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5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甘州曲】家門

[複製鏈接]

384

主題

1921

帖子

1698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69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xli710 發表於 2009-5-16 02:2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甘州曲】家門


嘆遊人 何所欲 遠家門
故鄉十載不曾親 想也忒傷神
敢問客 何處可生根


用 詞韻新編

甘州曲  唐教坊曲名。《唐書·禮樂志》:天寶間樂曲。皆以邊地為名,甘州其一也。顧夐詞名《甘州子》。

  甘州曲 單調二十九字,六句五平韻                   王 衍

畫羅裙韻能結束句稱腰身韻柳眉桃臉不勝春韻薄媚足精神韻可惜許讀淪落在風塵韻
●○○ ○●● ●○○ ●○○●●○○ ●●●○○ ●●● ○●●○○

·     此調起句三字。顧夐詞添作七字,其實即此體也。結句,《詞律》本落去許字,今從《花草粹編》增定。

 

383

主題

1147

帖子

831

積分

貝殼網友七級

Rank: 3Rank: 3

積分
831
沙發
houzhaochen 發表於 2009-5-16 07:21 | 只看該作者
1# xli710
畫羅裙,???,稱腰身?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84

主題

1921

帖子

1698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698
3
 樓主| xli710 發表於 2009-5-16 07:38 | 只看該作者
2# houzhaochen


你老弟有意見嗎? 那可不是我寫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83

主題

1147

帖子

831

積分

貝殼網友七級

Rank: 3Rank: 3

積分
831
4
houzhaochen 發表於 2009-5-16 07:47 | 只看該作者
3# xli710
似少了三個字。
另,「薄媚」作何解?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84

主題

1921

帖子

1698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698
5
 樓主| xli710 發表於 2009-5-16 08:27 | 只看該作者
甘州曲        王 衍

畫羅裙 能結束 稱腰身 柳眉桃臉不勝春
薄媚足精神 可惜許 淪落在風塵

●○○ ○●● ●○○ ●○○●●○○ 
●●●○○ ●●● ○●●○○




作者:茹之 整理
印表機版  


【正見網2007年05月10日】在經歷了大唐宮廷舞高度發展的時期后,宋代宮廷舞走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即高度規範化。
宋代宮廷舞表演形式有別於唐代的一個最重要特徵是「隊舞」和有情節、表述人物故事的「大麴歌舞」的出現。共同特點是典雅規範。雖然在唐代已經出現了隊舞,如《菩薩蠻隊舞》和《嘆百年隊舞》,但宋時出現的隊舞高度規範化,不過基本是承襲唐代舞蹈,缺乏創新。

根據《宋書•樂志》記載,隊舞分為「小兒隊」和「女弟子隊」,每類又分為十個獨立的隊舞。

「小兒隊」共七十二人,一為柘枝隊,舞者穿五色的綉羅寬袍,戴胡帽,系銀帶;二為劍器隊,舞者穿五色的綉羅襦,頭上裹交腳襆頭,紅羅綉抹額,帶器仗;三是婆羅門隊,舞者穿紫羅僧衣,緋色的褂子,執錫鐶拄杖;四是醉胡騰隊,舞者穿紅錦襦,戴氈帽;五是諢臣萬歲樂隊,舞者穿紫緋綠羅寬衫,頭裹簇花襆頭;六是兒童感聖樂隊,舞者穿青羅生色衫,系勒帛,總兩角;七是玉兔渾脫隊,舞者穿四色綉羅襦,系銀帶,頭戴玉兔冠;八是異域朝天隊,舞者銀束帶,頭戴夷冠,手執寶盤;九是兒童解紅隊,舞者穿紫緋色綉襦,系銀帶,頭戴花砌鳳冠;十是射鵰回鶻隊,舞者身穿盤 雕錦襦,手持射鵰盤。

「女弟子隊」共一百五十三人,一為菩薩蠻隊,舞者穿緋色窄砌衣,戴捲雲冠;二為感化樂隊,舞者穿青羅生色通衣,背梳髻,系綬帶;三為拋球樂隊,舞者穿四色綉羅寬衫,系銀帶,奉繡球;四是佳人剪牡丹隊,舞者穿紅生色砌衣,戴金冠,剪牲丹花;五是拂霓裳隊,舞者穿紅仙砌衣,碧霞帔,戴仙冠,紅綉抹額;六是採蓮隊,舞者穿紅羅生色綽子,系暈裙,戴雲鬟髻,乘綵船,手執蓮花;七是鳳迎樂隊,舞者穿紅仙砌衣,戴雲鬟鳳髻;八是菩薩獻香花隊,舞者穿生色窄砌衣,戴寶冠,執香花盤;九是彩雲仙隊,舞者穿黃生色道衣,紫霞帔,冠仙冠,執旌節、鶴扇;十是打球樂隊,舞者穿四色窄綉羅襦,系銀帶,裹順風腳簇花襆頭,執球杖。

