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台灣民進黨前主席許信良:我回去都講大陸好話

[複製鏈接]

3萬

主題

3萬

帖子

3萬

積分

版主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3317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藍藍的天 發表於 2009-5-28 19:0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參加「海峽論壇」的民進黨顧問、前主席許信良在廈門接受本報專訪。

我要改變民進黨。我認為民進黨如果不改變兩岸關係的立場,兩岸關係最終和平解決是不可能的。民進黨對兩岸關係的看法是有歷史因素的,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改變需要時間。民進黨對兩岸關係調整的想法和力量在積聚中,但是時機未到。

———許信良

昨日剛剛結束的「海峽論壇」,有一位低調卻備受關注的嘉賓,那就是以個人身份前來的民進黨顧問、前主席許信良。1999年,許信良因理念不合,與民進黨分道揚鑣,但在2008年民進黨選舉中敗北之後,他受邀重返民進黨,並擔任顧問。這次論壇,是他重返民進黨之後的首次在大陸亮相。

在民進黨從街頭走向執政的轉型中,許信良是關鍵人物。他在兩任黨主席任內,提出民進黨的「選舉總路線」,使民進黨20世紀90年代前期取得台灣「立委」和縣、市長選舉的佳績;並從政黨形象到兩岸關係重新包裝民進黨,讓民進黨在1997年底實現地方執政超過國民黨。

許信良也是台灣改換政治陣營最頻繁的政治人物。他曾是國民黨刻意培養的青年本土幹部,卻因返鄉參選桃園縣長而被開除黨籍。他參與「黨外運動」,為民進黨立下戰功,卻在2004年為國民黨候選人助選,為「兩顆子彈」在「總統府」前絕食,並加入反貪腐倒扁陣營。

許信良說,他改變的是政黨關係,但政治理念一直未變。他是民進黨內最早與大陸接觸的人。 1990年,他牽頭公開舉辦了台灣第一場「海峽兩岸關係學術研討會」,主張以交往與對話跟大陸結束敵對關係。1995年,他出書提出「大膽西進」、「三通 」談判的主張,被指為「與中共勾結」。1998年,他主導民進黨發起「中國政策研討會」,成為台灣社會公開、理性討論兩岸關係之濫觴。

許信良對記者直言,對話,才是解決兩岸問題的辦法。

對話才能知道對方思考的邏輯

民進黨有人告訴我(紀律),但我還是坦白說,如果我不來,民進黨就不要跟大陸交往了

南都:這次「海峽論壇」,民進黨內部有「紀律」,你是民進黨顧問,有沒有人勸你不要來?

許信良:民進黨要舉辦「5·17嗆馬」大遊行,需要現任的黨公職去動員,不準來。我8年內沒做公職,他們給了建議———勸我最好不要來,但並沒有禁止。當然有人告訴我(紀律),但我還是坦白說,如果我不來,民進黨就不要跟大陸交往了,我來了十幾年了。

南都:你第一次來大陸是什麼時候?

許信良:是20年前,那時候我(作為政治流亡者)被禁止回台灣。為了回台灣,我從大陸偷渡。我是從美國坐飛機到香港,再從香港到廈門。從一個小港出去,這邊的漁民把我載到外海去,然後在外海搭台灣船過去,這是一個歷史故事。你翻當年台灣的報紙,這都是個大新聞。回台北之後就被判了12年,四個月之後,李登輝先生成為台灣領導人,就把我特赦出來。

南都:第二次來是離開民進黨之後了嗎?

許信良:不。1990年底,那時是大陸正式邀請我來。這個過程也是蠻有趣的,我現在不好談。當時台灣是不准我們過來,我到北京是經過日本輾轉過來。

南都:那時台灣當局還是「三不」政策?

許信良:那次雖然不是公開的,卻是正式的。大陸第一次跟民進黨領袖級人物對話,雖然當時我還不是民進黨主席,不過沒過多久就是了。

當時印象深刻的是民進黨通過「主權綱領」,說「中華民國的主權不及於中國大陸以及外蒙古」,這是民進黨第一次通過政治綱領,當時北京就非常在意。

南都:「在意」是什麼意思?是贊同還是不贊同?

