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3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七絕 上網讀詩

[複製鏈接]

384

主題

1921

帖子

1698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69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xli710 發表於 2009-4-28 05:3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七絕    上網讀詩

  


讀詩始辨文才貴 上網方知我底虛

自此橋頭茶飯後 衰翁的的效騎驢

   

  

七絕    首句平起不入平韻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383

主題

1147

帖子

831

積分

貝殼網友七級

Rank: 3Rank: 3

積分
831
沙發
houzhaochen 發表於 2009-4-28 09:47 | 只看該作者
1# xli710
犀利過謙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5

主題

497

帖子

231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31
3
lanli7 發表於 2009-4-28 10:02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lanli7 於 2009-4-28 10:08 編輯

賈島已經還俗了。詩兄還。。。
如侯兄所言,犀利兄過謙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84

主題

1921

帖子

1698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698
4
 樓主| xli710 發表於 2009-4-28 12:01 | 只看該作者
lanli7, 侯君好!

原想諷刺時事,寫出來成了自嘲, 看來害人之心不可有啊:)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84

主題

1921

帖子

1698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698
5
 樓主| xli710 發表於 2009-4-28 12:12 | 只看該作者
zt
「 衣上征塵雜酒痕,遠遊無處不消魂。此身合是
詩人未?細雨騎驢入劍門。」這是陸遊膾炙人口的傳
世名作《 劍門道中遇微雨》。南宋孝宗乾道八年
(1172)冬,陸遊由南鄭( 今陝西漢中)王炎幕府前往
成都任安撫司參議官,調任成都府路安撫司參議官,
這首詩就是自南鄭赴成都途經劍門時所寫。既然是
上任,理應騎馬才對,陸遊為何騎驢呢?第三句「 此身
合是詩人未」問得奇,第四句「 細雨騎驢入劍門」答得
妙。雖然是詩人的自問自答,卻意味深長,引人思索。
陸遊之前唐宋兩代的許多詩人如李白、杜甫、陳子
昂、高適、岑參、白居易、蘇舜欽、蘇軾、黃庭堅等,都
與入蜀有關;而詩人和騎驢又有什麼關係呢?驢這種
動物是如何與詩人走到一起的呢?這是一個值得探
究的話題。
一、驢與文學以及知識分子的結緣
許慎《 說文》中說:
「 驢似馬,長耳;蒙,驢子也。」
驢之為物,長得像馬,但出身、個性和才幹都無法與
馬相提並論。它與文學結緣,可追溯到秦漢時期的詩
賦創作中,如《 楚辭・七諫・謬諫》:
「 駕蹇驢而無策兮,
又何路之能極?」
《 楚辭・九懷・株昭》:
「 驥垂兩耳兮,
中坂蹉跎,蹇驢服駕兮,無用日多。」將「 驢」稱為「 蹇
驢」,對其不堪重用持鄙視態度。詩中的蹇驢與騏驥
形成鮮明對照,二者同為寓托之物,作為自然的獨立
的生命個體,與作者之間並沒有必然聯繫。驢在文化
史上的命運可謂坎坷,它一進入文學作品,就受到文
人的輕賤,後來,由於偶然的機緣,境況漸漸改變。正
如顧炎武所說:
「 嘗考驢之為物,至漢而名,至孝武而
得充上林,至孝靈而貴幸。然其種大抵出於塞外,自
趙武靈王騎射之後,漸資中國之用。」
[1]
這可以從漢
代的詩賦文章中得到證明:
司馬相如《 上林賦》:其獸則麒麟角端,騊駼
橐駝,蛩蛩驒騱,駃騠驢騾。
桓寬《 鹽鐵論》:騾驢駱駝,銜尾入塞;脾奚
騵馬,盡為我畜。
《 後漢書・五行志》:靈帝於宮中西園駕四白
驢,躬自操轡,驅馳周旋,以為大樂。於是公卿貴
戚轉相仿效,至乘輜鮄以為騎從,互相侵奪,賈
與馬齊。
收稿日期:2006-07-10
作者簡介:馮淑然(1969—),女,河北曲陽人,河北大學人文學院2004級博士研究生,從事中國古代文學研究;韓成武
(1945—),男,天津武清人,河北大學人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從事中國古代文學研究。
古代詩人騎驢形象解讀
馮淑然,韓成武
(河北大學人文學院,河北 保定 071002)
摘 要:古典文獻中留下了許多詩人騎驢吟詩的形象,這一形象的完成和定格經過了一個漫長
的歷史過程。從生理、經濟、創作等因素考慮,詩人適合騎驢,但從社會人生的角度考慮,詩人又不該
騎驢。詩人騎驢的形象蘊藏著極為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詩人和驢,是古代知識分子的第二種人生
選擇,第二條人生道路。
關鍵詞:詩人;騎驢;吟詩;人生道路
中圖分類號:I2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 260X( 2006)05- 0082- 07
第23卷第5期
深圳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Vol.23No.5
2006年9月
Journal of Shenzhen University(Humanities&Social Sciences)
Sept. 2006

