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專家:西方嚴重錯判中國間諜實力「很不專業」

[複製鏈接]

3萬

主題

3萬

帖子

3萬

積分

版主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3317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藍藍的天 發表於 2009-4-15 16:1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最近一段時期,西方媒體渲染的「中國間諜案」層出不窮,不僅所謂的間諜主體不斷擴大,而且間諜手段也從向某一個國家派人力間諜發展到在全球撒下的「幽靈」間諜網。對「中國間諜」沒完沒了的指責已經超過冷戰時對蘇聯克格勃的攻擊,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斥之為那些「冷戰鬼魂」附體的人攜帶著「中國威脅論」的病毒不時地在發作。



在西方國家「陰謀論」的大背景下,炒作他國間諜案成了「西方冷戰以來一直不願接受治療的頑症」。但在西方情報研究學者鮑勃•艾耶斯和中國學者李偉看來,現在熱炒中國人力間諜顯得「很不專業」。中國不僅沒有他們說得那麼誇張的間諜能力,而且從全球發展趨勢來看,人力間諜的作用正在走下坡路,就拿「谷歌地球」來說,網民在上面輕鬆看到的全球任何一處地方的高清晰度照片是美俄等情報大國在10年前要用軍用偵察衛星才能拍攝到的。

  炒作中國人力間諜讓人想起冷戰

  具有英美雙重國籍的鮑勃•艾耶斯曾在CIA等歐美多家情報機構搞過研究,對於西方熱炒中國間諜,他很自然地想到冷戰初期的美蘇情報戰。艾耶斯告訴《環球時報》記者,美國當時一直提防蘇聯會將美國的航天、機械等領先技術「偷」走,那時在美國媒體上經常可以看到「在間諜之都維也納又抓獲若干蘇聯間諜」之類的報道,「但歷史證明,美國人當時的言論太過誇張」。艾耶斯認為,「中國間諜論」最近幾年在西方輿論界被頻繁提起,原因就是西方極為恐慌中國會把它們最為倚重的尖端科技竊取走,或是把尖端的科技人才挖走,「但事實上,真正做到這兩點都是非常困難的」。艾耶斯說:「中國有沒有偷到西方的尖端科技呢?我們目前看還很難說出『有』這個字。中國在航天科技、基因研究以及農業種植等多個關係到國家發展的尖端領域都有了長足發展,但西方並沒有實據說明中國竊用了它們的技術。」

  在冷戰期間,最著名的情報機構是美國中央情報局和蘇聯的克格勃,它們屬於第一梯隊;第二梯隊中比較突出的是英國的「軍情六處」和以色列的摩薩德。記者最近聽俄羅斯朋友講,美國陸軍現役軍官麥克參加過兩次海灣戰爭,並在莫斯科大學研究過中東問題。麥克在莫斯科大學答辯時展示的美軍軍用衛星地圖和資料讓俄羅斯的教授們大吃一驚,不得不嘆服「美國才有世界上第一流的情報技術和網路」。

  從中國近代史來看,特別是由於二戰期間反法西斯鬥爭的需要,中國培養了大量優秀的情報人員,中國甚至為蘇聯提供了德國入侵的重要情報。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反恐研究中心主任李偉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有意思的是,二戰期間我們獲取情報的能力被低估了,但當我們現在的投入相對減少時,西方國家卻來不斷誇大我們的間諜能力。從這個反差可以看出,這種炒作本身就缺乏客觀和整體的認識。對情報工作內在運行規律特別不了解的人才會炒作中國間諜。」

  中國情報能力被誇張

  加拿大多倫多大學蒙克頓國際研究中心的「公民實驗室」前不久聲稱,基地設在中國境內的大規模網際網路間諜網路滲透了103個國家的上千台電腦。對此,中國專家李偉表示:無法想象中國政府要用什麼樣天文數字的資金來建立並運作這樣一個所謂的「幽靈」間諜網。一個國家想保管秘密文件和間諜想獲取這些秘密都需要付出很多的人力和物力。美國國防部曾算過一筆賬,保管一份絕密級文件一年要花6.56美元,機密級的要6.09美元,而這樣的密件數不勝數。正是因為費用不低,所以在美國定密和解密這樣的事情,各部門也要做出詳細的年度統計並向美國總統報告。可以說,一個國家獲取情報的能力與其國力強弱是相一致的,因為情報的獲取要依靠大量的人力、物力,需要裝備和技術的投入。投入超越了本國國力的發展水平會得不償失。美國有一個覆蓋全球的監聽網路叫「梯隊」,是由美國及其盟國合作建立的。這麼龐大的間諜網路不是一個國家之力就可以建立的。美國的「梯隊」間諜網要先通過幾顆覆蓋全球的間諜衛星和地面接收站,再利用高運算速度的計算機運算,花費巨大。美國曾利用其監聽網路監聽拉美一些政要的隱私,然後進行勒索,為美國的公司爭取合同,法國也有過一些類似的行為。

  李偉表示,中國從來沒有做過這樣的事情。從資金和技術的角度看,中國還沒有這種能力。相反,從網路黑客的角度看,中國也在遭受同樣的攻擊。只是因為中國的網路應用遠沒有達到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那麼發達,所以有些損失不會像西方國家那麼大。以信用卡網上詐騙為例,這也是一種間諜行為,目前,密碼編程最發達的國家還是美國。另外,從防範人力間諜的角度看,中國流失了不少東西,如大豆基因被竊取、宣紙製造技術被竊取等等。特別是改革開放初期,中國在很多方面不具備防範的能力。中國情報能力不僅沒有西方說得那麼誇張,而且中國媒體也不會不負責地炒作別的國家針對中國的間諜活動,製造緊張氣氛。

