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東方時代環球時事解讀.時事節簡版 [2009-04-24]

[複製鏈接]

432

主題

956

帖子

606

積分

貝殼網友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606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游雲異客 發表於 2009-4-28 19:1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穆沙拉夫接受媒體訪問:如國內局勢繼續惡化 他將再次出任總統
  
   【綜合消息】近日在接受半島電視台採訪時,巴基斯坦前總統穆沙拉夫表示,如果能為日益惡化的國內局勢奉獻綿薄之力,他將考慮重新出山——再次出任總統。自從去年下台之後,穆沙拉夫很少接受採訪。據悉,此次專訪將會於周五早上8點在半島電視台「弗羅斯特看世界」節目中播出。

  穆沙拉夫表示反對政府批准西北部實施伊斯蘭法。他說:「這種做法就是違憲,伊斯蘭法律是與巴基斯坦憲法完全不同。我們不希望巴基斯坦出現塔利班式的統治。」穆沙拉夫相信,與基地組織相比,塔利班對巴基斯坦的威脅要大的多。他估計,目前巴基斯坦境內大約只有300名基地組織武裝分子,與基地不同的是,塔利班卻可以從特定人群中得到人力補充。

    在談及美國與巴基斯坦關係時,穆沙拉夫表示,在應對極端武裝組織問題上,美巴面臨「信任赤字」。這種「信任赤字」尤其表現在兩國情報部門上。穆沙拉夫指責美國越境襲擊巴方境內目標,但認為這一做法短期內將繼續。穆沙拉夫說:「我們不能夠允許任何外國軍隊襲擊邊境,如果要對付武裝分子,我們可以利用自己的力量,但是我們現在缺少的就是武器——比如無人戰鬥機。」對於奧巴馬政府,穆沙拉夫斷定奧巴馬不會改變這一策略。一些美國情報官員認為,「基地」組織領導人本-拉登可能匿藏在巴基斯坦和阿富汗接壤地區。對於2001年911恐怖事件發生后,巴基斯坦政府與美國攜手打擊恐怖主義的決定,穆沙拉夫稱從未對此表示後悔。
  
  【時事點評】在昨天的點評中,針對美國國務聊希拉里22日在美國眾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發言時所聲稱的「核武器擁有國巴基斯坦正逐步成為全世界的一個致命威脅」,連續數日,我們的相關討論紀要都是作為當日「焦點評論」提供給大家參考的。根據安排、在今天的《東方時代環球時事解讀》中,南亞問題仍將放在「焦點評論」欄目,再加上穆沙拉夫將考慮重新出山—再次出任總統,這些都足以說明:在我們的眼裡,南亞局勢「非常詭異」。
  
  為了更好地展開今天的討論,對相關點評的重要段落、及重要觀點,我們先簡單地進行一番回顧。
  
  ●「奧巴馬主義」在遭遇「兌現門」的全方位「逼宮」
  
  東方評論員注意到,對所謂的「致命威脅」,希拉里女士是這樣形容的:
  
  「巴基斯坦對美國以及全世界的安全保障上構成了一個致命的威脅,」......「我想藉此機會明確表示,不僅是對巴基斯坦政府還是巴基斯坦人民........美國都應該站出來並採取有效的政策反對巴基斯坦割讓其更多的領土給武裝叛亂分子.........」
  
  「(我們)不能對正在發展中的巴基斯坦強調其面臨著多麼嚴重的威脅,現在幾個小時之內,伊斯蘭堡將會被那些鬆散的恐怖主義武裝組織和試圖推翻巴基斯坦的人所控制」.......
  
  坦率地講,在希拉里女士講出這番話的「背後」,是正在玩耍那套「儘可能與過去的敵人全方位緩和關係、以爭取更多時間與更廣大空間」之花招的「奧巴馬主義」、在遭遇「兌現門」的全方位「逼宮」。
  
  為了更好地說明問題,我們不妨將目光暫時離開南亞、放眼到整個地球,看看各地正在「發生著什麼」。

  
  卡斯特羅:如果不取消封鎖奧巴馬將像前任一樣失敗
  
  【哈瓦那消息】據新華社報道,古巴革命領導人菲德爾•卡斯特羅22日在哈瓦那說,如果打算推遲數年結束美國對古巴持續近半個世紀的經濟、金融和貿易封鎖,美國總統奧巴馬將像前十任美國總統一樣失敗。
  卡斯特羅是在古巴官方媒體發表的題為《奧巴馬和封鎖》的署名文章中說這番話的。他說,奧巴馬「沒有發明封鎖,但卻像其十位前任一樣行事」,可以預言,在這條路上,「等待他的將是和他的前任一樣的失敗」。
  他在文章中還說,古巴國務委員會主席勞爾•卡斯特羅曾表示,不懼怕就任何問題同美國進行談判,這「表明了他的勇氣和對革命原則的信難念」。
 
