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世界肝炎日:預知肝炎的五大必殺技

[複製鏈接]

3萬

主題

3萬

帖子

3萬

積分

版主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3317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藍藍的天 發表於 2009-5-19 18:1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小兒肝炎以急性甲型肝炎為主,多為黃疸型,常伴有發熱、畏寒、全身乏力。在消化道癥狀中,有噁心、嘔吐、上腹脹滿、腹瀉等,一半以上的孩子會表現為腹痛。因此,容易被誤診為上呼吸道感染、腸胃炎、闌尾炎、腸蛔蟲症,甚至急腹症等。

  肝臟在胃的右上方,呈暗紅色。肝臟的生理功能包括凈化血液和抵禦感染,它能幫助消化食物和儲存能量。人一旦患上肝炎,不僅正常的肝細胞會被破壞,還會引發更嚴重的病情,如肝癌。我國每年約有35萬人因肝病而死亡,其中一半是原發性肝癌。

  五大必殺助您及早發現肝炎徵兆

  有不少孩子患上了肝炎,可他們的爸爸媽媽竟然毫無察覺,直至病情「原形畢露」才想到上醫院,既貽誤了治療時機,也容易將病毒傳染給其他孩子。

  發現肝炎徵兆並不難,只要對孩子進行細緻的觀察,就可以發現它的「蛛絲馬跡」。

  1 看精神

  多留意孩子的精神狀況是否良好。如果原先一直頑皮、活潑、好動,突然變得懶得活動,經常疲倦,想睡覺,這就要引起重視了。

  2 看食慾

  觀察孩子的食慾是否正常。需要和過去進行比較,看他最近吃飯香不香,飯量是否下降了,如果一見到肉或聞到油膩味就嘔吐,那就要特別當心了。

  3 看面色

  主要是觀察孩子的面部是否發黃,特別是鞏膜和結膜(白眼球)是否發黃,接著就要看是否有周身皮膚髮黃……一旦發現黃疸體征,就應及時帶孩子去做相關的檢查。

  4 看大小便

  孩子時常腹瀉,大便不成形,顏色變淺,變得像白陶土一樣;或者小便呈深黃色,看上去像濃茶水一樣,有時尿液沾在衣服上,會留有黃色的痕迹……這些都是黃疸型肝炎的早期癥狀。

  5 看上腹部是否疼痛

  孩子患有肝炎,肝臟發生腫大時,會表現出右上腹有隱痛或連續性脹痛感,疼痛感在夜間尤為嚴重。個別肝炎患兒會表現為脾臟腫大,並伴有脾區疼痛,常用手自覺不自覺地按撫上腹部。發現孩子有捂肚子的動作,細心的媽媽就要詳細問問孩子「哪裡疼」,還要親自動手摸摸,確定疼痛的部位。

  預防乃上上策

  國家控制肝炎的主要策略是對兒童進行肝炎疫苗免疫。

  甲型肝炎疫苗主要用於幼兒、學齡前兒童及其他高危人群。

  人血丙種免疫球蛋白主要用於接觸甲型肝炎病人的易感兒童。

  乙型肝炎疫苗已納入計劃免疫管理,主要用於阻斷母嬰傳播和新生兒預防及其他高危人群。各級醫療衛生單位要嚴格按照「誰接生,誰負責接種第一針」的原則和乙肝疫苗免疫程序的要求,確保新生兒及時接種乙肝疫苗。

  醫生提醒:

  兒童可經垂直傳播被肝炎病毒感染,這一點與成人感染肝炎的途徑有所不同。如果母親是肝炎病毒攜帶者,其新生兒的感染率為85%左右。因此,為了下一代的健康,媽媽在受孕前要檢查身體,如果發現得了乙型肝炎必須待痊癒后才能懷孕。而身為肝炎病毒攜帶者的孕媽咪,要在醫生的指導下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和乙型肝炎疫苗,用於母嬰傳播的阻斷。

  肝炎是可以預防的,但需要全社會,特別是學校、幼兒園以及家庭的共同努力,互相配合,切斷每一個病毒可能傳播的途徑。

  要教育孩子做好個人衛生,養成飯前便后洗手的好習慣。

  不喝生水,不買小攤小販的零食吃,不共用茶杯、餐具、牙刷等,不咬手指和手指甲,以免病從口入。

  學校、幼兒園要定期消毒門窗、牆壁、地面以及孩子容易接觸到的地方,孩子用的餐具要經常煮沸消毒。甲肝病毒在100℃,持續5分鐘的環境下不能生存。所以,經常沸煮碗筷是家庭消滅甲肝病毒的好辦法。

  學校、幼兒園發現肝炎患兒,應馬上報告有關防疫部門,並在有關部門的指導下對孩子所在的教室進行消毒,並對孩子做醫學觀察。

  家長帶孩子去公共場所,要避免用手亂摸,包括地鐵、商場的自動扶梯。在外用餐的話,最好是去衛生條件較好的飯店。

  平時加強體育鍛煉,增強孩子的體質,並保證充足的休息和睡眠。

  盡量避免給孩子使用血製品,打針、輸液(血)要到正規的醫院。
有兩種偉大的事物,我們越是經常越是執著地思考它們,我們心中就越是充滿永遠新鮮、有增無已的讚歎和敬畏,那就是我們頭上的星空,我們心中的道德法則!

176

主題

7346

帖子

1681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初過語言關(三級)

Rank: 4

積分
1681
沙發
amely7777 發表於 2009-5-19 18:19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8 21:0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