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復 #13 愛華 的帖子
"2000年12月23日,全長10.23公里的武漢輕軌一號線一期工程正式開工,投資近23億元。2005年12月15日,總投資44.22億元、全長18.6公里的武漢輕軌二期試驗段開工。(http://news.sina.com.cn/c/2006-02-14/13129098611.shtml )。造價也高達2億/公里"
"現在北京、上海,地鐵的造價高達5-7億人民幣/公里"
"上海磁懸浮的造價是3億/公里"
先不論這3億/公里有多大水分, 也不說地上地下的建築成本的比較問題. 您拿用磁懸浮鐵路的建設成本和普通鐵路及地鐵的建設成本直接比較, 就犯了一個常識性的錯誤.
在項目評估當中, 確定性問題和不確定性問題的處理是不能等量齊觀的!!
任何項目的評估, 是用該項目生命周期的總效益和總成本之比, 和其它可替代項目的
同類數據進行比較的. 傳統項目如鐵路和地鐵的會面臨技術本身的可靠性問題. 但由於上百年的經驗積累和技術的更新, 許多不確定性問題是可以避免的, 至少可以用大量的已知數據測算出問題發生的概率分佈, 數學期望, 方差, 通過數據處理, 把不確定性問題, 變成確定性問題處理.
可磁懸浮工程面臨的最大問題是技術本身就不成熟, 連它的發明人都沒有任何辦法知道此技術的可靠性如何, 不確定性問題出現和系統的生命周期是依照正態分佈還是普阿松分佈? 它的數學期望和方差是多少.?維修和更新周期又是按照什麼規律進行? 在項目評估當中, 任何一個不確定因素的存在, 都會大大增加系統生命周期的實際成本.
即使在數學期望值相同的情況下, 均方差大的不確定因素也會大大增加系統成本. 按照墨迪里亞尼的理論, 在股票市場中, 具有同樣數學期望值的股票中, 具有較小均方差的股票, 具有較高的市場價值. 何況是價值連城重大項目評估.
與普通鐵路和地鐵相比, 上海磁懸浮僅是個實驗項目, 它的技術成熟與否, 還要到幾年之後才能見分曉. 也就是說, 3,5年之後再看它, 完全可能是個失敗項目. 這話還是項目的賣方, 從此項目得到巨大利益的德國人說的!! 他們為了自己的商業利益, 完全有動機大大掩蓋項目本身的風險. 吹噓其可靠性. 從此可以清楚的知道, 該項目承擔了多大的風險, 未來的不確定性究竟有多大!!
中方曾經多次向德國磁懸浮的賣方尋求投資. 而從中國磁懸浮上馬可獲巨大利益的德方堅持"德方出技術, 中方出資金"的原則, 寧可磁懸浮不上馬,也堅決不讓步. 從這件事中,傻子也能看得出來. 德方對於磁懸浮項目的未來是多麼沒有信心, 對該項目不確定性的恐懼是多麼大! 只有花人民血汗錢的朱熔基和那些抱總理大腿的所謂專家們, 才
是"無所畏懼"的.
您也應從中看到, 把磁懸浮的直接建設成本和鐵路,地鐵的建設成本相比而不考慮未來的不確定因素是多麼荒唐!
[ 本帖最後由 起軒 於 2008-1-29 12:52 編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