--------------------------------------------------------------------------------
Page 2

驢本非中原正統所有,一開始就帶著「 野」的色
彩,但在前後兩漢進入皇宮苑囿,為天子百官所重。
這樣,驢和人就有了某種直接的對應關係,它顯示了
人的喜好,成為人的主體意志極度張揚的標籤。如果
拋開漢靈帝的種種昏庸無道以及愛驢嗜好中所包含
的玩物喪志、玩物喪國等等重大的政治歷史內涵,單
就物和人的關係而言,簡直可以說是魏晉風流的先
聲。
魏晉時代,是人覺醒之後極度重視自我、滿足自
我的時代。任情任性、風流自適,齊萬物、尚自然,是
魏晉人物共同的生命樣態和生存哲學。中國歷史的
其它任何一個時段,都沒有像這一時期的知識分子
那樣,將個體生命張揚到極致,純任性情自然發作,
而不加任何偽飾。雅就雅到極致,詩酒高會,曲水流
觴,江山風月,這是真風雅;俗也能俗到極致,喝酒,
打鐵,捉虱子,學驢鳴,又何嘗不是真風流?這一時期
的文獻中記載著兩則人學驢鳴的故事:
《 世說新語・傷逝》:王仲宣好驢鳴,既葬,魏
文帝臨其喪,顧語同游曰:王好驢鳴,可各作一
聲以送之,赴客皆作驢鳴。
《 晉書・王濟傳》:孫楚哭( 王濟)畢,向靈床
曰:
「 卿常好我作驢鳴,我為卿作之。」體似聲真,
賓客皆笑。
兩個故事都發生在喪禮過程中。驢叫起來並不
好聽,可王粲、王濟生前愛聽,自然是性之所好;而曹
丕和孫楚竟以學做驢叫來表達對友人的悼念之情,
就算在任性任情的魏晉時期,依然是驚世駭俗的。但
他們的態度行為卻非常嚴肅認真,他們不在乎世俗
的眼光,心中只存一份真情:對已經消逝的生命作最
后的告別。在他們看來,這樣的方式比唱輓歌、誦哀
誄更直截了當,更樸素真摯。魏晉風流的典型代表阮
籍和驢也有一段因緣,據《 世說新語・任誕》篇載:
晉文王親愛阮嗣宗,阮從容言:
『 嘗游東平,
樂其土風,願得為東平太守。』文王從其意。阮騎
驢徑到郡,至則壞府舍諸壁障,使內外相望,然
后教令,一郡清肅。十餘日,復騎驢去。
相同的故事也載於《 晉書》本傳中。人家做官是
走馬上任,而阮籍偏偏騎驢上任,任上十日,清肅一
郡,然後又騎驢悠然離去,只留下一個耐人尋味的風
流瀟灑的背影,供後人追憶懷想。李白《 贈閭丘宿松》
寫道:
「 阮籍為太守,乘驢上東平。剖竹十日間,一朝
風化清。偶來拂衣去,誰測主人情。」經過與魏晉名士
的磨合,驢成為表現名士風流的道具,成為任情任性
挑戰權威的人格精神的表徵。南朝時期,宋人袁淑寫
有《 廬山公九錫文》,尊稱驢為"廬山公",對驢極盡其
讚美之能事,可謂一篇奇文。總之,魏晉以來,驢的文
化內涵日漸豐富。
二、詩人騎驢形象的完成及其流變
魏晉時期和驢有關的詩人如王粲、曹丕、阮籍
等,或者並沒有騎驢,或者即便騎驢,也與作詩、做詩
人無關。初盛唐的詩人很少騎驢,即使有,也只是魏
晉風流的接續和發揚。孟浩然終身未仕,風流自賞,
其《 唐城館中早發寄楊使君》詩中說,
「 訪人留後信,
策蹇赴前程」,一大早拜會朋友,與楊使君道別後,就
騎驢上路了。寫的是閑適的隱逸生活,與作詩無關。
李白的騎驢形象,則活畫出蔑視權貴、傲岸不羈的個
性風采。據《 唐才子傳》載:
白浮遊四方,欲登華山,乘醉跨驢經縣治,
宰不知,怒,引至庭下曰:
「 汝何人,敢無禮!」白
供狀不書姓名,曰:
「 曾令龍巾拭吐,御手調羹,
貴妃捧硯,力士脫靴。天子門前,尚容走馬;華陰
縣裡,不得騎驢。」宰驚愧,拜謝曰:
「 不知翰林至
此。」白長笑而去。」
[2]
( 卷二)
李白人生中最為輝煌也最為失落的就是待詔翰
林,幫閑文人的角色使他心灰意冷,而嘯月醉酒、狂
放傲誕的性情卻日益見長,於是懇求還山,浪遊四
海。以上所引就是李白賜金放還之後,游華山騎驢經
過華陰縣衙的故事。我們從李白騎驢的形象中看到
了一位正直的知識分子絕不卑躬屈膝、搖尾乞憐的
傲岸,看到了一位身懷絕世才華而不為世用的天才
對政治權威和社會秩序的無聲抗議。李白的騎驢形
象明顯帶著魏晉名士的風流狂放色彩。
杜甫而後的中晚唐,騎驢的詩人多了起來,這些
騎驢形象大致可分為三種類型。
首先,騎驢與仕途蹭蹬,沉淪下僚,生活艱難有
關,以杜甫為典型代表。查全部杜詩,寫到騎驢的有
四首,其中三首寫的是詩人自己騎驢,展示了長安時
期窮困潦倒的生活苦況:
《 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騎驢十三載,旅
食京華春。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
第5期
馮淑然,韓成武:古代詩人騎驢形象解讀
・83・

