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兩岸都應該把握「中華台北」這個去爭議性的名稱

[複製鏈接]

1548

主題

4986

帖子

1995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99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akihito 發表於 2009-5-10 20:3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日前總統馬英九邀集副總統蕭萬長、行政院長劉兆玄、立法院長王金平、中國國民黨主席吳伯雄、國安會秘書長甦起等人召開高層會議,宣布台灣今年將參加世衛大會,並且以中華台北名義的觀察員身分,參加今年的世界衛生大會(WHA),此舉不但是中華民國在退出聯合國後,一次重大性的突破,更重要的是中華台北這個名稱,是否可以做為台灣融入國際社會的一個可行的名稱,兩岸雙方及國際社會都能接受。

  中華台北之所以可行,一來規避了難解的主權問題,中華可以說是中華民族的簡稱,台北更可代表台灣,是一個地理上的名稱,用一個民族與地理上的中華台北之名,迴避了兩個中國與一中一台的尷尬,更可解釋為雙方都在一個中國原則的規範下,尋求必須解決與處理的台灣之國際空間問題,因此中華台北之名,盡管台灣內部尚有一批人堅決反對,但不能否認的事實是,中華台北是兩岸當局到目前為止,都尚可接受的公約數,因此兩岸雙方更應該充分珍惜中華台北這個得來不易的少數共識。

  中華台北這個名稱其實並不陌生,在奧運會時就已出現,該名稱一直是中華民國為了參加國際體育比賽而使用的代表團簡稱,也是台澎金馬地區參加奧林匹克運動會以及其他國際運動賽事的名稱。從1971年起,中華人民共和國取代了中華民國代表在聯合國的席位後,中華民國自願退出後,在許多國際組織中,由於並不承認在台澎金馬的中華民國是一個獨立的國家,因此反對中華民國參加任何由主權國家參與構成的國際組織,從李登輝時期、陳水扁時期到馬英九時期,立場從未改變過,北京當局反對台灣在國際上使用中華民國這個的名稱。而中華民國政府亦拒絕使用中國台灣或台灣來參與國際組織,雙方在各有堅持,各有反對之處,好不容易尋得一個雙方都勉強接受的「中華台北」名稱,作為一種妥協折衷的方法。

  然而中華台北過去多半在體育活動中討論,這一次提升到政治層面來探討,意義真是十分重大,是否意味兩岸雖然都認為要先經濟後政治,但後政治不代表政治議題完全不觸及,中華台北雖然名稱上呈現不出政治性,但背後卻是不折不扣的政治議題。

  特別是馬英九總統特別表示「這次可以順利參加世衛大會,主要是朝野各界不分藍綠的努力推動;其次,還有中國大陸當局釋出善意,這從中共國家主席胡錦濤去年底的談話可看出端倪;再者,也要歸功美、日、歐盟、東南亞到紐澳等友邦的大力支持。」馬英九這番談話,更是一種立場的表態,在台灣的中華民國能夠加入世衛大會,在無傷「尊嚴」、「自主」,與無受到矮化、打壓的情況,以「中華台北」名稱列席觀察員,完全符合台灣民眾的期待,也奠定中華台北這個名稱將是未來與對岸當局談判討論時的一項可行方案。

  然而中華台北這個名稱的維護,是靠兩岸許多人士共同努力的結果,特別是國民黨政府與對岸中共當局,都盡了相當大的努力,許多人士過去諸如連戰主席、辜老等,都功不可沒,特別是連戰主席,冒著被戴紅帽子的風險大膽地嘗試與居中牽線促成,才有今日的成果,因此連戰主席的貢獻歷史會記上一筆;現在諸如馬總統、蕭副總統、吳主席、江丙坤董事長、陸委會、外交部、衛生署及其他所有有功人士,大家都對中華台北付出了心力,才使得今日得以用中華台北之名的觀察員身分,參加今年的世界衛生大會。當然中共當局的理性、務實與正面看待台灣人民的渴望,更是延續中華台北這個名稱的關鍵力量。

  總之,中華台北這個名稱,是兩岸共同努力的結果,應該要好好的珍惜與把握,台灣民眾在國際活動處處踫壁的同時,中華台北給了人民一線希望,多年的努力總算沒有白費,雖然只是以觀察員的身份出席「世界衛生大會」,但只要是一點突破一線生機,都應該格外的珍惜,今日的一小步,是多少人辛苦努力奔走的付出,身為一位平凡的台灣民眾,除了感謝相關人等的付出,更期勉能夠珍惜中華台北這得來不易的名稱,同時中華台北也說明一件事,只要兩岸間都能拋棄意識型態的無謂爭執,展開良性互動,大陸方面能夠讓台灣能夠保有適度的國際參與空間,台灣方面能夠在不刻意踫觸敏感主權議題的情況下,兩岸很多政治上的問題,才能得到解答。

作者 劉性仁 台北市 大學兼任講師

7812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6065
沙發
小辣辣 發表於 2009-5-10 21:16 | 只看該作者
日前總統馬英九邀集副總統蕭萬長、行政院長劉兆玄、立法院長王金平、中國國民黨主席吳伯雄、國安會秘書長甦起等人召開高層會議,宣布台灣今年將參加世衛大會,並且以中華台北名義的觀察員身分,參加今年的世界衛生大 ...
akihito 發表於 2009-5-10 20:38


你不是已說過只在國際組織時用. 兩岸只要同意其英文名就夠了. 兩岸不會用此名彼此稱呼.
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548

主題

4986

帖子

1995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995
3
 樓主| akihito 發表於 2009-5-10 21:23 | 只看該作者
2# 小辣辣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6 18:2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