  
  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目前我國黃金儲備已達到1054噸
  
  【北京消息】中國的外匯管理問題在這場國際金融危機中引人矚目。4月24日,在國家外匯管理局發布2008年中國國際收支平衡表及《2008年中國國際收支報告》之際,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鬍曉煉在辦公室里就我國國際收支形勢及外匯管理熱點問題接受了新華社記者的專訪。
  外匯管理局局長鬍曉煉說,本世紀以來,我國調整過兩次黃金儲備,即2001年和2003年,分別從394噸調整到500噸和600噸。自2003年以來,逐步通過國內雜金提純以及國內市場交易等方式,增加了454噸。目前我國黃金儲備已達到1054噸,在各國公布的黃金儲備中,只有六個國家超過1000噸,我國排名第五。
  
  
  以色列拒接受「兩國制」 歐盟暫凍結關係升級
  
  【綜合消息】 據以色列《國土報》4月24日報道,歐盟對外關係委員會成員日前稱,內塔尼亞胡政府拒絕接受結束巴以衝突的「兩國制」方案,此舉損害了以色列與歐盟的關係。為此,歐盟很可能將凍結與以色列不斷升級的雙邊關係。 
  在2007年美國馬里蘭州安納波利斯舉行的「中東和平會議」上,「兩國制」方案的出台曾使以色列與歐盟間的關係得到很好的發展,這從以色列受邀參加歐盟首腦峰會和外長會議就可以看出。不過據以色列外交部一份最新的內部文件透露,受「鑄鉛行動」影響,近來很多歐洲國家開始向以色列施壓,呼籲凍結與以色列不斷升級的外交關係。目前已經有四個歐洲國家表示,如果以色列不肯接受「兩國制」方案,他們堅決反對升級雙方關係。 
  以色列外交部副部長丹•阿亞龍曾告訴到訪的瑞典外交部副部長羅伯特•里德伯,以色列正在重新評估和平政策。里德伯回應稱,如果事實如此,雙方升級關係將被凍結。他還告訴阿亞龍,歐洲是否決定加強與以色列之間的關係,將根據「兩國制」方案的具體執行情況而定。 
  
  
  朝鮮結束對兩名美國女記者的訊問 將移交法辦
  
 
  【平壤消息】 據朝鮮中央通訊社24日報道,在結束了對兩名美國女記者「罪行」的調查后,朝鮮將把她們移交法辦。
  朝中社報道稱:「朝鮮相關部門已經完成了對美國記者們的訊問。」
  朝鮮3月21日宣布,朝方17日在中朝邊境扣留了兩名美國記者。事發后,美國一直通過瑞典駐朝使館就扣留事件同朝方接觸,要求朝鮮「儘快放人」。
  
  
  喬治亞俄羅斯等四方就穩定地區局勢會晤
  
  【第比利斯消息】喬治亞、俄羅斯、南奧塞梯及歐盟四方代表23日首次在格境內靠近南奧塞梯的埃爾格涅季村舉行會晤,討論穩定格南衝突地區局勢問題。
   俄塔社援引俄方談判代表、俄陸軍第一副總參謀長安東諾夫的話說,本次會晤旨在實現南奧塞梯與喬治亞邊境地區局勢的正常化,並促進有關各方就此建立更緊密的聯繫。他表示,這一形式的會晤將每月進行兩次,必要時還可召開特別會議。
   安東諾夫說,本次會晤討論內容包括定期就有關地區局勢交換信息、監控格南衝突地區局勢並對結果進行通報、交換俄駐南奧塞梯軍人與歐盟駐喬治亞觀察團代表的聯繫方式等。
   代表南奧塞梯方面出席會議的是總統全權代表助理奇戈耶夫,格方代表為格內務部新聞局局長烏季阿什維利,歐盟方面代表為歐盟駐喬治亞觀察團負責人漢斯約爾格。與會者決定在各方之間建立24小時熱線保持密切聯繫。
  
  
  中石油:原油管道將於明年年底投產
  
  【北京消息】據新華社報道,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副總經理周吉平23日說,由中石油和俄羅斯公司共同建設運營的中俄原油管道將於2010年底投產。

    周吉平在此間召開的中石油2008年度社會責任報告發布會上說,2008年中石油油氣戰略通道建設取得重大突破。中亞天然氣管道和西氣東輸二線開工建設,中哈原油管道二期主體管線焊接完工,這將為國內油氣安全供應開闢新的能源進口通道,有力促進區域國際能源合作。

    中石油今年2月與俄羅斯石油公司和俄羅斯國家石油管道運輸公司分別簽署開展長期原油貿易的協議。並與俄羅斯國家石油管道運輸公司簽署中俄原油管道設計、建設和運營協議。雙方將在俄羅斯遠東原油管道一期工程的基礎上,共同建設和運營從俄羅斯遠東城市斯科沃羅季諾經我國邊境城市漠河到大慶的中俄原油管道。管道投產後,俄羅斯將在未來20年內每年向中國輸出1500萬噸原油。

    據了解,中俄原油管道即將於本月底開工建設。
  
  
  【時事點評】在資料員提供的一大堆新聞資料中,限於篇幅因素,我們只摘取了上面幾則,我們的意思其實非常清楚,類似的新聞還有許多、可以說涉及了每一個熱點,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特徵,那就是令「極力表現出願意傾聽」的「奧巴馬主義」非常尷尬。
  