--------------------------------------------------------------------------------
Page 3

《 示從孫濟》:平明跨驢出,未知適誰門。權
門多噂沓,且復尋諸孫。
《 偪側行贈畢四曜》:自從官馬送還官,行路
難行澀如棘。我貧無乘非無足,昔者相過今不
得。……東家蹇驢許借我,泥滑不敢騎朝天。
第一首寫於天寶九載( 751)。杜甫懷著「 致君堯
舜」的政治抱負,到長安求仕,卻遭遇坎坷,不僅入仕
無門,連基本生活也毫無保障。長安的大街上,車水
馬龍,塵土飛揚,一派喧鬧繁華的皇都景象,而胸懷
遠大理想、身負絕世才華的詩人,卻騎著驢,從早到
晚到處遊盪,乞討生活。而且,這驢一騎就是十三年,
詩人在驢背上嘗盡了人情冷暖、世態炎涼。在對困頓
生活的陳述中,寄寓著無窮的辛酸和感慨。第二首寫
於天寶十三年( 754)秋天,杜甫當時居住在長安的下
杜城,生計異常艱難。他一大早就騎驢出門,到他的
堂孫、家境也不富裕的杜濟家去蹭飯吃,其潦倒之苦
況可見一斑。第三首寫於乾元元年( 758)年春天,當
時杜甫任左拾遺。雖然有了不算小的官職,但生活依
然窘迫。本來配了官馬,又因為平叛獻給了公家,窮
得連驢也買不起,只好朝東鄰借了一頭。杜甫而外,
唐詩中寫到驢與窮困潦倒相關的,還有盧綸的《 贈別
李紛》:
「 頭白乘驢懸布囊,一回言別淚千行。」白居易
《 酬寄牛相公同宿話舊勸酒見贈》回憶自己以前的潦
倒經歷:
「 日暮獨歸愁未盡,泥深同出借驢騎。」姚合
《 喜賈島至》感慨賈島,
「 布囊懸蹇驢,千里到貧居」。
驢,既是寒士階層的坐騎,同時也帶有落拓不偶的象
征意味。
其次,騎驢與仙道及在野隱居、不願出仕有關。
《 唐才子傳》中記載了陳摶還山後騎驢游華陰市的故
事。
[2]
( 卷十)
唐詩中也有直接吟詠仙道騎驢形象的,
如李賀《 苦晝短》:
「 何為服黃金,吞白玉。誰似任公
子,雲中騎碧驢。劉徹茂陵多滯骨,嬴政梓棺費鮑
魚。」慨嘆人生不永,而騎驢雲遊的神仙生活實在令
人艷羨。仙道人物之外,普通的在野隱居之士也喜歡
騎驢,王建《 送山人二首》其一云:
「 山客狂來跨白驢,
袖中遺卻潁陽書。人間亦有妻兒在,拋向嵩陽古觀
居。」這位拋妻別子、騎驢行走於溪橋荒寺之間的山
人,必為在野之人。
第三,騎驢與詩歌創作、凝思苦吟有關,以賈島
為代表。賈島早年墮入空門,以隱者自居,還俗后並
不得意,晚年沉淪下僚,生活艱難,一貧如洗,臨終之
