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在尼泊爾 中國為什麼鬥不過印度?

[複製鏈接]

3萬

主題

3萬

帖子

3萬

積分

版主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3317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藍藍的天 發表於 2009-6-1 21:2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在尼泊爾,普拉昌達辭職,中國為什麼鬥不過印度?

4月20日,尼泊爾政府通知尼軍總參謀長卡特瓦爾,要求他就三個問題給出滿意解釋:違反和平協定強行徵兵;不顧政府決定,擅自允許8名退役准將復職;抵制第五屆全國運動會。無法給出滿意答覆,政府將解除其職務。

此後,各股勢力圍繞「解職風波」博弈加劇。5月4日,尼泊爾總理普拉昌達發表全國電視講話,以「總統恢復尼軍總參謀長卡特瓦爾職務違憲」為由,宣布辭去總理職務,並公開譴責印度介入尼泊爾政局,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

普拉昌達辭職,標誌尼泊爾政局進入新一輪動蕩期。

普拉昌達本名叫帕蘇巴·卡麥爾·達哈爾,1954年12月11日出生於尼泊爾甘達基專區,信仰共產主義。普拉昌達曾是尼泊爾反政府武裝的第一號人物,也是尼泊爾最神秘的人。1996年,因為主張廢除君主制,他與尼政府產生分歧;同年2月13日他和支持者一起從首都加德滿都走進尼泊爾西部的深山密林,走上「武裝鬥爭」的道路。從此他為自己取名普拉昌達,意為「兇猛」。

尼泊爾迄今還保留著從印度傳來的種姓制度,普拉昌達的家族屬於最高種姓婆羅門。雖然種姓甚高,但他的父母卻都是貧苦農民出身,後來才逐步成為農民中的「中產階級」。

普拉昌德一家居住的奇特旺,是尼泊爾各民族、各種姓混居的地區,從一個小孩子的視角,他就能時刻感受到社會的不平等。他說,自己畢生的目標就是推翻壓迫在尼泊爾勞苦大眾身上的種姓制度,解放低種姓人,他像馬克思一樣背叛了自己的種姓。

上世紀70年代,他從奇特旺農業大學畢業后,先在中學當了兩年多老師,隨後就成了尼共的全職幹部;在尼共於上世紀90年代參政前,他一直從事著地下活動。

普拉昌達走進深山時,只帶了100來號人,唯一的武器是兩把破舊不堪的短槍,有一把還是不能用的。他想到的第一個辦法是聯合當地的貧苦農民,用自製土槍襲擊偏遠的警察哨所,以獲取武器。此外,他們還在黑市上買武器,並逐漸培養自己的工程師,建工廠自造武器。短短半年,普拉昌德發動了5000起小規模襲擊,游擊隊的規模初步成形。起初,尼政府對他們不屑一顧,認為這隻不過是鬧事的小股「恐怖分子」。

但到2000年,政府軍突然發現反政府武裝已擁有1萬多名士兵,控制了尼泊爾的半壁江山。於是,大規模搜捕普拉昌德的「圍剿」行動在全尼泊爾展開。但這一行動從來沒成功過,普拉昌德始終神龍見首不見尾。10年內戰中,普拉昌達曾秘密躲到印度指揮游擊戰,在印度的5年裡,數萬名支持者的家都是他的藏身之地。

山中歲月是十分艱苦的。10年間,普拉昌達每一天都在山林中穿行。反政府武裝的士兵們除了食物和日用品外,每人每月還可以得到500尼幣(9尼幣約合1元人民幣)的生活補貼。可普拉昌達等主要領導人卻從來不領工資,每人身邊有一個助理負責支付他們的日常開銷,每月報銷一次。為了保證賬目清楚,開銷合理,反政府武裝還有專門的監督小組,每3個月來查一次領導人的賬。

