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5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莫言: 用耳朵閱讀

[複製鏈接]

526

主題

1918

帖子

1065

積分

有過貢獻的斑竹

倍可親資深會員(十七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06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tusiji 發表於 2004-6-13 06:5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幾年前,在台北的一次會議上,我與幾位作家就「童年閱讀經驗」這樣一個題目進行了座談。參加對談的作家,除了我之外都是早慧的天才,他們有的五歲時就看了《三國演義》、《西遊記》,有的六歲時就開始閱讀《紅樓夢》,這讓我既感到吃驚又感到慚愧,與他們相比,我實在是個沒有文化的人。輪到我發言時,我說:當你們飽覽群書時,我也在閱讀;但你們閱讀是用眼睛,我用的是耳朵。

  當然,我也必須承認,在我的童年時期,我也是用眼睛讀過幾本書的,但那時我所在的農村,能的到的書很少,我用出賣勞動力的方式,把那幾本書換到手讀完之後,就錯誤地認為,我已經把世界上的書全部讀完了。後來,我有機會進了一個圖書館,才知道自己當年是多麼樣的可笑。

  我十歲的時候,就輟學回家當了農戶,當時我最關心的是我放牧的那幾頭牛羊的饑飽,以乃我偷偷地飼養著的幾隻小鳥會不會被螞蟻吃掉。當時我做夢也沒有想到幾十年後,我竟然成了一個以寫小說為職業的人。這樣的人在我的童年印象中,是像神靈一樣崇高偉大的。當然,在我成了作家之後,我知道了作家既不崇高也不偉大,有時候甚至比一般人還要卑鄙和渺小。

  我在農村度過了漫長的青少年時期,如前所述,在這期間,我把周圍幾個村子里那幾本書讀完之後,就與書本脫離了關係。我的知識基本上是用耳朵聽來的。就像諸多作家都有一個會講故事的老祖母一樣,就像諸多作家都從老祖母講述的故事裡肖取了最初的文學靈感一樣,我也有一個很會講故事的祖母,我也從我的祖母的故事裡汲取了文學的營養。但我更可以驕傲得是,我除了有一個會講故事的老祖母之外,還有一個會講故事的爺爺,還有一個比我的爺爺更會講故事的大爺爺――我爺爺的哥哥。除了我的爺爺奶奶大爺爺之外,村子里凡是上了點歲數的人,都是滿肚子的故事,我在與他們相處的幾十年裡,從他們嘴裡聽說過的故事實在是難以計數。

  他們講述的故事神秘恐怖,但十分迷人。在他們的故事裡,死人與活人之間沒有明確的界限,動物、植物之間也沒有明確的界限,甚至許多物品,譬如一把掃地的笤帚,一根頭髮,一顆脫落的牙齒,都可以藉助某種機會成為精靈。在他們的故事裡,死去的人其實並沒有遠去,而是和我們生活在一起,他們一直在暗中注視著我們,保佑著我們,當然也監督著我們。這使我少年時期少幹了許多壞事,因為我怕受到暗中監督著我的死去的祖先的懲罰。當然也使我多幹了很多好事,因為我相信我干過的好事遲早會受到獎賞。在他們的故事裡,大部分動物都能夠變化成人形,與人交往,甚至戀愛、結婚、生子。譬如我的祖母就講述過一個公雞與人戀愛的故事。她說一戶人家有一個待字閨中的美麗姑娘,許多人來給這個姑娘說媒,但她死活也不嫁,並說自己已經有了如意的郎君。姑娘的母親就留心觀察,果然發現,每當夜深人靜的時候,就聽到從女兒的房間里傳出一個男子的聲音。這個聲音十分地迷人。母親白天就盤問女兒,那個男子是誰,是從哪裡進去的。女兒就說這個青年男子每天夜裡都會出現在她的身邊,天亮之前就悄悄地消失。女兒還說,這個男子每次來時,都穿著一件非常華麗的衣服。母親就告訴女兒,讓她下次把那男子的衣服藏起來。等到夜裡,那個男子又來了。女兒就把他的衣服藏到柜子里。天亮前,那個男子又要走,但衣服找不到了。男子苦苦哀求姑娘將衣服還她,但姑娘不還。等到村子里的雞開始啼鳴時,那男子只好赤裸裸地走了。天明之後,母親打開雞窩,發現從雞窩裡鑽出了一隻渾身赤裸的大公雞。讓女兒打開柜子一看,哪裡有什麼衣服?柜子里全是雞毛。――這是我少年時代聽過的印象最深的故事之一,後來,每當我看到羽毛華麗的公雞和英俊的青年,心中就產生異樣的感覺,我感到他們之間有一種神秘的聯繫,不是公雞變成了青年,就是青年變成了公雞。