許信良:當然是不贊同,我當時跟大陸方面說,奇怪,按道理你們應該高興啊?我說民進黨跟國民黨不一樣,國民黨認為大陸,都是他的「主權」;民進黨對你非常善意,說大陸不是我們的,是你們的———你們怎麼會覺得民進黨對你們有惡意呢?

後來我才知道為什麼他們這麼在意這個綱領。大陸認為,民進黨把主權從大陸和台灣分開;國民黨不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但國民黨觀念裡面,台灣主權和中國大陸主權是合在一起的。這樣我才知道大陸的想法。這很重要,雙方就是要對話,才知道雙方思考的邏輯,而不是表面的文字內容。

我跟大陸辯論很多,但回去都講好話

我告訴台灣媒體,大陸改革開放會繼續,大陸的和平是有誠意的

南都:你很早提出「大膽西進」觀念,跟你與大陸的接觸有沒有關係?

許信良:當然有。當年我來,不避談任何問題。但我自己提出想知道有關改革開放政策的,於是,大陸安排我跟經貿委、計劃委的副主任見面。當時浦東開發只有計劃而已,還一片荒涼,我去上海,他們跟我簡報浦東的開發計劃。

南都:當時跟你心中想象的中國大陸有落差嗎?

許信良:我「文革」時期在英國念書,就開始關心大陸的資訊,我在美國流亡時也一直留意,對大陸的發展我並不陌生。

所以1990年初,全國政協副主席谷牧先生要在人民大會堂請我吃飯,我婉拒了,因為我從台灣來不是公開來,而人民大會堂太正式了,也許會引起媒體的注意。結果我回去后非常後悔,谷牧先生是改革開放一個非常重要的探索者和參與實施者……

台灣媒體問我———當時在台灣,很多人擔心改革開放會不會停止。我相信改革開放已經取得很大的成就。我發現國務院部級官員們非常現代化,非常具有現代知識、現代觀念,我印象深刻,我在台灣也這樣講:就我的感受,改革開放會繼續,而且會加快腳步。

第二個就是大陸提出「和平解決台灣問題」,就是「葉九條」嘛,當時台灣懷疑這個「和平」是不是真的。過去台灣跟大陸敵意很深,認為中國大陸說什麼都是騙人的。我就跟他們講,和平是有誠意的。為什麼呢?我1989年偷渡回台灣的時候,在閩南跑了 10天,我親眼看見原來的炮台都沒有用,原來軍營的地盤,都變成台商的工廠。所以我告訴台灣媒體,這個不是騙局,是中國大陸的政策。

我跟大陸方面辯論很多,但回去都不罵他,都講好話,大陸覺得這個很難得。我當時是民進黨,他們認為我是「台獨」分子,沒想到回去都講大陸好話。

南都:為什麼會這樣?

許信良:我當時真實感覺就是如此啊,我不講假話。

我是黨主席,都想改,但失敗了

民進黨的負責人,很少有人敢像我這樣直接與大陸對話的,改變需要時間

南都:1998年你發起的民進黨「中國政策大辯論」,似乎所有政黨,包括馬英九、蔡英文都在座?

許信良:1998年,國民黨也在「戒急用忍」,國民黨都不可能開這樣的討論會。當時蔡英文已經是李登輝先生國安系統的重要幕僚,是李登輝時代兩岸關係的重要參與設計者。當時坐在底下聽的馬先生、蔡英文,都非常佩服民進黨可以這麼做。

南都:那個時候,你對民進黨的影響非常大,為什麼你的兩岸關係理念始終沒有被民進黨大多數接受?

許信良:一個人沒有辦法阻止整個大勢。我覺得原因很簡單,民進黨的負責人,很少有人敢像我這樣直接與大陸對話的;也沒有人像我這麼認真地研究改革開放的政策。那時候的台灣,不要說民進黨,連國民黨都沒有重要人物過來對話。解決問題的方式最重要就是對話,你不對話,就不知道中國大陸的思考。

當然,兩岸歷史對抗那麼久,很多懷疑,很多障礙,是歷史帶來的問題,可是領導者完全不尋求了解溝通,完全自說自話,堅持自己的意識形態,自己的信念、自己的偏見,依照自己單方面的認識去思考對方的問題……怎麼能帶來改變?