  情報研究學者艾耶斯個人認為,事實上中國目前在諜報能力上和英美國家相比還是有不小差距的,「英國的軍情五處、軍情六處、國家情報聯合委員會,還有外交部、內政部等部門有成千上萬的工作人員,這些龐大的辦公機構每年的預算有數千萬英鎊,我想中國未必會有如此大的長期投入。」艾耶斯說,對於英國情報部門而言,潛在敵手實在是太多了:「基地」組織、塔利班,獨聯體國家,還有中國,每一個領域都需要大批的人力和物力投入。相比之下,中國目前沒有這麼多潛在敵手,尤其是在台海關係舒緩之後。

  人力間諜少了用武之地

  冷戰時期,蘇聯克格勃的故事頻頻被美國搬上銀幕。莫斯科大學的學生季馬說:「現在莫斯科的音像製品店中,隨處可見有關『007』題材的電影光碟。克格勃在蘇聯時期的能力被誇大了,他們似乎在全世界無孔不入,但當蘇聯解體后,詹姆斯•邦德甚至敢開著坦克在聖彼得堡的街頭橫衝直撞。而且,俄羅斯人的諜報能力再厲害,也沒有獲取南聯盟解體、石油價格波動這些與美國有關的重大事件的情報。」

  冷戰結束后,國際環境總體上發生了很大變化,人力間諜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下降。人力間諜的作用已被國家間公開的情報信息獲取和研究所取代。隨著各國軍事透明化進程的推進,軍事間諜的作用更多的是相互威懾。當然,不排除某些國家間還存在著十分尖銳的間諜活動,比如說伊核、朝核等問題可能會出現對間諜需求增加的一種態勢。

  艾耶斯在倫敦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特意拿出自己珍藏的一個微型相機。他解釋說,這是1980年左右的產品,是一位在奧地利工作的情報業同行作為禮物送給他的。艾耶斯說,在數碼時代之前,人力間諜是必需的,情報人員要親自去實地拍攝,而且拍起來很複雜。說到此處,艾耶斯一邊拿出自己新買的帶有800萬像素的手機,一邊指著電腦屏幕上的「谷歌全球地圖」說,這些新科技已經在很大程度上讓人力間諜少了用武之地。艾耶斯說,進一步而言,西方在最近幾年熱炒中國向海外派出上千名間諜的說法,其實在專業人士看來是不可以全信的,因為任何一個情報部門都不會為了尚不確定的目標就開始漫天撒網去捕捉信息。

  廉價又高端的國家對抗方式

  談到歐美等西方國家這些年不停地拿中國人力間諜和黑客入侵說事,中國軍事問題專家戴旭說:「可以斷言美國和一些西方國家的做法就是『陰謀論』在作怪,這樣說不會冤枉它們。」戴旭說,冷戰期間,受陰謀論影響,美國誇大過蘇聯、古巴、朝鮮等國的間諜活動。英國、德國等也對蘇聯搞過陰謀論,可以說,這是西方國家採用的最廉價也最高端的國家對抗方式。在陰謀論的背景下,西方國家用間諜案嚇唬其他國家,這種打心理戰的做法沒什麼稀奇的,就是讓這些國家防不勝防,損害它們的聲譽,給它們抹黑。針對蘇聯搞陰謀論,美國形成了一套從國防部、中情局到國會、媒體甚至影視公司都參與的系統,現在又拿這套系統對付中國和其他國家。從伊拉克戰爭來看,這套系統配合密切,有散布虛假情報的,有傳播虛假消息的,有制訂開戰計劃的。戴旭說:「應對層出不窮的中國間諜案,我們要慢慢熟悉,既要不當回事,也要揭露西方國家的陰謀論。」

  「中國間諜論從歷史角度看,不過是又一次的情景重演。」艾耶斯這樣總結。他認為,這是西方國家從冷戰以來一直不願接受治療的頑症。他舉例說,中國某通訊公司被英國情報部門的官員懷疑潛伏控制英國信息網路之後,一些英國政客就跟風倡議讓值得信賴的英國本土企業取代該公司的業務,這說明,即使是在英國如此倡導自由市場經濟的國家,還是有一些人在拒絕和世界打交道。層出不窮的「中國間諜」報道讓莫斯科大學生季馬有點吃驚,他說,國家與國家間的對抗不會僅是情報領域。西方政治家需要為自己尋找一個假想的對手,或許是「共產主義」,也有可能是「中國」和「俄羅斯」。

  李偉還談到,很多西方國家把50%以上的情報機構力量用來應對恐怖威脅,如果一個國家情報機構工作的重點不隨著國家安全受到威脅的情況變化而變化,它只能處在一個逐漸衰落的過程。西方國家的一些人和媒體還在炒作「中國間諜」,只能說明對中國的偏見還存在。李偉表示:「應對這種陰謀論,最好的辦法就是讓其自生自滅,否則就正中西方媒體的下懷。現在的這種炒作已經遠遠不如在特定歷史時期所發揮的作用大了,各國政府也很清楚這一點,但炒作還有一定的慣性,所以還會有人來不斷炒作。」李偉認為,從公開的、能夠站得住腳的資料上無法看到中國從事技術間諜活動的記錄。在西方國家,經常把中國的留學生看成是間諜,這與客觀事實差距太大。他還表示,從歷史發展來看,間諜活動最活躍的時期一般都是國家間矛盾最為突出和尖銳的時期,但現在中國與西方國家的關係都處於正常發展階段。
有兩種偉大的事物,我們越是經常越是執著地思考它們,我們心中就越是充滿永遠新鮮、有增無已的讚歎和敬畏,那就是我們頭上的星空,我們心中的道德法則!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6 00:3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