  ●卡斯特羅這句話點破了「願意傾聽」之「奧巴馬主義」的本質
  
  循著古巴革命領導人菲德爾•卡斯特羅對奧巴馬的「忠告」,我們先來看看「奧巴馬主義」剛剛大放光芒的拉丁美洲。
  
  請大家注意這一段文字,原文是:卡斯特羅22日在哈瓦那說,如果打算推遲數年結束美國對古巴持續近半個世紀的經濟、金融和貿易封鎖,美國總統奧巴馬將像前十任美國總統一樣失敗。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卡斯特羅這句話的「關鍵點」在於「如果打算推遲數年結束.....」這幾個字:這點破了「願意傾聽」之「奧巴馬主義」的本質,那就是「以拖待變、以時間換空間」。
  
  正是基於對「奧巴馬主義」的這種「精確判斷」,菲德爾•卡斯特羅對勞爾•卡斯特羅的政策給予了全面肯定,並稱讚說這「表明了他的勇氣和對革命原則的信念」。我們知道,對待「願意傾聽」的「奧巴馬主義」,勞爾•卡斯特羅的態度非常明確:就是「不懼怕就任何問題同美國進行談判」。
  
  ●來自門羅主義國度的「奧巴馬主義」何以會在南美後院表現得「願意傾聽」?
  
  顯然,這種態度恰恰是委內瑞拉等南美國家的「一致態度」,在東方評論員看來,來自門羅主義國度的「奧巴馬主義」之所以會在南美後院表現得「願意傾聽」,根本原因在於「非美勢力」正在加速擴大其在南美的影響,這主要表現在「中歐俄」都在深化與「南美經濟大國」巴西為代表的「南美經濟」、與「南美政治大國」古巴為代表的「南美政治」之間的政治、經濟與軍事合作關係。
  
  ●在南美這塊土地上,分別形成並維持一個「經濟抗美中心」與「政治抗美中心」是「相得益彰」的
  

  在之前的點評中,我們曾經有一個觀點,那就是,在南美這塊土地上,分別形成並維持一個「經濟抗美中心」與「政治抗美中心」,對「非美勢力」、特別是中國拉美政策的具體實施是「相得益彰」的。

  
  ●任何對南美現狀的打破,本質都是對美國綜合實力的削弱
  
  顯然,在我們的討論中,南美經濟大國巴西就可以作為「經濟抗美中心」來加以扶持,至於所謂的「政治抗美中心」,當然應該由古巴來承擔。由於美國是南美的既得利益者,因此,任何對現狀的打破,本質上都是在挖美國經濟的牆腳,都是對美國綜合實力的削弱。
  
  
  ●如何才能「真正地深深」扎進南美大陸?
  
  
  非常清楚,如果僅從南美內部運作去看,作為南美最大的經濟體,也是金磚四國之一的巴西,要想爭取到更多的經濟利益,就得扮演好「經濟抗美中心」的角色,就必須藉助於「政治抗美中心」的支持,從而既為巴西也為其它拉美國家(比如古巴)謀求最大的經濟利益;
  
  而作為「政治抗美中心」的古巴,要想扮演好「政治抗美中心」的角色,也必須藉助於「經濟抗美中心」的支持,從而既為古巴、也為其它拉美國家(比如巴西)爭取最大的政治權益。
  
  同樣清楚的是,作為南美之外的「中歐俄」,要想「真正地深深」扎進南美大陸,就應該從「心態及行動」兩個層面、儘可能地在經濟、政治、甚至軍事層面去幫助大多數拉美國家、支持它們向「門羅主義的美國」爭取相應的政治、經濟、與安全權益,以實現共同發展。
  
  
  ●最終決定中國、歐盟、俄羅斯及美國在拉美受歡迎程度的「決定性因素」
  
  我們想強調的是:能否在「上述理念」的指導下,全力促進「上述過程」的實現,恐怕將是最終決定中國、歐盟、俄羅斯及美國在拉美受歡迎程度的「決定性因素」。
  
  而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對中國而言,在南南合作的框架內,充分發揮中國經濟上的某些特點(中低端製造業、龐大的市場、較充裕的外匯資金)、及政治上的優勢,與巴西、阿根庭、古巴、委內瑞拉等大多數南美國家搞好經濟合作,實現共同發展,本就是「南下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我們還想強調的是,利用中國現有產業結構、切實地搞好「南下戰略」,是在自力更生的基礎上推動「北上戰略」、儘快提升中國產業結構升級的關鍵。
  
  如果我們從這個層面、並從中國利益的角度出發去觀察問題,也就不難看出三點:
  