  離我的家鄉三百里路,就是中國最會寫鬼故事的作家蒲松齡的故鄉。當我成了作家之後,我開始讀他的書,我發現書上的許多故事我小時候都聽說過。我不知道是蒲松齡聽了我的祖先們講述的故事寫成了他的書,還是我的祖先們看了他的書後才開始講故事。現在我當然明白了他的書與我聽說過的故事之間的關係。

  爺爺奶奶一輩的老人講述的故事基本上是鬼怪和妖精,父親一輩的人講述的故事大部分是歷史,當然他們講述的歷史是傳奇化了的歷史,與教科書上的歷史大相徑庭。在民間口述的歷史中,沒有階級觀念,也沒有階級鬥爭,但充滿了英雄崇拜和命運感,只有那些有非凡意志和非凡體力的人才能進入民間口述歷史並被不斷地傳誦,而且在流傳的過程中被不斷地加工提高。在他們的歷史傳奇故事裡,甚至沒有明確的是非觀念,一個人,哪怕是技藝高超的盜賊、膽大包天的土匪、容貌絕倫的娼妓,都可以進入他們的故事,而講述者在講述這些壞人的故事時,總是使用著讚賞的語氣,臉上總是洋溢著心馳神往的表情。

  十幾年前,我在寫作《紅高粱》時已經認識到:官方編寫的歷史教科書固然不可信,民間口口相傳的歷史同樣不可信。官方歪曲歷史是政治的需要,民間把歷史傳奇化、神秘化是心靈的需要,對於一個作家來說,我當然更願意向民間的歷史傳奇靠攏並從那裡汲取營養。因為一部文學作品要想激動人心,必須講述出驚心動魄的故事,必須在講述這驚心動魄的故事的過程中塑造出性格鮮明、非同一般的人物,而這樣的人物,在現實生活中是幾乎不存在,但在我父親他們講述的故事是比比皆是。譬如我父親就講過,我家的一個遠房親戚,一次吃了半頭牛、五十張大餅;當然,他的能吃與他的力大無窮緊密相連。父親說這個人能把一輛馬車連同拉車的馬扛起來走十里路。我知道我家根本就沒有這樣一個遠房親戚,我父親這樣說,是為了增強故事的可信性,這其實是一種講故事的技巧。後來創作小說《紅高粱》時我借用了這種技巧。《紅高粱》開篇我就說:「我父親這個土匪種,跟隨著我爺爺余占鰲的隊伍去伏擊日本人的汽車隊……」其實我爺爺是個手藝高超的木匠,我父親是個老實得連雞都不敢殺害的農民。當我的小說發表之後,我父親很不高興,說我誣衊他。我就說,寫小說其實就是講故事,你不是說咱家那個遠房親戚一次能吃半頭牛嗎?我父親聽了我的解釋后,明白了,並且一言就點破了小說的奧秘:原來寫小說就是胡編亂造啊!

  其實也不僅僅是上了歲數的人才開始講故事,有時候年輕人甚至小孩子也講故事。我十幾歲時聽鄰居家一個五歲的小男孩講過的一個故事至今難忘,他對我說:馬戲團的狗熊對馬戲團的猴子說:我要逃跑了,猴子問:這裡很好,你為什麼要逃跑?狗熊說:你當然好,主人喜歡你,每天餵給你吃蘋果、香蕉,而我每天吃糠咽菜,脖子上還拴著鐵鏈子,主人動不動就用皮鞭子打我。這樣的日子我實在是過夠了,所以我要逃跑了。我當時問他:狗熊跑了沒有?他說:沒有。我問他:為什麼?他說:猴子去跟主人說了。

