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6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玄武門之變:多少秘密在其中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3萬

帖子

6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倍可親決策會員(19級)

Rank: 6Rank: 6

積分
6034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新鮮人 發表於 2009-4-17 03:0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作者:葉紅梅  來源:

  金庸大俠在美麗的劍橋潛心修學,獲得碩士學位后在日報上博士論文的題目「玄武門之變」,獲得批准立項。外國學究們認為,這個題目下待弄清楚的歷史疑點很多。金大俠則表示:自己對玄武門之變一直存疑,最近的考古成果證實了他疑之有理:當時太子的東宮與皇帝的宮殿之間有一條直接的通道,而歷史記載的玄武門之變卻繞了那麼多的彎道。這段歷史有必要重新審視。

  其實,在史學界,千百年來圍繞「玄武門之變」事實層面和道德評價上的爭議一直存在。一方面,李世民為了一個皇帝的位子而屠戮兄弟滿門,這樣的極端行為徹底打破了人類倫理的底線,每讓後人為慘死者抱不平。更重要的另一方面是,史載李世民曾親自干預唐初歷史的修撰,使得「玄武門之變」真相湮滅難尋。因此,用不同的手法揭開被掩蓋起來的真相,就成了一個頗具吸引力的智力遊戲。金大俠擬採用的是考古實證的方法,本文試圖給大家提供另一條路子,或許能有點接近真相的蛛絲馬跡。

  揭秘緣起:三部官史幾多疑點

  公元627年7月2日(唐武德九年六月四日),秦王李世民在皇宮北門——玄武門外伏殺自己同父同母的一兄一弟太子建成及齊王元吉,逼父親高祖李淵遜位於他,史稱玄武門之變。

  關於「玄武門之變」的來龍去脈,歷史上有三部官修史書《舊唐書》、《新唐書》及《資治通鑒》(下稱三史書)皆有記載。其中《舊唐書》是五代後晉時根據唐代官方史料所撰。當時社會動蕩不安,根本沒有條件對史料作辨偽甄別就倉促成書,一向不被認為是信史。也因此才有了宋代重修唐史,在《舊唐書》的基礎上,增益非官方記載,此為《新唐書》。而《資治通鑒》在前兩書的基礎上又有補訂增損。但總而言之,三書基本是以唐代官方史料為基礎的。唐代關於「玄武門之變」前前後後的官方記載,基本集中在《高祖實錄》和《太宗實錄》,這兩本《實錄》正是在李世民干預下修成,按近代學者章太炎說法:「太宗即立,懼於身後名,始以宰相監修國史,故兩朝《實錄》無信辭。」(《書唐隱太子傳后》)由此,三史書關於初唐歷史的記載,其真實性也不免大打折扣。

  雖然皇上有命,史官不得不「為尊者隱,為賢者諱」,但秉筆直書一向是史官們的理想追求,事關腦袋的安危,不能明著對抗,就來暗的,其中一個高招,就是用「曲筆」,故意留下自相矛盾的記載,讓後人從中發現被「隱」掉和「諱」去的事實。而《新唐書》及《資治通鑒》的作者明知唐朝官方記載不可盡信,所以,儘管引用的各種來源不同的說法不無矛盾之處,也盡量保留,大概也是為了讓後人可從中推求出真相的端倪。

  推究真相:兄弟相殘誰是誰非

  綜合史書記載,李世民為他發動兵變奪權找了三個理由:

  一、李唐王朝建國第一炮—太原起兵是他首倡;二、打天下他功勞最大,老爸唐高祖李淵多次許諾要立他為太子以作回報,但沒有兌現;三、太子李建成要殺他,玄武門之變只是「自衛反擊」。把幾部史書對讀,筆者發現,這三個看似強硬的理由,正是疑點重重之處。

  先說太原起兵,三史書都說是李世民首倡,老爸李淵則是被動聽從。《新唐書》還有一段李世民設下美人局逼父造反的戲劇化情節:

  話說李世民一心起兵造隋朝的反,卻怕與隋文帝感情深厚且為隋煬帝表哥的父親不肯,於是找到了老爸的心腹裴寂商量,裴寂當時正為隋煬帝管著晉陽宮,就挑了個宮女送去侍候李淵。事後,把李二公子的造反大計全盤托出。李淵大驚不肯。裴寂便道:「你已經睡了你皇上表弟的女人,這事鬧出來也是一個死,就為了這個,也不得不起兵了。」李淵還是唧唧歪歪地拖延不行動。

  但溫大雅(親自參與李淵起兵者)所著《大唐創業起居注》卻有不同的說法。該書記載,李淵是太原起兵的首謀和組織者,其長子建成戰功與次子世民相當,世民別無殊勛。以此書對勘閱讀,有助於了解唐初諸史臣是如何遵唐太宗的意旨而篡改史實的。

  其次是李淵有沒有許諾要改立李世民為太子的問題。且不說按《大唐創業起居注》,世民和建成相比,並沒有特別的功勞,就算有特別的功勞,對於最高統治者而言,誰功勞最大就該做皇帝也是一個相當危險的邏輯,李淵會不會據此而改立太子,是相當可疑的。最可疑的還是,史載李淵多次對李世民說過要立他為儲君,為何非但沒有付諸實行,還一力對建成多所維護?立儲是何等大事,豈可說來玩兒?莫非李淵是一個糊塗昏庸到極點的昏君?

  事實上,李淵非但不昏,從他建立唐朝的過程來看,還相當有謀略。種種不合常情之處,只能說明,所謂許諾改立,要麼是李世民一方在當時放出來的謠言,要麼,乾脆就是後來修改史實時加上去的情節。

  關於太子李建成要殺李世民,三史書的記載更是矛盾互現,漏洞百出。三書都有這樣一個細節:有一回元吉對建成說,要代他出頭把老二幹掉。性格仁厚的建成頗為不忍,急忙制止。
  一方面肯定了建成不忍殺害親弟,另一方面,三史書又記載了兩次建成謀害世民的陰謀,讀來都有點匪夷所思:一次是建成故意送了一匹劣馬給世民,想摔不死他也弄個殘廢。秦王何等英明神武,自然害他不倒。一計不成,建成又請世民到家中喝酒,結果世民腹中劇痛,由人攙扶歸家,吐血數升才好——原來李世民就是傳說中的武林高手,可運功將劇毒排出體外。而建成這個陰謀家也是笨得可以,既是暗中下毒,還在自家夜宴上動手,讓全天下的人都知道是他乾的,而且,居然還毒人家不死!最可玩味的是,李淵知道「中毒」事件后,只是告誡建成:「你弟弟酒量不行,以後你們不要在一起喝酒了。」這是提醒老大你惹不起還躲得起?

  另一個可證明建成並沒有謀殺世民的重要旁證是:玄武門之變後世民質問魏徵:「你為什麼教唆老大對付我?」魏徵答:「太子要早聽我的話,今天就不會死於非命了。」

  雖然老大沒想要老二的命,但老二卻認為不能不動手了。因為,他的手下大將說:「跟著你沒前途,俺們要閃了。」於是,世民進宮到老爸跟前告了建成元吉一狀狠的——穢亂後宮:「老爸,俺的一兄一弟給您高高地戴了幾頂綠帽子哩!」

  李淵讓三兄弟次日一早進宮,當著眾大臣的面對質。

  案件重演:那一箭斃命的殘酷

  聽到這般「是可忍孰不可忍」的指控,史書上並沒有記載李淵當場「龍顏大怒」,只是愕然,然後很冷靜地讓三個兒子次日當著群臣的面說個清楚。就算是在現代社會,類似涉及隱私的案件也是不會公開審理的。李淵的態度似乎表明,他並不相信二兒子的指控。而原告李世民更明白,他的指控是站不住腳的。他要的只是一個機會,一個可以刺殺建成和元吉的機會。