  第一:在巴西、阿根廷、委內瑞拉等國家都曾公開宣布「將考慮不再使用美元」之後,在中國與阿根廷簽署有效期為三年的700億元人民幣/380億阿根廷比索之貨幣互換協議(價值100億美元)、向委內瑞拉提供120億美元開發基金,向厄瓜多投資10億美元建設水電站,並同巴西簽署了價值100億美元的長期購買石油合同的背後,是北京致力於幫助包括巴西、古巴在內的大多數拉美國家打破「拉美經濟現狀」、去實現最大經濟利益,並促進與鼓勵以巴西為核心、由阿根庭、委內瑞拉等國家結成一個「經濟抗美中心」。
  
  值得強調的是,單純的「經濟抗美中心」、是相對容易向「奧巴馬主義的經濟傾聽」做出妥協的;
  
  第二:在打破「拉美經濟現狀」、幫助拉美國家實現最大經濟利益的背後,是促進、並鼓勵拉美國家向「門羅主義的美國」爭取更多的政治與安全權益,是促進並鼓勵以古巴為核心、由委內瑞拉等國家結成一個「政治抗美中心」;
  
  同樣值得強調的是,往巴西、阿根庭、委內瑞拉等「經濟抗美中心」的身上、綁上一根由「古巴、委內瑞拉」等組成的「政治抗美中心」,絕對有利於增強「經濟抗美中心」的硬度,從而極大程度地提高「奧巴馬主義經濟傾聽」的「傾聽成本」。
  
  
  第三:在第一與第二的基礎上,中國才能最大限度地為「南下戰略」準備好活動空間,才能最大限度地將中美角力的戰線從中國身邊的泰國、緬甸、巴基斯坦一線分攤到美國的後院,才能最大限度地逼迫美國面對現實、並在「南下與北上戰略」擺正態度。
  
  最後,如果從「非美勢力」的角度去補充,那麼,對同樣正在拉美上下其手的歐洲與俄羅斯而言,促進並鼓勵拉美形成「政治與經濟兩個抗美中心」,在戰略上的好處一如中國,但是,由於歐洲在心態上的局限性,俄羅斯在經濟上的局限性,註定「歐俄」只能分別選取一個重點支持對象,顯然,在我們的評估中,歐盟將傾向於「經濟抗美中心」工程、只是兼顧「政治抗美中心」項目,而俄羅斯可能剛剛相反。
  
  
  ●卡斯特羅的警告好比是點中了「奧巴馬主義」的死穴
  
  我們也不難看出,在剛結束的美洲國家領導人峰會上,在「奧巴馬主義」迫於上述壓力、一方面對美國與古巴、委內瑞拉等拉美國家的關係作出了十分「積極」評價,一方面卻又始終不願意解除對古巴長達50年經濟封鎖的背後,卡斯特羅公開警告奧巴馬「如果不取消封鎖奧巴馬將像前任一樣失敗」,好比是點中了「奧巴馬主義」的死穴。
  
  我們知道,為了顛覆古巴政權,在軍事顛覆行動失敗之後,美國對其僅140英里之隔的古巴實行敵視、封鎖政策已長達50年之久:期間為迫使古巴政府聽從華盛頓,美國也是用盡了各種手段,或組織雇傭軍顛覆其政權,或多次策劃暗殺活動,直至實現極為嚴厲的經濟制裁和封鎖。至於封鎖手段,其無所不用其極的程度為國際外交史上所罕見。
  
  然而,儘管50年過去了,儘管美國期間用盡了各種明裡暗裡的手段,但古巴政府仍然管理著自己的國家,仍然發揮著「拉美抗美政治中心」的角色。
  
  
  ●一旦美國封鎖古巴的政策「無的而終」,也就意味著美國「正式承認」......
  
  顯然,願意傾聽的「奧巴馬主義」也好、奉行單邊主義的「布希主義」也罷,其實都與當初「發明」封鎖古巴的艾森豪威爾政府一樣,都明白封鎖古巴其實是「改革」「不聽從美國政令之古巴政權」的最主要手段,非常清楚,對國際社會而言,一旦美國封鎖古巴的政策「無的而終」,也就意味著美國「正式承認」:將接受自己後院長出一塊「不屬於美國的」、起碼比古巴要大的「自留地」來的現實。
  
  
  ●對美國全球戰略將是一個巨大牽制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承認並接受這一現實,對美國全球戰略將是一個巨大牽制。
  
  對「中歐俄」或者拉美國各個國家而言,出於各自的目的,在不同的階段,在對這塊「至少比古巴要大」的自留地下「定義」時,可能有所差別、有所側重:有的可能側重於定義為「政治自留地」而欲加以利用,有的可能側重於定義為「經濟自留地」而欲加以利用,也有的可能側重於定義為「軍事自留地」而欲加以利用。
  
  
  ●註定「將比古巴要大」的「自留地」所帶來的後果只能是兩個
  
  但對美國而言,這份註定「將比古巴要大」的「自留地」所帶來的後果只能是兩個,那就是:
  
  第一,它將徹底終結門羅主義的根基;
  第二,在「歐盟政治一體化」仍得為「美英特殊利益」頭痛不已、「東亞經濟一體化」仍得為「美日軍事同盟」付出代價的同時,「美國人的美洲」恐怕也得為後院同時出現一個「經濟上的英國(經濟抗美中心)」及「政治上的日本(政治抗美中心)」付出巨大代價。
  
