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台灣自由時報:拿一中換ECFA 胡錦濤框住國民黨

[複製鏈接]

3萬

主題

3萬

帖子

3萬

積分

版主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3317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藍藍的天 發表於 2009-5-29 20:1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關係提升  底線未變

【台灣《自由時報》5月27日文章】題:拿一中換ECFA  胡框住國民黨

中國以高規格接待吳伯雄一行人,顯見中國有意維持並拉高「國共平台」的機制和功能,並將兩岸關係限定在「中國內戰遺留並延續的政治對立」框架中。

國共兩黨領導人的會談,規格由「沙發」提高為「大會議桌」,兩黨高層在極具氣勢的大會議廳裡面對面坐著,整體感覺與去年的吳胡會大不相同,國共關係似乎又提升了一級。吳伯雄主動開口要求儘速協商ECFA,胡錦濤第一次正面回應。吳無疑成為馬胡之間的重要橋樑,角色分量大為提升。

國民黨強調,此時不需要凸顯雙方的政治分岐;但胡錦濤借回應ECFA的機會,強調「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中國」,顯然沒有迴避政治分歧。馬政府急著想要簽ECFA,必須先吞下中國設定的「一中框架」,中國的立場,胡錦濤說得再清楚不過。

【台灣《工商時報》5月27日報道】從2005年以來未間斷的國共兩黨領導人會談,一直是大陸對台釋放重大政策訊息的主要管道,此次「吳胡會」也不例外。胡錦濤昨提出6點意見,再次著墨在兩岸解決攻治問題和建立軍事互信機制,顯見大陸方面已有意進入敏感的政治談判,對於一味側重經濟議題的台灣,應當提早因應。

國民黨重新執政一年來,海基、海協兩會已達成以經濟為主軸的9項協議,成效頗大。從胡錦濤昨日的談話來看,兩岸簽署ECFA為時不遠,而隨著兩岸經濟議題逐一解決,政治談判將無可避免,而且切入的時間很可能就在ECFA簽訂之後。

在對台灣釋出諸多經濟利多之後,大陸在政治議題上恐怕是讓步空間有限,甚至重回過去「寸土必爭」、「字字斟酌」的局面。從昨日胡錦濤的談話中,重提「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中國」,可以略見中國對政治談判堅持的底線一直未變。

用詞變化  體現誠意

【台灣《中國時報》5月27日報道】題:國共峰會  胡錦濤首次提及「中華台北」

國共兩黨昨天在北京舉行最高領導人正式會談。中共總書記胡錦詩繼去年底發表六點講話后,又再發表「在新的起點上進一步推動兩岸關係向前發展」的六點講話,重申兩岸經濟合作及結束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議等事項。這六點意見與去年底胡錦濤提出的六點意見近似,但更有進一步發揮。

胡錦濤認為,破解政治難題的關鍵是堅持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中國。吳伯雄回應說,過去一年,兩岸恢復協商、加強交流,使海峽局勢從戰爭邊緣,扭轉為和平發展。

這些成果都是兩岸具備政治互信而產生的,互信的基礎就是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這仍將是兩岸向前發展的根據。

在談到涉外事務,胡錦濤首次提到「中華台北」四字。他說,「幾天前,中華台北衛生署應邀派出人員作為觀察員參加了今年的世界衛生大會。」這也算是本次「吳胡會」的一大看點。

【台灣《聯合報》5月27日報道】題:協議用詞  兩岸首見一致

兩岸協商簽署「綜合性經濟合作協議」(CECA),是馬英九去年總統大選的政見之一;去年12月31日的「胡六點」,明確表示兩岸可以簽訂綜合性經濟合作協議。

台灣內部對兩岸簽署CECA意見分歧,泛綠陣營更把CECA與中港間所簽的CEPA(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比較,擔心台灣有「香港化」之嫌。為避免外界過度聯想與誤解,馬總統把CECA正名為「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

昨天,胡錦濤首度改稱「兩岸經濟合作協議」,吳伯雄隨後記者會上也如此稱呼,兩岸首見用詞一致。

定期會晤  大陸謹慎

【台灣《聯合報》5月27日立文章】吳伯雄到北京的第一天,就強調「兩黨領導人一年見面一次,是很自然的也是很需要的」;但是昨天「吳胡會」中,胡錦濤只模糊回應「國共兩黨交流對話特別是高層交往對保持兩岸關係發展勢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胡錦濤可以明白指示兩岸經濟合作協議「爭取今年下半年談起來」,為何對於「兩黨領導人一年一見」制

度化避而不談?顯然中共對於若吳伯雄退位后,馬英九總統接任黨主席的新局,彼此進退有更複雜的考量。

換句話說,大陸為了謀求兩岸關係「更上一層樓」,在經濟上可以呼應馬英九,趕快推動「兩岸經濟合作協議」,但是在政治上仍然相當謹慎,維持國共良好互動,但緩步踏出「兩岸特殊關係」的架構。

北京對馬總統仍處於「探索」階段,若未來馬總統真的接下黨主席,北京勢必馬上要面臨與「馬主席」會面接觸的問題,屆時胡總書記與「馬主席」會面,是否能像過去與「連主席」、「吳主席」晤談般完全放心,默契十足,北京並沒有十足把握。

其次,若中共先框住了兩黨主席「每年一會」架構,馬以「總統兼主席」身份對應,中共可以與「馬主席」對活,但如何處理「馬總統」身份,仍是極其敏感而複雜的,當然要給彼此保留迴旋的空間,保持「高層互動」,如何動,大家再說。
有兩種偉大的事物,我們越是經常越是執著地思考它們,我們心中就越是充滿永遠新鮮、有增無已的讚歎和敬畏,那就是我們頭上的星空,我們心中的道德法則!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1 15:5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