不能把所有對你好的政策都認為是騙局,台灣有些人講統戰,老說是陷阱,這樣只會永遠保持對抗。

南都:那你覺得,陳菊登陸,算不算民進黨也在摸索與大陸交往的方式?

許信良:我不知道陳菊會不會從事這種(政治)對話,我不曉得。不管怎麼樣,你來了。如果現在的民進黨、或者台灣的政治人物,對中國大陸的了解不如一個生意人,那就太落後於時代的潮流,太落後於現實的發展了。我相信陳菊對大陸是有了解的,你親自來看,親自來體驗,這種感覺還是跟間接地了解不一樣。我很高興看到陳菊市長到大陸來訪問。不管她的目的是什麼。

南都:現在民進黨中央成立「中國事務小組」,陳忠信擔任召集人。1998年,你與他聯名著文參加民進黨「中國政策研討會」,他的任職是否意味著民進黨大陸政策新風向?

許信良:陳忠信是我任黨主席時候最重要的幕僚,他當時是「中國事務部主任」。我當時就支持他利用各種機會到大陸,他對中國大陸了解很多的,跟大陸有充分對話的管道。他在陳水扁政府也是「國安系統」重要幕僚。

他對中國大陸政策的了解是沒有問題的。但今天的問題在哪裡?要改變這個黨的利害關係、意識形態、基本觀點,是個大事情,不是一兩個人可以改變的,不能寄望於個人。我是黨主席,都想改,但失敗了。

民進黨的兩岸關係政策非變不可

民進黨對兩岸關係調整的想法和力量在積聚中,但是時機未到

南都:既然你兩任主席期間都沒有辦法控制(民進黨大陸政策),為什麼離開九年之後還要回來?

許信良:對我來講,我在過去幾年跟中國大陸有更多的接觸,更加了解大陸,也更加了解台灣問題。

我要改變民進黨。我認為民進黨如果不改變兩岸關係的立場,兩岸關係最終和平解決是不可能的。

解鈴還須繫鈴人。今天最激烈反對兩岸關係政治上解決的,就是民進黨自身政治精英,和他們的激烈群眾,「台獨」基本教義派,這樣的群眾很多,但是民進黨群眾裡面,它不是多數,又不是極少數。民進黨2008年500多萬票,大概有150萬群眾屬於民進黨基本教義的群眾。

有這些群眾的反對,沒有人敢在兩岸政治關係上和解。

但民進黨不改變,兩岸關係政治不可能最終解決,它非變不可。

馬政府上台,兩岸經貿關係的開放,更大的開放甚至全面開放,已經只是時間問題而已,方向已經確定了。開放經貿和人民往來,是民進黨執政後期都想做的,也做了有關的行政規劃;經貿、人民往來,民進黨的反對不是很強烈。馬政府做得不錯,但「戒急用忍 」的心態還是存在。比如陸客來台,每天3000人,這是限制嘛,陸資要來投資股市,很多限制嘛,那為什麼美資可以不限制,陸資要限制?這是警戒的心理作祟。

但是兩岸問題走到今天,最終是政治問題,起碼現在要開始對話了,要開始思考,開始面對。對於大陸來說,中共十七大的目標就是希望兩岸可以簽署和平協議。胡主席今年元旦的談話,也特彆強調和平協議。對中國大陸來講,政治關係的解決,已經排上議程。

但你看馬政府首先是拒絕,先經濟后政治,四年內不談政治。當兩岸問題最終要進行對話和最後解決的時候,歷史障礙是依然存在的,國民黨也是一樣。

但如果民進黨改變,國民黨不談都不行啊!因此,改變民進黨是很重要的事情。

那有沒有可能改變呢?我八年前離開,是覺得不可能改變。現在不一樣,陳水扁下台,民進黨內也知道過去八年要反省。反省什麼呢?最大的問題還是兩岸問題。

如果民進黨不調整在兩岸問題上的立場和主張,讓兩岸問題變成國民黨的專利,民進黨就不要想再執政了。你想做永遠的在野黨嗎?對於民進黨的政治經營來講,一定會思考這個問題。所以我現在判斷,民進黨內是有可能改變,重新調整兩岸關係的立場、主張。

南都:你有沒有跟蔡英文交流,有沒有看到改變的可能性和跡象?

