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是不存在所謂「幸福的前總統」的。二戰以後,幾乎所有韓國歷任的卸任總統,最終都走進了不能善終的政治魔咒。而以「清廉政治」作為當政招牌的韓國前總統盧武鉉,更是戲劇般地倒在了「政治獻金」的醜聞中。
很顯然,因盧武鉉非正常死亡導致對其司法調查的無疾而終,更多是取決於民意的情緒。李明博政府很清楚地知道,盧武鉉之死已然讓自己坐在了民意的火山口,而這種隨時可能噴發的激烈悲憤情緒,則可能將自己置於政治魔咒的邊緣。在盧武鉉自殺當日,韓媒就曾評論說,盧武鉉的突然逝世對政局的影響將「不可預測」,具體走向取決於民意。
而現在民意的傾向則顯而易見,截至盧武鉉去世第三天,已經有逾40萬民眾前往盧武鉉家鄉弔唁。人們除了表達出對發端於民間的「草根總統」的緬懷之外,更多地也表現出對現任政府的不滿,並由此產生了對李明博所獻花圈的毀損、對總理弔唁的阻撓,甚至與警察衝突等一系列讓當政者尷尬的局面。而這些不滿,顯然也並不止於黨派鬥爭中李明博政府毫不寬容的政治清算,當政者在處理經濟問題上的無力,其實早已讓民意的不滿暗潮湧動,並由此衍生出對舊人盧武鉉的懷念。
更不幸的是,就在韓國政府忙於安撫民意的時候,近鄰朝鮮卻橫插一腳,宣布二次核爆成功。第二天,據稱朝鮮又發射了兩枚導彈。朝鮮半島局勢驟見緊張。弔詭的是,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日還為盧武鉉的逝世發來唁電。這一切似乎在向韓國民眾暗示,李明博的對朝策略遠不及盧武鉉時代的溫和陽光。
多重因素似乎正引導著民意將李明博政府推往危地,目前已經有從民間發出的聲音稱要彈劾李明博,在野黨更是利用此次機會,對李明博政府大加抨擊,同樣不可忽略的是,在盧武鉉的「政治獻金」案中,涉及李明博的一位親信。可以想見,李明博現在面對的洶湧民意,虎視眈眈的在野黨派以及波詭雲譎的國際政局,其政治未來難以預測,而這多重力量以及韓國固有的政治文化,會否再次將其推往政治魔咒則尚不可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