所以,自從走進山林后,包括普拉昌達在內的游擊隊領導人就沒有了個人財產。在日常生活方面,普拉昌達與普通士兵的待遇也一樣。食物以素食為主,餐桌上最常見的是農民常吃的豆子拌飯,魚一類的「高級食物」是絕少能享用到的。山裡的醫藥十分匱乏,領導人生病也只有請土醫生來看病,並且沒有像樣的葯吃。

普拉昌德等領導人為了隱蔽身份常穿市場上隨處都能買到的中國產T恤衫。可這樣也就價值兩三百尼幣的T恤衫,每人也只有兩三件,必須常年換著穿。因為條件所限,他們還長時間不能洗衣、洗澡。10年地下活動,上千次戰鬥,游擊隊控制了尼泊爾60%到70%的領土,而政府軍只能控制加德滿都這種大城市和各縣首府。這些成就的取得,用普拉昌達的話說,「全仰賴於毛澤東思想的指導」。

普拉昌達篤信毛澤東思想。10多年的游擊生涯,他運用「以農村包圍城市」理論,以農村為根據地,以獲得農民等底層民眾支持作為鬥爭基礎,把地主土地分給農民,取消種姓政策,設立關卡自行徵稅,在邊遠地區填補了政府權力真空。

2006年,在經過10年戰爭后,普拉昌達率領尼聯共(毛主義)加入主流政治;2007年11月21日,與尼泊爾政府簽署和平協議,正式結束10多年內戰。2008年8月,他一躍登上總理寶座,成為新生共和國的首任總理。恩格斯晚年曾指出,革命者在以武力為後盾的前提下,可以通過普選權贏得議會選舉,進而促進革命勝利;100多年後,恩格斯的夢想在南亞山國尼泊爾得到實踐。

「進城」以後,普拉昌達放下槍桿,拿起筆桿。他一改往日神秘作風,多次接受尼國內外媒體採訪,並在尼泊爾和印度媒體上發表文章,闡述自己的見解。成為總理后,普拉昌達在不同場合透露,他在執政期間有幾大理想:第一,鞏固民主制度,擬定新憲法;第二,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漸進、溫和地推動社會改革;第三,組織嶄新的尼泊爾國防軍;第四,建立尼泊爾共產黨的聯盟,聯合尼境內所有共產黨組織;第五,平等地與印度、中國和美國等大國交往,改善尼泊爾的國際地位。

這些工作本來已經在有條不紊地進行;然而進入2009年,普拉昌達執政地位處於風雨飄搖狀態。由於改革觸犯了一些既得利益集團的利益,同時一些原本支持他的人不滿其溫和、漸進的改革政策,加上尼泊爾內部階級、種姓、民族矛盾不斷,與印度的關係始終沒有理順,普拉昌達逐漸喪失了支持。在國內各方壓力下,以及在國外影影綽綽的某種勢力的煽動下,普拉昌達的理想撞上了冰冷的現實。

不過,值得稱道的是,普拉昌達辭職前,尼政府網站公布了他的財產,他擁有0.03公頃(約合0.45畝)土地,原為其岳父家所有。此外,他妻子還擁有23.32克黃金首飾,價值約合人民幣4650元。

這場變局的起因,是普拉昌達要解除尼軍方最高指揮官、總參謀長卡特瓦爾的職務,但卻被尼泊爾總統拒絕,普拉昌達憤而辭職。但這只是表面現象,真正的原因,是印度不滿普拉昌達的親華傾向,因此在幕後發功,用分化離間的方式,搞垮普拉昌達政府。

日前,尼媒體披露,自尼軍總參謀長解職風波發生后,印度駐尼大使蘇德在兩周內5次約見普拉昌達總理。《印度時報》稱,印度政府最近一直指使其駐尼泊爾大使給普拉昌達施加壓力。普拉昌達擔任總理之後,率先訪問的國家便是中國,這與過去尼泊爾領導人上台之後首訪印度的傳統形成鮮明對比。

按照計劃,普拉昌達5月下旬將訪問中國,並同中國簽署新的友好條約,進一步提升雙邊關係。但印度心懷鬼胎,不甘寂寞;因此反普拉昌達的勢力在印度的支持下,迅速組合起來。印度曾向普拉昌達作出承諾,只要其放棄同中國簽訂友好條約,就會支持其撤銷親印的尼軍方最高指揮官、總參謀長卡特瓦爾的職務。

