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8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理解是寬容的具體表現

[複製鏈接]

4607

主題

1萬

帖子

4萬

積分

貝殼至尊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4005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kylelong 發表於 2009-5-23 20:4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理解就是用自己的體會來感受到對方提出問題的想法,也是一種詮釋,它是因每個人的大腦對事物分析所做出的不同決定。因為每個人對事物的感受體會有所不同,每個人對一種事物的詮釋就不一定相同;站在不同的角度去體會感受,這就是理解的不同。



被人理解是幸福的,理解別人是快樂的,要想得到別人理解,也得去理解別人。於是人們便大呼:「理解萬歲!」然而,「理解」不等於了解,不等於同情,不等於同樣的經歷。理解應是人與人之間的一座心靈的橋樑:一座理性的橋樑、經驗與現實同存的橋樑!理性地去了解,理智地去認識,設身處地地去讀譯另外的心靈……理解萬歲喊之容易,做之何易!



請聽一句忠告:既然人與人之間的理解,有時雖然近在咫尺,但卻如同相隔了萬水千山,還不如自己先理解好自己、勸慰好自己。一個真正能讀懂自己的人,就會愛自己、承認自己、寬容自己。自責對你的傷害是個沒完沒了的過程,而別人對你的責備,則往往是來之不易的。喜歡指責你的人,多見於你最親的親人、真正的朋友、望你成材的導師,這些人在你一生中,真的是可遇而不可求!而來自這方面的指導與責備的確非常有限。



如果自責與自罰形成習慣,那麼你就會整天生活在不快樂之中,在你滿面愁容之時,別人還不知道發生了什麼,因為只有你自己最清楚發生了什麼。久而久之,別人會因你整天愁容滿面、生活沉重而在與你交往時顯得小心翼翼,生怕引起你的不快。這種緊張的交往多了,其實對朋友與身邊的人是一種壓力,別人為了逃避這種壓力與不快的情緒(不是要逃避你),而漸漸與你少交談,你會因為別人與你的接觸減少而不開心,又加重了心理上的不愉快情緒,如此周而復始的對待生活、對待朋友、對待自己,不是作繭自縛又是什麼?由此可見,讀懂自己、認可自己、悅納自己對於一個健康的人是多麼的重要!這裡包容自己,還包括了面對自己與生俱來的許多生理、心理的現狀。



在所有的理解中,對人的理解是最困難的。因為人是最為複雜的動物;尤其是對處於劇變社會中的人的理解,就更為困難。社會在變,人也在變,有時人變的速度、方式來得個出奇,不僅使人目瞪口呆,而且經常會讓人們大吃一驚和不可思議。因而在當今,理解尤其是對人的理解就特別需要,這也就是「理解萬歲」就成為社會一句很流行的口號,它告訴人們:萬事都要考慮一下對方,社會要理解個人,個人也要理解社會;領導要理解被他領導的群眾,群眾也要理解他的頂頭上司。在家庭中也是如此:父母要理解自己的子女,子女也要理解自己的父母;當丈夫的要理解自己的妻子,當妻子的也要理解自己的丈夫。但是,關於「理解萬歲」這四個字,說是好說,要做到卻不是很容易的。看一看現實,無論是人與人之間,還是社會與個人或個人與社會之間、領導與被領導之間,離我們所說的理解境界還相距甚遠。



因為真正做到「理解萬歲」,需要人們觀念上的共識,共識是理解的基礎;真正要做到「理解萬歲」,需要人們在利益上的彼此相讓;真正做到「理解萬歲」,需要人們善於克服自己的偏見;真正做到「理解萬歲」,需要人們彼此要有一種寬容精神。一個人太驕太傲,總是認為自己窮盡了人世間全部的真理,不能容忍與自己所希望、所想象、所認識的不一致,怎能會寬容?一個人慾望過高過多,總嫌不足,因而四處伸手,必然矛盾重重,糾紛四起,這類人怎能寬容?一個人若是志小才淺,無遠見卓識,行為就會急功近利、鼠目寸光,就會渺小淺薄。要讓這類人有寬容精神,實比登天還難。既然不能寬容,也就無法去理解他人了。理解就是為了要消除人與人之間的隔閡,為了要消除代與代之間的溝渠,是為了和諧、一致,為了進步和發展,所以越是開放的社會就越需要理解。總之,人們的生活因理解變得更加美好,人與人的真情因理解發起更大的光芒,而我們的社會因理解而變得更加和諧、協調。