時,陪伴他的只有病驢和古琴。賈島一生最引人注目
的就是作詩,他在《 戲贈友人》一詩中表達對詩歌創
作的痴迷與熱愛,
「 一日不作詩,心源如廢井」,將自
己的全部身心投放在寫詩上,給後人留下了許多騎
驢苦吟、凝神推敲的佳話。
「 當其苦吟,雖逢值公卿貴
人,皆不之覺也。一日見京兆尹,跨驢不避,謼詰之,
久乃得釋。」
[3]
《 唐才子傳》的表述更為細緻生動:
雖行坐寢食,苦吟不輟。嘗跨蹇驢張蓋,橫
截天衢,時秋風正厲,黃葉可掃,遂吟曰:
「 落葉
滿長安。」方思屬聯,杳不可得,忽以「 秋風吹渭
水「 為對,喜不自勝。因唐突大京兆劉棲楚,被系
一夕,旦釋之。后復乘閑策蹇驢訪李余幽居,得
句云:
「 鳥宿池中樹,僧推月下門。」又欲作「 僧
敲」,煉之未定,吟哦引手作推敲之勢,傍觀亦
訝。時韓退之尹京兆,車騎方出,不覺沖至第三
節,左右擁到馬前,島具實對,未定推敲,神遊象
外,不知迴避。韓駐久之曰:
「 敲字佳。」遂並轡
歸,共論詩道,結為布衣交,遂授以文法,去浮
屠,舉進士。
[2]
( 卷五)
賈島在驢背上推敲詩句,兩次衝撞京兆尹都渾
然不覺。這種我行我素自我陶醉的心態,這種無視權
威和外界干擾完全沉醉於自我詩境的風流狂放,既
是詩人本色,也是名士作派。賈島而外,李賀的騎驢
覓詩也很有名,
「 恆從小奚奴,騎距驢,背一古破錦
囊,遇有所得,即書投囊中。」
[4]
詩人騎驢的形象屢屢
出現在中晚唐詩人的筆下,元稹《 酬張秘書因寄馬贈
詩》:
「 減粟偷兒憎未飽,騎驢詩客罵先行。」張籍的
《 贈殷山人》:
「 策驢秋塵里,吟詩黃葉前」。但給人印
象最深對後世影響最大的還是賈島騎驢,張籍《 贈賈
島》:
「 蹇驢放飽騎將出,秋卷裝成寄與誰。」王建《 寄
賈島》:
「 盡日吟詩坐忍飢,萬人中覓似君稀。僮眠冷
榻朝猶卧。驢放秋田夜不歸。」賈島苦吟求工,詩歌意
境奇絕,令數十百計的詩人頂禮膜拜,其影響之大,
連聞一多都驚嘆「 晚唐五代為賈島時代」[5]。詩人騎
驢吟詩的形象也深深嵌刻在後人心中。李洞《 賦得送
賈島謫長江》:
「 敲驢吟雪月,謫出國西門。」晚唐詩人
安錡在《 題賈島墓》一詩中說:
「 騎驢沖大尹」。如此可
知,詩人騎驢形象是由以賈島為代表的苦吟詩人最
后完成的。從此,詩人、騎驢與吟詩成為一個不可分
割的人生樣態和審美整體,包含著豐厚的文化底蘊
和美學意味。騎驢吟詩成為詩人的象徵性形象,后
・84・
深圳大學學報( 人文社會科學版)
2006年 第23卷