但普拉昌達顯然不願意與印度進行交易,堅持要解除卡特瓦爾職務。為此,印度駐尼泊爾大使蘇德曾6次向普拉昌達喊話,警告其解除卡特瓦爾職務將會「鑄成大錯」。同時,印度媒體還對中國進行圍攻,指責中國操縱尼國政局。

自製憲會議選舉后,尼泊爾主要政治力量此消彼長、分化組合,呈現四派力量共存的政治格局。在各股勢力中,尼聯共(毛主義)的綜合實力最強。尼聯共(毛主義)是制憲會議第一大黨,共 238席,佔總議席數的比例近 40%,超過尼大黨和尼共(聯合馬列)之和;擁有政治動員能力極強的共青團,遍布城鄉各個角落;牢牢掌握近 2萬名人民解放軍的領導權,是唯一擁有自己武裝的政黨。上述優勢都是其他力量所無法比擬的。

但是,既然在國內形成了多黨制的民主競爭狀態,那麼如果誰擁有軍隊就有絕對權威的局面是無法維持的,除非重新回到內戰中。或者,依靠軍隊的力量實行獨裁和專制。但是,這卻不是普拉昌達的選擇。所以,他選擇了辭職。

普拉昌達辭職是因為許多外部勢力角逐於此,尤以印度為甚。據當地媒體報道,印度駐尼泊爾大使蘇德甚至曾威脅普拉昌達,「如果執意單方面解除卡特瓦爾的總參謀長職務,尼聯共(毛主義)政府將在幾天內被推翻」。而究其根源,卻是尼泊爾在實現由君主制向共和制轉變的過程中,在實現由國內衝突轉為和平進程的過程中,摧毀了原來的政治力量格局,打破了舊有的利益分配模式,卻又未能建立有效的政府機構、足夠強大的政治力量,來解決和平進程中面臨的諸多問題。

但是,如果再深究,是普拉昌達的 「毛主義」在其身上烙印太深,在民主政治的機制下,他的辭職成為必然。因為,「毛主義」既缺乏民主政治制度下的黨派競爭的理論,也缺乏實踐。如果普拉昌達按照中國現行的「一黨領導、多黨合作」模式在民主機制中進行運用,勢必撞得頭破血流。普拉昌達不想當軍閥,而要鞏固民主制度,實行憲政,那麼在此刻,辭職就是唯一的明智選擇。

普拉昌達辭職當天,印度立即提高與尼泊爾邊界安全措施,並呼籲加德滿都方面和平解決已造成其毛派總理辭職的政治危機,並下令其與尼泊爾1751公裡邊界的守軍提高警戒。但印度外交部則以「尼泊爾內部事務」形容情況的發展;印度外交部在一項聲明中表示,「我們希望尼泊爾在民主化的轉變過程中有最好的結果,並盼望目前的危機能透過有助於提早實現和平的方式獲得解決。」

普拉昌達去職,對於中國而言,顯然是巨大損失。普拉昌達的親華立場,使中國在與印度的對峙中佔據優勢。中印在藏南地區存在領土爭議,尼泊爾倒向哪一邊,都會對結局產生重大的影響。最關鍵的是,尼泊爾是藏獨組織進出西藏的主要通道,亦是募款大本營;普拉昌達在任上之時,對藏獨組織毫不手軟,多次宣告不許尼泊爾淪為反華的基地。外國媒體不斷報道說,尼泊爾警察毆打藏獨組織的暴力程度,甚至比中國警察下手都要狠。如果政局更迭后,尼泊爾換上親印人士執政,對藏獨組織明助暗縱,中國的西南邊陲將進入多事之秋。

普拉昌達去職,顯然印度先勝中國一局,這折射出中國的政治體制問題。若不進行民主政治改革,那麼今後在國際社會,除對一些被長期詬病的如朝鮮、緬甸等國家外,將很難發揮政治影響;而在這些國家的影響,還得首先靠金錢籠絡。