  在我用耳朵閱讀的漫長生涯中,民間戲曲、尤其是我的故鄉那個名叫「貓腔」的小劇種給了我深刻的影響。「貓腔」唱腔委婉凄切,表演獨特,簡直就是高密東北鄉人民苦難生活的寫照。「貓腔」的旋律伴隨著我度過了青少年時期,在農閑的季節里,村子里搭班子唱戲時,我也曾經登台演出,當然我扮演得都是那些插科打諢的丑角,連化裝都不用。「貓腔」是高密東北鄉人民的開放的學校,是民間的狂歡節,也是感情宣洩的渠道。民間戲曲通俗曉暢、充滿了濃郁生活氣息的戲文,有可能使已經貴族化的小說語言獲得一種新質,我新近完成的長篇小說《檀香刑》就是藉助了「貓腔」的戲文對小說語言的一次變革嘗試。

  當然,除了聆聽從人的嘴巴里發出的聲音,我還憐聽了大自然的聲音,譬如洪水泛濫的聲音,植物生長的聲音,動物鳴叫的聲音……在動物鳴叫的聲音里,最讓我難忘得是成千上萬隻青蛙聚集在一起鳴叫的聲音,那是真正的大合唱,聲音洪亮,震耳欲聾,青蛙綠色的脊背和腮邊時收時縮的氣囊,把水面都遮沒了。那情景讓人不寒而慄,浮想聯翩。

  我雖然沒有文化,但通過聆聽,這種用耳朵的閱讀,為日後的寫作做好了準備。我想,我在用耳朵閱讀的二十多年裡,培養起了我與大自然的親密聯繫,培養起了我的歷史觀念、道德觀念,更重要的是培養起了我的想像能力和保持不懈的童心。我相信,想像力是貧困生活和閉塞環境的產物,在北京和上海這樣的大城市裡,人們可以獲得知識,但很難獲得想像力,尤其是難以獲得與文學、藝術相關的想像力。我之所以能成為一個這樣的作家,用這樣的方式進行寫作,寫出這樣的作品,是與我的二十年用耳朵的閱讀密切相關的;我之所以能持續不斷地寫作,並且始終充滿自信,也是依賴著用耳朵閱讀得來的豐富資源。

  關於用鼻子寫作,其實應該是另外一次演講的題目,今天只能簡單地說說。所謂用鼻子寫作,並不是說我要在鼻子里插上兩隻鵝毛筆,而是說我在寫作時,剛開始時是無意地、後來是有意識地調動起了自己的對於氣味的回憶和想像,從而使我在寫作時如同身臨其境,從而使讀者在閱讀我的小說時也身臨其境。其實,在寫作的過程中,作家所調動得不僅僅是對於氣味的回憶和想像,而且還應該調動起自己的視覺、聽覺、味覺、觸覺,等等全部的感受以及與此相關的全部想像力。要讓自己的作品充滿色彩和畫面、聲音與旋律、苦辣與酸甜、軟硬與涼熱等等豐富的可感愛的描寫,當然這一切都是藉助於準確而優美的語言來實現的。好的小說,能讓讀者在閱讀時產生彷彿進入了一個村莊、一個集市、一個非常具體的家庭的感受,好的小說能使痴心的讀者把自己混同於其中的人物,為之愛,為之恨,為之生,為之死。

  這樣的小說要寫出來很不容易,我正在不懈的努力。

526

主題

1918

帖子

1065

積分

有過貢獻的斑竹

倍可親資深會員(十七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065
沙發
 樓主| tusiji 發表於 2004-6-13 07:00 | 只看該作者

莫言其人



莫言,1955年生於山東高密東北鄉。小學五年級輟學回鄉務農。1976年應徵入伍,歷任戰士、教員等職。先後畢業於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系和北京師範大學創作研究生班。

1980年開始創作。著名長篇小說《紅高粱家族》、《豐乳肥臀》、《檀香刑》等八部,中短篇小說《歡樂》、《透明的紅蘿蔔》、《白狗鞦韆架》、《拇指銬》等多篇。

[c]點擊閱讀《莫言文集》[/c]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26

主題

1918

帖子

1065

積分

有過貢獻的斑竹

倍可親資深會員(十七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065
3
 樓主| tusiji 發表於 2004-6-13 07:02 | 只看該作者

用耳朵閱讀――讀莫言《用耳朵閱讀》有感

前幾日,在四季軒與晴姐和雨天大哥討論關於兒童讀經的話題,講到了孩子的閱讀要從小抓起。當時就出去給女兒買了《論語》,幾天下來,女兒竟也能將前幾章背得極熟,而且還將學會的知識應用到生活中,每次家中來客人,女兒的第一句話就是:「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引來大家一陣善意的笑。

