我國早期鼓勵出口政策的引導下,我國以資源和環境為代價換來大量的外匯儲備,而這些外匯儲備又面臨著美元貶值帶來的資產風險。因此,從根本上轉變經濟增長方式,靠擴大內需來發展經濟,就不會產生那麼多的美元資產,也不會帶來那麼多的投資難題。

  附表:接受《環球時報》採訪的23名中國著名經濟專家

  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世界所副所長     丁一凡
  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     萬軍
  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左     小蕾
  中國宏觀經濟學會研究部經理     田雲
  商務部研究院美洲與大洋洲部主任     李偉
  中國美國經濟學會理事     何偉文
  清華大學經濟外交研究中心主任     何茂春
  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副教授     何曉宇
  清華大學中國金融研究中心主任     宋逢明
  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     李稻葵
  中央財經大學外國語學院副院長     李德峰
  清華大學中美關係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     周世儉
  中國社科院榮譽學部委員     陳寶森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員     易憲容
  中國社科院美國研究所研究員     周琪
  國家發展改革委對外經濟研究所所長     張燕生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博士     胡志浩
  商務部研究院市場建設部主任     唐淳風
  中國人民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副所長     梅君
  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教授     韓復齡
  清華大學國際問題研究所經濟外交中心副研究員     焦晨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     雷達
  金融專家     譚雅玲
  (按姓氏筆畫排列)

文章來源: 環球時報
欲歸去來
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

1548

主題

4986

帖子

1995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995
沙發
akihito 發表於 2009-6-2 07:27 | 只看該作者
騎虎難下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4 11:4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