  東方評論員注意到,根據最初的安排,巴西總統盧拉預定5月中旬訪問中國,據說「屆時將與中國商討深化兩國經貿關係,並支持人民幣國際化、討論以人民幣及巴西幣來進行雙邊貿易」。顯然,作為「拉美經濟抗美中心」核心國家--巴西,已經在向美元打「人民幣牌」了。
  
  
  
  ●很可能成為一個轉折點
  
  
  而在這個時候,作為「拉美政治抗美中心」的古巴,公開警告「奧巴馬主義」的古巴政策(拉美政策)將向其前任一樣失敗,也就顯得「相得益彰」了。不難看出,藉助「政治抗美中心」的內因,再加上「外力」的外因(中歐俄的支持),巴西總統盧拉的北京之行,很可能成為巴西、古巴等大多數拉美國家以「更加激烈的動作」向「金融危機中的美國」爭取更大政治、經濟、安全權益的一個轉折點。
  
  可以相像的是,那些所謂「更加激烈的動作」可能在「中歐俄」與「拉美政治、經濟抗美中心」的戰略互動中一一體現出來。
  
  
  ●「奧巴馬主義」的最大的困難在於「地球人都領會了」中國的一句老話
  
  
  顯然,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在拉美方向,刻意表現得「願意傾聽」的「奧巴馬主義」,面對拉美國家一致要求立刻解除封鎖古巴的呼聲,正遭遇著「兌現門」的折磨:是立刻解除還是繼續堅持對古巴的經濟封鎖?不然,「願意傾聽」的誠意何在?
  
  通過上面的討論,我們也不難明白:對華盛頓決策者而言,真正的麻煩在於:不論是解除還是堅持封鎖,都不意味著「兌現門」的關閉、反而帶來更多「兌現門」的開啟!而憑藉高舉「改變」大旗上台執政的「奧巴馬主義」而言,最大的困難在於「地球人都領會了」中國的一句老話,那就是「聽其言、觀其行」!
  
  值得強調的是,造成這一最大困難的原因緣於其「死穴」,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對真正掌控著美國國家機器的「美國資本」而言,一些漂亮話,「奧巴馬主義」盡可以去說,只要能緩和問題、爭取時間就是行,但是一些「實質性事情」,損害到美國資本利益的一些事情,不到萬不得已,「奧巴馬主義」就絕對不能去做,即便能「真正地緩和問題、爭取時間」也不行!這就是「美國資本」的貪婪與短視!
  
  
  ●「奧巴馬主義」必將失敗!如果「只說不做」的話!
  
  從這個層面上去看問題,我們再去品味卡斯特羅所說的「如果打算推遲數年結束美國對古巴持續近半個世紀的經濟、金融和貿易封鎖,美國總統奧巴馬將像前十任美國總統一樣失敗」,也就不難明白,為什麼時事評論員們一致認為卡斯特羅這句話的「關鍵點」在於「如果打算推遲數年結束.....」這幾個字了?既因為它的確點破了「願意傾聽」之「奧巴馬主義」的本質,那就是「以拖待變、以時間換空間」的企圖心;也因為它預言了「奧巴馬主義」必將失敗下場!如果它「只說不做」的話!
  
  從這個層面上講,願意傾聽的「奧巴馬主義」的結局可能比奉行單邊的布希主義更加不堪:在這個問題上,東方評論員曾經有個評估:作為美國歷史上的第一個、且與伊斯蘭教有某種內在聯繫的黑人總統,一旦從「願意傾聽」到最終失去繼續「傾聽」的耐心轉而選擇戰爭、且戰局不利,那麼,他將比任何出身白人、且信奉基督的美國總統更加容易被推翻,不論以什麼方式。
  
  
  ●再來關注歐美之間在中東方向的「兌現門」
  
  在討論了華盛頓在南美面對的「兌現門」之後,我們再來關注歐美之間在中東方向的「兌現門」。
  
  請大家注意這一段文字,原文是:歐盟對外關係委員會成員日前稱,內塔尼亞胡政府拒絕接受結束巴以衝突的「兩國制」方案,此舉損害了以色列與歐盟的關係。為此,歐盟很可能將凍結與以色列不斷升級的雙邊關係。 
  
  眾所周知,站在以色列背後的是美國人。因此,值得強調的有兩點:
  
  第一:巴以之間的歷次戰爭早已經證明,沒有「歐美」、特別是美國人的支持,「以色列國」是很難生存下去的;
  
  第二:近年來,以色列與巴勒斯坦重要政治人物(諸如沙龍、阿拉法特)的命運難測,恐怕也早已經證明,如果失去西方勢力(歐美)的「一致支持」,與巴勒斯坦政治領袖一樣,以色列政黨也好、政治領袖民罷,其切身利益也是得不到切實保障的。
  
  
  
  ●有必要將「歐盟對外關係委員會成員」的那那番講話的真實含義加以「轉譯」
  
  我們知道,將巴以衝突轉化成「兩國制」的和平局面,既是「歐美」共同設定之中東和平進程的核心節點,也是阿拉伯國家「聽歐美之言、觀歐美之行」的一個觀察點,更是大中東計劃「兌現」其向地中海計劃讓步的關鍵一步。
  