--------------------------------------------------------------------------------
Page 4

來,以至竟將詩人稱為「 騎驢人」,清張問陶的《 題畫》
詩云:
「 我亦長安車馬客,幾生修到騎驢人。」
據孫光憲《 北夢瑣言》卷七載:
「 唐相國鄭綮,雖
有詩名,本無廊廟之望。……或曰:
『 相國近有新詩
否?』對曰:
『 詩思在灞橋風雪中驢背上,此處何以得
之?』蓋言平生苦心也。」由材料可知,晚唐鄭綮將詩
人騎驢的形象進行抽象,將其升華到創作理論的高
度,認為雍容閑逸的廊廟生活很難啟發詩人的創作
靈感,而只有親身體驗了灞橋風雪的艱難環境和驢
背上的羈旅生涯,才能寫出動人的詩篇。
唐而後,孟浩然、杜甫、賈島、鄭綮等人的騎驢形
象漸漸被凝固下來,不斷為宋元以來的詩人訴諸歌
詠。比如,人們把孟浩然《 途中雪詩》和《 長安道中雪》
等詩中所創造的意境與他騎驢踏雪尋梅的傳說關聯
起來,從而構想出孟浩然騎驢雪中吟詩的浪漫形象。
晚唐唐彥謙《 憶孟浩然》已有「 郊外凌競西復東,雪晴
馬背興無窮」的詩句,到了蘇東坡寫的《 大雪青州道
上有懷東武園亭寄交代孔周翰》和《 贈寫真何充秀
才》兩詩,都使用了孟浩然雪中騎驢吟詩的典故,前
者曰「 又不是襄陽孟浩然,長安道上騎驢吟雪詩」,后
者曰「 雪中騎驢孟浩然,皺眉吟詩肩聳山」。明代的文
徵明《 題冬景詩》中說:
「 騎驢客子清如鶴,恐是襄陽
孟浩然。」而元代的馬致遠甚至還寫了《 風雪騎驢孟
浩然》的雜劇。另外,蘇軾的《 續麗人行》
「 杜陵飢客眼
長寒,蹇驢破帽隨金鞍」,用的是杜甫騎驢的故事。王
冕《 題賈浪仙騎驢圖》
「 雪花打帽風攪雪,寬衣破靴騎
蹇驢」,所繪所吟就是賈島騎驢的形象。而灞橋風雪、
驢背吟詩的佳話也一再進入詩人的篇章,如黃庭堅
《 奉和慎思寺丞太康傳舍相逢並扶溝程太丞尉氏孫
著作二十二韻》:
「 不似灞橋風雪中,半臂騎驢得佳
句。」清代歸庄《 有冬后五日訪徐昭法於靈岩山下》:
「 不須鞭策灞橋驢,哪怕凍死東郭脛。」等等。這些詩
作,有的屬於客觀的吟詠,如蘇軾的《 續麗人行》、王
冕《 題賈浪仙騎驢圖》;有的則出於一種趨同心理,即
在精神上尋求一種認同感和歸屬感,如蘇東坡的《 大
雪青州道上有懷東武園亭寄交代孔周翰》和《 贈寫真
何充秀才》、文徵明《 題冬景詩》、黃庭堅《 奉和慎思寺
丞太康傳舍相逢並扶溝程太丞尉氏孫著作二十二
韻》和歸庄《 有冬后五日訪徐昭法於靈岩山下》等。
詩人騎驢形象還一直影響到明清小說:
羅貫中《 三國演義》第三十七回引《 梁父
吟》:一夜北風寒,萬里彤雲厚。長空雪亂飄,改
盡江山舊。仰面觀太虛,疑是玉龍斗。紛紛鱗甲
飛,頃刻遍宇宙。騎驢過小橋,獨嘆梅花瘦!
曹雪芹《 紅樓夢》第五十回蘆雪庵聯句:野
岸回孤棹,吟鞭指灞橋。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卷一灤陽消夏錄一引
羅洋山人詩:
「 騾綱隊隊響銅鈴,清曉沖寒過驛
亭。我自垂鞭玩殘雪,驢蹄緩踏亂山青。」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卷二十四 灤陽續錄
六引卓悟庵詩:野水平沙落日遙,半山紅樹影蕭
條。酒樓人倚孤樽坐,看我騎驢過板橋。
這些小說或用灞橋之典,如《 紅樓夢》;或用詩歌
塑造出新的詩人騎驢形象,這些形象,不管是雪中騎
驢、過橋吟詩,還是騎驢緩緩走過殘雪猶存的山嶺,
抑或是悠然瀟灑地騎驢過橋,都帶著在野的隱逸色
彩。而這些形象與中晚唐詩人的騎驢形象已經有了
很大的差距,原來覓詩苦吟的執著已經不見了,而代
之以倜儻瀟灑的風神;原來的落拓或清狂也不見了,
它們已完全消解在怡然自得和從容淡泊的幽美境界
中。這些形象,可以看作創作主體,也可以看作審美
客體。作者以第三者的筆觸將其寫入詩中,使騎驢過
橋、騎驢吟詩的詩人形象脫離自我,進入審美系統,
風味翛然,具有塵外之致。從中既可以看到賈島、鄭
綮等人的影響,也可以看到二者的明顯區別:詩人騎
驢,在前者是一種創作實踐或人生道路的選擇,在後
者更多表現為一種審美對象。
三、詩人騎驢的合理因素
如前所論,詩人騎驢的形象完成於唐代,確切地
說是中晚唐。這並非出於偶然,實在是有著非常合理
的因素。
首先,從生理因素來看,詩人適合騎驢。盛唐以
前的詩人是很少將自己的多病寫進詩里的,檢全部
唐詩,
「 多病」一詞共出現163次,初盛唐只有兩例,
祖詠《 汝墳別業》云:
「 獨愁常廢卷,多病久離群。」孟
浩然《 歲暮歸南山》云:
「 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
而一部杜詩,
「 多病」一詞就出現了25次之多。之後
的中晚唐詩人屢屢將自己的「 多病」寫入詩中,錢起
《 縣內水亭晨興聽訟》:
「 負恩時易失,多病績難成。」
皇甫冉《 閑居作》:
「 多病辭官罷,閑居作賦成。」秦系
第5期
馮淑然,韓成武:古代詩人騎驢形象解讀
・85・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24