上述二十個隊舞分別在宋代宮廷祭祀、典禮、宴享時表演。

除了上述隊舞外,宋代還出現了溶詩歌、念白、隊舞和故事情節於一體的「大麴歌舞」,而且有了角色的分工與名號,如手執竹竿、指揮舞隊上下場並念誦致辭的人叫「竹竿子」,大概相當於今天的節目主持人;「竹竿子」又叫「參軍色」,在表演時,引導舞隊上場叫「勾隊」,表演完畢,招呼舞隊退場叫「遣隊」或「放隊」;舞隊後面的樂隊叫「後行」;獨舞演員叫「花心」,與「竹竿子」有台詞對白,等等。

唐代大麴還是單純的歌舞套曲,分為「散序」「中序」和「破」,一般長幾十段。而宋代大麴則比較短小,只截取一部分表演,稱為「摘遍」。演出時,歌舞通常從「中序」開始,也有的從「入破」以下截用。僅以《劍舞》為例,來了解一下宋大麴的表演程序。

《劍舞》表演開始,「竹竿子」最先上場,念誦詞,然後指揮舞隊上下場。表演內容分成兩部分:

第一部分: 「樂部唱曲子,作舞劍器曲破一段」。(舞罷,二人分立兩邊。又有兩個穿著漢裝的人出來,對坐,桌上設水果)「竹竿子」介紹舞蹈的背景,介紹楚漢相爭時的鴻門宴。接著樂部唱曲子,曲劍器曲破一段。又有兩人上場,一人舞蹈,想要行刺右漢裝者;另一人舞蹈進行阻擋。二人舞畢,兩舞者退場,兩穿漢裝者也退場。從上述的介紹和舞蹈可知,這段表演講述的是什麼內容。兩個穿漢裝者,一為劉邦,一為項羽;舞劍者,行刺者為項莊,阻擋者為項伯。

第二部分:(復有兩人唐裝出,對坐。桌上設筆硯紙。舞者一人換婦人裝立)「竹竿子」念白。然後樂部唱曲子,曲劍器曲破一段。二舞者,一男一女對舞。這段表演講述的是盛唐著名舞蹈家公孫大娘舞《劍器》的故事。著婦人裝的舞者,即公孫大娘,舞劍「做龍蛇蜿蜒曼舞之勢」,英武矯健。兩個穿唐裝者,一為著名書法家張旭,一為詩聖杜甫。桌上所設筆硯紙,既表現張旭「草書大進」,也表現杜甫「麗句新成」,指其名作《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

通過《劍舞》的表演程式,可知大麴表演一般都有一個主題,並展示一定的歷史故事內容,配以簡單的人物扮演,再輔以與故事情節相符的抒情歌唱和音樂伴奏,就構成了一種以歌舞為主的簡單舞劇。

當然,並不是所有宋代大麴都重視人物、情節,也有一部分大麴不含人物和情節,只有對白、音樂和舞蹈,與唐代大麴更為接近,所不同的是具有「隊舞」的程式。比如《採蓮舞》。

除了上述二十隊隊舞以外,大麴中也包含著相當的隊舞,如《太清舞》、《漁父舞》、《花舞》、《劍舞》等。史料記載,宋代大麴至少有四十套,著名的還有《南呂薄媚》、《降黃龍》等。

宋代宮廷除了隊舞、大麴歌舞外,許多唐代優秀的舞蹈如《胡旋》、《白紵》、《前溪》、《綠腰》等舞蹈依然獨立存在。

宋代舞蹈高度規範化為戲曲舞蹈奠定了基礎,但它的一個消極影響是限制了舞蹈情感的抒發。

遼代在會同九年(公元946年)從汴梁得到中原雅樂、散樂,自此有大麴,成為宮廷宴享、慶祝活動中的重要表演節目;金太祖阿骨打於天輔年間(1117~1122年)攻打遼國,得到遼大麴,后金人滅北宋,又得到北宋大麴。因此遼、金大麴也十分興盛。金人大麴的舞旋表演已發展為以兩人對舞為主。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83

主題

1147

帖子

831

積分

貝殼網友七級

Rank: 3Rank: 3

積分
831
6
houzhaochen 發表於 2009-5-16 19:25 | 只看該作者
5# xli710
謝!
健美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8 07:2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