  因此,根據「上述基本事實」,我們有必要將「歐盟對外關係委員會成員」的那那番講話的真實含義「轉譯」如下,那就是:「美國」拒絕接受結束巴以衝突的「兩國制」方案,此舉損害了「美國」與歐盟的關係。為此,歐盟很可能將凍結與「美國」不斷升級的雙邊關係。
  
  顯然,「願意傾聽」的奧巴馬主義在中東也遭遇了「兌現門」。
  
  
  在我們的討論中,歐美之間的「中東利益交換」其實包括兩個部分,一個就是所謂的「中東和平進程」,再一個,就是「科索沃單方面宣布獨立」,對歐盟而言,表面上看,這兩件事情都是為了地中海計劃,都是為了撐開歐元的空間,但是,就本質上而言,歐盟搞地中海計劃的首要目的,還是為了「加速」歐盟的統一進程,因為歐洲人心裡清楚:只有一個在政治、經濟、軍事層面上徹底實現統一的歐洲,才能真正為歐元提供強大的支撐,否則,歐元甚至歐盟的最終解體,將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因此,歐美之間在中東利益交換的問題上遭遇的「兌現門」,必然會反映到中東和平進程的問題上,必然會投射到科索沃方向,最後還要牽扯上地中海計劃。
 

432

主題

956

帖子

606

積分

貝殼網友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606
沙發
 樓主| 游雲異客 發表於 2009-4-28 19:19 | 只看該作者
  
  為了更好地說明問題,我們再來閱讀兩則資料。
 
  
  資料:法國歡迎各方重啟地中海聯盟
  
  【東方檔字NO.200904210322】據報道,法國外交部21日表示,法國對地中海聯盟各成員國即將在布魯塞爾召開高級別會議表示歡迎,認為此舉有助於重啟地中海聯盟。
  法國外交部新聞司官員德薩尼奧在當天的新聞發布會上說,法國對這次會議的召開感到高興,會議期間,各方將在地中海聯盟的框架下進行政治對話,
  法國希望能藉此重啟聯盟的各項工作,特別是在未來幾個月內召開部長級會議。
  德薩尼奧說,去年年底,由於加沙地帶發生戰事,導致地中海聯盟各級工作被迫暫停,而此次會議的召開向人們發出了重啟聯盟的「信號」。以色列軍隊去年底至今年初對加沙地帶發動大規模軍事打擊,引起阿拉伯國家的不滿。它們紛紛拒絕與以色列共同參加地中海聯盟的會議。最近,在歐盟負責外交和安全政策的高級代表索拉納的提議下,地中海聯盟成員國決定於23日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重新召開會議。
  地中海聯盟是法國總統薩科齊2007年5月競選總統時提出的設想,去年7月在巴黎地中海國家首腦會議上正式成立。該聯盟涵蓋歐盟、北非和部分中東國家,目的是深化歐盟與地中海國家在各個領域的合作。
  
  
  法國:美國抵制反種族主義大會是個錯誤
  
  【東方檔字NO.200904220581】 據英國媒體報道,法國外長庫什內4月21日批評了美國抵制聯合國反種族主義大會的行為,他說,美國宣布敞開與伊朗就核項目談判的大門后卻拒不參加反種族主義大會是一個錯誤。
  庫什內在法國廣播節目中說:「美國就是自相矛盾,美方不想在日內瓦的聯合國反種族主義大會上聽取伊朗的聲音,這其實就是一個錯誤。」
  雖然美國、以色列以及一些歐洲國家拒絕參加反種族主義大會,法國還是最終出席了會議。20日,在伊朗總統內賈德發表攻擊以色列言論時,法國的代表也同其他多個國家的代表一同暫時離開會場,以示抗議。
  庫什內表示,法國將繼續致力於此次會議的聲明草案,並希望21日晚些時候能有一個結果,同時他還說最終聲明將對一些反猶太主義和種族屠殺行為做出譴責。他說:「這個聲明對內賈德將是一個挫敗。其它國家可以實行「空椅子」政策,人們離席后隨便你(內賈德)說什麼也沒有人聽 。」
  20日,內賈德在講話中怒斥以色列是世界上最殘酷的種族主義國家,還質疑猶太大屠殺是否真有其事,不斷號召人們一定要將「以色列從地圖上抹去」。在他講話過程中,包括英國、挪威和斯洛維尼亞等國在內的歐洲和西方國家代表們紛紛起身離場,以示抗議。
  
  
  
  【時事點評】對這兩則資料,在之前的點評中,我們已經配發了討論紀要。在這裡之所以再次引用,是想結合「以色列拒接受兩國制 歐盟暫凍結關係升級」的最新發展,強調下面幾點:
  