主題

687

帖子

230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30
6
大漢魂魄 發表於 2009-4-28 14:05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大漢魂魄 於 2009-4-28 14:09 編輯

時光消逝水東流。

芸芸眾生速回頭。

人生百年彈指過。

修得道真樂悠悠。

--上網論道--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2

主題

523

帖子

3100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新手上路(初級)

Rank: 4

積分
3100
7
mike05 發表於 2009-4-28 20:42 | 只看該作者
持家便懂柴米貴,入境匆忙勢必虛。長考方知數手后,逍遙方外也騎驢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84

主題

1921

帖子

1698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698
8
 樓主| xli710 發表於 2009-4-30 11:40 | 只看該作者
7# mike05


劫盡方知生后死 提空才見死後生  

mike, 對不對呀?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2

主題

523

帖子

3100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新手上路(初級)

Rank: 4

積分
3100
9
mike05 發表於 2009-5-1 02:31 | 只看該作者
好句。劫盡材窮棋先死,目成氣接死又生。:-)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84

主題

1921

帖子

1698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698
10
 樓主| xli710 發表於 2009-5-1 03:02 | 只看該作者
天元一點雄霸氣 欲戰混屯四角星

有點兒胡說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84

主題

1921

帖子

1698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698
11
 樓主| xli710 發表於 2009-5-1 03:07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xli710 於 2009-5-1 03:11 編輯

單睛望世垂生死 雙目微闔蘊殺機  

此句如何?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2

主題

523

帖子

3100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新手上路(初級)

Rank: 4

積分
3100
12
mike05 發表於 2009-5-1 03:22 | 只看該作者
10# xli710


點天元的好象只有吳氏一人吧:-)四角到是常爭之地。任點天元且脫先,權謀四隅種大田。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2

主題

523

帖子

3100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新手上路(初級)

Rank: 4

積分
3100
13
mike05 發表於 2009-5-1 03:27 | 只看該作者
11# xli710


好句!非常犀利。獨秀中原歸路遠,孤成二目百花生。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84

主題

1921

帖子

1698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698
14
 樓主| xli710 發表於 2009-5-1 05:08 | 只看該作者
11# xli710


好句!非常犀利。獨秀中原歸路遠,孤成二目百花生。
mike05 發表於 2009-5-1 03:27



天高地遠獨成勢 過往須留買路錢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7 21:2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