許信良:民進黨對兩岸關係的看法是有歷史因素的,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改變需要時間。

民進黨對兩岸關係調整的想法和力量在積聚中,但是時機未到。民進黨年底還要處理選舉,怎麼在挫敗中鼓舞士氣,怎麼團結全黨,重新出發;對於民進黨來講,兩岸問題不是他現在優先的處理問題。

南都:你會「回鍋」參選桃園縣長嗎?

許信良:不太可能。民進黨中央曾經跟我談過。但是我明確表達,不認為自己是適宜的候選人。如果一直都沒有適宜人選,那個時候我們再來好好地討論這個問題。

我深信兩岸必須要經濟一體

「一中原則」是必須要接受的,全世界都接受,你台灣怎麼可能不接受?

南都:這些年你政治上變化很多,什麼是不變的?

許信良:我的政黨關係在變,政治想法我從來沒有變過,但一直在發展。我現在對於兩岸關係的了解,當然比2000年要好,因為更知道細節,這個叫變嗎?對問題更了解,解決方法會更切合實際。我是學政治的,我有自己的哲學,自己的政治信念。我主張兩岸關係必須和解,這是我一貫的態度,但具體主張我可能會跟以前不一樣。

南都:具體來說有什麼不一樣?

許信良:比如現在說經貿關係,我就不會講「大膽西進」,我主張「兩岸經濟一體」。我深信兩岸必須要經濟一體,這對於台灣是最大的利益。如果你要講具體的問題,「一中原則」是必須要接受的,全世界都接受,你台灣怎麼可能不接受?

你們知道五丈原在哪裡嗎?

中國大陸好多你們都不知道的地方,我幾乎都走遍了

南都:你的兩岸觀點算是泛藍,但是又是民進黨人,怎麼定義你的顏色?

許信良:這不能用顏色看。我不是淺綠,當然也不是淺藍———我從來沒有跟他們一樣。

我認為兩岸關係很重要,民進黨既然如此,國民黨應該先改變。2000年以後,我的想法是要改變國民黨———國民黨比民進黨還頑固的。連戰先生2004年到大陸來,我2000年就來了。我跟連戰私交不錯,我2004年公開支持他選(台灣領導人),我認為連先生比阿扁好啊,至少兩岸關係沒有危險。你看連先生後來對兩岸關係有多麼大的貢獻。2004年後我一直跟他說,我作為民進黨前任主席,我來大陸都沒什麼忌諱,你來大陸忌諱什麼,希望他能突破國民黨的禁忌來大陸訪問。

2004年我帶了一個農業交流團團,後來大陸的農業政策,對台灣農業開放,像台灣水果啦,零關稅啊,快速通關啊,我們是第一個來談這個事情的,後來就變成國共論壇的重要議題,變成給連戰的禮物。對我來講無所謂,我很高興看到。

南都:國共開始對話之後,你大概來了多少趟?

許信良:現在大陸讓我自由來了。我常常來大陸旅行,我喜歡中國歷史、地理,到處逛,好多你們都不知道的地方,我幾乎都走遍了。像諸葛亮死在五丈原,你們知道五丈原在哪裡嗎?小時候讀《三國演義》,我都會背的,「將星隕落五丈原」,我都難過得要死。後來我去看了才知道,原來五丈原是錯的,是五十丈,不是五丈。還有蕭何月下追韓信,我都沿著這個路追過去,你們都沒有去過對不對?

南都:對於大陸發展海西經濟區的政策,你怎麼看?

許信良:對於我來講,沒有什麼海西特區;我認為台灣和整個大陸要變成一個經濟體。可是話又講回來,這個過程還沒達到之時,國務院讓福建先行先試,有益無害嘛。福建和台灣合起來也是一個很大的市場,先行先試,完全開放,對台灣有幫助,對福建也有幫助。
有兩種偉大的事物,我們越是經常越是執著地思考它們,我們心中就越是充滿永遠新鮮、有增無已的讚歎和敬畏,那就是我們頭上的星空,我們心中的道德法則!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9 05:2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