  
  ●歐盟在對奧巴馬主義的「只說不做」正在失去耐心
  
  第一,在法國外長公開聲稱「美國宣布敞開與伊朗就核項目談判的大門后卻拒不參加反種族主義大會是一個錯誤」、公開指責奧巴馬政府「是自相矛盾」的背後,是歐盟在對華盛頓強調這樣一種意思:歐盟對「願意傾聽」、也「願意交換」的奧巴馬主義之「只說不做」正在失去耐心。
  
  第二,在法國(歐盟)對「願意交換」的美國「正在失去耐心」之後,在「歐美交換框架」之外重新啟動地中海計劃也就成了必然的一步、重新調整歐盟的伊核政策、再次與美國的伊核政策拉開距離,也就成了必然的一步;重新調整歐盟的中東和平政策,暫時凍結與以色列的關係升級、從而與美國的中東和平政策拉開距離,也就成了必然的一步;
  
  第三,前面說了,歐美之間在中東利益交換的問題上遭遇的「兌現門」,必然會反映到中東和平進程的問題上,必然會投射到科索沃方向,最後還要牽扯上地中海計劃。
  
  
  ●起碼在喬治亞問題上,這種模式非常類似於喬治亞戰爭時期的「中歐俄美格局」
  
  因此,在「第二」的基礎上,我們不妨在科索沃方向去找找動靜。
  
  請大家注意「喬治亞俄羅斯等四方就穩定地區局勢會晤」中的幾段文字,原文是:
  
  一:喬治亞、俄羅斯、南奧塞梯及歐盟四方代表23日首次在格境內靠近南奧塞梯的埃爾格涅季村舉行會晤,討論穩定格南衝突地區局勢問題。
  二:本次會晤討論內容包括定期就有關地區局勢交換信息、監控格南衝突地區局勢並對結果進行通報、交換俄駐南奧塞梯軍人與歐盟駐喬治亞觀察團代表的聯繫方式等。
  
  顯然,至少在形式上看,這個新近出現的「四方會談」沒有美國人什麼事兒。值得強調的是,起碼在喬治亞問題上,這種模式非常類似於喬治亞戰爭時期的「中歐俄美格局」,
  
  
  ●在之前點評中,我們曾經提出的一個觀點
  
  
  而在之前的點評中,我們曾經說過:一旦俄羅斯面對現實,放下對中國經濟主導中亞的抵觸,從而重建上合團結,那麼,「中歐俄美」之間的格局就可能重新回到喬治亞戰爭期間的那種狀態,值得強調的是,那個時候的歐盟主要領導人,包括美國、日本領導人,可都在北京參加奧運開幕式或者閉幕式,歐盟與俄羅斯之間主要談的不是喬治亞戰爭、而是準備為「地中海計劃」做戰略支撐的「俄歐新關係」。即便是那個刻意降低「與中國關係」地位的韓國總統,也是「違心」一趟趟地往北京跑!
  
  
  ●在多扇「兌現門」的擠壓下,「中歐俄美」之間的格局「似乎正在回歸」喬治亞戰爭期間的那種狀態
  
  
  不難看出,在中哈出版了「聯合聲明」、並「協議」了幾份重要的「戰略商業合作計劃」,而俄羅斯仍然決定加速建設通往中國的石油管線之後,「上合團結」的重建工作已經有了起色,再加上「歐美」之間因為多扇「兌現門」的擠壓,「中歐俄美」之間的格局「似乎正在回歸」喬治亞戰爭期間的那種狀態。
  
  如果我們從這個層面去觀察問題,那麼,在朝鮮試射衛星之後,不論是日本首相麻生終於確定月底訪華(儘管訪華前又在靖國神社的問題上玩了個小動作)、韓國李明博政府首次應邀與朝鮮舉行政府間會談,還是法國總統薩科齊致信邀請胡錦濤主席年內訪法,更或者是法國高官聲稱「法國將參與中國大飛機項目」,美國部分汽車企業表示「準備向中國轉移汽車製造」,俄羅斯聲稱加快通往中國能源管線進程,恰恰是去年北京奧運會時,歐盟主要領導人,俄羅斯、美國、日本領導人,大都在北京參加奧運開幕式或者閉幕式之歷史畫面的「翻版」。
  
  
  ●昨天與今天相比,不同之處有兩點
  
  然而,在東方評論員看來,昨天與今天相比,不同之處有兩點:
  
  第一,與昨天相比,北京提供的表演舞台,已經由昨天的「北京奧運」換成了今天的「北上戰略」;
  
  第二,與昨天相比,大國之間較量舞台,已經由昨天的喬治亞「挪到」了今天的科索沃。
  
  儘管喬治亞、俄羅斯、南奧塞梯及歐盟四方代表23日首次舉行會晤,討論穩定格南衝突地區局勢問題,但在東方評論員看來,與其說是「格、俄、南、歐四方」在討論穩定格南衝突地區局勢問題、還不如說是「中、歐、美、俄中方」在討論科索沃穩定問題來得準確,儘管美國與中國都沒有直接出面,但只要薩卡什維利沒有下台,喬治亞就是美國的代表,而真正將「中俄美歐」格局牽引回喬治亞戰爭時期狀況的,除了歐美之間、美俄之間的「兌現門」之外,最重要的還是「上合團結」的重建工作。
  