那麼,怎樣做到人與人之間的理解呢?(1)理解要有一個好的社會氛圍。這種「理解」的基礎是人的獨立性、平等性。貝殼村就有這樣一個好的氛圍。(2)理解要有一個胸懷。理解不僅是「推己及人」,而且需要人的一種境界,一種情懷。當官的白居易為什麼能寫出(其前提當然是理解)反映民間疾苦的詩篇,重要的還是要建立理解之虹橋。(3)渴望別人理解的人,首先要理解別人。理解是雙向的,幾乎所有人都只是要求別人理解自己,理解自己對不起朋友的無奈,理解自己無法解釋的種種奇怪的行為,可從來就沒有人說,讓我來理解你!只要你善解人意,自然也能得到別人的理解。



古往今來,從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到《馬太福音》的「你們願意別人怎樣待你,你們也要怎樣待人」,不同地域、不同種族、不同宗教、不同文化的人們,說著大意相同的話。換位思考是人類經過長期博弈,付出慘重代價后總結出的黃金法則。沒有人是一座孤島,社會是一個利益共同體。我們不能用自己的左手去傷右手,我們是同一棵樹上的葉和果。克魯泡特金在《互助論》中證明:只有互助性強的生物群才能生存,對人類而言,換位思考是互助的前提。換位思考是基本的道德教諭,將心比心是人們永遠值得修鍊的善良品德。

1677

主題

6783

帖子

5488

積分

二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5488
沙發
韓冰 發表於 2009-5-23 22:30 | 只看該作者
很有道理,沒有理解就沒有寬容!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607

主題

1萬

帖子

4萬

積分

貝殼至尊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40058
3
 樓主| kylelong 發表於 2009-5-24 02:23 | 只看該作者
2# 韓冰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548

主題

4986

帖子

1995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995
4
akihito 發表於 2009-5-24 21:30 | 只看該作者
理解也是不予寬容的具體表現!
因理解而不能寬容之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607

主題

1萬

帖子

4萬

積分

貝殼至尊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40058
5
 樓主| kylelong 發表於 2009-5-24 22:08 | 只看該作者
如果一個人不去寬容別人,那談不上理解,只是表面上知道別人。理解,是一種內心的了解。寬容,必須有寬大的氣量。


歷史上,許多宗教的聖者,如佛陀寬容十惡不赦的提婆達多,耶穌寬容出賣自己的猶大。不是他們善惡不分,好壞不明,此乃聖者的心腸,讓我們看出「寬容之美」。

近代史上,日本侵略中國,發動南京大屠殺,由於日本軍閥對無辜的人民沒有寬容之心,故而戰爭結束半世紀,至今仇恨難消。

世仇,禍延多代,皆因彼此沒有寬容的雅量;有了寬容,才能化解仇恨,正如春陽融化霜雪,愛語消除疑忌,何等美好!很多武俠小說中,常有武藝高強者在臨終時囑咐徒弟「不要冤冤相報」,就是要行「寬容之美」。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91

主題

911

帖子

415

積分

貝殼網友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415
6
大臉貓皮皮 發表於 2009-5-25 14:45 | 只看該作者
理解別人是快樂的,要想得到別人理解,也得去理解別人。換位思考,將心比心是人們永遠值得修鍊的善良品德。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607

主題

1萬

帖子

4萬

積分

貝殼至尊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40058
7
 樓主| kylelong 發表於 2009-5-25 21:13 | 只看該作者
人生要結緣而不是結怨。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

主題

451

帖子

95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95
8
zhiyuanliu 發表於 2009-5-26 05:08 | 只看該作者
說的肯定比唱得還好聽。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607

主題

1萬

帖子

4萬

積分

貝殼至尊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40058
9
 樓主| kylelong 發表於 2009-5-26 08:30 | 只看該作者
9# zhiyuanliu


那是外星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 17:5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