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韋通過視頻電話向父親問好。 本報實習記者潘之望攝 昨晚,12歲的小韋來到道培醫院。「爸爸,要好好的」,他通過視頻叮囑骨髓移植艙里的父親任濱海,父親微笑著沖兒子揮揮手。此前,為了救患有急性髓性白血病的父親,小韋為爸爸捐出了骨髓。 去年12月,任濱海被確診為「急性髓性白血病」,醫生甚至下了病危通知。「讓我做好最壞的打算」,他的妻子劉淑平說。 2月5日,任濱海轉到專治血液病的道培醫院,因化療已基本無效,醫院打算進行骨髓移植,但任濱海的父母年事已高,其弟配型失敗,中華骨髓庫也沒有合適的骨髓。 醫院後來通過台灣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找到一名男青年,雙方配型成功,「雖然本人同意了,但他家人反對」,劉淑平說。此次配型宣告失敗。 就在瀕臨絕望時,醫生給了一線希望:「能不能讓孩子試試?」 當時小韋不到12歲,還在讀小學6年級。骨髓移植會不會影響孩子的身體?夫妻倆商量了好幾天,直到醫生反覆保證「沒有任何影響」,劉淑平才把小韋拉到身邊,「兒子,你願意救爸爸嗎?」 劉淑平的眼淚奪眶而出,她沒和兒子說過丈夫患白血病的事,可他早就覺察出來了。在尋找骨髓配型之前的一天晚上,小韋就湊過來問,「媽媽,我的骨髓和爸爸吻合嗎?」 小韋和爸爸的骨髓配型成功了。5月6日和7日進行了骨髓移植手術。術前,他安慰媽媽說:「沒事,電視上都演了,骨髓移植對身體沒影響。」 術后第二天,小韋和爸爸視頻對話,聽到爸爸說,「兒子,謝謝」,小韋還有點生氣,「謝我幹什麼」。劉淑平說,小韋馬上要進行小升初的考試,來醫院比較少,但每次來都會說,「老爸你好好養病,別多想」。 昨晚,在同學家做完功課的小韋匆匆趕到醫院,由於母親要照顧父親,小韋只能在同學、親屬、鄰居家輪流住。 見兒子來了,任濱海小心地往屏幕前挪了挪身子,這樣看得更清楚。記者在場,小韋很靦腆,通話不到10分鐘就把電話塞給媽媽。「你們不要多寫啊,」小韋憋了半天說了一句,「我不喜歡這麼多人知道。」 看到父母通話完畢,小韋又跑去拿起電話,「老爸,我們要走了,你好好的」。任濱海笑笑,依依不捨地看著這邊的妻兒。如果沒有感染等問題,再過10天他就能出骨髓移植艙了。(文中人物為化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