尼泊爾游擊隊在獲得大部分領土控制權的情況下,同意封存武器和士兵進駐臨時營地,並矢志組織嶄新的尼泊爾國防軍,不搞黨指揮槍;體現了普拉昌達維護尼泊爾和平和民主的決心。然而,回到主流政治進程中的普拉昌達及其游擊隊要想繼續獲得民眾支持,就必須實現由革命黨向建設黨的轉變。也許,通過這次的挫折,普拉昌達的思想會更加成熟。

當前,尼泊爾仍呈各派力量競相博弈、各種矛盾犬牙交錯的政治生態。但尼聯共(毛主義)並不會倒下,普拉昌達辭職也並不代表其徹底退出政壇,更不意味著其在這場政治博弈中失敗。在經過這場大洗牌后,普拉昌達應該是逐漸適應了多黨政治的競爭生態,或許將用科學的、民主的方式重新取得執政權。如果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對中國,也不無益處。或許,他將因此被載入世界歷史的史冊。當然也有或許:他武裝政變而成為「偉大領袖」;他就此消沉,寂寂無聞……。

相關:中國援建尼泊爾醫院項目引起印度強烈抱怨!

一則中國援建尼泊爾醫院項目的消息日前又在印度引起不安。據《印度時報》報道,中國援建尼泊爾公務員醫院項目5月30日上午舉行了落成儀式,尼新總理內帕爾出席了儀式。《印度時報》就此評論說,這是內帕爾上任以來參加的首個落成儀式,表明中國通過援建醫院,在對尼泊爾外交上再次領先印度。

據報道,尼泊爾公務員醫院項目於2006年7月開工,是一所包括門診、住院樓以及相關配套醫療建築群在內的現代化綜合性醫院,主要為尼泊爾8.6萬名公務員及其家屬服務。在落成儀式上,內帕爾表示,感謝中國一貫給予尼泊爾無私援助,幫助尼泊爾建設了這樣一所重要醫院。他為尼泊爾能有中國這樣的友好鄰邦感到驕傲。內帕爾稱,醫院的落成將尼中友好關係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然而,這樣一件簡單的事情,在印度媒體看來,卻成了中國與印度「明爭暗鬥」的證據。《印度時報》稱,「去年,尼共(毛主義)上台時,中國就在外交競賽中贏了印度---當時的尼總理普拉昌達選擇先訪華而不是訪印。這次,歷史再次以不同方式重演」。

《印度時報》抱怨說,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印度援建尼泊爾的一些項目卻不斷傳出負面消息,一些項目遲遲沒有竣工,工程預算也一漲再漲。比如,印度政府為尼泊爾援建的一所造價2400萬美元的急診和腫瘤醫療中心,「目前已超出工期一年多,仍然沒有完工的跡象。該項目開始於2006年,預計建成后規模將在南亞地區類似的醫療機構中排第二位」。

自尼共(毛主義)在2008年上台後,印度對尼泊爾就十分擔心,害怕失去其對尼泊爾政治的影響力。最近尼泊爾政局發生變動,新總理上台後,印度不僅在第一時間派出外交高官訪尼,對中國與尼泊爾的雙邊交往更是時刻關注。

中國社科院亞太研究所副所長孫士海5月31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說:「印度一直把南亞看成一個安全的整體,有些人還把中國看成自己潛在的對手,對中國與周邊發展正常關係很是戒備,更擔心自己身邊的小國在政治、經濟和外交上靠向中國。」孫士海認為,印度奉行傳統地緣政治,但在全球化的今天,應用正常心態看待其他國家與自己周邊國家發展關係。印度應調整心態,增加對中國的政治互信。
有兩種偉大的事物,我們越是經常越是執著地思考它們,我們心中就越是充滿永遠新鮮、有增無已的讚歎和敬畏,那就是我們頭上的星空,我們心中的道德法則!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9 16:3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