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lixixing 於 2009-5-27 08:05 編輯
西漢宮廷故事(連載)23:4
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
向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偽復誰知?
--- 白居易《放言(其三)》
西漢宮廷故事
李西興
1995年初稿於中國陝西西安
2009年修訂於紐西蘭奧克蘭
二十三.王莽篡漢
(4)借白雉黨羽邀功請賞,假辭讓王莽晉爵益封
例如,王莽暗示益州的地方官,讓居住在邊塞的蠻夷部落貢獻白色羽毛的野雞。元始元年(公元元年)正月,王莽建議王太後下詔書,用白羽野雞祭祀宗廟。群臣趁勢上奏,說太后「委任大司馬王莽,定策安宗廟。以前,大司馬霍光有安宗廟之功,益封三萬戶以擴充其封邑,如酬蕭相國【西漢首任相國蕭何】之功。王莽應如霍光那樣受到重賞。」王太后就問公卿:「你們真的認為大司馬有如此大的功勞嗎?別因為他是我親侄子,就有意推崇他啊!」於是群臣就盛讚王莽,說他的功德招「致白雉之祥瑞,和一千年前周成王的符命相同。聖王的法則,臣有大功,在世時就受賜榮耀的封號。所以周公在世時就受賜封號為周。王莽有定國安漢家之大功,應賜他安漢公的封號,增加其封戶,准其爵邑世襲不變。這樣可上應周代古制,下按本朝先例行事,以順應天意。」太后就詔命尚書準備封賞王莽。
王莽卻上書說:「臣與孔光、王舜、甄豐、甄邯共定安邦之策。太后應賞賜孔等人之功。而侄臣王莽,就用不著和他人一同受賞了。」如此再三謙讓作秀,最後終於使王太後下詔,益封孔光萬戶,官拜太師,益封王舜萬戶,官拜太保。封甄豐為廣陽侯,食邑五千戶,為少傅。封甄邯為承陽侯,食邑二千四百戶。黨羽們先得了好處,就更加賣力為主子請賞了。於是群臣再次進言,說儘管王莽謙讓,還是請太后非重賞他不可。王太后就降詔冊封王莽:「大司馬新都侯莽,自成帝、哀帝至今,三世為三公。他身負周公之重任,建立萬世之策,功德為忠臣之楷模,教化廣播海內,連邊遠之人都仰慕他的忠義,以致有越裳氏貢獻白雉。特按蕭相國之例封賞王莽:把召陵【漢屬汝南郡故治在今河南省郾城縣東】,新息【漢屬汝南郡故治在今河南省息縣東】二縣二萬八千戶益其侯封,恩准其後裔不承擔徭役,其爵邑世襲不變。任命莽擔任太傅,總領四輔(太傅、太師、太保、少傅)之職事,封號曰安漢公。把蕭相國原來府邸改建為安漢公府。把此詔載入律令,傳之無窮。」
王莽這才惶恐不安地接受太傅和安漢公封號,卻辭讓益封爵邑事,說什麼待等到天下百姓家家富足之後,再接受益封之賞云云。朝廷公卿自然是群起力爭,非要王莽接受益封不可。王太後下詔說:「安漢公自請期待百姓家家富足的意見,可以接受。把安漢公的奉祿及其屬官的賞賜增加一倍。待百姓家家富足,大司徒、大司空要及時稟報。」王莽又辭讓不受給自己增加的俸祿,卻建議說應該撫恤諸侯王的後裔以及高祖以來的功臣子孫,資歷較高的封侯,一般的賜予帶食邑的關內侯爵位。所有的朝廷官員,按其等級均予以賞賜。經過反覆折騰,把老太后哄得頭昏腦脹,而大小貴族官吏,都承了王莽的情。連老百姓也因王莽祝願家家富足的空話,而感覺到似乎是遍受恩澤了。
【注意,以上這場鬧劇,有些地方是王莽的黨羽篡改史實,矇騙王太后的。例如漢初蕭何功居第一,漢高祖封他為酇【音錯】侯,食邑八千戶。高祖回想起當初任沛縣亭長,每次出差,蕭何都比別的縣吏多送他二錢的盤纏,加封蕭何二千戶,湊成萬戶。后蕭何幫呂后誘殺韓信,又加封五千戶。曹參功居第二,封平陽侯,食邑一萬零六百三十戶。對於漢初三傑之一的張良,高祖稱讚他說:「運籌策帷幄中,決勝千里之外,子房功也。自擇齊三萬戶。」張良推辭說:「始臣起下邳,與上會留……臣願封留足矣,不敢當三萬戶。」乃封張良為留侯。食邑萬戶。漢初的萬戶侯,僅此三人而已。到武帝時,衛青以出擊匈奴的戰功,被封為長平侯,兩次益封達一萬六千三百戶,加上三個兒子因父親的軍功而受封,各食一千三百戶。父子的封邑加在一起,總計為二萬零二百戶。霍去病也以出擊匈奴的戰功被封冠軍侯,食邑益封達一萬七千戶(參看《西漢宮廷故事》十一、奴隸當上了大將軍)。霍光在昭帝初,以武帝遺詔封博陸侯,食邑三千戶。宣帝繼位,益封一萬七千戶,食邑達二萬戶(參看《西漢宮廷故事》十八、漢宣帝)。這是王莽之前西漢功臣最高的封邑戶數。可見,蕭何,霍光的封邑均未達到三萬戶。】(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