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對話陸川:是觀眾救了《南京南京》

[複製鏈接]

7812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606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小辣辣 發表於 2009-4-30 20:3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09年04月30日06:54  

  秦嵐:讓全世界知道中國人的尊嚴

  江一燕:自己獲肯定是因觀眾被小江征服


  新浪娛樂訊 4月29日,導演陸川攜《南京!南京!》主演秦嵐、江一燕、中泉英雄等在天津舉行觀眾見面會,並於見面會後再次對話新浪娛樂。陸川說,十幾個城市的觀眾見面會讓他看到了觀眾支持《南京!南京!》,而新浪客觀公正開放的態度保護了《南京!南京!》,「是你們救了這個電影。」

  「從來沒想過會有這麼多人看我的電影」

  從《南京!南京!》拍攝,到官網落戶新浪,再到影片正式公映,陸川已經多次面對過新浪娛樂的鏡頭,但是顯然,這次對話是他最輕鬆的一次,而這份輕鬆來源於每一個城市觀眾對影片的熱情和禮遇。《南京!南京!》至今已經走過了十幾個城市,陸川說,每一次到了一個陌生的城市都會有些擔心,但是等到真正見到了觀眾,這份擔心就會立刻消失,「觀眾都太熱情了,沒想到」,而觀眾的熱情也讓陸川絲毫感覺不到以往電影都會遇到的「南北口味差異」的問題,「沒有南北的區別,很多城市對影片的禮遇是超過預期的。」陸川說,他們剛剛從廣州、深圳過來,在那裡《南京!南京!》撐著所有院線90%的票房,「從來沒有想過會有這麼多人看我的電影。我們是黑白電影,是戰爭災難片,而且是嚴肅題材,能夠有這樣的反響,有觀眾的支持,這比我拿任何獎都高興。」陸川說,作為導演,他所創作的電影能夠跟中國當下觀眾的情感交織在一起,這種感覺讓他十分激動。

  「從角川這個角度拍是我的敘事策略」

  陸川四年磨一劍,對於《南京!南京!》這部電影,他也做了很多探索,其中反響最大的莫過於設置日本士兵角川這條線索,從他的視角去表現南京大屠殺,並以他的反思和自殺作為影片的結尾。對於這個「冒險」的選擇,陸川說在最初創作的時候,他覺得這是唯一的途徑,「《南京!南京!》不只是給中國人民看,中國只是第一站,它更主要的目的是要去影響全世界,電影有這樣的能力。當時我就想60年了,咱們拍電影都是從我們自己的角度,但是沒有一部影片能夠讓世界去接受南京大屠殺這個事實,去接受我們的這個災難,因為海外觀眾覺得不公正。所以從角川這個角度拍是我的敘事策略,從侵略者的角度去目擊戰爭,去體驗戰爭,參與屠殺,最後再反思戰爭,這樣它的反戰的、和平主義的觀點是外部世界非常容易接受的。」陸川說他堅信自己找到了一個正確的敘事角度。

  「是觀眾救了這個電影」

  可是,等到影片即將上映時,陸川對自己的選擇開始有了一些擔心,因為在幾場媒體點映時,有人提出可能會有爭議,畢竟在中國會存在民族情緒,而隨後一段時間,「輿論好像被綁架了,所有的評論都在談論這一點,你影片的其他探索都不談了。」就在影片「前途未卜」的時候,陸川說是觀眾救了這個電影,「我見了一兩萬觀眾,從來沒有人站出來說你的角度我接受不了,觀眾覺得他看到的就是事實,他不管是什麼角度,屠殺、強姦這些事實都在這,而中國人的抗爭也在,角度只是個敘事姿態。」陸川說,他還要特別感謝新浪,「新浪保護了這部電影,這種保護並不是說它一味地說《南京!南京!》的好話,拔高它,而是以冷靜、客觀、開放的姿態包容了對影片的所有爭議,讓它去自由地成長。所以像新浪這樣的媒體體現了一個成熟的有自信的國度和公正的媒體所應有的風範,《南京!南京!》如果不是被像新浪這樣的媒體保護,它會被引到一個民族主義的大坑裡去被活埋。」

  「這四年是我長成的過程」

  《南京!南京!》四年的誕生之路走得極其波折,陸川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也曾說過在過去四年裡,他有很多次都感覺到了絕望,但是現在回頭重新審視自己所經歷的一切,他覺得所有業務方面的困難都不算困難,而是一次值得懷念的經歷,這四年也是自己作為導演成長的過程。「從我拍《尋槍》700萬的投資,到《南京!南京!》7000萬的投資,拍攝方面我沒有問題,但是在劇組的控制上、製片統籌方面是略有欠缺的,這四年正好是我長成的過程,讓我彌補不足,而且它給我動力。」陸川說,製片過程中體驗的波折、動蕩讓他深刻地體驗到了這部影片的能量,甚至到後來會感覺這是一次長征,「我一直在看《毛澤東傳》,我最愛看的就是他怎麼帶隊伍過草地、雪山,怎麼跟隊伍中意見不一樣的人去溝通,怎麼到達目的地。」陸川說,「南京長征」中遭遇的挫折也會讓他更深地體驗那場災難。

  「拍攝《南京!南京!》是義不容辭的責任」

  嚴格地說,《南京!南京!》的觀影體驗不能定義為一次愉快的經驗,殘酷的事實、黑白的畫面、壓抑的氛圍,大多數網友在參與新浪娛樂的調查時都表示不會去看第二遍,因為「受不了」。然而,陸川卻整整堅持了四年,「我也覺得挺變態的,我怎麼就能撐下來,我不知道,沒有答案,我就是撐下來了。可能我是以工作人員的身份去做這件事,處於一個抽離半抽離的狀態,那些東西還沒有真正發酵出來,真的體驗其中的情感可能還需要一年半年的時間。」儘管遭遇了已經發生或者還未發生但可以想見的困難,陸川仍然認為拍攝《南京!南京!》是他,也是中國電影人義不容辭的責任,「我們有責任讓世界看到中國的力量,中國的尊嚴,中國電影人的力量。」 柯璐/文 陳瑩瑩/圖
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 20:0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