  史載,武德九年六月四日清晨,李世民率手下大將長孫無忌、尉遲敬德、房玄齡、杜如晦、宇文士及、高士廉、侯君集、程知節、秦叔寶、段志玄、屈突通、張士貴等人在玄武門外伏擊建成和元吉。兩人發現不妥轉身想跑,元吉曾向世民射出三箭,都不中,世民一箭就要了哥哥的命,隨後元吉為尉遲敬德所殺。這一幕,被清代大儒王夫之形容為「窮凶極慘,而人心無毫髮之存者也」(見王夫之《讀通鑒論》)。

  如前所述,李世民是被手下大將逼著動手的,為何到了臨門一刻,那些急於立功的猛將沒有爭先恐後地為主子分勞,而非得世民親手沾上哥哥的鮮血?是他們面對無罪的太子,不免良心負罪而手軟了?抑或殺太子根本就是世民自己的堅定主張,大部分手下不過是被裹挾同行,非得待世民親手幹掉哥哥,勢成騎虎了,其他人才跟上去把弟弟也幹掉。(按《資治通鑒》武德九年紀事:李世民的兩員心腹大將李靖和李世眅都拒絕參與行動。房玄齡、杜如晦本也不肯來,世民就拔出佩刀交給尉遲敬德說:「兩人想背叛我不成?不來就把他們砍了。」二人這才不得不從。)

  政變后,李世民把太子建成和齊王元吉的各五個兒子盡數殺死,把艷絕一時的弟媳、齊王妃楊氏收入後宮,頗為寵幸,甚至還一度想廢掉賢德的長孫皇后,改立楊氏為後,被魏徵力勸,乃止。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154

主題

1292

帖子

369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69
沙發
Norman 發表於 2009-4-17 10:47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Norman 於 2009-4-17 11:40 編輯
作者:葉紅梅  來源:

  金庸大俠在美麗的劍橋潛心修學,獲得碩士學位后在日報上博士論文的題目「玄武門之變」,獲得批准立項。外國學究們認為,這個題目下待弄清楚的歷史疑點很多。金大俠則表示:自己對玄武門 ...
新鮮人 發表於 2009-4-17 03:03




政變后,李世民把太子建成和齊王元吉的各五個兒子盡數殺死
為還原歷史真相而儘力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677

主題

6783

帖子

5488

積分

二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5488
3
韓冰 發表於 2009-4-17 22:33 | 只看該作者
玄武門之變的歷史肯定是難以澄清的了,不論是金庸還是其他史學家,僅對歷史遺留資料進行剖析,還是很難得出結果的。
美國《金錢》雜誌網站5月21日文章,原題:我為了償還5萬美元的債務來到中國,這是我有生以來作出的最佳決定之一,全文如下: 名校學歷以及多次出國旅遊經歷,讓我看起來過得不錯,但5萬美元負債讓我惴惴不安。 2016年2月,已當上兼職英語教師的我決定邁出更大一步,開始學習英語教師職業培訓課程,因為我得知在中國教英語收入頗豐。隨後,我接受了中國的一份工作,登上了飛往中國南方的飛機。 儘管離家萬里之遙,告別了熟悉...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812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6065
4
小辣辣 發表於 2009-4-17 23:05 | 只看該作者


政變后,李世民把太子建成和齊王元吉的各五個兒子盡數殺死

Norman 發表於 2009-4-17 10:47



不僅是殺死太子建成和齊王元吉的各五個兒子, 而是滅族.
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812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6065
5
小辣辣 發表於 2009-4-17 23:08 | 只看該作者
玄武門之變的歷史肯定是難以澄清的了,不論是金庸還是其他史學家,僅對歷史遺留資料進行剖析,還是很難得出結果的。
韓冰 發表於 2009-4-17 22:33


但決不會是經唐太宗篡改過的歷史.
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3萬

帖子

6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倍可親決策會員(19級)

Rank: 6Rank: 6

積分
60345
6
 樓主| 新鮮人 發表於 2009-4-20 11:14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新鮮人 於 2009-4-20 19:01 編輯
作者:葉紅梅  來源:

  金庸大俠在美麗的劍橋潛心修學,獲得碩士學位后在日報上博士論文的題目「玄武門之變」,獲得批准立項。外國學究們認為,這個題目下待弄清楚的歷史疑點很多。金大俠則表示:自己對玄武門 ...
新鮮人 發表於 2009-4-17 03:03


後世不少文人活史學家曾對魏徵在李建成被殺后. 為李世民所接收用. 認為他對李建成不夠忠誠. 其實這問題很簡單.
1. 李建成當時是太子. 不是皇帝. 按封建社會的君臣之道. 魏徵最應忠的是皇帝. 李世民在殺其兄李建成,及其弟李元吉后立即帶甲入宮. 逼其父立刻下詔. 天下兵馬統歸為李世民統領. 在皇詔下魏徵豈能不聽李世民的.
2, 李世民即位后,魏徵才能不在房玄齡之下. 而房玄齡為相, 魏徵官為諫議大夫,二品。魏徵死後也曾被砸墓碑. 可見李世民對待兩人的使用上, 還是有區別的.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3萬

帖子

6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倍可親決策會員(19級)

Rank: 6Rank: 6

積分
60345
7
 樓主| 新鮮人 發表於 2009-4-20 21:24 | 只看該作者
清初歷史學家王夫之在讀通鑒論中評玄武門之變

唐太宗  〖二二〗

  負慝而畏人知,掩之使不著,以疑天下,小人之偽也。其猶畏人知也,有不敢著、不忍著之心,則猶天良之未盡亡也。抑不著而使天下疑,則使天下猶疑於大惡之不可決為,而名教抑以未熸。無所畏。無所掩,而後惡流於天下,延及後世,而心喪以無餘。太宗親執弓以射殺其兄,疾呼以加刃其弟,斯時也,窮凶極慘,而人之心無毫髮之存者也。史臣修高祖實錄,語多微隱,若有怵惕不寧之情焉,夫人皆有之心也,且以示後世,與宋太宗燭下斧影之事同其傳疑,則人固謂天倫之不可戕也。而太宗命直書其事,無畏於天無憚於人而不掩,乃以自信其大惡之可以昭示萬世而無慚,顧且曰「周公誅管、蔡以安周,季友鴆叔牙以存魯」,誰欺乎?周公之誅管、蔡,周公不奪管、蔡之封也;季友鴆叔牙,季友不攘叔牙之位也。建成、元吉與己爭立,而未嘗有劉劭之逆,貽唐室以危亡,而殺之以圖存,安忍無親,古人豈其口實哉?

  且周公之不得已而致天討也,鴟鴞之怨,東山之悲,有微辭,有隱痛,禍歸於商、奄,而不著二叔誅竄之跡;東人之頌公者,亦曰四國是皇,不曰二叔是誅也。過成於不忍疑,事迫於不獲已,志窘於不能遂,言詘於不忍明,天下後世勿得援以自文其惡,觀過而知仁,公之所以無慚於夙夜也。若夫過之不可掩,而君子謂其如日月之食者,則惟以聽天下後世之公論,而固非己自快言之以獎天下於戕恩。況太宗之以奪大位為心,有不可示人之巨慝乎?至於自敕直書,而太宗不可複列於人類矣。

  既大書特書以昭示而無忌矣,天子之不仁者,曰吾以天下故殺兄弟也;卿大夫之不仁者,亦曰吾以家故殺兄弟也;士庶人亦曰吾以身故殺兄弟也。身與家之視天下也孰親?則兄弟援戈矛以起,爭田廬絲粟之計,而疆有力者得志焉,亦將張膽瞋目以正告人曰:吾亦行周公季友之道也。蛇相吞,蛙相啖,皆聖賢之徒,何憚而弗為哉?史者,垂於來今以作則者也,導天下以不仁,而太宗之不仁,蔑以加矣。萬世之下,豈無君子哉?無厭然之心,惻隱羞惡,兩俱灰燼,功利殺奪橫行於人類,乃至求一掩惡飾偽之小人而不易得也,悲夫!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6 10:1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