    說到孩子的閱讀,也可能和自己兒時受的教育有關,從女兒很小就比較注重這方面,我不刻意地指定她一定要讀什麼書,只是買很多的書給她,讓她自己從裡面找感興趣的,女兒也喜歡讀書,常常會一個人埋在一本書里好長時間,特別是漫畫類的圖書,一本厚厚的莫迪洛漫畫,被她翻來複去看了很多遍,再看依然是如醉如痴。

    隨著孩子的漸漸長大,給孩子讀什麼樣的書,引導她讀好書成了我常常思考的問題,面對著書店裡五花八門的各類書籍,特別是那些包裝極盡精美的成套書籍,我卻常常在書海里感到一絲困惑,總覺得少了些什麼,總覺得女兒的童年和自己相比少了一些東西,可想想自己兒時少的可憐的書籍,便總是困惑,究竟少了什麼,是我所擁有而孩子沒有的。比起我兒時唯一的一種自己的書籍《兒童文學》來,看著書櫃里一套套的書籍,中文的,英文的,有著華美插圖的童話,五花八門的科普讀物,厚厚的百科全書,還有她喜歡的各種迪斯尼雜誌,但總有一個聲音告訴我,孩子缺一種書。

    今天看到了莫言的一篇文章《用耳朵閱讀》,一口氣讀完,我心中的困惑終於找到了答案。莫言對那些從小就埋頭於《三國》《紅樓》的海外作家說了一句話:當你們飽覽群書時,我也在閱讀;但你們閱讀是用眼睛,我用的是耳朵。

    是的,用耳朵閱讀,這也是童年的我吸收知識的一個途徑。農村長大的孩子,沒有太好的經濟條件去接觸各類圖書,安徒生,格林童話還是我在上初中后才得已惡補讀過的,兒時的圖書只有一種,那是父親省著他的煙錢為我和弟弟訂閱的《兒童文學》。而更多的閱讀是耳朵,在田間,在河邊,那些小鳥的歡歌,那些昆蟲的細語,池塘里的蛙鳴,夏日的蟬聲,所有大自然的各種美妙音樂,是我兒時的音樂課。冬日蜷在熱熱的爐邊,聽老人們講述很久很久以前的故事,從女媧補天講到六零年飢餓的歲月,從天上的玉皇大帝講到地下的閆王老君,神鬼妖怪,無所不講。父親的故事裡有古人好學的典範,頭懸樑錐刺骨,融四歲能讓梨,母親的故事裡有我們當地的民間傳說,每一個故事的結局都是告訴你事事要與人為善。這種耳朵的閱讀給我了最初人生信仰的形成,給了我無盡的想象力,正如莫言所說:在用耳朵閱讀的二十多年裡,培養起了我與大自然的親密聯繫,培養起了我的歷史觀念,道德觀念,更重要是培養起了我的想象力和保持不懈的童心。

    對於女兒來說,可以親近的大自然就是那少的可憐的幾個公園和動物園,她分辨不出小鳥的叫聲,聽不出昆蟲音樂會都是哪些蟲蟲在演奏著什麼樂器,太多的視覺的東西充塞著她的眼睛,更多的時候她的生活被五光十色的動畫佔據,皮卡丘、維尼、泰山取代了那些傳說,而我也不會講那些兒時聽過的民間故事給她聽,沒有了自己小時那種圍在老人身邊聽故事的情景。

    隱隱地有一種擔憂,也有一種無奈,也許不同的生活環境給各人不一樣的童年,但我依然喜歡那種用耳朵閱讀世界的童年。

    該怎樣給孩子一個最正確的引導,也讓她學會聆聽大自然,還是一切順其自然呢?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

主題

87

帖子

26

積分

註冊會員

新新移民(六級)

Rank: 1

積分
26
4
心腰的拴馬結 發表於 2004-6-17 05:45 | 只看該作者
好文,好貼。現在的人(不僅是孩子)好多的知識和「感覺」是間接的。用耳朵閱讀還能敏銳我們的聽覺系統,一舉多得。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2

主題

356

帖子

81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2

積分
81
5
jcais 發表於 2004-7-2 18:31 | 只看該作者
not just eyes and ears.
the most important is ur heart.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3

主題

107

帖子

94

積分

有過貢獻的斑竹

有過貢獻的斑竹

Rank: 3Rank: 3

積分
94
6
一日千里 發表於 2004-7-17 19:24 | 只看該作者
寫的好!!!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1-24 07:1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