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德國媒體認為美國主動與中國進行太空技術合作是為了捆住中國

[複製鏈接]

1344

主題

1773

帖子

1152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15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zhaiji 發表於 2009-4-27 21:5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德國《南德意志報》4月23日文章]:邁向國際空間站的長征(作者 亞歷山大·施蒂恩)

那只是順帶的評論,但絕對不是未經考慮的:美國總統奧巴馬的科技顧問約翰·霍爾德倫在接受《科學》周刊採訪時說,未來美國人也可能搭載中國的宇宙飛船飛往國際空間站。

這位總統顧問只是在尋求與中國的接近嗎?由歐洲航天局創辦的歐洲空間政策研究所所長凱-烏韋·施羅格說:「霍爾德倫的聲明首先是一個政治性的聲明,它甚至可能是純政治性的。」

事實上這樣的考慮可能距離實際貫徹還相當遙遠:中國的航天計劃近年來雖然獲得了卓越的發展,但進展緩慢。1999年中國發射了第一艘神舟航天飛船。4年後出現了首位太空人,2005年完成了同時搭載兩名航天員的飛行,2008年9月中國人首次進行了艙外作業。中國計劃最早在1年之內實現首次無人對接——這在目前仍舊是航天領域最大的挑戰之一。

施羅格說:「我無法想像一艘陳舊的中國飛船很快就能被允許與國際空間站對接。」

但即便是中國工程師掌握了對接技術,這也不意味著它獲得了飛往國際空間站的免費入場券。除美國和俄羅斯外,目前國際空間站項目的參與方還有加拿大、日本和歐洲的10個國家。它們在一場依賴、交換和財政義務的複雜爭鬥中被綁在了一起。中國作為夥伴加入進來將十分敏感地打破這一平衡。施羅格說:「但這是典型的美國人的做事方式:他們想到個主意就立刻拋出來——根本不考慮合作夥伴。」

事實上,美中關係在這方面似乎已經有了進展。中國科學技術部副部長李學勇一再表達了與美國合作和加入國際空間站計劃的願望。2006年秋,當時的美國航天局局長邁克爾·格里芬作為首個航天部門負責人訪問了中國——雖然沒有取得具體的成果。正如霍爾德倫的話所表明的那樣,奧巴馬政府顯然希望更進一步。施羅格說:「這樣大門就完全打開了。」

但是,在這一切的背後並非是對中國的喜愛,更多的是對中國航天計劃阻礙美國的擔心。在紙面上中國甚至有計劃登月,而美國航天局在其新月球車的開發上幾乎毫無進展。因此美國有輸掉月球競爭的威脅。施羅格說:「對始終力爭太空統治權的美國來說,這在心理上當然是一場絕對的災難。因此它寧可合作——希望能藉此進行控制。」在他們看來,如果美國人成功地將中國人納入到自己領導的聯盟當中,那就是最理想的局面了。這正應了那句格言:「先擁抱,然後不鬆開。」
清貧仍能讓我自得其樂

123

主題

3559

帖子

914

積分

貝殼網友八級

有車階層(十級)

Rank: 3Rank: 3

積分
914
沙發
栗 劍 發表於 2009-4-28 01:08 | 只看該作者
合作總比封鎖好,控制與反控制經絡伴隨著改革開放整個歷程,就看誰的手段更高明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4 04:1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