  因此,在「格、俄、南、歐四方」有機會討論穩定格南衝突地區局勢問題的背後,是中國對俄羅斯喬治亞(烏克蘭)政策的「繼續理解」在發揮關鍵性作用,而中俄恢復戰略互信,重建「上合團結」,是中俄在科索沃問題、喬治亞(烏克蘭)、阿富汗問題上,特別是巴基斯坦問題上保持「最充分的協調」的開始。
  
  
  ●巴基斯坦的局勢儘管看起來「詭異」、卻「暫時」並不兇險

  前面說了,由於穆沙拉夫將考慮重新出山—再次出任總統,在我們的眼裡,南亞局勢顯得「非常詭異」,但是,在歐美、俄美之間因「兌現門」而無法完成中東與南亞(歐美之間)、東歐與南亞(俄美之間)之「利益交割」的情況下,在「中俄歐美」之間已經開始討論「科索沃與喬治亞」之利益交換的情況下,也就是說,在「上合團結」已經開始重建,北約(主要是美國)駐阿富汗部隊的給養問題「再次凸現」,在「與昨天相比,大國之間較量的舞台,已經由昨天的喬治亞挪到了今天的科索沃」的情況下,巴基斯坦的局勢儘管看起來「詭異」(美國警告巴基斯坦政府政策失誤造成該國面臨著被恐怖分子控制的危險,而親口透露美國一度揚言「要將巴基斯坦炸回石器時代」的巴基斯坦前總統穆沙拉夫準備復出),卻「暫時」並不兇險。
  
  
  ●值得高度警惕的一個可能,值得高度關注的兩個問題
  
  但需要高度警惕的是:在印度5月公布大選結果期間、不排除可能出現導致印度局勢失控的意外、從而波及巴基斯坦。對此,東方評論員想強調的是,一個失去理智的印度,是美國成功實現南亞破局的唯一希望。
  
  值得高度關注的問題是,如果印度平安地度過了大選結果公布期,那麼,之前曾經熱鬧過一陣子的「北約過境俄羅斯、或者過境中國進行補給」的問題,可能又會出現出現在媒體報端。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到時候,是美國過境俄羅斯、還是歐盟過境中國,恐怕會為我們觀察「中歐俄美」之間的大格局提供一個全新的觀察窗口。對此,我們將密切關注。
  
  再就是,我們也不要忘記了亞丁灣上的萬國艦隊,它最終還有個「編隊」問題。
  
  
  ●美國對中國的「重中之重」施加壓力,必須招致中國針鋒相對的反擊
  
  根據我們的觀察,在歐盟因「兌現門」而決定重啟地中海計劃、加快處理科索沃問題的時候,華盛頓在這個檔口公開向中國的「重中之重」--巴基斯坦方向施加壓力,恐怕意在威脅北京,從而減輕自己的「重中之重」--科索沃方向所承受的壓力,由於科索沃方向也是歐盟的「重中之重」,「科索沃獨立後續發展」是和平還是混亂,將直接影響美元與歐元的強弱,因此,在中東重要國家--沙烏地阿拉伯也宣布正式承認科索沃獨立之後,「願意傾聽」卻「不願意兌現」的奧巴馬主義其實已經失敗,隨著「歐美」關係終於被頂回到科索沃,不論是出於何種目的,美國在中國的「重中之重」--巴基斯坦方向向中國施加壓力的小動作必然遭到來自中國的、針對美國「重中之重」的、針鋒相對的反擊。
  
  在之前的點評中,我們曾經給出這樣一組觀點:
  
  第一:我們不認為黃金會成為「新的世界貨幣」,但是,以美元標價的黃金,其價格無疑是「美元本位制」走向墳墓的「計時器」。
  
  第二:在黃金的問題上,中國等國家需要做的,是即不要輕易拋售手上的黃金儲備,也不要盲目搶購,就象對待美國國債一樣:在維持住現貨規模的基礎上,可以逢低吸納,必要時,同樣可以用來「引導」國際黃金價格。
  
  通過上面的討論,結合「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目前我國黃金儲備已達到1054噸」的新聞,我們不難看出,中國在這個時候突然宣布「增加了黃金儲備」,就是在「引導」國際黃金價格,真實的情況就是,在該新聞的刺激下,之前一直被人為壓制的黃金價格立刻從860美元/盎司飆升至910美元/盎司,對這一現象,我們不想多說什麼,只想再強調一次:以美元標價的黃金,其價格無疑是「美元本位制」走向墳墓的「計時器」。
  
  顯然,作為當今世界第一大黃金生產國,民間有強烈投資黃金偏好的中國,我們不太相信中國的黃金儲備只有區區的1054噸,也不相信這麼多年來只增加了區區的454噸,我們更加相信的是,454噸的「增加量」可能足夠中國外匯管理局宣布「N次」的,對這種可能性,我們也不想多說什麼,還是想強調一次:以美元標價的黃金,其價格無疑是「美元本位制」走向墳墓的「計時器」。(完)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2 07:1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